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晶体材料大尺寸、定晶向放电切割技术
合作的企业类型等。简介请图文并茂,字数1000字以内。)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航空基金以及国防预研、国家新能源产业化专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资助下,本课题组进行了在半导体晶体材料加工上实现了大尺寸(600mm)、高尺寸精度(5μm)、定晶向(0.3分)、低损耗、低成本的集成技术优势,成为国内外首个在半导体晶体放电切割上实现重大突破和技术应用的研究团队,多项研究成果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重要应用。 本课题组在特种加工、微细加工、激光加工、再制造等方面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及器件
本技术涵盖大尺寸铌酸锂晶体生长工艺及装备、晶圆制备、单晶薄膜制备及声表面波器件,实现材料、装备、器件协同发展。主要针对8英寸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及声表面波器件进行开发研究,该技术属于我国“卡脖子”技术,目前国际市场空白。在铌酸锂晶体生长方面,开发了大尺寸智能单晶生长设备及工艺,包括大尺寸铌酸锂晶体生长模拟仿真设计、铌酸锂熔体-晶体固液界面特性与控制、大尺寸铌酸锂晶体生长工艺开发、生长-检测-分析-控制人工智能系统。采用离子束切片键合技术制备铌酸锂单晶薄膜,突破传统的薄膜制备方法无法制备单晶铌酸锂薄膜
山东大学 2021-04-14
一种提拉法晶体生长炉
一种提拉法晶体生长炉,属于提拉法单晶生长装置,解决现有提拉法晶体生长炉内由于冷却气的非对称流动引起的不稳定性和熔体内包裹体杂质在晶体中聚集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炉体、基座、内隔热层、电磁感应加热器、炉盖、坩埚、坩埚盖和籽晶杆;坩埚内固定有坩埚整流筒,坩埚整流筒下端具有沿圆周均布的矩形孔;籽晶杆下部通过径向呈辐射状均匀分布的肋条与隔热环连接,所述隔热环为圆环形,其外径与内隔热层的内径相适应。本发明设计简单可靠,能够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研究与中试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是新型MOS功率器件,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只有我们和北工大进行。在国内的生产更是空白。国内的器件应用全靠进口。项目承担人袁寿财是国内最早从事IGBT研究的人员和专家之一,所有技术是自己研制和开发,属自有技术。包括平面工艺和目前最先进的Trench(槽)工艺,采用VLSI侧墙自队准和硅化物自对准技术,使工艺极大地简化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在大面积单层二硒化铌晶体中观测到伊辛超导和量子格里菲思奇异性的共存
伊辛超导是指超导库珀对的自旋被有效的塞曼磁场固定住,由此表现出极强的的面内临界磁场(远超其泡利顺磁极限)。通过分子束外延法在双层石墨烯终止的6H-SiC(0001)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大面积(毫米以上)原子级平整的高质量单层过渡族金属硫化物NbSe2薄膜(仅0.6 nm厚),在此基础上对其覆盖非晶态Se保护层,进而对非原位的电输运物性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单层NbSe2薄膜表现出超过6 K的起始超导临界转变温度和高达2.40 K的零电阻温度,超过了早期机械剥离获得的单层NbSe2以及分子束外延生长的单层NbSe2的超导转变温度。同时,强磁场和极低温下的输运测量结果直接证实了平行特征临界场Bc//(T = 0)是顺磁极限场的5倍以上,符合Zeeman保护的伊辛超导机制(前期NbSe2薄片中的伊辛超导证据需要实验数据的理论拟合在更低温更高磁场下的外推)。此外,极低温垂直磁场下的电输运测量表明,单层NbSe2薄膜在接近绝对零度时的量子临界点表现出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
北京大学 2021-04-11
催化臭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近场耦合技术
        对于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单独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存在臭氧剂量大、气体回收难、出水毒性高等问题,而单独生物降解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周期长、设备成本高。催化臭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近场耦合工艺则将按序进行的催化氧化装置和生物挂膜装置两个处理单元合并,利用催化臭氧技术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采用生物膜技术减少后续处理成本,能够实现低成本提高COD、色度和浊度去除率的效果,同时降低出水毒性,减少环境生物风险。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氧化物抑制层辅助二维MoX2 (X=S, Se, Te)单层的可控生长
高质量钼系硫族化合物单层材料的CVD生长一直受限于难以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Mo蒸汽释放的合理调控。近日,课题组在传统的MoO 3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氧化铁黑
氧化铁黑是一种带有磁性的黑色颜料,由于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且深受商家的重视。在我国,此种产品研究和生产使用的历史较短,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办公用品的不断更新,使带磁性的黑色印刷,复印材料的迫切需要,使氧化铁黑等黑色磁性颜料的开发研究及应用备受重视,研究和生产的商家看到这一不可多得的商机,纷纷上马。由于新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致使较多的生产厂家质量或生产成本存在一定的缺陷,以致该产品上不去,产品市场供应较紧缺。 氧化铁黑产品是黑色或黑红色粉末,具有磁性,相对密度为5.18,熔点为1594℃。不溶于水及醇,但溶于浓盐酸,耐光,耐候性良好,着色力和遮盖力都很高,在有机溶剂中十分稳定,耐碱性良好,但颗粒易被氧化变成红色的氧化铁,在200-300℃时灼烧则易形成γ-Fe2O3。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仿生催化氧化技术
以酶类结构的金属卟啉为催化剂,模仿生物氧化历程,突破温和条件下高效、专一活化氧气的技术难 题,实现高附加值含氧有机化物的合成,并致力于实现该技术的工业应用,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从本质 上解决化工领域氧化过程的安全隐患。
中山大学 2021-04-10
甲酸电氧化技术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甲酸电氧化领域取得突破,相关工作以“负载在氮掺杂碳上的单原子Rh:一种甲酸氧化的电催化剂”(Single-atom Rh/N-doped carbon electrocatalyst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为题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燃料电池是一种理想的能量来源,它可以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作为航空飞船的主要燃料,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氢氧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氢氧燃料电池需要用体积大且危险的高压氢气作为其燃料,这限制了氢氧燃料电池的发展。而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s)由于其体积小,毒性小,nafion@膜的穿透率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便携式电子设备最有前途的电源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负载型纳米级钯和铂通常被认为是DFAFCs的阳极反应甲酸电氧化(FOR)中最有效的催化剂,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由于FOR催化剂质量活性较低和一氧化碳抗毒性较差, DFAFCs阳极材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其应用。SA-Rh/CN的合成路径示意图及其表征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主-客体合成策略成功地合成负载原子分散Rh的氮掺杂碳催化剂(SA-Rh/CN),发现尽管Rh纳米颗粒对甲酸氧化活性很低,但是SA-Rh/CN却具有极好的电催化性能。与最先进的催化剂Pd/C和Pt/C相比,SA-Rh/CN的质量活性分别提高了28倍和67倍。有趣的是,在CO剥离实验中,我们发现虽然纳米级Rh催化剂对CO毒性十分敏感,但是SA-Rh/CN很难吸附CO并且可以在很低的电压下氧化CO,这说明SA-Rh/CN对CO毒化几乎免疫。经过长期反应的测试后,SA-Rh/CN中的Rh原子具有抗烧结的能力,并因此在30000s的CA测试或者20000圈ADT测试后活性几乎没有改变。在组装电池的实验中,SA-Rh/CN的质量比能量密度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是商业钯碳催化剂的8.8倍(30oC),14.8倍(60oC)和14.1倍(80oC),这也说明了SA-Rh/CN在DFAFCs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潜力。最后,研究者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Rh单原子甲酸氧化的机理。研究者发现在SA-Rh/CN上,甲酸根路线更为有利。和Rh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CO吸附能垒不一样,SA-Rh/CN上的Rh单原子吸附CO能垒较高,以及与CO的相对不利的结合,使SA-Rh/CN具有极高的CO抗毒性。这一发现将传统的甲酸电氧化催化剂的质量比活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纳米催化剂的CO毒化问题。该发现有助于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并有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上。本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熊禹是本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经费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665-x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161 1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