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情绪疏导系统
1、 产品介绍:智能引导式的自助情绪疏导系统,针对愤怒、忧伤、沮丧、焦虑等常见的消极情绪,按照情绪唤醒——合理宣泄——认知调整等步骤,通过多种方法引导用户疏导不良情绪,建立合理信念,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2、 系统构成:本系统由触控一体机、多媒体专业调音设备、头戴式耳机(带麦)、推车型一体机支架及耳机挂钩组成。3、 主要功能及参数:1) 具有情绪主题疏导、趣味宣泄、认知朗诵、心情涂鸦、情绪体验、档案管理模块。2) 近200个心理引导库,模拟心理咨询互动,给予实时反馈和专业引导。3) 智能采集声音的实时分贝值,计算能量值,评估宣泄指数等。4) 情绪主题疏导:提供常见的五大情绪问题(愤怒、忧伤、沮丧、焦虑和烦躁)的应对疏导方案,通过情绪唤醒——合理宣泄——认知调整等步骤,智能引导用户疏导不良情绪,并自动生成报告。5) 趣味宣泄:采用游戏形式,引导用户呐喊宣泄,包含了“大声尖叫”、“爆发吧!小宇宙”和“跳跃的大脚”三种声控呐喊宣泄游戏;系统自动记录每次游戏中的最大呐喊分贝、最长呐喊时间、宣泄指数等。6) 认知朗诵:通过朗读引发用户思考,建立合理认知。五大情绪主题下有丰富的朗读素材,同时支持素材自添加,并可自动生成滚动跟读模式,具有录音、修音、发布、点播、互动等功能。7) 心情涂鸦:借助涂鸦方式,帮助用户从负面情绪中解放出来,分为自由涂鸦和模板涂鸦两种方式,支持用户自添加涂鸦模板,具有发布、查看、互动等功能。8) 情绪体验:通过表情模仿与拍摄,体验相应的情绪;包括“敌意”、“烦躁”、“愤怒”、“害怕”,“焦虑”,“沮丧”,“喜悦”,“忧伤”等8种情绪,用户可添加更多表情;拍摄的表情照片可设置为头像。9) 档案管理:具有个人资料修改、历史足迹记录等功能。
上海华东师大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20
交通吸音材料
 我院自主研发的新型无机基复合吸音材料具有吸声隔声性能好,抗强气流冲击,耐侯,防水,防火,环保,美观,施工、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性能与国外的相当,价格只有进口价的1/5。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交通产业
国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交通)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对港口、铁路、油气管道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控股、参股经营的投资控股型公司。 截止2019年末,国投交通注册资本金20亿元人民币,合并总资产375亿元,所有者权益251亿元。目前公司控股经营企业8家,参股经营企业19家,控股经营和在建港口吞吐能力2.1亿吨,参控股运营及在建铁路总里程达3502公里,参股运营天然气管道2229公里。 近年来,国投交通紧紧围绕国家能源运输的需求,以确保能源运输安全为己任,以煤炭上、下水码头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推进铁路、港口资源的整合,逐步形成以环渤海、海西和北部湾等沿海布局和以国家干线铁路煤炭运输通道为重点的铁路布局,逐步打造具有国投特色的能源物流网络。其中,控股经营的港口项目包括国投曹妃甸港、国投京唐港、国投湄洲湾港、国投钦州港、国投洋浦港、国投孚宝洋浦罐区码头、国投临沂路桥、国投湄洲湾产业园等;参股铁路项目包括蒙冀铁路、蒙华铁路、唐港铁路、哈罗铁路、湄洲湾港口支线等;参股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项目、广州港、重庆果园港、宁波远东码头、北京浩达交通等。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1-02-01
轨道交通综合开发与交通枢纽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基金等等一批课题,开展“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地铁站建筑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京津冀通勤圈轨道交通接驳空间优化途径与措施研究”,研究轨道交通枢纽站的综合开发与交通接驳效率问题。参加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开发策划、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开发策划、北京市海淀后山线北安河车辆段一体化开发经验与模式等项目,从城市规划、政府管理、建设体制、投融资体制、土地政策等多维度进行综合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和优化系统
研究了中心控制和优化软件。结合用户的需求和比较现有软件,开发了灯组定义、相位定义、相位序列定义、相位配时模块。信号机直接以以太网连网,通讯模块负责接收信号机的各项参数,并发送指定的相应数据。进行了配时优化研究。在优化时采用固定周期的方法,相位的绿信比作为优化变量进行优化。
东南大学 2025-02-08
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国铁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历史沿革:197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办学条件:学校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学校临江怀湖、依山傍水,校内百鸟齐鸣、百花争艳、百树竞发,是一所宜学、宜教、宜研、宜居的山水学园。占地面积2816亩,各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1亿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234万册,电子文献233万册。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副教授6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青年长江学者”、以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双千计划”、“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170余人次。教师博士化率达51.1%。 学科专业:学校涵盖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4个学科成为江西省学科联盟牵头学科,具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单位。50余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中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15个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拥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参加全省高校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16个获评第一、13个第二、6个第三。 教育教学:学校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各类学生3万余人。2014年,学校面向基层一线多维互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推动育人理念从“本科教学”转变为“本科教育”,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自2015级学生起实施完全学分制,大力推行小班化、互动式教学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卓越工程师班”“中铁国际班”等特色班级;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实施“天佑学子培育计划”,成立天佑学院,发挥天佑学院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特区和试验基地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具有领袖、领军潜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首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奖项300余项。 科研创新:学校现拥有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水果智能光电检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0余个。近5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80余项,省级项目680余项,获各类科研经费总计4.26亿元;获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江西省首个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和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奖励;拥有国家级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获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奖11项,其中一等奖4项,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近1/5,位居全省第一;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00余篇,其中,14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900余项;出版论著教材580余部。 招生就业:学校面向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招生,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在22个分批次招生的省份中,均参加一本批次招生。近年来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生源质量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连续20年获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先后获评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及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位居全省高校前二。每年两成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四成以上到国企就业,85%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学生毕业5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职位晋升次数、自主创业比例较全国同类高校分别高出45.9%、0.5次和1.3%。毕业生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的“五得”交大人才特质,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开放办学: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40余所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学分转换及师生交流交换项目,合作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不断深化“校企、校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2-01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1956年,学校应我国铁道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创建,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在6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崇严尚实、坚韧执着”的“大铁精神”、“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培养了十余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已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骨干,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学校现有沙河口校区、旅顺口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8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1亿元,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125.03万册,电子图书143.4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2700余种。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是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学科是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7个本科专业,10个五年制双专业,涵盖了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036人,其中,本科生14807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229人。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辽宁省车辆工程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06年10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应用型转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等专业点3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以上本科精品类课程35门。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554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38人,其中教授172人、副教授32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90%。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攀登学者、特聘教授、优秀专家15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千万层次人选83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创新人才3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19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学校是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是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发起成立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连续挤压产业创新联盟”。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29个。2015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3项、省部级项目569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3项;国家授权专利1003件,其中发明专利220件;发表学术论文2701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411篇;出版学术专著107部。签订横向合同724项,合同额超2.14亿元。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80多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交通大学远交大交通学院。开办本科教育项目3个,建有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2019年学校获评“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抓牢“一带一路”“交通强国”“高铁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大力推进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五大战略”,凝聚发展力量,坚定不移地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大连交通大学 2021-02-0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在详实的交通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分析诊断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综合的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对城市发展、城市交通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在城市中的关系与特征;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城市不同特征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与分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分析,对城市交通发展进行战略指导;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分析现状路网特点与问题,并提出规划年限的路网方案,同时优化;公共交通的规划,结合城市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从公共交通的方式、枢纽、场站、车辆、政策等多方面提出规划方案;城市停车的规划,针对城市停车问题,在上述分析和对停车需求分析预测基础上,提出停车设施规划、机制、政策等方案;对外交通与枢纽规划研究;交通管理方案规划以及城市其他重要交通问题的规划;综合交通实施的规划方案。
清华大学 2021-04-11
轨道交通规划
(1)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规划1)对城市建设现状、城市发展规划、现状交通特征、交通发展趋势以及原有线网规划 方案进行整理分析,掌握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以及客流走廊 分布等情况,为线网规划提供依据。2)对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进行匡算、对线网形态进行分析,并在“点”、“线”、“面” 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布设的选择集,并提出规划备选方案。3)对备选方案进行客流条件、相关指标、线网功能以及线网特点等多方面的定性与定 量分析,并对备选方案优化调整,推荐出首选方案。4)对推荐方案进行与城市交通枢纽的衔接程度、线网客流的均衡性和强度、线网结构 层次性和可达性、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覆盖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如符合条件,则确定轨道 线网规划方案,如不满足条件,则重新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直至确定符合条件的规划方案。(2)轨道交通客流需求预测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客流预测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客流预测的前提是客运需求预测,通常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作为依据,按照传统的四阶段法进行预测。其中,发生量预 测通常采用原单位法,这种方法概念清晰,模型标定的结果有明确的物理含义,而且预测的 精度也很好。为了充分考虑到未来人口变化、土地利用形态变化对小区发生吸引量的影响, 需求预测时应该分目的进行。在方式分担中,通常采用多项 logit 模型,必要时可以采用非 集计预测方法。清华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轨道交通客流研究的单位之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承担过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专项规划,同时承担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建设规 划阶段、工程可研阶段的客流需求预测项目,累计 10 余项,这些项目包括:
清华大学 2021-04-1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在翔实的交通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分析诊断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对城市发展、城市交通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在城市中的关系与特征;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城市不同特征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与分析;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分析,对城市交通发展进行战略指导; 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分析现状路网特点与问题,并提出规划年限的路网方案,同时优化; 公共交通的规划,结合城市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从公共交通的方式、枢纽、场站、车辆、政策等多方面提出规划方案; 城市停车的规划,针对城市停车问题,在上述分析和对停车需求分析预测基础上,提出停车设施规划、机制、政策等方案; 对外交通与枢纽规划研究; 交通管理方案规划以及城市其他重要交通问题的规划;  综合交通实施的规划方案。
清华大学 2021-04-11
1 2 3 4 5 6
  • ...
  • 25 2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