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快速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与主动控制关键技术
"该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通用项目)。(1)创立了快速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辨识事故风险预警方法体系。 (2)提出了事故前兆的快速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3)研发了基于速度引导的快速道路交通安全主动调控技术。 建立了快速道路交通事故前兆特征的表征与识别方法,系统解析了交通事故风险形成机理及演变规率,提出了快速道路交通安全状态类归与主动辨识技术,构造了快速边路交通审故风险主动预警技术。提出了事故前兆特征的快速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技术,研制了事故前兆特征的交通事故风险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研发了快速边路出入交通冲突仿真快速提取技术,提出了综合考虑效率、安全、环境和能耗的快速道路典型节点交通设计多目标协同优化技术。某于交通安全影响系数构建了常用车速管控设施综合优化技术,提出了不利天气条件下快速道路限速值优化设计技术,构建了面向安全增强、效率提升和多目标协同优化的可变限速控制和系统搭建技术。 "
东南大学 2021-04-10
一种自动翻转的太阳能交通警示牌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翻转的太阳能交通警示牌,包括警示板框架、支撑柱,支撑柱上端与警示板框架的底板固定连接,警示板框架顶板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有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警示板框架的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安装有多个警示板,警示板安装于转轴上,左侧板、右侧板上分别设有安装槽,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左侧板、右侧板的安装槽内,转轴一端安装有驱动齿轮,各个驱动齿轮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链条;其中一个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与所述蓄电池之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根据天气自动翻转控制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教学-研究-演示一体化的城市智慧交通沙盘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研究发现,通过引入缺陷偶极子并调控相结构和铁电畴结构,在Sr2+掺杂的 (K,Na)NbO3(KNN)无铅压电陶瓷中获得了超高的应变(1.05%)和逆压电系数(d33*~2100 pm/V),同时该研究策略赋予压电陶瓷具有低的驱动电场、优越的温度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及低的滞后性,为取代商用PZT铅基陶瓷铺平了道路,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超精密加工、集成电路制造、精密光学仪器、生物工程、医疗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 2022-12-12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
本成果来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和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横向项目,已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明专利4项,知识产权属于西南交通大学。该系统通过利用各类传感器采集供电系统中关键设备的状态数据及服役环境信息,借助信号处理、信息融合及智能推理算法对系统进行故障预测与健康状态管理,在短时间尺度上进行故障预测与快速诊断、在中时间尺度上进行健康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估与风险评估,并根据健康状态制定系统的状态维修策略,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基于人类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拥堵建模技术研究
该项成果应用于诸如机动车跟驰、换道和并道的交通仿真模型,目前随着交通管理以及新的交通信息感知技术的发展,交通检测器布设不断增加,交通基础数据规模急剧加大,交通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大数据的时代的背景下,运用新技术手段构建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体系,将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项目首先是研究人类行为模式与交通拥堵的关系。其次,建立城市交通网络的数学模型结合人类行为规律和人口分布模型最终建立城市交通拥堵模型。最后,构建基于人类动力学的城市交通仿真平台。交通仿真平台包含交通地图编辑工具和分布式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设备要求1台数据库服务器运行交通仿真数据库;1台台式机运行交通仿真平台总控端系统;若干台台式机运行仿真端仿真系统。 运行仿真平台总控端系统的1台机器安置在监控中心;运行仿真平台仿真端系统的若干台机器安置在计算中心;运行仿真数据库服务器的1台机器安置在数据中心。 展示内容如下: 微观交通仿真平台由地图编辑工具、总控端系统和仿真端系统组成; 使用地图编辑工具绘制仿真交通地图,导入总控端系统; 由总控端系统创建仿真任务,并且发送至已经上线的仿真端设备,总控端开始仿真任务,命令发送至仿真端,仿真端推进仿真计算,总控端能够对仿真端的仿真进行控制。能够完成暂停、恢复、停止等操作; 仿真端将每一仿真步计算的数据保存到仿真数据库中; 总控端可以利用仿真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交通状况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 2015-12-25
环境工程教学设备-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备
一、装置概述 PUAA-Q型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综合实验装置是根据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顺应国家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战略思想,以前沿技术为导向,紧密结合挥发性有机废气实际处理工程的功能和特点,并针对高等院校对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工艺应用和创新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专门研制的综合性实验装置。本装置涉及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光解技术、吸收技术、吸附技术以及智能程控技术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内容。装置工艺流程简洁、美观,可视化程度高,具有处理效率高、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非常适合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开展实验、实训、设计、创新创业训练等。 二、主要参数及指标 (1)处理能力:能处理苯、甲苯、二甲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废气; (2)处理负荷:<2000mg/L; (3)处理气量:<500L/min; (4)处理效率:≥95%; (5)装置净重:300kg; (6)外形尺寸:2200mm×700mm×1800mm; (7)供电电压:AC220V、50Hz; (8)运行功率:<4kW; (9)操作条件:常温、常压; (10)安全保护:具有漏电压、漏电流保护装置,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三、主要配置及性能 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放电均匀、稳定,活性物种产率高。 高频高压电源采用两级控制,安全、可靠,输出频率和电压可调。 可视化的吸收池中安装全潜式UVC杀菌灯,能够直观观察光解过程;UVC杀菌灯配套专用整流器、高品质石英套管、防水接头,UV穿透率高,可在水中长时间工作。 多段蒸笼式撬装活性炭吸附塔,吸附效率高、活性炭更换方便,并配套活性炭再生设备,可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 吸收液通过气液混合自吸泵输送,并采用自动和手动相结合的控制模式,灵活、方便。 废气发生器智能程控,有机废气浓度可在0~2000mg/L范围内调控。 采用电磁式增氧气泵作为载气泵,气量大、稳定、噪音低。 316L不锈钢材质的臭氧热解器中填装有高效的臭氧淬灭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臭氧快速转化为氧气,并通过智能程控调节尾气净化器的温控设备,运行成本低。 水温、水位、气压等变送器0.2%精度、稳定性能±0.1%FS、输出信号4-20mA,精度高、性能稳定、可连接PLC控制器,不锈钢材质变送器探头耐磨、耐冲击、抗干扰强。 三菱FX3U系列PLC主机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完成设备运行控制,10英寸彩色触摸式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控制按键、装置运行状态及时间、水温、水位、气压、电流等重要参数。 所有设备模块化安装于304不锈钢材质的柜体中,柜体前后开设有视窗,顶部安装有可调速换气扇,底部配有禁锢万向脚轮。
科利尔(青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23-03-03
人体测温红外设备
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红外测温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红外测温技术一直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工程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由华中科技大学孵化的企业(华中数控)进行产业化。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开发了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该校建立了体温检测设备应急生产线,并且学校还参与了人体测温国家标准的制定。目前,已有2000多台套人体测温红外设备应用于海关、机场、车站等重要场所。在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2年禽流感、2014年埃博拉疫情等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备已累计生产了一千多台,在武汉、广东、重庆、河南、北京等多地投入使用。其中,卓尔公益基金会与华中数控共同向武汉市、湖北省各地市州、及全国各地捐赠了一百多台人体测温红外设备。这些设备已安装在武汉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天河机场、全国支援武汉医疗队集中居住的宾馆等重要场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人体测温红外设备
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测温速度快,只需0.3秒完成测温;测温精度高,测温精度优于±0.3℃;测温距离远,达6—8米,在机场、高铁、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应用场景中,对人流速度没有影响,且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并且该设备利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被测目标,大大降低了误报率。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远程监控报警,建立了体温监控大数据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便携式测序设备
郭佑民教授团队利用AI技术为新冠肺炎的影像诊断“赋能”。依托专家训练,人工智能结合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变区域进行分割、计算,可以同时获取病变区域的体积、密度、磨玻璃成分等定量参数,尤其是对于患者随访的数据,可以实时进行图相配准,精准定位病灶位置、大小,方便比较病变的消长。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150 1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