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10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2015年4月教育部备案,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陇东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甘肃省庆阳市。隶属庆阳市人民政府管理,接受甘肃省教育厅业务指导。 学院秉承“明理求真,精工致用”的校训,“勤学善思,砺炼笃行”的校风,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占地面积257亩(预留用地745亩),建筑面积7.85万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2300万元,固定资产2.48亿元。在职教职工326人,其中专任教师287名,高级职称65人,中级职称103人。硕士研究生29人,在读博士2人。学院设14个党政管理机构,3个群团组织,9个教学机构和2个教辅机构。开设会计、学前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矿山机电、建筑工程技术、运动训练等23个高职专业。在校学生4100名。 学院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先后申报立项各类研究课题26个。教师公开出版校本教材28部,专著4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庆阳市社科优秀成果及“五个一”工程奖。12名教职工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表彰奖励,43名教师获“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学院始终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用“技能+学历+就业”模式,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二、三等奖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决赛铜奖等奖项。学院多次受到甘肃省教育厅、人社厅、团省委,庆阳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育人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科研为支撑,立足陇东、着眼全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社会行业,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力争建设办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育人模式灵活的省内一流综合性高职学院,为甘肃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吉安市吉州区吉安南大道,是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一所集工、农、商、医、艺术、师范教育为一体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当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学校按“山水校园、庐陵书院”规划定位建设,占地1098亩,建筑面积约40万㎡,投资总额近13亿元。目前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29个专业,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含中职生)。 为站在高职教育的制高点,吉安市政府于2014年4月1日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深度合作办学协议,开创了高职院校“跨区合作、优资共享”“特区带老区、名校助普校”新模式。深圳职院选派管理团队和专家队伍,全面开放各类资源,支援吉安职院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高职院校。 学校内设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现代农林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医护学院、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艺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下辖吉安师范学校、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吉安市高级技工学校、吉安文艺学校等4所中职。现有在编教师628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3名,硕士以上396名,双师型教师占34.4%;并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130余名。已建成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305个,拥有实训教学设备价值达1.13亿元,图书资料近90万册,建有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学校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整合,稳妥推进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型校园建设。 学校秉承“崇文明理、厚德精技”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工匠精神”为内涵,加快办学水平提升。与深圳职院深入开展专业建设合作,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课程建设,在不断尝试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实验、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践等环节。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先进理念,探索创新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独立学院和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科研等方面,实现互惠双赢。学校现有社团60个,注册志愿者3409人。“三全育人”工程深入实施,从课堂时空、校园时空、社会时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格局已经形成。 办学至今,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选送的《十送红军》情境舞剧在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上大放异彩,受邀参加教育部、文化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赛获一等奖。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江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科研项目市厅级以上立项17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6项,发表论文334篇,拥有专利2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教育规划项目、省文化艺术规划项目中学校共立项18项,其中,2018年立项11项,约占全省高职的8.5%。师生参加各项赛事屡有斩获,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9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0项。2018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项,获得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其中 “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获团体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职业院校在该赛项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于2014年2月在整合全地区优质职教资源的基础上,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 校园占地29.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3亿元,图书馆各类藏书近13万册。学院现有计算机898台、网络多媒体教室116个;建有新疆广汇能源有限公司、国投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哈密宾馆有限责任公司、哈密天马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瑞新会计事务所、哈密华创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34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在统筹全区职教师资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提前培养师资、利用河南援疆资源等方式打造了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333人,专任教师236人,其中专任专业课教师154人,校内兼课教师31人,校外兼课教师43人;具有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91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2人,本科学历202人;具有双师型教师96人;高职、中职在校生3598人,成人本、专科函授学员1008人。 学院围绕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目前设置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会计、财务管理、汽车营销与服务10个高职专业和17个中职专业。在未来几年内打造制造类、汽车类、化工技术类、矿业工程类、医药卫生类、财经管理类六大专业群,并逐步增加新能源应用技术类、旅游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等专业。 学院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树立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办学理念,学院将通过“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学院办学有生源”的多赢目标;同时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科技开发和服务工作,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计划引进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按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所需的实用型、技术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努力建设,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将逐步打造成一所办学条件优良、特色鲜明、疆内乃至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整合资源,优化组合。 2010年8月9日,对博州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浴火重生的日子。中共博州十届委员会第78次常委会通过对博州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决定,整合博州七所中职,创办一所能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的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是博州地区唯一一所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是自治州第二、第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站,也是自治区科技兴新素质工程培训基地。 超前定位、主动作为。 学校以 “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为己任,坚持顶层设计、按照高职院校设置标准,实施规划、分期建设,建成了集育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生活为一体的新校园。学校占地541亩,建筑面积达68367.92平方米。学校资产总额3.13亿元(其中教学设备3680万元)。开设有护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12个中职教育专业;与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等疆内高职院校联合举办电气自动化、钻井技术、会计等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与石河子大学联合举办医学类专、本科学历教育。2014年,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湖北高职院校合作举办高职教育。承担全州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短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近三年来,学校为全州医疗卫生、机电、汽车、旅游等行业输送合格毕业生 1168 人,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鄂博共建,名校带动。 学校借助湖北省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实施名校带动战略,2012年8月,挂牌成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2013年7月30日,博州人民政府与湖北省教育厅签订《深化对口支持推进博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协议》。2014年4月,湖北省教育厅与新疆教育厅签订了《关于支持湖北省重点高职院校对口帮扶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备忘录》,构建了“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的中高职衔接体系,湖北省多所高职院校与学校建立起一至二所湖北高职院校对口支援学校一个教学部专业建设的“一对一”、“二对一”的援助机制。构建了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人才对口援助机制,湖北省每年选派30多名长短期援博教师来博支教。初步构建了以“博州湖北职教园”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区域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服务社会。 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速“校中厂、厂中校”建设。2014年组建了博州职教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引企入校。州人社局、教育局等八家单位陆续与学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书”,挂牌成立了博州人才培养基地,初步构建了“企业下单、政府买单、学校接单、学生选单”四级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民生建设,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学生就业创业、城镇失业人员、劳动预备制培训为重点,突出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结合 “访惠聚”工作,组织实施“80·90”人员“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年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万余人次,学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提升内涵,争先创优。 学校注重提升内涵建设,完成了自治区、国家两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成功申报自治区专业能力提升项目1项、自治区精品专业2项、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区级课题6个,办学规模由2010年的不足500人增加到现在的近2000人,学校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2014年被自治区评为“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5年7月被自治区党委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三大战略和博州“强化二产、提升三产、优化一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创建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是博州全力打造口岸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三个增长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2014年10月,学校成立创建高职学院工作专班,启动高职申办工作。 2015年10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区教育厅组成高校设置评估专家组来博实施评估论证。 2015年11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博州人民政府从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等六个方面对高职学院筹建工作进行整改,限期一年。 2016年12月29日,自治区教育厅高校设置评估专家组来博开展复评。 2017年3月1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成立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的批复》文件。 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备案。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同意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也是中国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国际化院校。 学校是坐拥“北京出海口,首都新空间”区位优势的共享型高校,是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的示范性高校,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协同型高校,校区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唐山湾,与北京、天津均在一小时交通圈内,紧邻华北理工大学,面朝渤海,傍依溯河,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学校追求高品格、高品位、高品质,走高位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集中投资45亿元,建成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校园。教育设施先进,已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实训中心,建有校内专业配套实训实验室9个,校外实训基地115个;同时开发建设智慧校园系统与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可为万名师生提供舒适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育人氛围浓厚。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系、护理与健康系、信息工程系、公共管理系及公共课部5个教学系(部),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开设16个社会急需专业,现面向全国招生。拥有一支具有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教授14人,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93人,双师比例高达70%。此外,还依托产教联盟平台和京津冀高校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秉承“笃志笃行、惟新惟精”的校训严谨治学,以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为己任,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人文情怀、高超技术技能”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坚持“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实行“合作式培养、小班化教学、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准军校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校将牢牢把握“立足曹妃甸、服务新唐山、融入京津冀、迈向国际化”的发展定位,主动服务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唐山建设国际化沿海城市和曹妃甸建设“三新”城市战略,努力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大国工匠的培养基地,为建设第一海港职教城和“中国匠谷”添砖加瓦,努力把学校建成紧贴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校。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4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原与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管理模式,后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2014年9月,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并开工建设。2015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划归阳泉市人民政府管理。 基础设施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山西省2016年重点工程项目和阳泉市十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学院坐落在阳泉市漾泉大街9号,交通便利,距阳五高速阳泉东出口不足1000米。项目占地面积479.51亩(31967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6424平方米,生活区用房面积46797平方米,配套用房面积7779平方米,并配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总投资7.88亿。 新校区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设计,建筑风格独特,功能布局合理,硬件设施各项指标及功能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 特色鲜明:中式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简约流畅建筑元素相结合,园林院落式建筑,园中有院,院中有园;台地策略,自东南向西北,由底到高,形成山地建筑的独有特色。 布局合理:整体建筑物分为六大板块:教学服务区(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实训实验区、体育运动区、公共活动区(餐厅、图书馆、学术会堂)。各区域之间通至连廊,台阶相连接,即独立又相互贯通,便于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运动。 节能环保:新校区采用新型复合一体化砌块外墙,既确保安全又永久性免于维护;坡形屋顶,保证保温隔热效果,避免了几年一次的防水维修;余热回收加空气能供热、制冷、洗浴,在有效利用高科技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使用成本。 师资力量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岗教职工213人,其中专任教师167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硕士学位教师15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65人,高级讲师71人,“双师型”教师64人。 专业设置 学院本着高起点谋划、特色化办学的目标,紧紧围绕阳泉市构建多元支撑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立足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结合学院优势,慎重对待学科和专业建设,并作为首要任务来做。 学院共设6个教学系部,目前已备案且今年计划招生的专业共七个。分别是: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信息技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财经管理系会计、电子商务专业,医药护理系护理、药学专业。今年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教师配置、实训基地建立等相关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学院围绕阳泉支柱产业、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将立足于打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医护等特色品牌专业。 实践基地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可满足各专业实践需求的实验实训室。2016年至今,学院配置了价值8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2018年,学院申请的2000万美元的以色列政府贷款已获批并列入2018备选项目,现已进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贷款资金将全部用于购置教学实训设备,目前项目计划正在实施中,学院将致力打造一流的实习实训中心。 目前,学院已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个。学院先后与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金石易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阳泉市中医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附属医院合作办学协议,初步形成了产、教、研融合发展的格局。另学院正在与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阳煤集团第三人民医院、阳煤集团华越机械有限公司、山西北方晋东化工有限公司、山西汇丰鑫驰药业有限公司、山西吉祥大药房、阳泉市驿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山西九庆友诚税务事务所阳泉分所、阳泉铁塔有限公司、阳泉市新农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阳泉中科盈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签订教学医院和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并挂牌,以满足现有七个专业实习实训。 校企合作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分别与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金石易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数据中心运维人才培养进行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多方面战略合作,联合打造数据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使学院在办学方向、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和特色化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将促进学院产学研融合。学院和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阳泉市中医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和附属医院协议书,一同打造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正在与智游集团(河南智游臻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商合作,共同搭建“学徒制试点”平台,联合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吕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位于全国百强县孝义市市区,孝义胜溪湖和森林公园以及湿地公园环绕其周,湖光山色,交互映衬,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校园占地面积540亩,建筑面积26.13万平米,总投资达8.1亿元;建有教学楼、科研楼、实验楼、科技交流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行政楼、实训中心、报告厅、餐厅、学生公寓等16幢单体建筑,建有排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等运动场所,绿化面积达40%以上,是一所功能完备、设施完善、设计超前、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3人,全部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外聘兼职教师25人。 学院以机械制造、机电、煤、焦、化工产业的技 术延伸为教学和科研方向,注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工作。多年来与山西华晋、山西华润、山西联盛、山东淄矿集 团、金岩、金晖、鹏飞等国有、私有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毕业学生可择优安排到上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就业,同时学院在离柳焦煤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立足吕梁、辐射周边、面向全省,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新型应用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向企业提供有效的生产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正在开创了一条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得,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中职、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辅的办学新路。 目前,学院按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科及其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工作思路,正在全面提升学院的自我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将学院建 设成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安排实践化、人才培养社会化、办学过程规范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其文脉缘起于柳湖书院,距今100年办学历史。2016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大专层次学生。 学院位于平凉市东城区,校园占地500亩,另有实验用地1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 学院设有教育、医学、管理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机电工程、生物化工等七个系和思政、体育、艺术等三个部;附设体育运动学校和附属中专,另有附属医院和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两个实体。现开设30个专业,目前大中专在校生5700多名。 学院有教职工512名,其中专任教师432人,副教授170人,研究生90人,“双师型”教师86名,外聘院士2名,兼职教授10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资源雄厚,实训设施齐全,共有1个实训工厂、8个实训中心、175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煤化工、电工电子、服装加工等3个为国家级专业实验实训室,学前教育、电子信息技术、汽车维修等6个为省级专业实验实训室,各类实验实训设备总值8000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共计40万余册,为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秉承崇德、笃行、强技、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塑造人才,强技走遍天下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专业与市场零距离,教学与需要零距离,技能与岗位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培养一批德育为首,技能过硬,品质优良的合格劳动者,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null)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844 8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