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智能交通的计算机视觉产业化关键技术
智能交通是关键在于两方面:智能道路与智能车辆。前者主要目的在于规范 交通秩序,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后者的使命是通过发展通过驾驶辅助系统,最 终实现车辆的无人驾驶。 针对智能道路,团队研发了电子警察。通过装配在城市交通路口的智能一体 相机,电子警察自动抓拍车辆闯红灯和变道等违章行为,通过治理违章规范驾驶 行为。其核心技术在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嵌入式车辆运动分析系统。团队与智能 相机厂商合作,开发了基于达芬奇(DaVinci)平台的嵌入式电子警察产品,并 已成功上市销售数百套。 针对智能车辆,团队研发了交通标识自动识别系统。通过车载视觉智能分析 系统,提前主动定位并识别交通标识,规避违章驾驶。团队与国内领先的无人车 研发机构合作,已参加数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IVFC),获得了交通标识识 别第一名及总成绩第三名的成绩,并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机构的好评。
重庆大学 2021-04-11
快速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与主动控制关键技术
"该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通用项目)。(1)创立了快速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辨识事故风险预警方法体系。 (2)提出了事故前兆的快速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3)研发了基于速度引导的快速道路交通安全主动调控技术。 建立了快速道路交通事故前兆特征的表征与识别方法,系统解析了交通事故风险形成机理及演变规率,提出了快速道路交通安全状态类归与主动辨识技术,构造了快速边路交通审故风险主动预警技术。提出了事故前兆特征的快速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技术,研制了事故前兆特征的交通事故风险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研发了快速边路出入交通冲突仿真快速提取技术,提出了综合考虑效率、安全、环境和能耗的快速道路典型节点交通设计多目标协同优化技术。某于交通安全影响系数构建了常用车速管控设施综合优化技术,提出了不利天气条件下快速道路限速值优化设计技术,构建了面向安全增强、效率提升和多目标协同优化的可变限速控制和系统搭建技术。 "
东南大学 2021-04-10
一种自动翻转的太阳能交通警示牌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翻转的太阳能交通警示牌,包括警示板框架、支撑柱,支撑柱上端与警示板框架的底板固定连接,警示板框架顶板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有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警示板框架的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安装有多个警示板,警示板安装于转轴上,左侧板、右侧板上分别设有安装槽,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左侧板、右侧板的安装槽内,转轴一端安装有驱动齿轮,各个驱动齿轮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链条;其中一个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与所述蓄电池之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根据天气自动翻转控制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教学-研究-演示一体化的城市智慧交通沙盘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无线的智能交通分布式感知设备
基于无线射频的智能交通公共平台, 对进入系统的所有“物”, 包括系统平台范围内的道路交通设备、车位、移动交通工具等采用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作介质,为被标识的交通工具建立起以身份特征信息为核心的、终身的、可靠的、唯一对应的“电子镜像”。 依托 RFID 的系列技术手段, 将这一“电子镜像”真实、 可靠、 完整地映射到应用系统的数字化公共信息平台上。 通过对运行于这一信息平台上的“电子镜像”的监管服务, 支持或实现对活动在实景现场的被标识交通工具的物理实体的监管、服务。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研究发现,通过引入缺陷偶极子并调控相结构和铁电畴结构,在Sr2+掺杂的 (K,Na)NbO3(KNN)无铅压电陶瓷中获得了超高的应变(1.05%)和逆压电系数(d33*~2100 pm/V),同时该研究策略赋予压电陶瓷具有低的驱动电场、优越的温度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及低的滞后性,为取代商用PZT铅基陶瓷铺平了道路,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超精密加工、集成电路制造、精密光学仪器、生物工程、医疗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 2022-12-12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
本成果来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和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横向项目,已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明专利4项,知识产权属于西南交通大学。该系统通过利用各类传感器采集供电系统中关键设备的状态数据及服役环境信息,借助信号处理、信息融合及智能推理算法对系统进行故障预测与健康状态管理,在短时间尺度上进行故障预测与快速诊断、在中时间尺度上进行健康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估与风险评估,并根据健康状态制定系统的状态维修策略,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个性化脚部建模与鞋垫定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个性化脚部建模与鞋垫定制方法,包括:获取被测者的脚部视频数据,对脚部视频数据中相邻的两帧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并用利用光流法对相邻视频帧之间的特征点进行跟踪匹配,采用零均值归一化互相关系数 ZNCC 验证剔除其中不可靠的跟踪结果,并根据跟踪匹配的结果构造特征点的轨迹,对脚部视频数据中的关键帧进行选取,根据得到的特征点轨迹,并利用SFM 方法对视频关键帧队列中的特征点轨迹进行三维重建,以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改进的 SVD-Krylov 算法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的 SVD-Krylov 算法的数控机床进给 系统建模方法,该算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动力学方程建立数控机床 进给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获得原始系统状态空间矩阵,原始系 统和传递函数模型;设定降阶系统阶次,启动多点矩匹配 SVD-Krylov·112·算法进行降阶;输出降阶系统状态空间矩阵,降阶系统及相应降阶传 递函数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和时间响应法进行降阶算法仿真验证。 提出的降阶建模算法降阶后的模型能够保证渐近稳定,计算效率高, 同时采用迭代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处于高山峡谷,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信息众多,给地质勘探、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各方面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二维、静态的处理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地质问题的方式,已难以满足工程地质、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因此,深入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的关键技术,可为分析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与施工中复杂的地质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在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服务的前提下,针对多源地质数据的耦合分析、地质体的复杂性、信息存储量大、分析速度慢、地质构造的动态性、模型的可靠性及其快速更新修改等难点,融合水利水电工程科学、工程地质学、数学地质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的先进理论技术,提出了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针对复杂地质体信息量大的特点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分析要求,研究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三维数据结构模型,提出了以 NURBS 为主、结合 TIN 和 BRep 的混合数据结构;进而通过以面向对象技术、地质实体 NURBS 构造技术、改进的地质趋势面分析技术和三维对象集合运算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建模机制,对各类地质对象和人工对象进行拟合构造与几何建模,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验证,提供模型的快速反馈更新机制。基于三维统一模型,针对实际需求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析应用技术,设计了丰富的分析算法。根据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紧密结合实践应用,研制开发通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析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 NURBS 混合数据结构建模方法与应用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该成果可直接推广应用于各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前期规划、地质勘测、工程设计和施工等不同阶段的工程地质分析中,可通过钻孔平硐优化布置节约地质勘探费用,辅助地下工程施工及其管理可提前工期,降低造价,直接经济效益较大;提高工程地质分析、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水平与效率,为实际遇到的地质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途径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社会效益显著。在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领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技术主要应用领域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设计和施工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企业合作。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34 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