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可移植人工角膜
角膜(Cornea)作为眼部的重要组织之一,不仅承担着屈光、维持眼部正常结构的功能,对外界的病原体及尘埃颗粒也起到阻挡作用。然而,角膜同时也容易受到诸如细菌或病毒导致的眼部感染、化学或机械性损伤,以及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因角膜而引起的失明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盲原因,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角膜移植。当今全球单侧角膜失明人数约2300万,双侧角膜失明人数约490万,但每年角膜供体供应量只有约10万。此外,如果受体患者出现角膜血管化或先前排斥史,移植失败率可高达70%。因此,寻找临床上可大量获得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人工角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琼玉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Anirudha Singh,美国工程院、医学院两院院士Jennifer H. Elisseeff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现了蛋白多糖类似物对胶原蛋白纳米纤维结构的有效调控(图2)。 据悉,角膜胶原纤维的直径大小与排列方式对角膜材料的透光率和机械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研究发现,环糊精类环状低聚糖能够调节胶原纤维的玻璃化、排列和超微结构,尤其是β-环糊精添加到I型胶原蛋白中后产生了与供体角膜相似的纤维层状结构,从而得以获得一种具有优越透明性和机械韧性的人工角膜植入物,并且在体外和兔角膜部分切除术模型上验证了该仿生人工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和手术性能。这项工作为体外制备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仿生人工角膜研究奠定了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人工攀岩整体工程
产品详细介绍 一、攀岩的历史来源     登山运动起源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攀岩技术的出现,迄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关于攀岩运动的历史来源还曾有过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悬崖峭壁的绝顶上,生长着一种珍奇的高山玫瑰,相传只要拥有这种玫瑰,就能获得美满的爱情。于是,勇敢的小伙子便争相攀岩,摘取花朵献给心爱的人。 二、人工攀岩材料 1、我公司生产的仿真岩壁,岩板仿真效果佳,表面凸凹及纹理,手感均与天然岩石极其接近。 2、岩点采用专用联接系统,强度好,精度高,安装操作极为简便。 3、岩点造型尺寸多样,更好的满足攀爬的需求。 4、指力板:多种造型指力训练板。 三、人工攀岩整体工程 1、降低了野外攀爬天然岩场落石、坠落等各种危险,可以在完全没有外在危险的仿真状况下体验攀岩快    感,挑战自我极限。 2、不受气候,时间影响,全年皆可使用,室内、室外安装均可,在没有天然岩场的地区,亦可享受攀岩    的乐趣。 3、对于现代都市忙碌的工作人群,时间就是金钱,人工攀岩场的建设,可以节省大量的旅途时间,让喜    欢冒险的人随时体验惊险,刺激。
广州市奥力生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2021-08-23
全隔离防护头罩及呼吸系统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正压式防护头罩及全隔离呼吸系统有两种形 式,一种是“寻诊型”,另一种是“抢救/手术型”,均采用全隔离密闭防护头罩, 便携和托载两种形式的独立纯净压缩空气,实现呼吸系统与现场污染空气及环境 的全隔离,并有效地与全身防护服进行连接,实现包括呼吸在内的全隔离防护。 防护头罩采用正压式供气方式,配合全隔离呼吸系统,避免了采用现场空气过滤 方式和使用污染现场供汽管道等具有潜在污染可能的方式,做到真正的全隔离防 护。 该项技术有四种:一体式软头罩、硬质(分体)头罩、一次性软头罩、披肩 式头罩。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正压式防护头罩具有软体型和硬体型两种,整个 系统均具有气压预警和报警、加湿装置、冷却装置、调压调流量装置,并配有全 身隔离服。整套防护头罩和全身隔离服为防水设计,满足液体喷淋消毒和热风烘 干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本研制项目采用便携式纯净压缩空气和混合式氧气作为气源,与现场的环境 空气不发生接触。在全隔离头罩内用纯净压缩空气实现正压,气体只从头罩正向 溢出,保证环境空气不能负向进入,做到真正的全隔离。 重量:轻质铝合金气瓶;巡诊型和抢救手术型。 容量:25Mpa,2Lx2/10Lx2,24%氧含量,可以达到实用。 配套技术措施:余气压报警、加湿装置、气体冷却装置、调压调流量装置。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处于国内同类型先进技术水平,已申请专利(专 利号:ZL03257795.8)。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在医学、化工、生物、环保、卫生等需要对人员 进行保护和与环境进行隔离等应用行业和领域将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的成熟程度达到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如初期月产 200 套,生产成 本 800~1200 元/套(含随身呼吸系统),市场售价 1800~2600 元/套,年销平均 1000 套,产值 260 万,利润近 140 万。 应用领域:在医学、化工、生物、环保、卫生等需要对人员进行保护和与环 境进行隔离等应用行业和领域。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所需原 材料: 均为市场上可采购原材料,无特殊要求,例如:铝气瓶、医用呼吸管、调压 及过滤加湿组件等等; 设备及环境要求:AC220V 电源、塑料压合机等; 所需厂房面积:普通厂房 100 平方米; 人员要求:相关初级专业人员; 初期投资规模:除以上条件外需流动资金 20 万。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转让,转让费:人民币 20 万元。 
天津大学 2021-04-11
SC-601无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适用于肺泡通气不足、持续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功能衰竭及上气道阻塞等疾病的治疗。该类机型采用面罩对病人进行辅助通气,无需气管插管,免去了病人在使用呼吸机时的痛苦。通常用于神志清醒,呼吸困难的病人,可辅助病人通气,对病人的损害小,对于早期呼吸疾病患者辅助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无创呼吸机比较多功能呼吸机具有结构轻巧,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呼吸疾病的早期治疗中由于有独到的性能价格比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和家庭治疗。 无创呼吸机微涡轮制造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采用低噪声的无刷直流电机,解决风叶的动平衡和降低涡轮输出气流的噪声,并保证有较高的输出压力(最高4kPa)和大于200升/分钟的输出流量;通过采用低噪音电机,微涡轮的优化设计、精确动平衡工艺和气道的优化设计及降噪材料的应用而自主研发的低噪声旋涡泵,使整机噪音降低至40~50分贝以下。技术参数:噪音降低至40~50分贝以下; 输出压力0.2-3 kPa(最高4kPa); 输出流量大于200升/分钟。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道路冰雪监测传感器和人工智能预警信息系统
本成果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痛点难题,传感器检测到冰雪等风险路况时,及时向路政、交警部门和社会发送预警和报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大大降低恶性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可与道路融雪化冰系统协同工作,监测到冰雪危险路况时,传感器信号自动启动融雪化冰系统工作,消融冰雪,保障道路安全通畅。本成果的主要创新点: 1)压电平膜传感器多阶谐振频率和振动谱解析技术; 2)多光谱传感器光电信号处理技术; 3)复阻抗传感器信号检测及处理技术; 4)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人工智能技术; 5)传感器可靠性结构设计技术。 冰雪路况传感器主要包含阻抗谱、谐振谱和多光谱等三种核心关键技术,如下图所示,其来源于团队前期研发的压电平膜式、光纤(光电)式和阻抗式结冰传感技术成果,均为具有自主创新特色及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1-03
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单位疫苗
研发阶段/n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肺炎的首要病因,福尔马林灭活疫苗产生低中和活性抗体以及偏向Th2型免疫应答,反而引起“疫苗依赖的感染增强”,因此,国内外均无疫苗上市。本发明采用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新思路,提供了一种RSV抗原蛋白F与抗体恒定区Fc的融合蛋白(F-Fc)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RSV亚单位疫苗的应用。融合蛋白经粘膜途径(滴鼻)免疫,使用安全方便,并可在呼吸道诱导强的体液免疫和偏向Th1型细胞免疫。目前尚无疫苗上市,疾病多发于婴幼儿,市场前景巨大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一种智能式呼吸功能训练装置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式呼吸功能训练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无线遥控式连接,屏幕部分由显示板、学习模式按钮、辅助模式按钮和训练模式按钮配合构成,主机部分由腹式呼吸模块、缩唇式呼吸模块、导线、电极片、流量监测仪、口罩和管路配合构成,腹式呼吸模块引出黏贴电极片的导线,内置流量监测仪的缩唇式呼吸模块引出的与口罩相连的管路,实现智能化管理患者的呼吸功能训练,实时指导和督导患者的呼吸功能训练并为合理制定后续的呼吸功能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其结构简单,原理科学合理,操作便利,实用性好,使用环境友好,通用性强,安全可靠,易于推广使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复合型人工湿地
本项目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了全新的厌氧竖向 折流湿地和兼(好)氧侧向潜流湿地组合。其解决的关键技术体现在:湿地系统 中合理设置了自然复氧区、湿地床深度和内回流系统(在高浓度进水和低温时启 动),突破了现有人工湿地技术氧传递能力低的局限,达到系统内溶解氧的科学 分布,供氧效率是现有人工湿地的约4倍,显著提升了侧向潜流湿地床的溶解氧 水平;在无能耗下大幅提升了湿地系统内的微生物作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氮及 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优化了湿地流态,提高了水力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池容利 用率低的缺陷。
重庆大学 2021-04-11
人工智能视觉芯片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大体上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很多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市场,但是9%以上是软件、算法产品,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芯片研发方向上,我国又是落后于美国5-10年左右,可以预见的是,将来我国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硬件又将进口大量的IBM、Google、NVIDA、Braodcom等公司的产品,遵循的标准又将按美国的标准,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
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Near-Infrared Emissive Artificial Supramolecular Light-Harvesting System for Imaging in Golgi Apparatus”的学术论文。光捕获过程作为将自然光进行捕获、能量转化并利用的步骤,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构筑人工光捕获体系对于光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构筑具有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仍存在很大挑战。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利用“杯芳烃诱导聚集”策略,设计合成两亲磺化杯芳烃和阳离子型萘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荧光给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并引入尼罗蓝作为荧光受体分子,成功构筑了近红外发射的超分子人工光捕获体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团队发现该体系在细胞内依然保持很高的光捕获效率和高度稳定性,同时证明了其对高尔基体染色的选择性。该研究对于人工超分子光捕获体系传感、成像、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40 3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