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态农业智慧化信息系统的示范应用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参见图1): (1) 数据、视频实时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 (2) 基于上位机的远程控制和数据显示、追溯及分析等; (3)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移动APP线上线下销售; (4) 基于WiFi的手持终端定位、导航和跟踪; (5) 信息融合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应用领域包括:温室环境智能控制、智能家居、农田生产(四情)监测、旅游景区的人流量统计及大数据分析、大型商场智能监控、地下停车场定位等。 项目特色:和有机农业的行业领导者紧密结合,解决现有农业物联网系统中有线系统中的布线复杂、成本高且功能单一的难题;在TCP和UDP协议下都可实现毫秒级延时的实时控制;集数据采集、传输、远程控制及终端定位、导航和监控于一体;系统可完成基于手机APP和上位机软件的多种控制方式;只要满足有WiFi,Internet,移动网络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进行远程控制。 先进性:国内首个集数据采集传输、视频监控、终端导航、定位与跟踪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利用手机APP实现对农作物的线下生产、线上销售、长势跟踪等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信息化智能平台; 技术指标:电源输入(DC 2.0~3.6V);控制延时<30ms;误码率< ;无线节点续传距离>=150m;无线AP覆盖范围>30X30 ;定位精度<1.5m;可用信道数15个;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对等和Mesh网络 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 可解决传统农业中的粗放式种植、经验型种植及人工参与度高等问题,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销售、追溯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基于WiFi获取的现场后台大数据挖掘将解决现代农业的专家知识匮乏问题,形成可信度高的知识库指导农业生产。 实施后取得的效果: 推动当地农业智能化水平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促进规模化种植、最终形成行业标准。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系统及其应用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通过跨学科合作,开展在化学领域应用电子学新技术的 研究。 大多数化学实验室采用传统的加热方法,即利用传导的方式加热。 微波/超声波相结合的技术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加热时间,省溶剂(可较常规方法少 50%~90%)、节约能源、 减少废物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回收率和提取物的纯度。另一方面利 于环境保护,无污染,属于绿色工程,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 新技术。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系统可应用于合成化学、药物有效成分 的提取及分析样品预处理领域,设计并研制出新型微波和超声波相结 合的复合多功能智能化仪器装置,研究其对化学反应、药物提取及环 境污染物萃取的促进作用,为合成化学、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样品预处理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和方法。 本项目成果可为加大环境污染物的监测的力度,使其样品分析摆 脱耗费大量的有毒的有机试剂,程序繁琐,工作量大的现况,为其分 析样品预处理,拓展一种高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如对加标土壤样品 (土壤样品中的多溴代联苯醚)进行复合萃取,分别采用微波辅助萃 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超声波复合萃取方法,得到的实验数据 是:在相同萃取 20 分钟时间内,使用微波辅助萃取和超声波辅助萃 取,其萃取效率分别为 42-75%、45-86%而采用微波-超声波复合 萃取体系时萃取效率则可提高到 92-114%。和常规的索氏提取相比, 微波-超声波复合萃取使用的溶剂量降至原来的 10%左右,萃取时 间降低至原来的 5%左右。可见复合萃取对萃取效率有较大的增强效 果。这一实验结果预示着:本项目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可为 分析样品预处理提供一种新的高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另外,对兔疫 球蛋白 lgG 生物制品等的灭菌也开始进行有益的应用探讨,受到相关 企业的关注。 技术指标及特色: 1. 样机技术性能:◆微波功率从 0~1000W 连续可调,微波频率 f=2450MHz; ◆温度范围:室温~300 度; ◆研制出 38KHz 超声波发射系统,功率从 0 至满负荷连续可调, 在控温系统中超声波功率也随之改变; ◆消解/萃取瓶体积:50~1000 毫升。 2.专利申请七项。 3. 三项技术创新为产业化与拓展应用领城打下基础: (1)将微波场与超声波场两种不同性质的场施加于同一反应物 体,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协同作用,为在化学、生物以及医学领域 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在课题中解决了超声波高效 耦合问题; (2)实现了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反应物的控温算法,采用可 扩展标记语言 XML 来存储和表示模糊控制算法,并用面向对象的设 计思想结合 C++对该算法进行了实现,利用 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 言)可视化技术建立良好的人机界面; (3)具有在线实时检测和显示微波泄漏量,当超过国家标准时, 自动切断系统的电源,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管道流动式反应装置已完成小试,正在 进行中试研究。
南开大学 2021-04-11
冻结壁与井壁安全信息可视化技术
(1)根据冻结管的实际偏斜情况,任意计算和显示不同深度下冻结壁内部各点温度值,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水平面和纵平面冻结壁温度场状况。(2)根据冻结管的偏斜,对冻结钻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内容包括任意深度下相邻冻结管的最大间距、形成冻结壁的几何形状、冻结壁交圈时间、井筒开挖时间等。(3)冻结壁温度场的发展预测及特征分析。实时掌握冻结壁井帮温度、冻结壁最厚、最薄的方位、冻结壁平均厚度、冻结壁平均温度等参数,掌握冻结壁的力学特性,确定冻结壁的安全性。根据实际冻结状况,预测冻结壁的发展,指导确定各排冻结孔送冷形式,为冻结方案和凿井施工安排提供建设性意见。(4)根据井筒掘进速度,预测冻结壁井帮温度,合理地安排井筒掘进速度及段高,防止井筒早期开挖井帮的过大片帮和下部底层冻实,为井筒的安全施工提供较为全面的分析、处理,及时进行施工信息反馈,改进施工作业方式指导井筒施工。(5)方便地绘制任意深度下冻结孔偏斜平面图、地质柱状图及各测点和进回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6)基于 B/S 模式开发,操作简便、图文并茂、运行速度快,任意客户端均可进行温度场分析与数据共享。基于 Web 技术的冻结法凿井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包括“冻结温度实时监测子系统”、“冻结流量监控子系统”、“冻结站制冷机组设备开停机监控系统”、“网络信息平台主页”四大部分构成。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碳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依托学校211工程项目引进了先进的MAW-20-LS1-6型六维缠绕机,该缠绕机可实现芯模转动、机械手臂的水平、上下和前后移动以及丝嘴的旋转和摆动功能,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台实验室用的六维缠绕机。目前中心已建成一套先进的碳纤维缠绕工艺技术研发平台,利用CNC21计算机缠绕控制软件和ETS计算机纱线张力控制系统,可制备最大直径为0.5米、最大长度为1.5米的多种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制品,还可用于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等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中心先后承担了数项国家863和民口配套项目,重点开展高性能碳纤维(T700、T800、T1000)以及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界面相容的树脂体系及成型工艺研究,研发了系列化的缠绕用环氧树脂体系,实现了高性能纤维的强度转化。还研发了如Φ200mm壳体、复合材料线轴以及高压气瓶等制品。中心可开展高性能纤维缠绕成型的结构设计、树脂基体、成型工艺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或者技术转让。应用范围为碳纤维缠绕成型可充分发挥其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低密度的特点,可应用于压力容器、大型贮罐、高压管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国防和民用领域。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强耦合作用钼基金属杂化材料研究
新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是当今世界解决目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核心途径。廉价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和高容量的储能材料成为大规模推广此类新能源技术的关键。对于电解水产氢而言,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产氢活性最好,但其资源有限,无法推广使用。相比而言,非贵金属钼基材料以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表现出优异的分解水制氢活性,但存在导电性低及材料团聚问题,这导致材料活性位点暴露少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性问题,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研发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强耦合作用钼基金属杂化材料的制备新策略提升电催化产氢性能,并发现强耦合材料对于储钠展现了优异的容量、倍率和稳定性。
北京大学 2021-02-01
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平台
综合利用GNSS、UWB、INS、LiDAR、相机等传感器,通过对顾及GNSS系统偏差的GNSS RTK/INS紧组合定位方法、GNSS/UWB/INS高精度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方法、GNSS/INS/LiDAR同步定位与构图方法、基于单目视觉SLAM/INS组合定位方法等一系列核心算法的研究,搭建完成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平台。该平台由硬件平台和数据处理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平台实现各类传感器的固定、时空基准统一以及原始观测数据采集与解析等功能,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组合定位定姿、三维构图等功能。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在室外复杂环境、室内外交互区域以及室内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可达20cm以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5-04
颜料蓝 60 颜料化制备新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该颜料在化学结构上与还原蓝 RS(染料)相同,属还原颜料类。与酞菁蓝 相比有较强红光蓝的优点,不含任何金属离子及联苯类致癌物,有益于环境保护 和人身健康。该颜料具有鲜艳的红光蓝色和优异的耐候、耐溶剂性能,均超过酞 菁蓝。耐晒达 8 级,耐热 200℃。C.I. 颜料蓝 60 作为颜料主要使用于高级轿车 的面漆中,此外还用于高档塑料工业、合成纤维原浆着色。具有较鲜艳的红光蓝 色,有良好的耐热、耐罩漆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能。由碱熔缩合法得到的还原蓝 RS(染料)在晶型、颗粒大小及分布、粒子表面状态等方面无法满足颜料直接 使用要求,不能直接用作颜料,必须进行颜料化处理。国内目前尚未有 C.I. 颜 料蓝 60 商品生产。国内所用 C.I. 颜料蓝 60 为从国外进口,因此该产品投产既 可满足内销需求,也可批量出口。该方法立足于国内易得原料,勿需高温高压, 操作简单,三废少,适宜于批量生产。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23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24 本技术以染料还原蓝 RS(国内有大量生产)为原料,通过酸溶、稀释、过 滤,然后将滤饼在有机溶剂中调整晶型并经特殊表面处理,最终可制备与国外品 牌特性相近的 C.I. 颜料蓝 60 颜料。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现国内尚无该产品的批量生产厂家,国内市场需求完全由进口解决。有国 外公司从我国进口原染料还原蓝 RS,然后加工为 C.I. 颜料蓝 60 销售或返销回 中国。也经常有国外公司向中国寻求 C.I. 颜料蓝 60 商品的订单,因此,若该颜 料生产,既可保证市场,又有可观效益。 主要原料成本约 16 万元/吨,售价在 30 万元/吨以上,以年产 50 吨计,增 值可保证 700 万元以上。其中主要原料成本为还原蓝 RS,占总成本近 90%,若 能降低该原料价格,则可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 应用领域:汽车漆、塑料、印钞、有机颜料、涂料。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 生产规模及产量:年产 50 吨 C.I. 颜料蓝 60。 所需厂房面积:300m2。 主要设备:主要设备为常压的搪瓷搅拌反应釜、压滤机、烘干器、热交换器、 高位槽等。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还原蓝 RS、硫酸、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均为国产。 主要设备投资:100 万元。 总投资:依生产厂具体情况而定。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网络化的自动距离测量装置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络化的自动距离测量装置,其结构包括装配板、装配孔、红外发射器、电线、护罩、机体、超声测距头、无线杆、超声头护环、红外接收器,装配板与机体相连接,装配孔设于装配板上,红外发射器安装于护罩上,护罩与机体螺丝连接,超声测距头通过超声头护环与护罩连接,无线杆与机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设备通过在测量装置上设有超声测距头和由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组合而成的红外测距设备,并在机体设有距离判断模块,使设备能够在平时使用时进行红外自动测距,并在距离达到限度时自动开启超声测距进一步精确测量距离,保证测距智能化和准确性,从而保证装配设备的安全使用。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络化的自动距离测量装置,其结构包括装配板、装配孔、红外发射器、电线、护罩、机体、超声测距头、无线杆、超声头护环、红外接收器,装配板与机体相连接,装配孔设于装配板上,红外发射器安装于护罩上,护罩与机体螺丝连接,超声测距头通过超声头护环与护罩连接,无线杆与机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设备通过在测量装置上设有超声测距头和由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组合而成的红外测距设备,并在机体设有距离判断模块,使设备能够在平时使用时进行红外自动测距,并在距离达到限度时自动开启超声测距进一步精确测量距离,保证测距智能化和准确性,从而保证装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一种自动化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收集管、与收集管连通的三通阀以及设置在收集管内的过滤器;收集管上安装有流量计,收集管的管顶铰接有一缓流板;三通阀一侧设有与收集管连通的进水口,另一侧设有第一出阀口和第二出阀口,三通阀内设有阀板,阀板一侧与三通阀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上端与伸缩杆相连,三通阀上设有密封盒,密封盒内安装有用于控制伸缩杆伸缩的控制器;过滤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本实用新型通过流量计记录雨水流量,利用控制器控制伸缩杆伸缩,从而改变阀板的位置,达到切换雨水流向的目的,以此排出初期污染雨水;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自动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运行维护方便。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通过流量计记录雨水流量,利用控制器控制伸缩杆伸缩,从而改变阀板的位置,达到切换雨水流向的目的,以此排出初期污染雨水;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自动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运行维护方便。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网络化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系统根据地块土壤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在测土配方施 肥专家模型基础上,利用 GIS 和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施肥量,给出施肥建议卡。 系统有助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节肥增效。现有单机版、网络版、触 摸屏、手机版四个版本,并已在莱西、平度、胶州等多地进行推广应用。该系 统稳定性高,易安装、易使用,适用于农业土肥管理部门、化肥经销商、大型 农场等农业生产管理和农资供应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使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4 95 96
  • ...
  • 200 20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