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的老校名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由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在一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里,学校几经更迭变迁,涌现出许多蜚声海内外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如林默涵、邓拓、翁良毓、冰心、庐隐、胡也频等,更有数以万计辛勤耕耘在基础教育园地上的人民教师。 21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2004年4月,整合原福州教育学院、福州师范学校、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和福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五个单位的优质资源,成立新的福州教育学院;2013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省政府批复,更名改制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4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将福州工业学校、福州艺术学校划归闽江师专管理,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学校现共有旗山校区、光禄坊校区、仓山校区、甘蔗校区四个校区。占地568.4亩(含旗山校区西侧已纳入规划的178亩教育用地),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建有教师职业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143间实训室以及8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拥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和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现代教育设施,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61.99万元,纸质图书32.11万册,电子图书31.4万册。学校设有直属管理的附属实验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各1所,指导型的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4所。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09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98人,教研员58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2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硕士学位的教师92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 教师1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1.1%;来自企业行业第一线兼课教师61人;列入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近两年来,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省市级课题34项、市厅级课题35项,公开发表人文社科类论文90 篇,出版专著7部。 学校设有“八系二部”,即初等教育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计算机系、学前教育系、艺术系、机电工程系(筹)、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筹)、公共基础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开设专业23个。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咨询专业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导游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艺术系(福州市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闽剧)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等。 学校重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研究,现有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项:计算机系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文社科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建设”;福建省应用文科研究中心2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书法教学研究中心。同时,创办《创新教育论坛》、《福州教育研究》等两本校刊,研究、探讨、宣传职业教育和福州基础教育。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政校企协同,合作育人。2016年3月,学校成立了首届董事会,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担任董事长,福州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以及部分杰出校友、知名企业代表担任董事,首届董事会共有33名成员组成。此外,先后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开展战略合作;与鼓楼区政府联办社会工作专业;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北大青鸟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成果丰硕。 学校还设有福州教育研究院,承担福州市基础教育(含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及教学服务工作,承担全市6万多名教师的中小幼师资培训、培养、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和教育科研等任务。2016年,学校还入选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省级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为推动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近两年来,在全国、省级各类教师教学比赛、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评选中,福州地区经我校指导选送的教师获得全国一等奖50多人次,全省一等奖130多人次。学校实现了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教研、科研”的四位一体共同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独具特色。 学校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而设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为学生系统地搭建职业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师范类就业率稳居省同类院校前列,非师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学校美誉度高。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主动服务“福州新区”、“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立足福建,面向全国,服务基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师资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管理规范的区域性示范高职院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国标代码:14597 招生代码:6243 一、学校简介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享有“华夏龙都”、“中华帝都”盛誉的濮阳市, 2017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集卫生技术人才、成人教育、职业培训、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能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医学类专科学校。学校占地685亩,校舍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6500余万元,图书馆藏图书74万余册。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部、护理系、药学系、康复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思政部、公共教学部和成人教育部九个教学系(部);建设有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医用化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等7个实训中心,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学、中医养生保健等19个热门专业,在校生7500余人,所有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现拥有二甲以上附属医院两所,另有一所三级附属医院正在建设中。学校教职工510人(不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65人,中、高级以上职称293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最美建筑”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尚德、弘医、精学、笃行”的校训,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高等技能型人才。 二、招生专业2020年招收临床医学、护理、护理(国际护理方向)、护理(老年护理方向)、护理(社区护理方向)、护理(急救护理方向)、护理(ICU护理方向)、助产、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健康管理、中药学、中医养生保健、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眼视光技术共计19个专业。招收条件: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文件要求执行。三、助学政策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位学生因困难失学,学校建立了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勤三位一体联动助学”的资助体系。其中国家奖学金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每年3000元。家庭困难学生可向户口所在地的教育资助部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多每生每年可贷8000元。学校针对家庭困难及品学兼优的学生专门设立了勤工助学岗及学校奖学金,覆盖率可达在校生的20%。四、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岩街与商鞅路交叉口东160米路北 学校招生咨询电话:0393-6915616、6915816、6932189 学校网址:http://www.pyyzh.cn 校训:尚德、弘医、精学、笃行招生专业:1.临床医学主要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可在各级各类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科研院所从事西医、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2.护理专业主要课程: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及重症监护等。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站、医院从事急救中心护理、ICU急救护理、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等工作。3.护理(国际护理方向)专业主要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日语口语、日语阅读、医学日语阅读、医学日语听说、日语能力测试。就业方向:在国内各级医疗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及卫生保健等工作;在获得相应国际执业资格证书后,可以在境外从事相应工作。4.护理(老年护理方向)专业主要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营养与膳食保健、社区护理、老年膳食营养、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老年护理学等课程。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岗位可在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内康复机构;康复护理院、疗养院、各类机构从事老年护理与管理工作。5.护理(社区护理方向)专业主要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急救护理、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就业方向: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人院、家庭、疗养院、康复机构、学校健康保健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6.护理(ICU方向)主干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护用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重症监护学、呼吸机治疗技术、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卫生医疗单位从事临床各科护理及护理管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及卫生保健等工作;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综合ICU和专科ICU从事急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尤其适合男生。7.护理(急救护理方向)主干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基础、护理药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急救护理学导论、常用急救技术、重症监护学等。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卫生医疗单位从事临床各科护理及护理管理,各级医疗单位的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CCU)等领域从事急救、急症分诊和急救处理及急危重症监护、救治等护理工作。8.助产专业主要课程: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高级助产学、儿科护理、急救护理与重症监护、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医学遗传与优生等。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9.药学专业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天然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数理统计等。就业方向:适合在制药企业从事药剂生产工艺操作、原材料及产品质量监控测试、生产技术管理、药品营销、药事管理等工作。10.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骨科诊断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概论、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医学评定、运动学、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语言治疗技术、临床康复学等。就业方向:在各级医院、社区及各类康复机构等从事康复技术工作。1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生化检验、临床检验等。就业方向:在各级医院、疾控中心、血站等卫生机构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1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口腔材料学、牙齿雕刻技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口腔设备学、口腔工艺管理、口腔医学美学等。就业方向:综合性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口腔门诊部等口腔技工室,口腔义齿生产企业、口腔医疗器械公司等。 13.健康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检测实务、环境治理实务等、人体结构与机能、健康评估(技术)、健康管理、职场压力管理实务等。就业方向:在各类大型或外资企业单位、第三方检测机构从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及环境检测工作;健康管理公司、健康咨询中心、高级康复疗养机构、高级休闲会所、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等。14.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 工程力学、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医学基础、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医学检验仪器、医用光学仪器、人体机能替代装置、医用设备及耗材管理﹑医院设备及器械。就业方向 : 面向医院、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企业、医疗器械销售公司等从事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与管理、操作与维护、营销与技术支持等。15.中药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方剂学、中药学(含中药调剂)、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药理学、药品市场营销学、GMP管理、微生物检测技术、中药综合技能训练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在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制药及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及医药院校等从事研究开发、中药检验、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药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16.中医养生保健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养生保健概论、经络与腧穴、方药养生保健概要、推拿养生保健技术、诊断学基础、中医传统养生功法、中医体质辨识技术、中医健康检测技术、药膳养生保健技术、亚健康学、针灸养生保健技术、中医心理调养技术、临床疾病概论等。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学保健机构、养生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康养结合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康复健身机构、健康咨询机构及企业、健康管理机构及企业、健康旅游企业等,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17.医学影像技术主要课程: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摄影学、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就业方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岗位如B超医生、软件实施工程师、b超医师、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应往届毕业生、售前工程师、健管中心医生顾问技师、彩超医生、放射科技师、物理师、超声科等。18眼视光技术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生理学、 药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 流行病学、 诊断学、 外科学基础、 眼科学、 隐形眼镜学、 眼科光学基础、 眼科学基础、 临床视光学基础 、验光学、 眼镜光学。就业方向: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医学院校、眼镜公司、眼视光学器械研究部门担任眼科医师、视光医师和承担眼视光学教学、科研等工作。19.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主要课程: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医学基础、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儿童心理与行为测评、卫生信息管理学、儿童发展评估、营养与食品卫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面向早教机构、公办及民办幼儿园、街道社区婴幼儿健康管理机构等。可以担任幼儿教师、生活老师、保健老师、保育员、育婴师等。从事婴幼儿教育活动开发与组织、婴幼儿游戏设计指导、婴幼儿教具设计与使用、营养管理、保育管理,以及幼儿园健康管理等。还可以从事家庭教育咨询、早期教育家长培训、育儿问题咨询、婴幼儿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工作。五、校企合作:1、护理(国际护理方向):拓展学生职业技能、增加涉外语言类课程,毕业后可自由选择在国外、省内、外正规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及卫生保健等工作,在获得相应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在境外从事相应工作。2、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国家紧缺人才重点专业,教学课程以实际案例+实训中心+顶岗体验逐步引导学习,入学签订就业安置推荐与升学协议,提供321实习与就业服务,高薪就业有保障。3、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项目重点专业之一,订单式培养,入学签订就业保障合同,100%对口就业,就业地点在地市级二甲以上医院,实现高起点高收入。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创建于1984年3月,是全国税务系统最早建立的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学校全面开展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过十余年的积淀与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税务系统三个主要培训机构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176亩,建有2栋教学楼、5栋学员公寓和办公楼、图书馆、多功能馆、学员餐厅、篮球场、学员活动室、运动场等设施,能同时容纳800余人在校培训。主要承担国家税务总局和全国各省(市、区)税务局任职培训、初任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等不同类别、不同职务级别的培训项目。 学校现有教职工20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技术职务人员83人。学校聘请系统内外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等兼职教师160余人,形成了一支学历较高、专业较全、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内设14个职能部门,分别承担行政管理、教务教学、学员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的发展思路,弘扬“取则明远 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提质增效永无止境”的工作理念,致力为全国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切实发挥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学校培训规模不断提升,自2015年起,年培训量超过20万人天。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提升培训质量,紧密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项目体系建设、加大课题开发力度、创新教学理念方法、注重学员团队建设,力争使学员在训期间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得到了广大学员的普遍认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将把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服从和服务税收现代化建设大局,积极探索和实践卓有成效、富有特色、大有作为的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之路。积极打造培训品牌,努力建设让学员和教职工满意的“税务人之家”和“教职工之家”,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工以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拼搏投身到“第三次创业”中,奋力实现辽宁税专建设与发展的新跨越。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null)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null)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原赣南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改制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创建的虔南师范学堂,先后整合、吸纳赣州师范学校、赣南教育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师范专科部)、赣南文艺学校、宁都师范学校(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以及龙南师范学校、瑞金师范学校和兴国师范学校等教育资源,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涵盖文、理、体、艺等专业学科的全日制专科学校。 学校坐落在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市,位于蓉江新区高校园区。学校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高雅大气,整体建筑采用后现代欧式风格并融入了赣南客家方形围屋的元素。校园按照万人学生规模本科院校标准规划设计,占地总面积1034亩,现有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建有图书馆、网络中心、教学楼、实验楼、音乐楼、体育馆、美术楼、校医院、游泳池、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教育教学楼群,有先进的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中心、汉字书写训练中心、幼儿教育实训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设施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92万元。现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80个,其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69个,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幼儿园)11个。学校设有普通话测试站,有6名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10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员工480人(专任教师380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144人;有十余位教师分别获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师德标兵、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十大体育明星等称号。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640人,成人教育学生800余人。设有专科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科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艺术设计、体育教育、特殊教育等12个专业。建有思政部、中文系、数学系、外语系、教育系、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自然科学与计算机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等10个教学系(部)。 学校以“博学笃志,弘文尚德”为校训,坚持“立足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职业道德优良、文化知识广博、专业技能扎实、个人特长突出的适应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和其他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果,专业特色凸显成效,培养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在2011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获5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10年、2011年,在全省专科组音、体、美职业技能比赛中,学校获团体一等奖4个,全能和单项一等奖8个。2012年,由学校毕业生主演、在校学生参演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文系学生何雪瑶被共青团中央评为2013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校学生获的“团体二等奖”和三个单项“一等奖”和2个单项“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6“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和演讲赛(江西赛区)中,学校学生获得专业组“特等奖”优异成绩,并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总结赛。学校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羽毛球比赛获得专科组男子双打第二名等好成绩。 学校具有优良的校风学风,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被赣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赣州建设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先后荣获江西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集体、江西省大学生法制和安全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学生公寓(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7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第四届“梦彩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现场决赛,2名同学囊括青年组最高奖特等金奖,16名同学获青年组金奖(青年组共设金奖25名);我校学生参加“中国梦·丝路情”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我校健美操队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健美操协会、全国全民健身操舞推广委员会主办的2017第六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获得特别奖五项。我校教师创造的舞蹈《春》,经过层层选送,被中国教育电视台选为“2017中秋文艺晚会”节目,并荣获歌舞中国2017年度“最受欢迎十佳节目”。我校花样跳绳代表队荣获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暨花样跳绳比赛专科组团体亚军。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专门为新疆培养学前师资、基础教育师资和双语师资的师范院校,被誉为“新疆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学校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师范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新疆师范学堂,1934年更名为省立迪化师范学校,1954年更名为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升格为新疆教育学院。1989年,新疆广播电视师范大学并入新疆教育学院。2003年,新疆工业技术学校并入新疆教育学院。2012年,成立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新疆教育学院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2012年12月,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795亩。教职工836人,专任教师55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43人(正高专业技术职务18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1%;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23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6%。现有在校生9347人,其中普通专科生5546人。现有专业48个,涵盖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设有双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15个学院(部)。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学校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0门、校级特色专业1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门、自治区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精品视频课1门、自治区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项目1项。拥有一批相对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先后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新疆区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以及新疆双语教学基本功大赛、自治区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自治区大学生排球赛、自治区大中学生武术比赛等全国、自治区重要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十二五”期间, 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29项,出版专著、译著21部,发表论文1032篇,其中核心期刊133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入选“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其中“双语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拥有“新疆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专门设置“基础教育研究所”,自治区宣传部社科办“新疆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等14个自治区级、校级研究机构和科研实体。 学校拥有固定资产4.6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5884万元,图书69万册。拥有万兆校园网(联网计算机6000余台)、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专业实验室等公共服务体系,数字资源总量6TB。 学校是新疆学前教师、中小学教师、双语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人才培训的基地和中心。新疆双语培训基地、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新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新疆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新疆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新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考核中心、新疆中小学双语教材研究中心、新疆双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均挂靠我校。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为新疆培训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国培计划”、中小学校长“十百千”工程、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等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培训项目。 今天的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常态,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使新疆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更加美好。面向未来,学校以建立教师教育、语言教育特色鲜明的院校为目标,立足新疆,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内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双语教师和语言类人才培养培训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04年,桐城学堂总理马其昶秉承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先生遗志,在桐城学堂创立师范班,开启了桐城的师范教育。100多年来,桐城师范教育历经岁月风雨,走过了坎坷而辉煌的路程。先后经历桐城简易师范学校(1944年)、桐城县初级师范学校(1951年)、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1957年)。2010年3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桐城市北距省会合肥市90公里,南至安庆市60公里,合安高铁(在建)、合九铁路、沪蓉高速、206国道贯通全境。学校坐落在桐城市城区中心,交通便捷。校园依山建构,环境优美。现校区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在校生5162名。学校设有5个系(小学教育系、商贸与电子信息系、旅游与公共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系、学前教育系),开设21个专业,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6个(小学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早期教育),高职教育专业15个(软件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品设计、商务日语、国际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空中乘务),并开设了3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是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省级特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获批教育部“专业与课程改革”示范项目和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名,高级职称教师47名,其中教授3名,硕士学位98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坛新秀4名,“双师素质”教师31名。现有省部级精品课程6门。建有安徽省计算机NIT培训考试基地,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和普通话测试站。图书馆藏书46.24万册,数字资源量4069GB,现刊490种;建有标准化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专用乒乓球室;建有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维护、心理、语言、音乐、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校内实训室6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1个。 学校先后获得省“体卫工作双优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全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称号。2000年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19000多名,培训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7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5%以上,办学质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针,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铸校”的办学理念,实施“规范办学,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特色培育”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和谐、人才质量过硬、地方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师范性、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 为促进学校事业更好地发展,经安庆市委、市政府同意,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业已启动。目前主体工程已封顶。新校区总体定位为“秀水泮宫,百年学府”。根据规划,新校区坐落在桐城东部新城,距老城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卓越医生”培养院校。学校培养了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女士和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主任,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培养了两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医学院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河南省商丘市,毗邻应天公园日月湖景区。 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历经“河南省第五护士学校”、“商丘地区卫生学校”等阶段,2004年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河南省开办医学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998亩,建筑面积27.9万平方米,2018年3月实现顺利整体搬迁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质的跨越,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本情况: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学科部、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部等八个教学系(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护理(英语方向)、护理(日语方向)、护理(ICU方向)、护理(康复及老年护理方向)、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营养、医学影像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中外合作办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等19个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全国24个省招生。建有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医用化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等7个实训中心;建有千兆校园网、远程教育网站、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等设施。图书馆藏书84.9088万册,中外期刊近千种。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格次;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校本部专兼职教师87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3人。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硕士学位142人,9人当选省级学科研究会主任和副主任,7人被授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中青年科技专家8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第三十三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红卫教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崔留欣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教学科研:近年来,我校教师发表论文150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61篇,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593部,其中主编117部。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34项,其中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25项。 质量工程建设:学校坚持特色制胜、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药理学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外科学课程被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急救护理技术、药理学、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秉承“明德、至爱、励学、善思”的办学历史传统,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服务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战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 校际合作:学校与郑州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校际合作,既为基层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又学习、借鉴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2015年,学校与新乡医学院正式达成并签署了联合培养普通本科生的相关协议。第一批招生本科生50名,目前已经连续第三年招收本科生,招生分数突破新高。 目前,我校对外合作办学专业有:与美国西海岸超声学院联办影像护理专业,与美国布鲁姆菲尔德学院联合招收护理专业。2018年,与美国布鲁姆菲尔德学院联合招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 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学校拥有3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市人民医院)为豫东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二、第三附属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学校拥有国内130多所县级以上教学见习实习医院,保证了在校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能。 招生与就业: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党、政“一把手”领导亲自抓就业,下设毕业生就业创业办公室,常年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与管理工作。学校坚持“双向选择,学校推荐”的就业原则,每年举办大中型及专场招聘会,邀请近三百多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岗位6000多个,吸引了本校及其他高校毕业生8000多人前来应聘,经调查统计,近500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同时积极到省内外医疗卫生及相关单位联系就业岗位,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引导帮扶毕业生就业。学校荣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大三附院等省内知名医院在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功招聘多名医护人员;上海安泰医院、华佳医院、立德医院和多家医药公司在商丘医专举办多场专场人才招聘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分析就业形势,安排部署就业工作。商丘医专已构建了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为主导,以稳定的实习就业医院为依托,以不定期的系部专场招聘会为有效补充的常态化、不间断的就业招聘工作体系,拓展了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空间,为实现毕业生多领域、宽口径、高质量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学校被评为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 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历经近百年发展,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很多毕业生成为名医、专家。自我国参加“南丁格尔”奖评选以来,共有68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河南省共有3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其中2人毕业于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发展前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和“面向社区,服务基层”的办学服务方向,为城市社区和县、乡基层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熟练的医学基本技能,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适应基层卫生工作需要的专科层次医疗卫生技术应用性人才。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百年大计开新举,一卷宏图绘锦程。商丘医专领导班子制定了“1211”战略发展工程,即一个中心,以专科升本科为中心;两条主线,以新校区建设和内涵建设为主线;突出十项工作重点,找准百项工作抓手。目前,学校升本计划已被纳入《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中。 商丘医专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为实现梦想而昂扬奋进! (文中数据更新至2018年5月)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历史沿革。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79年,时名为“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隶属上海市外办。1980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旅游专科学校”。1983年,划归上海市旅游局、高教局双重领导。1986年,划归国家旅游局领导。1992年,更名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上海市教委领导。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前身:1954年建立地理科;1956年建立地理系;1958年因中学教学减少地理课的内容,地理系改为地理科;1962年又改为地理系;1963年撤销停办;1984年恢复地理系建制;1997年并入生环学院;1998年从生环学院分出。1987年,在地理系的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在上海乃至全国率先招收旅游师资班;1989年,首招“涉外导游与旅游管理”班;1998年,从生环学院分出,建立旅游系。1998年,地理系、旅游系、环境保护研究室组建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 2003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师范大学管理,与原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合并组成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法人单位。201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验收,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组织机构。 学校设有学校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与研究生处、设备处、资产处、财务处、工会、国际交流学院(含外办)、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休闲实训中心等党政机构及直属单位。拥有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酒店与烹饪学院、会展与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外语学院、公共教学部等5个二级教学机构。 师资队伍。学校教职工总数347人,专任教师18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65人;博士生导师3人(另有6名外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2人(另有6名外聘硕士生导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43人,硕博总数占7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双师型教师107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人,海外名师1人。目前列入旅游业青年专家计划3人,列入“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之“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14人,在国家旅游局挂职3人,出国访学29人,列入上海市教委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国外访学进修计划”26人,“国内访学计划”6人,“产学研践习计划”19人。2017年,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五大计划”项目共20项入选,包括“雏鹰计划”项目6项、“攀登计划”项目6项、“灯塔计划”3项、“星光计划”项目2项、“腾飞计划”3项。近三年来,学校(院)组建了一支14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生规模。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4965人(本科生1508人,专科生3457人),研究生251人(博士生25人,硕士生203人),夜大学学生226人,外国留学生55人。2015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2.8%,本科生就业率约为96.31%,专科生就业率约为93.33%。建校3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有三分之二毕业生稳定在旅游行业,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担当着引领大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角色。 教学成果。近五年来,学校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奖3项;获上海市级精品课程5项;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课程建设立项13项;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2项;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编写出版教材13项;获市级以上教学科研与重大建设项目14项;获特色实验室建设项目13项。以国家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获教育部、财政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专业,依次顺利通过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检查与评估。创新教学新模式,自2013年来,开展年度“实践教学周”系列活动,丰富学生校内校外实习实践。 学科建设。学校拥有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下设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旅游管理(MTA)专业硕士点1个。设有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酒店管理3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会计、电子商务、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和餐饮管理与服务13个专科专业。现有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工商管理高原学科)1项。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1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总经费为795.8万元,包括国家自然基金19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863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6项,总经费为435.5万元,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2项、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7项、国家旅游局项目7项、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5项以及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18项;企事业委托项目60项,总经费为1350.06万元,项目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北省、海南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多地政府、企事业单位服务。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CSSCI核心期刊的论文154篇,SCI、SSCI 11篇,EI检索22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3篇,其他外文论文(英语、日语、法语)28篇。论文主要在《Science》、《Climatic Change》、《Geomorpholog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Forestry》、《Annals of Glaciology》、《Journal of Glaciology》、《Science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生态学报》、《海洋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国内外系列重要期刊上发表。 《旅游科学》。学校学报《旅游科学》为中文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CASS)来源期刊。近五年来,学报获得各项荣誉。2011年获得“全国百强学报”称号;2012、2013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遴选各类专业的核心期刊484种,其中10种刊物入选“人文地理学专业核心期刊”,学校主办的《旅游科学》排名第二位;2015年学报被收录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获得“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称号。 科研机构。学校设有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国家级研究基地)、中国酒店创新发展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信息研究中心、GRIP-上海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中心、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旅游情报研究所、中日人文地理与观光研究所、中欧城市比较研究中心、中澳可持续旅游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韩观光文化研究所等多所研究机构。 交流合作。学校注重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交换生、海外实习、联合培养三种主要方式,建立全覆盖的学生交流项目体系。学校现有海外项目35个,种类较多、层次丰富。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爱尔兰、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秘鲁、智利、韩国、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学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加拿大、芬兰、爱尔兰、法国、日本、韩国、墨西哥、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21个交换与访学项目。学校在美国、日本、阿联酋及中国香港建有6个海外、境外实习基地,开展包括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的海外实习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跨国就业能力。学校积极搭建学生海外深造平台,形成了专升本、专升硕、本硕连读、双硕等立交桥式项目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具体项目有:日本长崎国际大学“3+2”专升本项目、韩国汉阳大学“3+2”专升本项目、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3+2”专升硕项目、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3+1+1”专升硕项目等、美国肯特州立大学“3+2”本硕连读项目、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1+1+1”硕士双学位项目。 其他社会角色。 学校现为世界旅游组织(WTO)附属成员、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旅游教育培训机构(APETIT)执委会副主席、亚太旅游协会会员(PATA)、国际展览产业联盟(IEIA)成员,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多名教师分别担任教育部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旅游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学校分别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和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成员。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55 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