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用于锥孔镗削加工的辅助装置
(专利号:ZL 201510358391.9)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锥孔镗削加工的辅助装置,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固定刀座、活动刀座、导向键、第一压盖、蜗杆、滑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莫氏锥柄、活动刀柄轴、滑块、第二压盖、镗刀杆、镗刀头、刹紧盘、第一支撑轴、刻度盘、蜗轮、定位盘、第二支撑轴以及角接触球轴承。该装置利用蜗轮蜗杆副调整活动刀座的偏转角度,根据刻度盘显示的标尺数值旋动蜗杆,从而调整活动刀座偏转至要求的角度位置,然后拧紧刹紧盘上螺钉,由刹紧盘锁定活动刀座;镗刀杆切削所需转矩由导向键传递,进给力由刀杆尾部的滑块组件传递。本发明装置配置在普通镗床中,即可实现高精度锥孔的镗削加工,且加工的锥孔尺寸范围广、适应性好。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复杂修形齿轮是克服高速重载工况下力热耦合形变影响的高端齿轮,直接决定装备传动 系统的振动、噪声、寿命等服役性能及其核心竞争力,广泛应用于航母、潜艇、汽车等。针 对复杂修形齿面精密制造面临全齿面修形加工存在原理误差、传统试错修调法提升加工精度 困难、齿面淬硬层均匀性及级理难以调控等问题,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等支持下, 开展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成果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取得突破和创新如下: (1)  提出复杂修形齿轮加工的点矢量族包络计算新理论,不用建立和求解啮合方程, 以数字法替代解析法,突破啮合原理解析法无法求解奇异点、计算复杂的瓶颈;发明齿面扭 曲消减方法,解决刀具廓形精确设计及原理误差消减难题,齿面扭曲减少70%以上,达国 际领先。 (2)  发明复杂修形齿轮加工工艺系统误差调控技术,开辟齿轮修形精度提升新途径。 提出制齿机床热态精度提升技术,发明热致误差补偿方法,保证机床精度稳定;提出基于等 效虚拟轴的齿面误差补偿方法,解决修形精度提升难题,提高传动精度1-2级。获中国专利 优秀奖。 (3)  研制大规格精密数控滚齿机、精密多功能数控磨齿机、高速干切滚齿机等具有齿 面扭曲消减及加工误差补偿的高端制齿机床,填补国内空白;开发集齿轮修形设计、工艺规 划于一体的制齿软件,打破了国外高端机床垄断。滚齿精度达5-6级,磨齿达3级,干切滚 齿提高效率2-3倍,与同类国际先进水平相当,打破高端制齿机床垄断,迫使国外同类机床 降价30%以上,并出口英、法、日等。 (4)  发明复杂修形齿轮滚磨一体化工艺技术,确保修形精度及表面一致性。研制复杂 修形齿轮刀具,实现齿轮刀具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研发滚磨余量协同分配、齿面柔性修形、 磨削级理优化等工艺,实现磨后齿面淬硬层均勾分布、齿面纹理可控、修形工艺快速固化, 提高齿面疲劳寿命。满足了军方供货要求,支撑我国主要舰艇齿轮加工;为汽车变速箱的批 量国产化提供了保障。
重庆大学 2021-04-11
考虑机床结构误差的多轴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方法
一种考虑机床几何结构误差的多轴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方法,根据机床结构分别建立不含结构误差的机床运动变换链和含有结构误差的机床运动变换链,采用不含结构误差的机床运动变换链求解刀具运动的各运动轴理想运动坐标,该理想运动坐标中不考虑机床结构误差。之后采用含有结构误差的机床运动变换链计算运动计算上述理想运动坐标的补偿量,通过补偿该理想运动坐标,使得机床的实际运动轨迹与设定运动轨迹之间的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保证刀具实际轨迹与设定轨迹的一致性。本发明弥补了传统后置处理方法的不足,可以实现包含机床几何结构误差的多轴后置处理,有助于提高机床加工过程中的运动精度,提高零件加工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确定叶片加工弯曲度误差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叶片加工过程中的弯曲度误差的方法,包括:为待测量的叶片获取其多个截面的形心,并将位于第一和最后的截面的形心相连以获得直线 L<sub>c</sub>;对叶片设计模型同样获取其多个截面的形心,并将位于第一和最后的截面的形心相连以获得直线 L<sub>s</sub>;对叶片测量模型、叶片设计模型的多个截面分别计算其形心与直线 L<sub>c</sub>、L<sub>s</sub>之间的距离d<sub>ci</sub>、d<sub>si</sub>;相应计算得出待测量叶片的各个截面的弯曲度误差 d<sub>i</sub>=d<sub>ci</sub>-d<sub>si</sub>。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地用于准确获取截面形心的改进方式。按照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稳定地测量叶片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弯曲度误差,并能将所测得的型面扭曲度误差结果作为评价叶片加工质量的指标,相应改善叶片加工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航空航天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和刀具
一、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航空航天中的钛合金框架类零件,拟通过加工工艺优化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双目标;并以典型零部件,即某型航空发动机机匣的切削大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多层次、多目标优化分析,研发可替代进口航空航天精密刀具 9-12 种。并将应用对象扩展到大飞机滑轨零件、涡轮盘零件、航空高温合金零件等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二、市场前景及应用该项目成果已在西飞、西航等大型航空航天企业的重点型号工程上得以应用。预期在未来五年内产生 1 亿元的经济效益;相较现有加工方式,预期可节省 10%的原料,同时缩短加工周期;项目预期产生 2 亿元左右的间接经济效益;项目成果的整体性价比优于同类国外进口刀具产品的 15%。本项目极大推动了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制造大数据示范应用及工业 4.0大学版智能制造平台的建设;部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行业引领和国际领先。三、技术成熟度概念验证四、合作方式联合研发 技术入股 转让附图:原理样机 工程样机 中试产业化授权(许可) 面议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104 工业机器人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机械加工能量效率的切削参数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能量效率的切削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数控机床切削过程建立数控机床的切削参数优化模 型,根据数控机床的性能和加工要求建立切削参数优化模型的约束条 件,利用改进的多目标教与学优化算法分别求解上述步骤建立的切削 参数优化模型和切削参数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得到优化后的切削参 数,其中算法中的科目成绩为数控机床的切削速度 v、进给速度为 f、 切削深度为 ap,学员 X 为拥有这三个科目成绩(v,f,ap)的个体,即 X= (v,f,ap),班级为学员数量为 NP 的群体,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竹笋加工剩余物(笋节、笋壳)的饲用开发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饲用肉牛的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ZL 2013 10169687.7 ,左福元;邰秀林;郝 静;曾兵)。竹笋加工剩余物(笋节、笋壳)含有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备开发为反刍动物(牛、羊) 粗饲料的条件;但竹笋加工剩余物水分含量高,极易腐败。本专利解决了加工贮存的难题,饲料贮存期可达 1年以上,成年牛每天采食量10 ~ 15kg (鲜重,干物质含量在30%以上);适合用于奶牛、肉牛、山羊饲 喂,按我国粗饲料分级指数(GI)可达4级,优于稻草等粗饲料的饲喂效果。日处理200吨竹笋加工剩余 物,需设备160万元、加工厂占地在1亩左右;年生产6000吨饲料,年利润在230万元左右。技术转让或技 术合作。
西南大学 2021-04-13
航空航天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和刀具
本项目针对航空航天中的钛合金框架类零件,拟通过加工工艺优化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双目标;并以典型零部件,即某型航空发动机机匣的切削大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多层次、多目标优化分析,研发可替代进口航空航天精密刀具9-12种。并将应用对象扩展到大飞机滑轨零件、涡轮盘零件、航空高温合金零件等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 该项目成果已在西飞、西航等大型航空航天企业的重点型号工程上得以应用。预期在未来五年内产生1亿元的经济效益;相较现有加工方式,预期可节省10%的原料,同时缩短加工周期;项目预期产生2亿元左右的间接经济效益;项目成果的整体性价比优于同类国外进口刀具产品的15%。本项目极大推动了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制造大数据示范应用及工业4.0大学版智能制造平台的建设;部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行业引领和国际领先。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非金属材料激光高精加工技术及设备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螺旋桨加工变形测量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桨加工变形测量装置,包括支座、位移 传递组件、位移传感器和控制器,位移传递组件包括套管、调节螺杆、 顶杆、压缩弹簧和限位销,套管上设置有外螺纹段且其通过该外螺纹 段螺纹连接在支座上;调节螺杆的右端螺纹连接在套管的左端并且其 伸入所述套管内;顶杆的左端伸入套管内且可沿套管的轴向移动;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调节螺杆上,另一端抵靠在顶杆上;位移传 感器用于检测顶杆沿套管轴向的位移并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以 获得所述顶杆沿套管轴向的位移量。本发明在加工机床上直接对螺旋 桨变形进行精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