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优质油菜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已有样品/n优质油菜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成果简介:以傅廷栋院士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油菜遗传与改良创新团队依托于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和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油菜基因组学、油菜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油菜品质遗传与改良、油菜抗性遗传与改良、油菜生物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是一支引领我国油菜产业转型的核心力量,在国际上是一支引领油菜遗传与育种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  应用前景:本团队先后发现或创建了黄籽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生态型雄性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煤粉体改性大豆蛋白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西安科技大学自 2003 年开始就对蛋白质塑料进行了研究,随后将超细煤粉作为功能填料引入其中,对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煤的氧化预处理、灰分含量等对复合材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目前此项技术已经成熟,获批发明专利一项。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改性开发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石油基资源的日益短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质是豆油产业的副产物,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植物资源,也是一类添加增塑剂后可热塑成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然而,单独由大豆蛋白质制备的塑料硬且脆,加入小分子增塑剂后,大豆蛋白质热塑性改善,柔韧性增加,但力学强度较低且对水敏感,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项目以大豆分离蛋白质(SPI)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共混,以及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来得到廉价、加工性良好且力学及防水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环境友好材料。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1)制备了邻苯二甲酸酐改性的大豆蛋白质(PAS)并用其来增强甘油增塑的大豆蛋白质,在不添加任何增容剂的情况下得到了两相相容性良好、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探讨填料、基体相似的化学结构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2)将碳纳米管进行酸改性后与大豆蛋白质复合,得到分散性良好、增强效果明显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酸改性后纳米管表面极性的变化对其在基体中的分散以及与基体相容性的影响;(3)在无增塑剂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SPI/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材料,该共混材料在高蛋白质填充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4)首次通过熔融法制备了SPI/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且产品性能优良;为了进一步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继而在SPI/PVA材料中引入层状硅酸盐蒙脱土(MMT),利用SPI/PVA与MMT三者间强的氢键作用制备剥离型或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提高。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以大豆油加工副产物油脚为原料,在研究复杂脂质化学、生物学特征的基础 上,针对食品、医药磷脂过程中的胶束/反胶束、金属膜过滤、生物酶反应等关 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解决高粘性复杂生物活性脂质产品杂质含量高、色泽深、 不良外源伴随物质含量高等突出问题,开发了浓缩磷脂、粉末磷脂、改性磷脂、 高 PC 磷脂等产品,并实现工业化
江南大学 2021-04-11
优质双低油菜亚华油10号
研发阶段/n亚华油10号是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23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天左右。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165.2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1.52%,产油量65.8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2.38%;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量173.56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7%,产油量72.0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2.46%。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0.93公斤,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2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2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7-5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8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5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1%;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1.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1.89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7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09%。于2005年、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国家长江上游、长江中游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4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4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恢-353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9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48%;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20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7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9.15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5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9.04%。2005年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低抗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3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3号是由195A与7-6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46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19%;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01.9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7.82%;两年区试19个试点,1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7.7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59%。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71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60%。2005、20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 简介
已有样品/n“巨型稻”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创制的水稻超高产新种质。该种质突破了亚种间杂交障碍,具有超高生物学产量、超高株型(180—220cm)、高抗倒性、强分蘖能力、高光效、高根系活力特征,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可达40吨/公顷以上),平均有效分蘖51个,单穂实粒数可高达600粒。经6年多区域生产性试验,在普通稻田和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巨型稻”杂交品种的单季产量可稳定达到900~1100公斤/亩,再生稻可达350公斤/亩。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木质素基优质碳纤维材料
本项目以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代替传统的高成本碳纤维生产方法有利于将农业与工业生产结合于生物经济中,制造可再生产品符合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质量的碳纤维以其高强度、低重量及耐热性等卓越性能可作为自行车、汽车、风车以及运动器械等诸多领域的优质材料。以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代替传统的高成本碳纤维生产方法有利于将农业与工业生产结合于生物经济中,制造可再生产品符合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木质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之一,但其分子结构复杂且具有异质性,且作为造纸及纸浆工业的废弃物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