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XM-301人体全身肌肉解剖模型
XM-301人体全身肌肉解剖模型29部件170CM   XM-301人体全身肌肉解剖模型可拆分为29部件,显示男性全身肌肉的组成、形态和结构,胸腹壁可打开显示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各内脏器官可拆下。 尺寸:自然大,高170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203人体半身躯干模型
XM-203无性躯干模型15件26CM   XM-203人体半身躯干模型可拆分为15部件,显示无性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及头部解剖的形态和构造,表现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主要人体解剖系统,头颈半侧显示颅骨、咬肌、颞肌等结构,眼眶内有眼球,胸腔内的两肺额状切面,显示肺内结构,同时显示头颅盖、脑2件、食管气管和主动脉、心、肺4件、胃、横膈膜、肝、胰和脾、肠等。 尺寸:高26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60人体经络腧穴模型
XM-60人体针灸模型(男性60cm)   XM-60人体经络腧穴模型显示了14条经络线,标明了经络线上的361个经络穴位和48个经络外穴位,模型左边用中文标记相关穴位。 尺寸:高60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105人体骨骼带神经模型
XM-105人体骨骼带神经模型   XM-105人体骨骼带神经模型显示男性全身骨骼的组成和形态外观,由男性全身散骨串制而成一整体骨架,成直立姿势,并显示脊椎、神经根、脊椎动脉、分椎间盘、用绿色加深的胸部软骨,四肢大的关节部分均可活动,头颅含可活动的下巴、可移动的头颅盖,其中四肢骨和头颅骨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整体固定在支架上,带底座,可灵活移动。 尺寸:高85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个新的上皮性肿瘤干细胞特异表达的唾液酸化IgG作为上皮性肿瘤细胞共有靶点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逐渐由传统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破坏性治疗转向微创介入及无创性免疫治疗时代。肿瘤免疫治疗的模式旨在不伤害正常组织细胞,对肿瘤细胞实现精准杀伤,其中包括利用治疗性抗体及免疫细胞(如CART及TCRT细胞)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实现特异性杀伤,即过继免疫疗法;以及利用肿瘤疫苗激活体内免疫细胞的杀伤效应或阻断肿瘤患者免疫细胞上特有的免疫抑制信号转导(如PD-1/PD-L1),以解除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免疫无能状态,即主动免疫疗法。可见无论是过继免疫还是主动免疫治疗都严格依赖特异性的肿瘤靶点分子及特异性免疫调控分子。然而,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缺乏新的肿瘤靶点及免疫调控分子。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邱晓彦课题组,从30年前的偶然发现开始,追踪至今,已经证明原本作为重要免疫分子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大量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及转移。近期的研究发现上皮谱系来源的肿瘤(90%肿瘤属于上皮性肿瘤)普遍表达一种异常唾液酸化IgG, 其唾液酸修饰发生在IgG Fab上一个新的N-糖基化位点, 而在正常组织细胞及B细胞来源的IgG很少或没有这种修饰。重要的是,异常唾液酸化IgG主要表达在上皮来源的肿瘤干/祖细胞上,其表达水平直接涉及肿瘤发生、转移、肿瘤的化疗耐药及不良预后。用特异性识别该唾液酸相关表位的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包括PDX模型)。提示异常唾液酸化IgG是上皮性肿瘤细胞潜在的共同靶点,尤其是其高表达在肿瘤干/祖细胞上,可能是更理想的肿瘤治疗靶点。目前,该靶点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保护(201510776518.9),国际专利正在审批中。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一个新的上皮性肿瘤干细胞特异表达的唾液酸化IgG作为上皮性肿瘤细胞共有靶点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项目简介目前,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逐渐由传统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破坏性治疗转向微创介入及无创性免疫治疗时代。肿瘤免疫治疗的模式旨在不伤害正常组织细胞,对肿瘤细胞实现精准杀伤,其中包括利用治疗性抗体及免疫细胞(如CART及TCRT细胞)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实现特异性杀伤,即过继免疫疗法;以及利用肿瘤疫苗激活体内免疫细胞的杀伤效应或阻断肿瘤患者免疫细胞上特有的免疫抑制信号转导(如PD-1/PD-L1),以解除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免疫无能状态,即主动免疫疗法。可见无论是过继免疫还是主动免疫治疗都严格依赖特异性的肿瘤靶点分子及特异性免疫调控分子。然而,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缺乏新的肿瘤靶点及免疫调控分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邱晓彦课题组,从30年前的偶然发现开始,追踪至今,已经证明原本作为重要免疫分子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大量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及转移。近期的研究发现上皮谱系来源的肿瘤(90%肿瘤属于上皮性肿瘤)普遍表达一种异常唾液酸化IgG, 其唾液酸修饰发生在IgG Fab上一个新的N-糖基化位点, 而在正常组织细胞及B细胞来源的IgG很少或没有这种修饰。重要的是,异常唾液酸化IgG主要表达在上皮来源的肿瘤干/祖细胞上,其表达水平直接涉及肿瘤发生、转移、肿瘤的化疗耐药及不良预后。用特异性识别该唾液酸相关表位的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包括PDX模型)。提示异常唾液酸化IgG是上皮性肿瘤细胞潜在的共同靶点,尤其是其高表达在肿瘤干/祖细胞上,可能是更理想的肿瘤治疗靶点。目前,该靶点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保护(201510776518.9),国际专利正在审批中。
北京大学 2021-04-13
泌乳奶牛日粮氨基酸平衡关键参数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发现了饲草类饲料蛋白各组分中C组分是可以消化利用的,更正了国际上认为饲草类饲料中C组分不能消化利用的观点,为饲料蛋白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确定了奶牛常用饲料在小肠可消化吸收利用的氨基酸种类、利用效率,为我国养牛产业提供了常用饲料小肠可消化吸收(实际奶牛机体利用水平的)氨基酸数据库。 揭示了蛋氨酸(Met)和赖氨酸(Lys)缺乏时奶牛生产中乳蛋白合成的代谢机制,为氨基酸在奶牛生产中的平衡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奶牛小肠可代谢10 种必须氨基酸的适宜配比,确定了北方典型日粮泌乳早中期奶牛瘤胃保护蛋氨酸(Met)和赖氨酸(Lys)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74g和190g。提出了以小肠可代谢氨基酸为基础的奶牛日粮应用技术1 套,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提高了日粮中氮的利用率,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奶产量和乳蛋白,乳蛋白率平均提高0.15个百分点。减少了奶牛粪尿中氮的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4-23
脊柱外固定器
● 产品亮点 ◇ 经皮微创置钉,减少术中腰背部软组织损伤; ◇ 矢状面持续牵张复位,辅以弹性固定促进成骨; ◇ 外置固定套件,术后门诊拆钉,避免二次手术; ◇ 体外部件简易,患者术后可平躺,不影响正常生活; ◇ 配合多种微创技术,有效扩大手术适应症;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5
厦门大学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团队发现睡眠不足会影响角膜上皮干细胞
睡眠不足的人基本都有眼部不适的体验,刘祖国教授、李炜教授团队近5年来关注睡眠不足引起的眼部病变,发现睡眠不足导致眼表和泪液系统功能障碍,产生干眼,并阐明了其中的分子机制,同时在睡眠相关性眼表病变的治疗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厦门大学 2022-06-15
超低充注氨制冷模块化机组
我国的R22等HCFCs类制冷剂的替代工作紧迫而艰巨,寻求安全、高效节能、零ODP、低GWP的替代制冷剂成为当前制冷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氨作为一种天然工质,具有良好的热物性,ODP=0,GWP=0,对环境友好,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是被成功应用了上百年的制冷剂。然而目前的氨制冷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润滑油、压缩机、换热器等系统部件和系统组成部分的限制,氨制冷系统往往都为大中型集中式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很大,然而氨具有毒性和可燃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危害巨大,因此难以用于公共环境的空调和制冷系统,可见居高不下的充注量是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另外,在应用方面,氨制冷剂非常适合于商用制冷系统的工况环境,是很有潜力的替代工质,而目前的问题是大量的分体式商用冷柜和中小型冷库制冷系统仍多采用R22作为制冷剂,例如2014年中国商超百强企业对冷柜的需求量达到6.9万台,其中82%为分体式冷柜,同时工商用冷凝机组市场共销售27.12万套,同比增长7%。而这些设备几乎仍全部采用R22。在R22完全淘汰的日期日益临近的压力下,在仍没有很好的替代工质出现的情况下,氨等自然工质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所开展了超低充注氨制冷模块化机组的研究。一方面采用模块化机组方式取代传统大型制冷系统机房的集中供冷形式,降低单个独立系统的氨充注量,在不牺牲系统效率的情况下,将危险源分割为若干部分,避免大范围事故的发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局部可控性;另一方面,开发小型模块化氨制冷系统,充分发挥氨制冷剂的优势,提高系统效率,能够填补国内在R22机组淘汰后的市场空白。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233 2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