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膜法海水淡化关键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近年来海水淡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成本的大幅降低,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考虑利用淡化水作为第二水源,以缓解日益严峻的淡水危机。目前可用于工业规模的海水淡化方法反渗透技术的发展速度最快,成本的降幅也最大。其原因主要在于膜性能的不断提高和高效能量回收装置的广泛使用。能量回收装置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必备设备之一,对大幅降低淡化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而降低产水成本至关重要。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呈逐年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淡化系统本体吨水电耗也由 80 年代的 8.0 kWh 降低到约 2.0kWh。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能量回收装置可分为水力透平式(或离心式)和正位移式两种类型。水力透平式运行时通常需要经过“压力能-轴功-压力能”两步转化过程,能量回收效率相对较低,为 50-75%。而正位移式则利用浓盐水直接增压进料海水的方式回收压力能,效率高达 90%-96%。此外,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使用过程中还具有根据运行需要灵活调节淡化系统的产水回收率的特点。“阀控余压能量回收装置”采用正位移式工作原理,集成式水压缸和阀组相结合来实现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排放浓盐水余压能的回收利用。能量回收装置采用 PLC控制,易于与上位系统相耦合,控制精度和可调性都很好。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项目经国家海洋局鉴定验收(国海鉴字[2004]003 号),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已于 2004 年 7 月 7 日获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 CN1156334C)。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能量回收装置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已经逐渐成为海水淡化行业中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呈逐年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海水淡化工程大多采用美国 ERI 公司的 PX 能量回收装置。我国在 SWRO 能量回收技术方面的研发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迟缓,装置形式较单一,大都局限于双液压缸功交换式,整体水平同国际先进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工业化发展及应用前景较好。随着我国淡水资源的日益缺乏,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必将大力发展,因而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量回收装置具有深远的意义。阀控余压能量回收装置具有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的性能指标,其生产成本可比国外产品降低 1/3~1/2,是反渗透海水(或苦咸水)淡化系统必备的关键设备之一,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 应用领域: 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反渗透海水(或苦咸水)淡化系统和工业反渗透系统等水处理领域和有关化工工业(如合成氨工业)中需要回收液体压力能的场合。 合作方式及条件: 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开发新型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系列产品。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结构以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结构以及制造方法,属于膜分离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在进行封装工作时,存在的膜丝分布、强度可靠性等问题。本发明开发一种能有效降低密封硬胶凝固过程中最高温度的柱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封装方法,对提高柱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良品率、延长膜组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XM-855
XM-855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   功能特点: ■ XM-855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放大350倍,由3部件组成,显示螺旋器及膜性蜗管三壁的立体微细结构。 ■ 模型内侧端为骨性螺旋板,相当于螺旋缘外的断面,可见其中的骨质、表面肥厚的骨膜及穿通骨质的听神经纤维束。 ■ 另一端为螺旋韧带,内含多数血管。 ■ 前庭膜起于骨膜,止于螺旋韧带上方,由间皮、结缔组织和上皮组成。 ■ 膜性蜗管外壁为螺旋韧带,韧带下部向内凸起为螺旋凸,向内侧的尖锐突起为螺旋嵴,与膜性螺旋板相连,凸与嵴间的沟为外螺旋沟。 ■ 膜性蜗管下壁示骨性螺旋板骨膜肥厚形成螺旋缘,它突入膜性蜗管中,分别形成前庭唇和鼓室唇,二唇间有内螺旋沟。 ■ 鼓室唇的外方为膜性螺旋板的固有膜,它止于螺旋韧带嵴,此处有听弦(深红色)呈放射状进入螺旋韧带中,在近骨性螺旋板处示多处穿孔带,内有听神经穿过。 ■ 螺旋器位于外内螺旋沟之间,固有膜之上,由各种细胞构成,示螺旋器的内隧道由内外柱细胞围成。 ■ 内柱细胞(浅兰色)上端长方形头板与外柱细胞(深绿色)的凸形头端相嵌合,内柱细胞内侧有内指细胞(浅绿色)。 ■ 内指细胞内侧有边缘细胞(黄色),它内方变低为内螺旋沟上皮细胞,在内柱及边缘细胞之间内指细胞之上,有呈长颈瓶形的内毛细胞(白色),上端表面有纤毛。 ■ 外柱细胞(白色)外侧有外指细胞,外毛细胞位于其上,再向外为外螺旋沟上皮细胞。 ■ 盖膜(黄褐色)由细纤维和胶样基质所成。 ■ 前庭唇上有多数齿间细胞(兰色),它下部埋于螺旋缘结缔组织中,细胞上面合在一起形成盖膜。 ■ 耳蜗神经的树突和轴突穿过骨性螺旋板,再经穿孔带进入边缘和内指细胞间,一部终于内毛细胞上,大部纤维横越内隧道分布于外毛细胞上。 ■ 尺寸:放大350倍,47.5×18×32.5cm ■ 材质:玻璃钢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带数字标识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
XM-855A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带数字标识)   XM-855A带数字标识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放大350倍,可拆分为5部件,显示螺旋器及膜性蜗管三壁的立体微细结构,模型的内侧端为骨性螺旋板,相当于螺旋缘处的断面,可见其中的骨质,表面肥厚的骨膜及穿通骨质的听神经纤维束,模型的另一端为螺旋韧带,内含多数血管,由侧面看可见前庭膜起于螺旋缘上面的骨膜,止于螺旋韧带的上方。将前庭膜取下观察,可见它由上面的间皮,中间的结缔组织及下面的上皮所成,膜性蜗管的外壁为螺旋韧带,内面附有单层立方上皮。 尺寸:放大350倍,47.5×18×32.5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水滑石插层结构紫外阻隔材料的制备技术
太阳光中过量的紫外福射对地球上的生物及材料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每年材料的紫外老化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水淆石(LDHs)作为一类无机超分子结构功能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材料、阻燃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近年来LDHs材料在耐紫外老化沥青的应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减缓沥青的老化。为进一步提高LDHs材料的紫外阻隔性能,有必要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LDHs材料的超分子结构对紫外光的阻隔机理及构效关系,从而为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超分子结构层状紫外阻隔材料及进一步探索其在高分子材料抗紫外老化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本项目针对高分子材料的紫外老化现象和目前紫外阻隔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结构化学和超分子化学基本原理,探索了FLDHs材料的紫外阻隔技术,对LDHs层状材料的超分子结构、能级特征、缺陷结构、主客体相互作用W及协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机理和LDHs材料的结构特征,对LDHs的层板结构和层间客体进行了调控,制备了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超分子结构紫外阻隔材料。进一步将其添加到沥青和聚丙稀(PP)中进行紫外加速老化实验,考察了其对高分子材料的抗紫外老化效果,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基于动物源性组织的脱细胞基质水凝胶
以猪、牛、人组织为来源,经过特定的脱细胞工艺 处理,我们得到不同类型、37度体温下发生溶胶-凝胶 转变的脱细胞组织基质水凝胶。包括:外周神经、脊 髓、小肠黏膜下层、心包、肝脏、皮肤等。水凝胶DNA 含量小于50ng,无免疫源性,符合国际标准。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超薄抗菌水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抗菌水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组分A与缓冲溶液混合,得到共聚物溶液Ⅰ,将组分B与缓冲溶液混合,得到共聚物溶液Ⅱ;然后将基底依次浸入浓硫酸/过氧化氢混合溶液、硅烷偶联剂溶液中;取出后再依次浸入共聚物溶液Ⅰ和共聚物溶液Ⅱ中,重复该步若干次得到所述的超薄抗菌水凝胶薄膜;所述的组分A为主链含多双键的聚合物,所述的组分B为主链含多巯基的聚合物。本制备方法无需催化剂,在生理条件下即可快速进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操作性;制备的水凝胶薄膜在盐溶液中结构稳定;厚度精确可控,膜厚可在纳米和微米尺度进行自由调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核酸水凝胶在干细胞诱导分化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核酸水凝胶在干细胞诱导分化中的用途。所述核酸水凝胶包括: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具备至少三个支架粘性末端,交联单元,该交联单元具备至少两个交联粘性末端,以及水性介质;所述支架单元和所述交联单元均由核酸以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形成,所述支架单元与所述交联单元通过所述支架粘性末端与所述交联粘性末端以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所述水凝胶用于使干细胞在所述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中生长并进行诱导分化。
清华大学 2021-04-10
蚀刻废液超临界水热合成制备纳米铜技术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燃煤低温湿烟气水热回收协同白烟控制技术
"该项目研发了低温湿烟气的空/烟换热、水/烟换热、水/浆液换热、溶液除湿等水/热回收技术、白烟调控技术,可回收湿烟气中50-90%水分、汽化潜热,同时协同消除湿烟气“白烟”。回收的热量可用于供热、海水淡化、脱硫废水处理等。 其关键技术为:1. 脱硫浆液热量提取技术。(1)循环浆液/水换热提取技术,烟气余热通过脱硫过程转移到脱硫循环浆液,通过板式换热等方式,实现:回收40-50℃热水(热量),回收量10-30%;降低脱硫能耗;提高脱硫效率;间接降低排烟温度,协同控制白烟。(2) 循环浆液闪蒸-闪凝提取技术,烟气余热通过脱硫过程转移到脱硫循环浆液,通过脱硫循环浆液闪蒸-闪凝方式,实现:回收40-50℃热水,即回收热量也回收水分,回收量取决于闪蒸能力;降低脱硫能耗;提高脱硫效率;间接降低排烟温度,协同控制白烟。 2.尾部湿烟气回收技术。(1)溶液除湿技术,锅炉系统末端低温湿烟气通过除湿溶液,回收湿烟气中的水分、气化潜热,低温湿烟气变为干烟气。(2)空气/水冷凝回收,锅炉系统末端低温湿烟气通过间接式空冷-水冷,回收湿烟气中的水分、气化潜热,协同控制白烟。3.低温湿烟气白烟控制。通过改变烟气温湿
山东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61 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