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双氧水后处理系统分离技术设计和装置改造
双氧水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目前国内双氧水生产主要采用蒽醌法,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较电解法具有能耗少、成本低和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工艺一般包括氢化工序、氧化工序、萃取净化工序和后处理工序及其他辅助工序,由于蒽醌法生产工作液系统循环工作的特殊性,对后处理工序的要求很高。它除脱除工作液的水分、调节pH值、分解萃余双氧水外,更有对工作液进行洗涤、清除其中杂质、再生降解物的作用,是双氧水生产中的一个关键工序。在双氧水生产过程中分离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主要设备有萃取分离塔、干燥器和碱分离器。若萃取塔的萃余液中双氧水分离不好,将增加干燥塔中碱的消耗,若碱沉降器分离不好,将使白土床氧化铝失效快,增加氧化铝消耗和影响蒽醌降解物再生效果,并且易使整个工作液系统呈现恶性循环,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针对上述情况,天津大学对双氧水后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塑料聚集板技术,这样大大提高分离效率,且可以减小分离器容积。这种结构油水分离器的优点是:1、塑料波纹板是正反交错叠置放入分离器内,作为一个多层板油水分离器,不需内部固定支撑部件的条件下,尽可能缩小板距,提高脱油效率,且安装、检修方便。2、液流在波纹板组通道内的流动路程呈“之”字形,流动方向和流动截面均在不断变化,这就为油滴在波纹板表面的粘附聚结和油滴之间的碰撞聚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油滴在浮升过程中聚结,在聚结过程中浮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脱油效率。3、可以采用波峰高度较低的波纹板,板组的当量直径小,能在较大处理量、较短停留时间下,保持层流状态;且板组内液流分布比较均匀,避免了由于短路和死角等造成的不良影响。4、对于卧式分离器,在原料进入端加装一段垂直放置的波纹板,既有利于液流分布均匀,又对固体悬浮物也有一定脱除作用。
天津大学 2023-05-10
固相力化学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新技术
传统制备聚合物/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如插层复合法工艺复杂,需要加入增容剂或对层状无机物进行有机化处理,此外单体插层聚合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熔体插层则要求聚合物的熔体粘度低。针对传统插层复合法存在的问题,本项目将固相力化学方法引入聚合物/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利用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独特的三维剪结构所提供的强大挤压剪切力场和粉碎、混合、分散及固相力化学反应功能,在磨盘碾磨过程中同时实现层状无机物的粉碎、片层滑移和剥离,聚合物的粉碎和嵌入,聚合物与无机填料的固相分散和混合,得到聚合物/层状无机物复合粉体,再经进一步加工成型,可制备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如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导电、导热、电磁屏蔽、阻隔或隔音降噪的功能材料等。 主要技术指标: 可制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结构材料及具有导电、导热、电磁屏蔽、阻隔或隔音降噪的功能材料等; 所制备的PP导电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达5.2×10-4 S×cm-1,导热率可达0.69 W×m-1×k-1; HDPE导电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达10-3 S×cm-1, 导热系数可达2.2 W×m-1×k-1 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 需要带分级装置的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双螺杆挤出机及注射/热压成型机。
四川大学 2023-05-15
高效紧凑节能的新型板翅式换热器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
主要技术描述(文字内容限200字以内): 研制开发的肋板换热器、热翅板换热器、四合一换热器、油气回收冷却箱、燃气轮机回热器、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镍基钎焊工艺等多种新型高效肋板式装置和制造工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同时此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新型高效节能的肋板式换热装置:申请国际PCT专利2项,其中有1项分别在美国、欧盟进入公开阶段并在日本进入审查阶段。上述产品与技术已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难降解有机废水电催化氧化处理技术及其设备的开发
1、成果简介:(500字以内)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能够有效处理有毒难降解污染物的先进废水无害化处理方法。该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在常温常压下将不易降解的有机物质完全燃烧或部分降解到可容易生物处理的程度而不带来二次污染,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与环境兼容等优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已经发现,电化学处理成本高主要是由于电耗高。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果提高电流效率,就会降低处理费用;对于高浓度废水,如果将有机物部
吉林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红外辐射热成像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非冷红外探测系统相较制冷型探测系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性价比高等特点,是国际上第三代凝视型红外探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项目攻克了纳米氧化钒薄膜生长调控、大规模小像元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制备、红外辐射热探测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微热目标探测、微热光电转换机制和微弱信号处理三大难题。系统NETD≤50mK,MRTD≤90 mK,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美国专利2项),发表论文114篇;形成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打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面向复杂异构环境的双因素强安全认证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面对海量庞杂、异质多源、大范围社会与网络关联的复杂应用环境下的身份安全认证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深刻分析网络犯罪特性、人群网络习惯和网络安全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面向复杂异构应用环境下的信息片交叉验证模型和方法,形成了高度自适应的多协议广义双因素安全认证解决方案,平滑了协议与系统的差异,解决了复杂异构应用环境下更高水平的大规模、精细化、强安全身份认证,提高了系统帐户、口令和权限管理力度,实现了统一的认证、帐号、权限、审计管理,并取得了重要突破。项目研制成果取得了7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医药等生产过程废液中低含量有机溶剂的资源化技术
在医药、食品、纺织、新材料等生产过程,往往采用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正丁醇、异丙醇、氯仿等作为反应和萃取分离的溶剂。在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液中不可避免地有这些有机溶剂的残留,少则千分之几,多则百分之几(有些为混合溶剂)。这些低浓度的有机溶剂若不加以回收直接排入生化池处理,既浪费资源又加重处理成本。 为此,本团队研发了低含量有机溶剂的资源化技术:m-HCAD工艺。其主要思路是将废液中低浓度有机溶剂资源化。
南京大学 2021-04-14
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智能电网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
输电线路以及电力光缆除了要承载自身重量的机械力作用外,运行条件恶劣,不仅需要穿越高海拔、多积雪、重覆冰的地区,还会受到恶劣天气如大风、雷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覆冰、舞动以及雷击等因素引起的输电架空线路跳闸或停运故障频频发生,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电力传输线进行安全健康在线监测、及时发现故障并发出预警尤为重要。
南京大学 2021-04-14
城市固废分类-收运-协同处置全链条智能化技术集成
1. 痛点问题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指出将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对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加大,无害化处置能力尚未得到有效保障,处理设施布局零散,固体废物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在构建先进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模式中面临顶层设计、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等软硬件条件的不足,显著影响“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及固废管理领域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亟需改进传统碎片式、分种类、智能化水平较低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依托物联网和智慧支撑技术形成多种类型固体废物分类-收运-协同处置全链条系统性方案,充分发挥固废处置中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在全环节规划设计、工艺技术集成优化、工程及园区的可持续运营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2. 解决方案 针对城市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问题,本项成果发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在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理论研究、工艺优化调控和规划决策应用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开发“无废城市”建设顶层系统规划工具,研发全链条工艺模拟与优化技术,搭建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城市固废智慧化管理平台,形成能够有效服务于“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固废分类-收运-协同处置全链条系统性解决方案。具体包括: (1)针对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系统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整个城市层面构建从源头分类减量到末端处理处置、处理设施协同共生的工程技术体系和管理运营模式,打造处理设施协同共生、碳减排和二次污染集中控制效果显著、实现物质有序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的多源固废协同处置园区,构建无害化、资源化、可持续的城市循环代谢链网; (2)开展多源固废处理处置工艺机理模拟,揭示固废-水-能耦合代谢路径与减污降碳潜力空间,实现工艺参数优化;模拟不同固废管理路径对物流、能流的影响,支撑不同应用场景下涵盖源头分类及减量化、污染处理处置、残余物集中控制全过程的工程技术体系优化; (3)基于物联网、智能监控、在线仿真技术等,构建城市固废管理多源异构大数据系统,形成原创性固废智慧管控技术,支撑建立集固废监测、溯源、预报、应急、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可视化管理平台,提供多场景、多效能、智慧化城市固废系统性解决方案。 合作需求 (1)与从事城市固废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静脉产业园建设等领域的企业以及绿色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2)项目孵化需办公场地500平米,天使轮融资需求约3000~5000万。
清华大学 2022-03-22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脂肪干细胞 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技术方法
先天发育畸形、肿瘤切除、创伤、难愈性伤口等因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外形容貌、生活质量等都有严重影响;由于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自体脂肪移植至今仍然是软组织缺损修复和重建的常用方法。然而,脂肪移植的远期吸收率较高,可达60%以上,这极大地影响了软组织修复的远期疗效,从而限制了脂肪移植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移植脂肪组织吸收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微循环不能及时建立导致早期血供不足,组织中脂肪细胞凋亡、去分化等导致成熟脂肪细胞数目减少。近年来,随着细胞治疗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干细胞应用于脂肪移植。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SCs)是较理想的可应用于脂肪再生和脂肪移植的种子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全血经过多次差速离心后的产物。除了高浓度的血小板,PRP激活后还可释放多种、大量的对细胞增殖、组织修复与再生等具有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PRP应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针对脂肪移植后成活率低的问题,考虑到ASCs和PRP的诸多优势,本项目致力于研究了PRP复合ASCs对脂肪移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获得PRP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最佳用量等基础数据,有望为临床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四川大学 2016-04-2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23 824 825
  • ...
  • 923 9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