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应用
本成果来自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发明授权专利,知识产权归属西南交通大学。项目创新性和先进性:将模型诊断方法引入牵引供电系统故障诊断中,详细讨论了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各元件抽象化、系统建模、系统故障在线诊断等关键内容。同时给出了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可靠分析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安全评估,为提高牵引供电质量和系统工作可靠性提供有力支撑。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UMTOCADS
本系统已在中铁二院、中铁四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规划研究院投入运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集数据维护、客流分析、车辆选型和列车编组方案比选、交路设计、行车计划编制、车站配线设计、能力计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运营组织管理工作辅助软件。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运营管理工作,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设计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上海交通大学董正英:创新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
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学术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06-11
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沙盘+无人驾驶汽车+多车协同调度系统
渡众机器人为满足智能驾驶实训系统演示需求,开发了各种定制化智慧交通模型行驶系统沙盘。模型车辆搭载实车使用的各类传感器,模拟在实际交通场景中车辆自动启停、信号灯自动识别、障碍物识别等智能驾驶行为。自动驾驶实训沙盘构建主要分为智能路侧系统、微缩沙盘系统、基于V2X的自动驾驶三部分内容。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演示沙盘为各高校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与研发平台,可完成当前智能网联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  
北京渡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3-03-23
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及工程应用
本研究成果包括岩体初始地应力场计算仿真、岩体参数选取及反分析、岩体多场耦合机理及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复杂岩体开挖与锚固支护计算仿真、施工爆破效应计算仿真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岩体多场广义耦合分析的科学研究体系
武汉大学 2021-04-10
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深度治理工程技术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构建技术是现代组织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厦门大学“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项目组在97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基金资助下,历时10余年,针对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构建技术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发现了角膜上皮干细胞体内以及体外扩增的多种调控因子;优化了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构建系统,制备了高效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生物反应器;构建了多种羊膜来源的细胞载体,开发了多种新的滋养层细胞,显著提高了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质量和功能。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注册基于羊膜载体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临床实验,率先开展自体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术,应用于严重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项目的开展,填补了我国眼科临床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的多项空白,为大量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28篇,主要论文已被SCI收录论文引用800余次;主持编写或者参编专著或教材8本,申请5项中国发明专利,并在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大会报告和专题讲座70余次。项目负责人获得了运盛青年科技奖、紫金科技创新奖、中华眼科学会奖、华夏医学科技
厦门大学 2021-04-10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
该成果为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等多家单位合作成果,获 201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 建立了以煤炭地质理论为支撑,以遥感调查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 勘查技术、煤炭地质快速精准钻探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与工程治理技术、煤炭地质信息化技术为关键技术的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工程安全监测的应用
本项目属于光纤传感领域。项目适应多种应用环境和工程需求,发明了高精度、高稳定混合式光纤传感解调技术,恶劣环境下高可靠性光纤多传感器封装技术,多波段混叠式光纤多气体传感技术和混合式光纤传感组网融合技术。授权发明专利56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制定国家军用标准1项。获光纤传感产品测试认证38项。已应用到多项国家航空航天试验及电力、石化重大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测上,在光纤传感安全监测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天津大学 2021-04-10
基础工程设施安全防护水灾害防治非开挖修复
研发了新型工程防护高聚物注浆修复材料,具有环保、早强、高韧、耐久、抗渗性强等特点。构建了 土质堤坝柔性防渗体新方法,建立了非水反应高聚物扩散理论,发明了堤坝及地下工程防渗堵涌高聚物注 浆成套技术及装备。建立了层状结构介电特性及力学特性反演理论,提出了基于无损检测的高聚物精细注 浆方法,开发了高速公路、高铁无砟轨道及地下管道快速非开挖修复技术。技术及产品特点:通过微孔注 射,材料柔韧性强,耐久性好(5~10年);采用自动控制精密注浆系统,施工速度快;无需养生;微创修 复,注浆孔16mm,避免了开挖维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结构扰动小;造价低。
中山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0 61 62
  • ...
  • 92 9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