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无水坝抽水蓄能技术是一种全新原理的电能高效储存新技术,它同时具有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优点:充放电效率高(大于 70%),相对抽水蓄能技术而言,其储能密度高,建造周期短,投资低,不受地质环境制约。该技术是西安交通大学王焕然教授团队最新发明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跑地位,目前团队拥有 6 项发明专利,在国外发表高水平的 SCI 论文多篇,其中 ESI 高被引论文 1 篇。无水坝抽水蓄能系统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原理性验证,为加速推进该技术的工程应用进程,正在建造 MW 级的实验电站。  无水坝抽水蓄能技术同其它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一样,是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弃风、弃光及电网调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属于能源领域科技前沿技术。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电化学储能材料
包括多孔金属氧化物材料、石墨烯基复合材料、柔性超薄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制备技术。这些材料的研发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希望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加快向可穿戴电子产品电源的研发进度,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希望对制备工艺进行放大,实现产业化。也希望一起合作申报项目、工程技术平台等。
南京大学 2021-04-14
优质双低油菜亚华油10号
研发阶段/n亚华油10号是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23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天左右。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165.2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1.52%,产油量65.8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2.38%;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量173.56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7%,产油量72.0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2.46%。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0.93公斤,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2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2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7-5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8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5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1%;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1.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1.89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7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09%。于2005年、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国家长江上游、长江中游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4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4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恢-353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9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48%;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20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7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9.15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5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9.04%。2005年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低抗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3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3号是由195A与7-6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46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19%;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01.9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7.82%;两年区试19个试点,1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7.7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59%。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71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60%。2005、20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 简介
已有样品/n“巨型稻”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创制的水稻超高产新种质。该种质突破了亚种间杂交障碍,具有超高生物学产量、超高株型(180—220cm)、高抗倒性、强分蘖能力、高光效、高根系活力特征,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可达40吨/公顷以上),平均有效分蘖51个,单穂实粒数可高达600粒。经6年多区域生产性试验,在普通稻田和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巨型稻”杂交品种的单季产量可稳定达到900~1100公斤/亩,再生稻可达350公斤/亩。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南农系列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
本成果针对大豆种植的增产增效,通过优化组合设计与后代基因型选择的方法,开展了高产和优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培育出高产与优质兼备的大豆新品种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南农47蛋白质含量44.4%,接近高蛋白(45.0%)标准,在黄淮海南片种植,亩产高达337.34公斤;南农66亩产205.51公斤,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南农69油脂含量22.2%,超过高油标准;南农43异黄酮含量高达5980 μg/g,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影响大豆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本成果针对大豆种植的增产增效,通过优化组合设计与后代基因型选择的方法,开展了高产和优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培育出高产与优质兼备的大豆新品种南农47、南农69和南农43,高产抗逆大豆新品种南农66和南农64;其中南农47通过国家审定,南农66通过湖北省审定,其他品种通过江苏省审定。部分品种已完成成果转化,转化金额300余万元。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木质素基优质碳纤维材料
本项目以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代替传统的高成本碳纤维生产方法有利于将农业与工业生产结合于生物经济中,制造可再生产品符合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质量的碳纤维以其高强度、低重量及耐热性等卓越性能可作为自行车、汽车、风车以及运动器械等诸多领域的优质材料。以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代替传统的高成本碳纤维生产方法有利于将农业与工业生产结合于生物经济中,制造可再生产品符合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木质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之一,但其分子结构复杂且具有异质性,且作为造纸及纸浆工业的废弃物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益青”系列优质高效青贮发酵剂
针对木本饲料、豆科饲草、禾本饲草等主要青贮饲草料原料类型定向优选功能化菌株资源,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微生物动态资源库,创制出“益青”系列优质高效青贮菌剂。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草产品加工团队围绕饲草料青贮加工过程中营养损失大、成功率低、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不健全等难题,经过十余年科技攻关,针对木本饲料、豆科饲草、禾本饲草等主要青贮饲草料原料类型定向优选功能化菌株资源,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微生物动态资源库,创制出“益青”系列优质高效青贮菌剂。该系列青贮菌剂产品能够更好地适配我国多元化饲草料青贮加工需求,打破了国外青贮菌剂产品长期主导国内市场的定价权,突破了国外菌剂产品菌种单一、适配性差、应用成本高等瓶颈问题,应用于青贮饲料加工后可达到快速产生发酵、长期保存、减少干物质损失、提高消化率的目标。同时,优化了青贮饲料生产技术与工艺,可为饲草料生产加工与饲喂利用下游企业提供青贮技术全流程模块化、菜单式技术指导服务助力青贮饲料生产。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8-1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