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动力总成半主动颗粒阻尼橡胶悬置
小试阶段/n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半主动颗粒阻尼橡胶悬置,可以根据汽车的运行工况实时调节悬置的动态特性,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以及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是半主动控制式悬置,可以根据汽车的运行工况实时调节悬置的动态特性,可实现广谱隔振、减振、降噪性能,获得优于被动式液阻悬置的隔振性能。。由于本发明悬置较被动式液阻悬置增加了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存在结构较复杂、成本略高等问题,还没有被广泛采用。目前处于样机试制阶段,后续的减振性能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但其适用于各种车辆动力隔振系统,应用范围广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辐射制冷颗粒和蒸气凝结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气回收领域,公开了一种辐射制冷颗粒和一种蒸气凝结回收装置。蒸气凝结回收装置包括蒸气凝结腔和辐射制冷颗粒,其中,辐射制冷颗粒包括:凝液体,由辐射制冷材料制成;疏液体,与凝液体相连接,由疏液材料制成;使用时,辐射制冷颗粒在介质的吹动下悬浮在介质中,用于凝结介质中的蒸气。本实用新型能在无额外能量输入,也无需吸附剂的情况下,利用辐射换热,迅速将凝结潜热释放到外界环境中,高效率地凝结蒸气。
浙江大学 2021-04-13
橡胶颗粒路面应用技术的研究
针对西部的气候和环境特点,对采用废旧橡胶轮胎生产的橡胶颗粒代替部分集料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和以此铺筑的橡胶颗粒路面的应用技术进行系统地研究;同时,针对初冬和残冬的路面,重点研究橡胶颗粒路面的抑制结冰技术,同时,研究橡胶颗粒路面的降噪、抗滑性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废旧轮胎弹性颗粒体埋入式钢轨
本成果采用废旧轮胎制作弹性颗粒体,包裹钢轨进入混凝土路面中,形成减振型轻轨,已在成都东动车段中应用,产品成熟。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将高性能陶瓷增强体加入到金属的铝基体中,制成铝基复合材料,得到单一材料所不具有的强度、模量、塑性等各种优异性能,且性能可以通过人工设计和复合而进行控制。材料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航天铝基复合材料技术标准,形成了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批量、多品种研制和生产能力,并成功推广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 2023-05-09
华西医院院内制剂——咽炎颗粒
咽炎颗粒处方临床基础好,疗效可靠,应用安全。咽炎颗粒在我院临床应用近四十年,在治疗急慢性咽炎,尤其是在改善慢性咽炎刺激性咳嗽、咽部痒痛、异物感等方面,疗效确切,机油作为新药开发的良好前景。 从药物配伍、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看,该药物的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急慢性咽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发和研制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川大学 2016-04-18
土壤颗粒物排放模拟设备
涉及颗粒物排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研究土壤颗粒物排放的模拟装置,适用于模拟研究旱地耕作过程PM2.5、PM10 等大气颗粒物排放的机制和排放量的估算。本模拟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控制灵活。 粒物排放的模拟装置,包括风机,还包括模拟装置主体,模拟装置主体一端为进风端,模拟装置主体的进风端设置有导风板,模拟装置主体的进风端通过导风管与风机连接,模拟装置主体内的顶部设置有降雨管和光照管,模拟装置主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样品槽,样品槽内设置有搅拌器,样品槽的底部设置有槽底漏水孔,模拟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滤水池,模拟装置主体底部设置有与滤水池连通的底部漏水孔,滤水池上设置有排水管,模拟装置主体的两端的分别设置有上风向空气颗粒物采样器和下风向空气颗粒物采样器,可以通过控制箱、风速风向调节阀等辅助装置可以自主调控实验所需的风速、搅拌强度、降水量、光照等条件,操作方便易行。 市场前景及预期经济效益:我国地域辽阔,耕地分布广泛,南北方由于气候、土壤性质、耕种特性等的不同,而导致表土损失严重。本专利对研究不同地表土壤风蚀、水蚀、耕作等和颗粒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大气颗粒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转化条件:转化所需的资金和场地较小,需要相关的加工设备和仪表等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纳米铜粉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中国专利申请号 Chinese Patent App No 02138720.6)能强化液相体系微观混合的特性,其适用于快速反应沉淀过程的规律,在超细粉体研究制备领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且从反应器尺寸上来说,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比一般实验室反应器要大得多,工业化的放大问题容易解决。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CuCl2作原料、KBH4作为还原剂、氨水作络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分散剂,反应—沉淀法制取纳米铜粉。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粒径5.1~10 nm左右、粒径分布比较窄的纳米铜粉。制备工艺比较温和,反应温度为常温,实验制备产品粒径重复性好,实验室制备成本为3600元/公斤。产品经武汉大学检测中心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检测,分析得到产品单质铜含量较高,产物均为球形颗粒,无针状结晶。与已有的同类方法但采用不同反应技术制得的纳米铜粉数据相比,本产品更细、粒径分布更窄,是所见报道中粒径最小的。 纳米铜粉是一种新型的纳米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产品可通过包覆银膜制备铜银双金属粉替代贵金属银、钯粉末应用在电学领域的如导电胶、导电涂料和电极材料的制造等,包覆量仅为30%就可以具有常温抗氧化性能;同时制得的纳米铜粉可以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直接分散在高级润滑油中可提高润滑性能达到40%-50%,它的研发成功将为我国汽车发动机高级润滑油等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一种新型抗磨添加剂产品,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纳米药物开发
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编码RNA靶向递送的多模态可视化纳米药物,初步实现了对体内肝癌细胞模型中肿瘤干细胞和侵袭转移的抑制。郭若汨博士、吴志强博士和王晶医生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附属第一医院郭宇副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首先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分析,发现肝癌的非编码RNA治疗靶标。进而利用前期开发的肝细胞癌特异性“诊断-治疗一体化”纳米载体技术,实现对体内肝癌细胞的基因治疗和疗程中MRI实时显影。研究中发现,开发的纳米药物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干性,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和增殖。同时,负载治疗基因的纳米药物也具有磁共振成像等多模态分子显像功能。
中山大学 2021-04-13
医用纳米探针
通过大规模筛选,鉴定出PBOV1等一系列肝癌相关基因,并证实PBOV1确实是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在进一步的体外功能实验中发现,PBOV1可通过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肝癌干细胞的功能,进而促进肝癌进展和转移,具有作为肝癌特异性基因治疗位点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肝癌治疗基因的体内载体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所以,该团队利用帅心涛教授长期研究开发的肝癌细胞靶向化纳米载体平台,将治疗基团导入肝癌模型,实现对肝癌细胞的精准体内抑制。更为巧妙的是,该纳米载体在进行肝癌体内基因治疗的同时,可以作为高灵敏度的分子影像探针,方便地进行MRI-近红外荧光多模态活体成像,实现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实时显像,动态展示纳米药物的体内实时分布和病灶在治疗过程的变化,便于后期个体化治疗技术的开发。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