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级成人护理及CPR模型人
XM-HL6高级成人护理及CPR模拟人   XM-HL6高级成人护理及CPR模拟人是集护理与急救于一体的整体护理人,高分子环保材料制成,肤质仿真度高,可进行CPR心肺复苏训练及多项基础护理操作训练。   功能特点: ■ 解剖标志明显,可触及两乳头、肋骨、胸骨及剑突,胸部富有弹性,胸皮可打开,能观察到真实大小的肋骨、双肺、心脏、肝脏、胃等器官。 ■ 四肢关节灵活度逼真,可模拟关节僵硬,躯干部可前倾,可坐轮椅。 · 躯干:屈伸 · 颈部:屈伸、侧转 · 肩部和髋部:内收、外展、屈伸 · 肘部:旋内、旋外、屈伸 · 膝部:屈伸 · 腕部:屈伸 · 踝部:旋内、旋外、背屈、跖屈 ■ 可实现多种体位:去枕平卧位、屈膝仰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侧卧位、截石位、昏迷体位等,满足操作需要。 ■ 可进行床上擦浴、更衣、病人搬运,翻身、手足护理,扶助病人移向床头法、轮椅使用法、平车运送法、担架运送法等移动和搬运病人法,轴线翻身法、肢体约束法、肩部约束法、全身约束法等基本护理操作。 ■ 脸部清洁:面部皮肤可擦拭清洁。 ■ 瞳孔观察示教:一侧瞳孔散大、一侧瞳孔正常。 ■ 耳部护理:可进行耳廓、外耳道的清洗。 ■ 口腔护理: 可进行正常口腔及牙齿护理。 ■ 可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训练: · 执行《201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 · 头可后仰,可进行胸外按压、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双手抬颌法三种方法打开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者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有效人工呼吸可见胸廓起伏。 · 进行胸部按压时可下降5-6cm。 · 电子监测系统:可监测吹气量、按压位置以及按压深度。 · 设有考核与训练两种程序:当选择训练模式时,可通过按钮在按压与吹气之间任意切换,当选择考核状态时,程序按照30:2按压与吹气比自动运行。 ■ 条形码显示吹气量,正确的吹气量为500-600ml-1000ml: · 吹气量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 吹气量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 吹气量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吹入的潮气量过快或超大,造成气体进入胃部指示灯显示、数码计数显示、错误语言提示。 ■ 条形码显示按压深度,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 按压深度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 按压深度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 按压深度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挤压气囊可触及颈动脉搏动。 ■ 可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 可进行吸痰术练习。 ■ 氧气吸入法:鼻孔内可插入吸氧管,练习氧气吸入的操作过程。 ■ 雾化吸入疗法:可练习雾化吸入的操作过程。 ■ 鼻饲术: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实现昏迷病人的鼻饲,具有真实大小的胃,可容纳250ml的液体,胃管插入45-55cm时,可以抽出模拟胃液。 ■ 洗胃术:可经口、鼻进行洗胃器洗胃、电动吸引器洗胃、胃管洗胃、洗胃机洗胃,胃容量约为200ml。 ■ 手臂静脉穿刺、注射、输液(血):可使用不同类型的穿刺针,正确穿刺时落空感明显并有回血产生,可进行静脉输液(血)练习,静脉血管和皮肤均可更换,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 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可注入真实液体,注射模块可取下清洗,并可更换。 ■ 臀部肌肉注射:可注入真实液体,注射模块可取下清洗,并可更换。 ■ 股外侧肌肉注射:可注入真实液体,注射模块可取下清洗,并可更换。 ■ 男性导尿术:可取仰卧屈膝位,两腿外展后可独立支撑,男性阴茎可提起与腹壁成60度角,插管时可真实感受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两个弯曲,操作成功后可导出模拟尿液。 ■ 女性导尿术:可取仰卧屈膝位,两腿外展后可独立支撑,女性尿道充分体现短、粗、直,具有尿道口、阴道口、阴蒂等解剖结构,操作成功后可导出模拟尿液。 ■ 留置尿管和膀胱冲洗术。 ■ 造瘘口护理:腹壁有回肠造瘘口和结肠造瘘口,内连集液瓶,可进行造瘘口护理。 ■ 灌肠操作训练:可实现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和保留灌肠等多种灌肠方式。 ■ 压疮护理:显示压疮的临床分期4个不同阶段,同时显示压疮和各种病理表现:压疮炎症、溃疡、窦道、腐肉、坏死、焦痂等,可进行伤口的评估、测量与清洗。 · 第一期:淤血红润期。 · 第二期:炎症浸润期。 · 第三期:浅度溃疡期。 · 第四期:坏死溃疡期。 ■ 可练习手指、足趾的包扎。 ■ 其他护理操作:冷热疗法护理、外阴擦洗、外阴湿热敷、尿道冲洗、床上擦浴、座式擦浴、穿换衣服等多项护理操作。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简易学生平安短信服务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学生平安短信服务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有源RFID卡、射频读卡器、手机、RS‑485总线以及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以32位ARM芯片STM32系列单片机为主控制核心,由安装于校门内、外的两个读卡器远距离采集学生出入学校信息,并通过手机短信息或RS‑485总线及时发送给相应家长或监控中心计算机。学生进出校门时无需刷卡即可实现区域定位,最远读卡距离80米。因此不会出现因排队刷卡而导致的大量学生滞留校门口的现象。校门内、外两个读卡器的设计保证了系统无漏读和错读射频卡现象。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北斗环境多要素智能监测与大数据服务平台
作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后起之秀,我国自主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近年来迅猛发展。“十二五”及未来“十三五”期间,已有和正在发展大规模的各类地基北斗 /GPS 站网(CORS 网、GNSS/MET 网等),同时,空基(无人机、有人机)和天基观测载荷 研制已提上日程。所有这些观测数据将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网络的北斗大数据资源。随着导航、 定位、授时等北斗传统应用的日趋成熟(图 1),北斗大数据附加值发掘及新型应用领域产 业链的拓展将前景广阔。本项目为导航卫星创新增值应用及北斗大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将干扰导航定位精度的大气折射、地表反射等误差源,“变废为宝”为遥感探测的信号源,在突破我国自主导航卫 星遥感探测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从地基探测和空基(无人机、有人机)探测两个层面,实现 软硬件一体化的北斗/GPS 双模气象水文生态多要素综合监测系统。方案及成果将面向行业 应用需求,引进吸收国际前端技术,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国内率 先开展北斗气象水文生态增值创新应用的省份,拓展北斗大数据在气象预报、智慧农业、智 慧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图 1)。图 2 为北斗/GPS 环境多要素智能监测与大数据服务平台总体方案。围绕“数据获取——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应用服务”这一主线进行。其中: 数据获取分为地空天三类:(1)自主研发的低成本北斗/GPS 环境多要素智能监测设备;(2)无人机搭载北斗/GPS 智能监测传感器;(3)GNSS 遥感卫星。 环境监测要素包括:农业环境生态(土壤湿度、植被水分等)、气象水文(大气水汽、积雪深度、水位等)、海洋(潮位、风场、盐度、海冰等)。 该方案将充分发挥导航卫星无源探测、高时空分辨率、低成本高产出、实时性强的优势。同时,方案涉及的监测要素及方法可实现同卫星遥感(高分卫星、降水卫星、重力卫星等) 监测的有效结合和优势互补,作为国土资源实时监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实现国家级、 区域级空天地一体化物联网遥感大数据智能监测服务。清华大学在利用地基、空基北斗/GPS 观测数据进行气象水文生态要素监测技术开发、 产品研发、软硬件研发集成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研究积累,尤其针对我国自主北斗导航系统的 创新应用,团队成果国内领先且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开发并集成了一套完备的“北斗 /GPS 双模多要素智能监测”整体解决方案。除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外,已申请多项发明专 利和软件著作权(表 1),2016 年技术成果已通过软硬件服务在青海(气象/水利/环境)、四 川(农业/气象)、山东(农业)、北京(科研单位)等地取得了初期经济效益。中心已具备 的技术基础与部分成果展示如图 3-图 6 所示,包括全国范围地基综合观测站网建设(图 3)、 空基试验与技术攻关(图 4)、监测产品研发(图 5)、软硬件设备自主研发(图 6)。所有这 些技术积累将为本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市场上尚无相关产品,并且本项目的成果产出可从如下几个方向进行多层次、全方 位的市场化对接:(1)软件模块:研制内容一产出的气象水文生态监测要素估算软件模块,可同以北斗 导航定位为主打方向的企业对接,通过嵌入本软件模块,拓宽其业务范围,在为农业、气象、 水利等部门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同时,融入气象水文生态要素同步监测的功能。不同需求定 制的软件模块按 1-10 万元每套计算,初期市场年需求量预计 50 套,预计每年产生收益 50-500 万元,市场成熟后可面向全国推广,年收益可达 1000-5000 万元。(2)监测产品:研制内容一产出的气象水文生态监测要素产品,如通过 SDCORS 监测 网络附加得到的多要素监测产品,可实现政府买单为行业公众提供服务。可与高校、科研院 所等联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预计单个项目经费 500-1000 万元。(3)新型监测设备:研究内容二所产出的面向气象农业水文应用的北斗/GPS 双模气象 水文生态多要素综合监测设备,具有低成本、小型化、多功能等优势,可独立进行市场推广。 按单套收益 5 万元计算,初期市场年需求量 50 套,预计年收益 250 万元,市场成熟后可面 向全国推广,年收益可达 500-3000 万元,并可与目前市场上通用的 GNSS 定位型接收机竞 争,实现行业接收机的更新换代及初期市场垄断。(4)演示系统:研究内容三所产出的北斗/GPS 双模气象水文生态多要素综合监测演示 系统,可率先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展示范应用,且该创新应用模式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 可联合申报科研项目,预计单个项目经费 500-1000 万元,同时可实现业务化推广应用,名 利双收。
清华大学 2021-04-11
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对接
对接国内外高校技术、人才、智库资源,通过“会展赛”科技创新平台以及“项目、人才、智库”大数据平台,整合引入高端智力资源,将创新要素引入地方、引入基层、引入企业。
云上高博会 2021-07-22
表观遗传学相关的科研服务平台和新药研发
已有样品/n该项目瞄准肿瘤精准医疗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以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为目标,围绕表观遗传组学在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表观遗传科学研究和表观药物高通量筛选开发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平台,研发创新性表观靶点药物,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研究和诊疗的平台和药物。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基因测序公司无法完成上游的ChIP 实验,项目具有很强的优势。较早的开发了ChIP 级别抗体库,在战略上具有领先优势。开
武汉大学 2021-01-12
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应用集成服务平台
本项目以“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应用集成服务平台”作为系统实现的突破口,来解决应用与实践问题,其直接的目的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制造业提供一种新的集成构架、使能工具及平台,通过服务驱动的整体解决方案,采用“扁平式”网络化分散制造系统实现在低成本、高质量和短周期的前提下解决特定产品、零部件的生产问题,进而以双赢方式占领全球市场,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为本专题的行业/区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示范项目、相关的重点课题提供原型工具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5G网络服务化切片管理编排原型系统
2017年7月11日,北京邮电大学温向明教授研究团队受邀赴日内瓦参加ITU-T SG13全会,代表北京邮电大学、OAI软件联盟及开源5G中法联合实验室,全程展示了全球首个5G网络服务化切片管理编排原型系统,并提交了SBA 5G网络切片标准化提案。该系统是5G网络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可实现灵活的网络切片管理、业务动态编排及弹性伸缩,可有效应对5G网络中场景多样化、业务动态化和网络异构化的挑战。5G切片管理编排原型系统得到了与会设备商、运营商及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温向明教授研究团队将加强与国内外重要运营商展开深层次的合作,提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影响力,共同推动5G网络切片管理编排的标准化进程,占领5G网络切片管理编排及网络操作系统的制高点,加速推动5G网络切片管理编排系统在运营商网络的商用。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4-11
一体化与普适服务网络
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在深刻理解已有网络技术及其严重弊端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标识分组网络”的设计思路:将目前的多种媒体网络、多种服务模式通过“标识化”统一管理,抽象为一体化网络与普适服务的体系结构,再基于“分组”的形式进行传输。“标识分组网络”既能继承分组传输的优势,又能有效解决现有网络的主要弊端,以开创下一代信息网络全新的发展局面。 接入标识与交换路由标识分离的一体化网络结构具有如下重要作用:保证各种接入网络及用户的移动性;保证用户的隐私性和安全性;保证网络的可控可管性。普适服务体系具有如下重要作用:支持网络服务与资源的统一处理、支持多连接多路径的高效传输协议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基于物联网的稻麦产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针对传统稻麦生长监测不高清、传感单一化、数据气象化、功能同质化、系统孤岛化、研用离散化、服务被动化等问题,创新部署了基于新一代物联网的稻麦产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扬州大学 2021-04-14
基于磁记忆效应的微缺陷检测技术及系统(服务)
成果简介:磁记忆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景的绿色诊断技术。该技术可以对铁磁性构件和机械零部件受损程度进行快速诊断,在检测时不要求清理金属表面和进行人工磁化等预先处理,可以完成疲劳损伤的早期诊断,寿命评估和设备可靠性诊断。可以高精度确定滋生裂纹的位置、方向以及定位已生成的裂纹。可以有效发现超声、涡流、漏磁等其它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察觉的微观缺陷。该系统由探头、调理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软件等部分组成,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各种结构的检测装置,如多探头、单探头检测方式等,可以做成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1 112 113
  • ...
  •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