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保健食品、化妆品添加剂--竹叶黄酮
竹叶黄酮具有丰富资源、优良品质、显著的保健功效及较好的安全性,在功能食品和医药、化妆品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目是以竹叶为原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分离精制而成的天然生物黄酮。工艺成熟,已成功工业化放大。研究表明该产品能清除人体内活性氧自由基,防止生物膜脂质被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氧化,具有防止血管硬化,改善脑组织营养,改善心血管及脑神经系统功能以及抗癌、抗衰老、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等重要生理和药理作用。可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香料、食品防腐剂、天然抗氧化剂等领域。 竹叶黄酮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抗衰老作用,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提高SOD以及GSH-PX的活性,可作为功能食品的功能因子。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中式香肠、腌腊制品、水产品、膨化食品、调味品、高温灭菌奶、果汁饮料、软饮料、酿造酒、食用油等。 竹叶黄酮在皮肤外用条件下,对人体皮肤及粘膜不会产生刺激作用。此外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显示,在0.005%~0.05%浓度内,竹叶黄酮对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作用;对B16黑色素肿瘤细胞的黑色素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由于它符合作为化妆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要求,可作为抗衰老护肤化妆品的功能性因子,应用在诸如营养滋润剂、防晒护肤剂等多种日用化妆品中。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发明三等奖。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健康纳豆”微生态系列药品食品生物创制
本成果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豆芽孢杆菌及液体种子生产技术、菌种接种技术、纳豆发酵技术、保藏技术等,同时完成了对产品功能、质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开发了高耐受胃肠道纳豆芽孢杆菌菌剂、高品质食用纳豆、高活菌纳豆冻干粉、高活性药用纳豆激酶等多种产品,纳豆中益生活菌数量、纳豆激酶活性及异黄酮等功能成分含量较国内外相关产品有明显优势,且纳豆感官评价品质高,生产成本较低,更加符合国人口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食品加工中生物毒素控制创新技术与应用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江南大学孙秀兰教授主持的完成的,成功扭转了我国长期以来食品 企业规模化脱毒技术和设备不足的局面,获 2018 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主要创新内容及技术突破: 构建了高效抑制产毒真菌生长并降解毒素的食品级发酵菌株:针对传统发酵 工艺,构建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解菌株稻壳固定化技术和生物酶定向脱毒技术,实现毒素形成的源头控制; 建立了毒素降解中间产物潜在毒性传感评价新体系:针对消减过程中毒素毒 性效应变化,构建基于毒性靶点基因、特异性生物蛋白、代谢标志物的细胞微流控和荧光传感技术,实现毒素降解过程中产物潜在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的高效评价;创制了毒素高效去除与降解一体化技术:针对单一化学降解对组分本身的破坏,构建高频超声、磁分离协同纳米催化降解一体化技术,实现降解过程中毒素产物有效控制。 系统集成工业化生产脱除设备及现场检测装置:集成产毒基因茎环探针、离 子液体介导及端面场效应增强材料,建成工业化“超声+臭氧”毒素稳定去除装置,形成主动干预调控技术策略,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1
食品安全/水安全/种子活力检测仪
   国家现有食品检测可以保障食品的基本安全,但如何加快合格食品检测的时间?如何战胜日益增多的未知有害物质挑战,让国人饮食更安全?   为迎接这些挑战,旭月“食品安全检测仪”以国家现有的食品检测标准为基础,利用创新的NMT生物检测技术,实现了食品的更快和更安全检测。   旭月“食品安全检测仪”的创新在于,无需事先推断可能污染被测食品的有害微生物种类,有效避免了漏检的可能性,而且无需进行微生物培养等长时间的前处理,能够实现快速检测。其操作简单,灵敏度极高,能够发现有害微生物可能存在的相互间协同加强危害性的现象,结果准确可靠,适宜在一般餐饮企业和普通家庭大规模推广使用。     特点:更简单、更灵敏、更安全、成本更低,检测速度更快。     该产品和服务由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生产和提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号:ZL201210462141.6),凭借十年磨一剑的技术和优质服务,该产品和相关检测服务已为国内企业和百姓提供服务,并已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乳山市金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乳山市金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8年,是专业从事花生、坚果食品加工的企业,也是一直从事花生、坚果制品出口的专业生产企业。 公司产品长年出口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年出口量达万吨以上。公司拥有多条自动、半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和多套进口检测设备,能独立承担花生黄曲霉毒素、丁酰肼、乙草胺等各项农残的检测。产品连续多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日本JAS有机食品认证,“海洋”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海洋”牌山东大花生获得过山东省名牌称号。 公司管理体系完备,企业通过HACCP体系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BRC体系认证,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农业部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山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威海老字号等称号,先后被评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基地、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生产业主要实施主体。 公司现有油炸花生仁、烤山东大花生(果)、烤带种皮生仁、油炸蚕豆、裹衣花生、花生碎(颗粒)、脱皮生仁7大系列、多种口味、百余种规格产品,产品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第二届中国山东(济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2019亚洲农业与食品产业博览会(青岛)经典食品品牌奖等奖项。 公司在保证原有销售市场的情况下,外销市场正在逐步开拓东欧、欧盟和俄罗斯等市场,以巨仁坚榜、头号仁物商标为主的系列花生精品在国内的线上线下市场正在全面铺开。 公司遵循“质量至上,诚信为本,以义生利,以德兴企”的发展理念,愿与社会各界共同合作,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花生制品产业做大做强。
乳山市金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30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葡萄水分胁迫诊断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葡萄水分胁迫诊断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建模葡萄样本的冠层覆盖率值、冠层温度特征值和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值;(2)以冠层覆盖率值、冠层温度特征值和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值为输入变量,冠层水分胁迫等级为输出变量建立检测模型;(3)按照步骤(1)的方法采集待测葡萄样本的冠层覆盖率值、冠层温度特征值和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值,代入检测模型计算出待测葡萄样本的冠层水分胁迫等级。本发明通过引入多光谱成像技术、热红外成像技术以及多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可实现葡萄水分胁迫程度的早期、快速、实时检测,提高检测精度。
浙江大学 2021-04-11
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陈彬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清华大学等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在代谢视角下揭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城市作为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主体,其经济社会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碳平衡。为实现《巴黎协定》1.5度控温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进行城市低碳发展路径选择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首次融合人类活动占用的物理碳和生产消费的隐含碳排放,系统性追踪了全球城市的碳流量和存量变化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图1),城市所占用的碳有13-33%随化石能源燃烧以二氧化碳形式即时排放。此外,8-24%的碳被暂存于城市内部而尚未被释放(如家庭耐用品等),而这转变为存量的物理碳与每年的直接碳排放量级相当,其排放的潜力大小将持续影响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城市的资产性存量(如住房、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果在余下生命周期内得不到妥善管理与处置,将可能显著削弱目前国际社会缓解气候变化的努力。 由于城市形态、基础设施规模和居民消费等方面的不同,全球城市人均碳影响、碳强度或碳密度均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图2)。鉴于这些差异性,尽管国际社会已建立了城市间减排联盟,目前仍难以制定出一种可被简单复制和推广的低碳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的发展和收入的提升不一定意味着高碳的生活。实际上,基于完整核算,全球城市可分为低碳低收入、高碳低收入、低碳高收入和高碳高收入等四种差异化路径。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如北京)仍有很大潜力在未来达成低碳高收入的路径,即在实现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走向低碳甚至零碳社会。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不仅要对当前城市碳排放进行严格控制,还需对未来可通过存量释放的碳进行预先管理。这一基于代谢的新视角,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新时代绿色低碳城镇建设、全球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微泵功低品位热驱动朗肯发电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泵功低品位热驱动朗肯发电装置,包括流体输运单元和膨胀做功单元,所述流体输运单元包括冷凝器、流体泵、储液装置、蒸发器;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包括汽轮机和发电机,所述的储液装置包括储液罐以及储液罐出入口处的流体截止装置,各单元通过管路相连,储液装置内的流体流入蒸发器内被低品位热加热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的流体输运单元的流体泵仅需克服流体在管道内流动的阻力,泵功消耗可大大减少,发电装置的净发电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浙江大学 2021-04-11
低成本低氢耗褐煤加氢液化新技术
本项目属于科技部863能源领域科技专项,针对褐煤水分高、热值低、易自燃,不便于长 途运输等特点,直接用水介质替代循环油溶剂,CO或合成气替代纯氢气,开发了褐煤加氢液 化新技术,较传统的煤直接加氢液化工艺,可以减少褐煤干燥和CO变换等工序,具有显著的 技术优势。褐煤的提质加工利用已经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发有关技术,可见本技术 的成功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实验对比研究了褐煤加氢液化中CO气氛和H2气氛的供氢性能差异,如在四氢萘作为溶剂 400℃时,氢气初压3MPa下的液化转化率为89.3%,油气产率为79.2%;而CO初压3MPa下的液 化转化率为94.1%,油气产率为73.9%;相对应的沥青质前者仅为10.1%,后者为20.2%,两者 相差一倍,表明CO气氛在加氢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氢有利于煤第一步裂解生成沥青质等大分 子,其加氢的活性高于气态氢,这进一步证实了煤加氢理论。由于褐煤自身含有丰富的含氧 官能团,气相CO中与水或水蒸气存在相互作用,促进褐煤的加氢转化效果,通过对褐煤加氢 液化工艺参数 (如水煤比、液化温度、气体初压和停留时间) 的考察,获得了比较合适的液化 反应条件为,在CO初压为4MPa,温度380℃下,胜利褐煤的液化转化率达76.6%,油气产率达 63.6%,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项目已经完成实验室小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煤种、催化剂和工艺参数对褐煤制油的影 响规律,具备开展试验放大的技术条件。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陈彬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清华大学等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在代谢视角下揭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城市作为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主体,其经济社会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碳平衡。为实现《巴黎协定》1.5度控温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进行城市低碳发展路径选择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首次融合人类活动占用的物理碳和生产消费的隐含碳排放,系统性追踪了全球城市的碳流量和存量变化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图1),城市所占用的碳有13-33%随化石能源燃烧以二氧化碳形式即时排放。此外,8-24%的碳被暂存于城市内部而尚未被释放(如家庭耐用品等),而这转变为存量的物理碳与每年的直接碳排放量级相当,其排放的潜力大小将持续影响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城市的资产性存量(如住房、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果在余下生命周期内得不到妥善管理与处置,将可能显著削弱目前国际社会缓解气候变化的努力。 由于城市形态、基础设施规模和居民消费等方面的不同,全球城市人均碳影响、碳强度或碳密度均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图2)。鉴于这些差异性,尽管国际社会已建立了城市间减排联盟,目前仍难以制定出一种可被简单复制和推广的低碳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的发展和收入的提升不一定意味着高碳的生活。实际上,基于完整核算,全球城市可分为低碳低收入、高碳低收入、低碳高收入和高碳高收入等四种差异化路径。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如北京)仍有很大潜力在未来达成低碳高收入的路径,即在实现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走向低碳甚至零碳社会。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不仅要对当前城市碳排放进行严格控制,还需对未来可通过存量释放的碳进行预先管理。这一基于代谢的新视角,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新时代绿色低碳城镇建设、全球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52 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