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 种生物质裂解制备富氢合成气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裂解制备富含氢气的合成气的方法,以生物质颗粒(≤2mm)为原料,以 0.005-0.01t/h 速率通过螺旋进料器进入流化床反应器,流化床 N2 进量为1.0-1.5m3/h,压力 0.01-0.08MPa,在 450-550℃的条件下进行裂解,裂解反应产生的高热蒸汽通过微波催化床,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催化重整,生物油蒸汽进一步转变为合成气,微波催化床通入少量氧气抑制催化剂表面结焦生成。本发明通过第一阶段流化床裂解后的生物油蒸汽接着在微波固定床发生催化重整反应,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氢气和生物质转化率。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XM/CPR140婴儿梗塞模型婴儿气道阻塞及CPR
XM/CPR140婴儿气道阻塞及CPR模型   一、模型特点: 1、XM/CPR140婴儿气道阻塞及CPR模型(幼儿窒息模型)是根据婴儿气道异物梗塞原理设计,具有造型美观、操作真实等特点。 2、面部皮肤采用热塑弹性体混合胶材料,由不锈钢模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头、颈壳、下巴、胸压机构由ABS材料注塑而成。 3、婴儿梗塞模型根据小儿解剖特征和生理特点设计,适用于气管异物的急救,可进行小儿海氏急救法操作。 二、模型功能: 1、正常的气道阻塞模拟; 2、可进行标准的CPR操作: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3、气道惯通时的胸部扩张; 4、窒息、异物阻塞气道的模拟; 5、标准婴儿真人比例设计及准确的标准布局; 6、精确的解剖结构,可触及胸骨和肋骨。   三、标准配置: 1、婴儿气道阻塞及CPR模型:1个 2、一次性CPR呼吸面膜:10张 3、模拟梗塞异物:10个 4、可更换肺气袋:5个 5、手提帆布包:1个 6、说明书:1册 7、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吹不走的球(气悬球和吸球演示器)
280mm×250mm×450mm,工作电压220V。球会悬浮在气流上,附球和漏斗。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透明质酸和寡糖)的改性及加工技术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透明质酸等为原料对其进行改性使其溶解在水、油(普通有机溶剂)等类衍生物,扩大了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然后还以新的生物材料制备方法光聚合方法、电纺丝方法、超临界聚合等方法对改性后的衍生物进行加工,使得其可以应用在生物医用材料如皮肤烧伤敷料、药物控释、人工组织工程支架等生物材料领域。并且还开展了光固化超硬、超耐磨、自清洁材料,光聚合药物缓释材料,光聚合有机高分子纳米微颗粒,光聚合信息存储材料等项目的研究。 溶解性:可溶解水、乙醇等12种有机溶剂;聚合速率,可光聚合壳聚糖单体最大转化率92%,聚合速率12秒;制备材料为无毒。用于食品包装等,生物医药,生物医用材料等,开发前景使用性能优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壳聚糖等为主要原材料,主要设备是常温反应釜。若生产规模为100吨/年,设备投资约10万元,厂房面积需300m2,动力100KW,操作人员约3人。产品综合成本约80000~120000元/吨,市场平均售价约355000~460000元/吨,年利润约400~600万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后期多样化衍生策略”在天然产物合成与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活性天然产物在合成化学发展、生物医学研究与创新药物发现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三十年中,接近50%的新上市创新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天然产物的衍生化对构效关系研究和药物活性优化至关重要,而直接通过选择性的官能团化对天然产物进行后期衍生改造无疑是最经济高效的方法。此外,对于天然产物的后期衍生化也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构造出化学探针,帮助开展化学生物学研究,揭示新的生物靶点和作用机制。  近年来,随着有机合成方法学与生物酶催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很多在复杂底物上进行选择性官能团化的方法。这些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天然产物“后期多样化衍生策略” (late-stage diversification)的发展。基于在天然产物后期多样化衍生方面的出色工作,近期雷晓光课题组在美国化学会旗舰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发表了两篇背靠背文章,详细阐述了“后期多样化衍生策略”在天然产物合成与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细胞新型自噬受体调控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R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可诱导表达一种新型自噬受体CCDC50,该自噬受体通过识别K63型泛素化修饰的RNA病毒模式识别受体RIG-I/MDA5(RLR)并介导后者的自噬途径依赖的降解,从而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I型干扰素的产生,帮助机体恢复到静息状态,避免过度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和自身炎症。我校博士后侯盼盼为论文第一作者,郭德银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医学院、附属第七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天然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免疫反应,它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被认为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随着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天然免疫系统愈发了解,已经发现并鉴定出天然免疫反应的关键调控因子和信号转导因子,然而某些重要调控因子的结构和功能机制依然不清楚,且这些调控因子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尚有待于研究。郭德银教授课题组利用CRISPR/Cas9第二代文库在免疫细胞中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大规模无偏差筛选,发现了一系列参与天然免疫反应调控的新型基因。进一步的验证过程中发现CCDC50蛋白在RNA病毒感染下表达量显著增加且其表达模式和RLR的表达模式一致,提示着CCDC50可能参与调控RLR介导的信号通路活性。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观察结果,该课题组构建了CCDC50条件缺失的小鼠模型,攻毒实验结果证明缺失CCDC50后,病毒感染条件下,I型干扰素表达上调,其下游的ISGs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小鼠清除病毒能力增强,肺部组织损伤和炎性浸润减少,且小鼠存活率增加,从而证明CCDC50在机体水平具有生理学功能。       进一步的机制探究中,该课题组发现CCDC50特异性识别K63泛素化修饰的RLR,并促进激活的RLR的自噬途径依赖的降解,此机制不同于以往了解较多的K48泛素化依赖的降解调控。该过程的发生并不依赖于常见的自噬受体p62, 因p62缺失后,CCDC50依然可以促进RLR的降解,但CCDC50可与p62协同作用。刘迎芳教授团队解析了CCDC50分子LIR结构域和LC3复合体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证明CCDC50中存在一段非典型的LIR基序,该基序可以结合位于LC3的LDS结合位点,将K63泛素化修饰的RLR拉进自噬小体。有趣的是,紧邻LIR基序,CCDC50有一段MIU基序,该基序可称为反向UIM基序,体外生化实验证实CCDC50-MIU可以结合在LC3的UDS位点,进而证明CCDC50是一种新型自噬货物受体,可以以两段不同的疏水基序结合在LC3的不同位点。这类自噬货物受体是首次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天然高分子的两性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天然高分子的两性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水处理絮凝剂技术领域。它采用阳离子的壳聚糖和阴离子的木质素或黄腐酸为原料,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通过接枝共聚制备出基于壳聚糖、木质素或黄腐酸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本发明制得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为略带棕色的白色颗粒。该制备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原料采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合成的絮凝剂无毒、环保、适合各种电镀废水、染料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处理。社会效益:环保,无污染经济效益:在水处理行业中成本更低
青岛大学 2021-04-13
超特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背景 超特高压电网具有电压等级高,输电容量大,输送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电网故障带来的系统安全影响更加严重。超特高压系统故障后的暂态特征及继电保护与控制装置的配合关系复杂,超特高压工程带来的继电保护新问题对传统继电保护配置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研究超特高压电网继电保护新原理是当前超/特高压电网建设的重大课题。 主要成果 构建了超特高压系统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模型,揭示了超特高压系统故障机理及其电磁暂态特征。在超特高压继电保护新原理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如:提出dR/dt振荡闭锁原理,解决了电力系统振荡过程中距离保护容易误动的难题;提出“按相补偿”方法,改革了接地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有利于阻抗选相和距离保护的快速动作;提出“虚拟电流”的构成方法,解决了母线保护的故障判别及TA饱和、断线的判别难题;提出基于电压回路方程的变压器保护新原理,解决了励磁涌流引起差动保护误动的难题等。研究开发的微机保护、继电保护测试仿真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变组保护系统及故障录波装置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学术影响 研究团队在20世纪80年代初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微机继电机保护装置,而后研发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率先在西电东送工程的首个500kV变电站投入应用;1000kV线路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成功投运;依托研发技术创建的四方公司已成为我国二次设备三大制造商之一,年产值超过20亿元。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电网中,先后2次2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70MPa至0.16MPa超高压输氢气瓶阀组
同济大学訚耀保教授团队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题课题执行过程中,研究和开发了先进适用的70MPa氢气超高压控制阀,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提供和转让超高压元器件产业化技术、图纸。 已完成样机制造。 压力等级:(1)35MPa至0.16MPa。(2)70MPa至0.16MPa。
同济大学 2021-02-01
70MPa至0.16MPa超高压输氢气瓶阀组
项目成果/简介:同济大学訚耀保教授团队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题课题执行过程中,研究和开发了先进适用的70MPa氢气超高压控制阀,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提供和转让超高压元器件产业化技术、图纸。 已完成样机制造。 压力等级:(1)35MPa至0.16MPa。(2)70MPa至0.16MPa。应用范围:在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题课题执行过程中,研究和开发了先进适用的车载超高压控制阀原型样机;已经取得立足国内制造超高压控制阀及其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国内配套与制造工艺技术。 可进入技术转化、批量生产阶段。 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车载高压储氢容器及其配套部件,缩短与国外车载超高压控制阀及其系统的差距,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用化和新一代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核心元件。有望取得有关车载超高压控制阀和高压容器国际标准的认可,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项目阶段:中试效益分析:1)车载35MPa和70MPa超高压氢气压力控制阀及其系统,用于氢能源汽车输氢系统。已完成原型样机研制,小批量生产。35MPa控制阀储氢系统,可保证一次加氢后连续行使距离达200Km;70MPa控制阀储氢系统,可保证一次加氢后连续行使距离达500Km。 2)采用超高压分级压力控制方案,以及采用气阻、气容进行压力和流量波动的动态静态补偿以及非对称节流控制方案,实现储氢容器中氢气的快速充放以及稳定控制。 3)采用锥型阀芯和圆柱滑阀复合型新结构,解决了极端低温(-40℃)和极端高温(+60℃)、储存、运送和行驶过程的压力精确控制问题,直接提供一种先进适用的配套部件。
同济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3 64 65
  • ...
  • 95 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