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DF-101S集热式磁力搅拌器
集热式磁力搅拌器型号:101S    产地:郑州技术参数DF-101S 特征:平板 ; 搅拌容量:最大2000ml ; 搅拌速度:无级调速 0-2600; 加热温度:室温-400℃ ; 控温方式:智能自动; 工作电压:220V/50Hz ; 整机尺寸:239×245×220 ; 主要特点随意设定,自动恒温,使用更加方便、直观,控温精度高、准确可靠。 仪器介绍DF-101S在DF-101B基础上,增加了高精度时间比例式数显温控仪和智能型数字显示温度两种型号,随意设定,自动恒温,使用更加方便、直观,控温精度高、准确可靠。
巩义市城区众合仪器供应站 2025-05-12
小型电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
"e-Dog四足仿生机器人:全球首款可高速奔跑和跳跃的轻量级电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面向高校和中小学的教学培训型四足仿生机器人系统平台,包括软硬件开源的高性能四足仿生机器人及相应的开发工具软件,为国内高校和中小学提供教学、培训、比赛二次开发平台。机器人具备卓越的运动能力,采用国内领先的步态规划算法,能够快速奔跑和跳跃,并具备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能够跨越高台、楼梯、沟壑、斜坡等障碍地形。 roboDog如宝机器狗:国内首款具备丰富感知能力,并搭载智慧AI云脑的轻量级机器狗。roboDog面向家庭场景,在卓越的运动性能和地形适应能力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传感功能,构建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能力的综合环境感知系统以及基于云服务平台的智慧云脑。同时针对家庭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了丰富流畅的交互体验。 "
山东大学 2021-04-10
一种软土层降阻散热仿生钻杆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土层降阻散热仿生钻杆,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安装有竖直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上方延伸至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固定槽,所述连接轴的下方延伸至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安装有竖直向下的钻杆本体,所述钻杆本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旋状的钻刀片。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但能够控制钻杆本体自动向下钻入,节省人力,且能够在钻杆本体钻入的过程中,增大钻杆本体的受力面积,降低钻杆本体钻入的阻力,并能够在钻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仿生变结构圆锥螺旋槽轴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生变结构圆锥螺旋槽轴承。包括轴承主轴和轴承座;轴承主轴与轴承座相配合的一端为圆锥体,在靠近圆锥体的大端面侧的圆锥面上开有多条变结构螺旋槽;轴承座与轴承主轴之间充满润滑剂。多条变结构螺旋槽为变槽深螺旋槽,或变螺旋角螺旋槽,或变槽宽螺旋槽,或螺旋槽槽深、螺旋角以及螺旋槽槽宽都按线性变化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利用螺旋槽的特殊分布规律使得轴承在工作中既存在动压润滑也存在静压润滑,提高了流体润滑性能,增强了润滑效果,解决了传统圆锥螺旋槽轴承在低速时动压润滑性能差、摩擦力矩大与磨损严重的问题。减少了轴承主轴与轴承座在工作时的直接接触,能长期保持精度,延长轴承的工作寿命。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防抖、宽视野的仿生眼
本项目面向室内外环境下对目标和环境的可靠快速感知需求,突破高性能主动适应的混合稳像、动态目标快速搜索追踪、智能探索感知的快速地图创建和定位与场景理解关键技术,研制具有高稳定性、宽视野功能的仿生眼样机一套,可实现快速追踪动态目标,实现环境三维建模与场景理解,成果将为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导航提供主动感知的新途径。重点开展如下研究: 1)具有高稳定性、宽视野功能的仿生眼研制 研究仿生眼的结构高动态轻量化优化设计及优化的电机驱动方式,提出眼球各自独立运动、眼颈协调的关节配置方案,研究多轴关节的实时同步控制,研究图像传感器、IMU传感器及RGBD传感器的硬件高精度同步方法及GPU加速方法,实现对环境的高精度时间同步视觉感知。 2)高性能主动适应的混合稳像算法 针对图像抖动模糊问题,研究主动适应的机电混合稳像算法;结合姿态反馈信息通过眼颈关节协调进行适应性姿态调整去除低频扰动,通过IMU及图像时间序列进行相机6D位姿估计与滤波消除高频扰动,实现主动适应混合稳像算法。 3)动态目标快速搜索追踪算法 针对快速运动的视觉目标,研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和注意力机制的目标跟踪算法;同时研究基于眼颈运动神经回路控制机理的眼颈协调优化视觉伺服跟踪算法,使冗余眼颈关节实现优化协调运动,实现时间最优快速目标追踪。 4)智能快速地图创建和定位与场景理解 针对未知场景,基于双眼RGB图像序列及深度传感器信息,生成仿生眼环境观测的序列决策指令,实现更优更快的环境地图创建。实现室外环境三维建模与场景理解。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4-08
一种防抖、宽视野的仿生眼
本项目面向室内外环境下对目标和环境的可靠快速感知需求,突破高性能主动适应的混合稳像、动态目标快速搜索追踪、智能探索感知的快速地图创建和定位与场景理解关键技术,研制具有高稳定性、宽视野功能的仿生眼样机一套,可实现快速追踪动态目标,实现环境三维建模与场景理解,成果将为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导航提供主动感知的新途径。重点开展如下研究: 1)具有高稳定性、宽视野功能的仿生眼研制 研究仿生眼的结构高动态轻量化优化设计及优化的电机驱动方式,提出眼球各自独立运动、眼颈协调的关节配置方案,研究多轴关节的实时同步控制,研究图像传感器、IMU传感器及RGBD传感器的硬件高精度同步方法及GPU加速方法,实现对环境的高精度时间同步视觉感知。 2)高性能主动适应的混合稳像算法 针对图像抖动模糊问题,研究主动适应的机电混合稳像算法;结合姿态反馈信息通过眼颈关节协调进行适应性姿态调整去除低频扰动,通过IMU及图像时间序列进行相机6D位姿估计与滤波消除高频扰动,实现主动适应混合稳像算法。 3)动态目标快速搜索追踪算法 针对快速运动的视觉目标,研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和注意力机制的目标跟踪算法;同时研究基于眼颈运动神经回路控制机理的眼颈协调优化视觉伺服跟踪算法,使冗余眼颈关节实现优化协调运动,实现时间最优快速目标追踪。 4)智能快速地图创建和定位与场景理解 针对未知场景,基于双眼RGB图像序列及深度传感器信息,生成仿生眼环境观测的序列决策指令,实现更优更快的环境地图创建。实现室外环境三维建模与场景理解。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9
仿生多孔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骨支架
大范围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骨支架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是一种有前途的骨修复材料。目前大部分骨支架生物活性差,骨传导效率低。电信号是调控机体生物活动的主要信号之一,针对骨骼的电活性特点,我们设计研发了一种仿生多孔羟基磷灰石(HA)/钛酸钡(BT)压电陶瓷骨支架。该支架具有中央大孔和周围放射层板状孔隙结构,骨传导性强;可在体内持续提供电刺激,进一步提高骨传导效率,扩大骨支架修复范围,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活性强。
中南大学 2022-11-22
中国科大研制各向同性全生物质仿生木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质天然纳米结构的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基于这种策略构筑了一种可持续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质中天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将其暴露在木屑颗粒表面,并使其互相交联从而构筑无需任何粘合剂的高性能人造木材。运用这种策略所制备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强度,且超越了实木材和传统人造板。这种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备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将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块实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宽了这类木质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其还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在这种高性能人造木材中,微米级木屑颗粒的暴露着大量的纳米尺度的纤维素纤维,这些纳米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也被这些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而无需添加任何粘结剂。这种结构特征带来了高达170 MPa的各向同性抗弯强度和约10 GPa的弯曲模量,远超天然实木的力学强度。此外,新型人造木材还显示出优异的断裂韧性,极限抗压强度,硬度,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为一种全生物基的环保材料,新型人造木材不仅不含任何粘结剂,还具有远超树脂基材料和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这种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络也为制备木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将碳纳米管(CNT)掺入木屑颗粒间的纳米网络当中,可以获得导电智能人造木材,因碳纳米管能够在其中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络,因此其具有比传统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好的导电网络和更高电导率。基于这种智能人造木材的高导电性,它可以实现传感、自发热以及电磁屏蔽等多种应用。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表现出了出色的电磁屏蔽性能(X波段超过90 dB),可以满足精密电子仪器屏蔽标准的要求。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还可以在1.75 V低电压下(约等于两节五号电池的电压)实现自发热,可在5分钟内升至60摄氏度,这种在低电压下即可自发热木材可有效地确保自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减少能耗。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表面纳米化方法和策略,可用于构筑全生物质,不含任何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复合的新型人造木材。同时,这种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质(例如,树叶、稻草和秸秆等),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有望用于制造一系列绿色全生物质的可持续结构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绿色、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研制各向同性全生物质仿生木材
项目成果/简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质天然纳米结构的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基于这种策略构筑了一种可持续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质中天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将其暴露在木屑颗粒表面,并使其互相交联从而构筑无需任何粘合剂的高性能人造木材。运用这种策略所制备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强度,且超越了实木材和传统人造板。这种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备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将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块实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宽了这类木质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其还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在这种高性能人造木材中,微米级木屑颗粒的暴露着大量的纳米尺度的纤维素纤维,这些纳米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也被这些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而无需添加任何粘结剂。这种结构特征带来了高达170 MPa的各向同性抗弯强度和约10 GPa的弯曲模量,远超天然实木的力学强度。此外,新型人造木材还显示出优异的断裂韧性,极限抗压强度,硬度,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为一种全生物基的环保材料,新型人造木材不仅不含任何粘结剂,还具有远超树脂基材料和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这种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络也为制备木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将碳纳米管(CNT)掺入木屑颗粒间的纳米网络当中,可以获得导电智能人造木材,因碳纳米管能够在其中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络,因此其具有比传统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好的导电网络和更高电导率。基于这种智能人造木材的高导电性,它可以实现传感、自发热以及电磁屏蔽等多种应用。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表现出了出色的电磁屏蔽性能(X波段超过90 dB),可以满足精密电子仪器屏蔽标准的要求。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还可以在1.75 V低电压下(约等于两节五号电池的电压)实现自发热,可在5分钟内升至60摄氏度,这种在低电压下即可自发热木材可有效地确保自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减少能耗。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表面纳米化方法和策略,可用于构筑全生物质,不含任何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复合的新型人造木材。同时,这种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质(例如,树叶、稻草和秸秆等),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有望用于制造一系列绿色全生物质的可持续结构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绿色、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仿生型膜在农膜及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研发阶段/n仿生型膜通过在普通的白色薄膜中添加转光剂,使阳光中对作物无用的紫外光转变为对作物生长有利的蓝紫光(430nm-480nm)及红光(630nm-680nm),从而促进作物生长速度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由于仿生型膜能将阳光中的能量较高的紫外光转变为能量相对较低的蓝紫光,因此,用仿生型膜包装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可起到保护水果、蔬菜的功效。在甜玉米、黄瓜、转基因番茄、棉花营养体上进行田间应用实验,均提高了苗期生长速度,作物开花结果提前3-15天左右,作物产量提高5-10%左右;在番茄、甜玉米、黄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326 3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