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是由果糖基连接生成的多糖,微生物来源的果聚糖是含有β (2→6) 糖苷键及少量β (2→1)侧链的果聚糖,低聚果糖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低聚果糖特有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效如水溶性膳食纤维、双歧杆菌增殖因子等是以高纯度低聚果糖为原料作实验而得结论。除了具有天然多糖共同的特点如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安全无毒,还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免疫增强、降血脂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且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体现出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国内目前以酶转化法生产的低聚果糖执行国家低聚果糖标准 GB/T 23528-2009,产品是蔗糖-果糖或果糖-果糖聚合度为 2-9 的功能性低聚糖,分子量为 342-1476。 新一代低聚果糖采用菌体发酵法合成生产,美国市售产品分子量约 5000。是很好的益生元产品。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 南开大学环境微生物与微生物制造研究室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得到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L3),它能够利用蔗糖合成低聚果糖。为了提高低聚果糖的产量和纯度,项目组采用温敏质粒结合反向筛选标记-------无痕基因敲除法对菌株的其他胞外产物和六个胞外蛋白基因以及 3 个细菌胞外多糖基因(簇)进行了敲除;5 L 罐分批发酵低聚果糖的产量(42 h)达到 43.34 g/L。为了进一步提高蔗糖酶的分泌表达,项目组整合强启动子和信号肽对菌种进行改造,在 5 L 发酵罐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菌株低聚果糖产量达 101.7g/L。分子量约 5000 Dal,纯度 95%以上。 项目特色: 1. 菌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LL3 是分离自传统发酵食品,生产主要原料为蔗糖;菌种改造采用无痕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安全性 2. 补料分批发酵产量为:101.7 g/L;分子量约为 5000;纯度大于95.0%; 3. 授权专利号为:ZL201410405975.2 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低聚果糖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除了生产人类保健品口服制剂之外,在中老年营养品、中老年专用奶粉、婴儿奶粉、部分营养饮料等中实施添加;某些化妆品中也需要加入低聚果糖。还是替代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的主要成分之一。随着肠道菌群影响人类健康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报道,低聚果糖----益生元/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开展该产品的生产将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生产中实施废菌体回用技术工艺,可使发酵做到近零排放,具有绿色生态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3
AMMT-312环氧低表面处理底漆
产品概述:由特种环氧树脂、渗透剂、活性防锈颜料、聚酰胺树脂等制成的双组份防腐底漆。   特    点:  优异的防锈、防腐性能  减轻带锈底材的除锈劳动强度  优异的附着力、耐冲击性能  优异的柔韧性  良好的配套性   用    途:可直接用于有残余锈蚀但必须除去松动浮锈的钢铁表面,用于石油化工装置、采油设施、重型机械、管道外壁等钢结构的带锈涂装。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3
节能型泥水自循环式生活污水除磷脱氮技术
该成果具有智能化和高效除磷脱氮的特征,占地、投资和运行费用均低于传统A2/O型除磷脱氮工艺,本项目拥有两项发明专利。2006年11月8日以钱易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水平。
东南大学 2021-04-10
生活与人工景观水体的超声除藻技术及应用研究
本项目针对处理水藻爆发造成水体污染的超声除藻的作用机制和关键技术,开展包括低频低功率超声对微囊藻细胞作用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低频低功率超声除藻方法的效率和经济性和低频低功率超声除藻的水环境生态安全性评价等内容的研究。
东南大学 2021-04-10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本项目围绕垃圾分类模式/方法及评价模型建立、农村易腐垃圾堆肥新技术开发、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等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并集成团队研究成果研编了垃圾分类系列标准,构建了我国城乡垃圾分类体系并推广应用。 1、创建了垃圾分类新模式、方法和技术。基于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双轨策略”理论,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2+n”模式和农村生活垃圾“五类三段”分类模式;创建了垃圾分类的物元分析模型、投放方案灰色聚类比选模型及分类效果F-measure评价模型;结合农村易腐垃圾就近处理需求,研发了引风式静态堆肥技术和重力翻板式间歇动态堆肥技术及装备,在福建省明溪县胡坊镇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进行了工程示范。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对垃圾混合收运处理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垃圾分类后热值增加,每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量上升约3%;与混合垃圾填埋相比,CO₂减排量接近80%。 图1 两型农村小型易腐垃圾(厨余垃圾)就地协同堆肥处理设施(左图为静态堆肥设施,右图为间歇动态堆肥装置) 2、研发了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将传统垃圾收运技术与信息化新技术相结合,研发了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明了具备溢满报警、感应开门、自动称重和容量监测等多功能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和溢满报警、快速升降的太阳能地埋式垃圾收集箱等系列智能装备,提高了分类系统效率与效能,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县(区)街道广泛应用。应用案例垃圾无害化率100%,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100%、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88%。 图2 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左图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右图为太阳能地埋式垃圾收集箱) 3、构建了城乡垃圾分类标准新体系。研编系列垃圾分类标准,就分类工作全范围、全过程提出了设施建设、设备配备、运行操作等全要素的规定与要求,是规范分类工作的基本依据;首次将农村垃圾堆肥原料和产品含水率上限值分别由60%、30%提升至65%、45%,增强了堆肥技术标准的适用性,扩展了堆肥技术的适用性;研编大件/园林/装修/餐厨/果蔬等垃圾分类系列标准,填补新兴垃圾标准体系空白,指导各行各业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进行。 图3 已发布实施的垃圾分类与收运处理标准(共计21项标准) 针对源头垃圾分类投放社会化特征明显、组织实施难度大和分类收运环节涉及原有收运系统向分类系统过渡的实际困难,研编、建立了的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正式发布实施国家团体标准21项,在编18项。在垃圾投放操作、设备运维、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证了垃圾分类投放及收运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性;在数以千计的县区、街道、社区指导垃圾分类的稳步施行。 【技术优势】 1. 创建垃圾分类新模式、方法和技术,引领分类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率先提出垃圾分类“双轨策略”,实现垃圾社会化分类稳步推进和专业化分类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提出垃圾分类“2+n”模式,创建兼顾效率与可操作性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型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农村生活垃圾“五类三段”模式,解决农村垃圾分类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协同堆肥处理,提高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2. 研发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实现安全、环保、精准、高效分类。开发垃圾分类全流程智慧运营、管理、监管平台,提高分类系统效率与效能;研发智能化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装备,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加速推进分类制度施行。 3. 构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为全国范围内规范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依据。研编分类投放系列标准,规范/细化垃圾源头分类投放和收运操作要求;研编农村垃圾分类系列标准,提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水平;研编大件/园林/装修/餐厨/果蔬等垃圾分类系列标准,填补新兴垃圾标准体系空白。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5-08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本项目围绕垃圾分类模式/方法及评价模型建立、农村易腐垃圾堆肥新技术开发、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等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并集成团队研究成果研编了垃圾分类系列标准,构建了我国城乡垃圾分类体系并推广应用。 1、创建了垃圾分类新模式、方法和技术。基于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双轨策略”理论,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2+n”模式和农村生活垃圾“五类三段”分类模式;创建了垃圾分类的物元分析模型、投放方案灰色聚类比选模型及分类效果F-measure评价模型;结合农村易腐垃圾就近处理需求,研发了引风式静态堆肥技术和重力翻板式间歇动态堆肥技术及装备,在福建省明溪县胡坊镇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进行了工程示范。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对垃圾混合收运处理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垃圾分类后热值增加,每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量上升约3%;与混合垃圾填埋相比,CO₂减排量接近80%。 图1 两型农村小型易腐垃圾(厨余垃圾)就地协同堆肥处理设施(左图为静态堆肥设施,右图为间歇动态堆肥装置) 2、研发了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将传统垃圾收运技术与信息化新技术相结合,研发了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明了具备溢满报警、感应开门、自动称重和容量监测等多功能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和溢满报警、快速升降的太阳能地埋式垃圾收集箱等系列智能装备,提高了分类系统效率与效能,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县(区)街道广泛应用。应用案例垃圾无害化率100%,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100%、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88%。 图2 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左图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右图为太阳能地埋式垃圾收集箱) 3、构建了城乡垃圾分类标准新体系。研编系列垃圾分类标准,就分类工作全范围、全过程提出了设施建设、设备配备、运行操作等全要素的规定与要求,是规范分类工作的基本依据;首次将农村垃圾堆肥原料和产品含水率上限值分别由60%、30%提升至65%、45%,增强了堆肥技术标准的适用性,扩展了堆肥技术的适用性;研编大件/园林/装修/餐厨/果蔬等垃圾分类系列标准,填补新兴垃圾标准体系空白,指导各行各业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进行。 图3 已发布实施的垃圾分类与收运处理标准(共计21项标准) 针对源头垃圾分类投放社会化特征明显、组织实施难度大和分类收运环节涉及原有收运系统向分类系统过渡的实际困难,研编、建立了的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正式发布实施国家团体标准21项,在编18项。在垃圾投放操作、设备运维、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证了垃圾分类投放及收运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性;在数以千计的县区、街道、社区指导垃圾分类的稳步施行。 【技术优势】 1. 创建垃圾分类新模式、方法和技术,引领分类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率先提出垃圾分类“双轨策略”,实现垃圾社会化分类稳步推进和专业化分类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提出垃圾分类“2+n”模式,创建兼顾效率与可操作性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型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农村生活垃圾“五类三段”模式,解决农村垃圾分类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协同堆肥处理,提高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2. 研发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实现安全、环保、精准、高效分类。开发垃圾分类全流程智慧运营、管理、监管平台,提高分类系统效率与效能;研发智能化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装备,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加速推进分类制度施行。 3. 构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为全国范围内规范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依据。研编分类投放系列标准,规范/细化垃圾源头分类投放和收运操作要求;研编农村垃圾分类系列标准,提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水平;研编大件/园林/装修/餐厨/果蔬等垃圾分类系列标准,填补新兴垃圾标准体系空白。 【技术指标】 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成套智能装备已应用在湖北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等地数百个垃圾分类项目中,提高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整体水平,应用案例垃圾无害化率100%,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100%、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88%(详见下图)。 表1 国内外煤质、煤流检测技术指标对比 结合农村条件及堆肥产品应用市场特征,首次将农村垃圾堆肥原料和产品含水率上限值分别由60%、30%提升至65%、45%,增强了好氧堆肥技术的适用性(详见下图)。 【资质荣誉】 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9
折叠生活多媒体两用电脑课桌 多媒体电子课桌
产品详细介绍"北京折叠生活两用多媒体教学电脑桌横空出世"——  优酷网独家视频优酷网该视频链接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ODk2MzAw.html(请复制该链接粘贴至浏览器地址栏打开,也可登陆优酷网首页,搜索关键词“多媒体课桌”打开) 翻转式优点1:聪明的电脑桌  ◆  拨动按钮,液晶屏幕自动翻转。  ◆  合上屏幕时,键盘自动回复。翻转式优点2:懂人心意的电脑桌  ◆  拨动按钮时,有打开翻转桌面的扭力力矩助力,轻松翻转。刚打开速度很快,以缩短打开时间。翻转式优点3:温柔的电脑桌  ◆  打开桌面时,翻转桌面在接近最合适视线的位置时,阻尼突然介入,让翻转桌面非常轻柔地停止翻转。  ◆  合上翻转桌面时,阻尼一直在作用,谁也无法粗暴地合上桌面,同时最后会发出清脆悦耳的一声“卡塔”,提示使用者桌面已经被锁住。翻转式优点4:完全的机械结构实现  ◆  以上过程不但全靠巧妙的机械结构实现,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停电的时候也可以关闭。  ◆  停电时打开的功能虽然具备,但多余。翻转式优点5:低廉的拥有成本  ◆  视材料、做工、性能、工期、运输距离的不同,每人位的拥有成本在900-1350元之间,是升降式电脑桌拥有成本的四分之一。翻转式优点6:不占用桌面底部空间  ◆  做普通课桌时,桌面下部无任何占用。翻转式优点7:关键人体工学尺寸可由用户自行调节  ◆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状态的前后位置、 上下高度和仰角,以及拉键盘的阻力、翻转过程的阻尼大小,也统统可以由用户轻松调节,无需我方安装工人介入。翻转式优点8:不阻碍师生视线交流  ◆  液晶显示器工作状态下,液晶超出桌面小于17厘米(这个尺寸用户可以自调节),不但不阻碍师生视线交流,而且,连学生桌面上摆放的物品,和学生的小动作,老师都可以一目了然。 
北京金纬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浙江湖州全国首创“能源碳效码”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全面推进,数据驱动创新不断向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应用和延伸,当前,清洁低碳正成为新阶段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浙江省科技厅 2021-04-15
碳气凝胶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
碳气凝胶因在同类气凝胶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5~40s/cm),以及高比表面积 而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理想电极材料.目前国外的研究集中在将碳气凝胶应用于超级电 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气体扩散电极,燃料电化学电池的电极、可充电电池电极 等,同济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已开展了近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的目标是用碳气凝胶作电极,试制海水淡化原理型装置,进行各项参数的优化 研究。本材料是典型的环保与能源材料,所以有利于保护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成 果应用于海水淡化、新能源器件等领域。
同济大学 2021-04-11
碳气凝胶应用于海水淡化技术
气凝胶(Aerogel)是一种具有超高孔隙率的三维纳米多孔材料,是目前世界上质量最轻、保温隔热性能最好、孔隙率最高、比表面积最高的固体材料。其密度极低,在3~500 mg/cm3之间可调,孔隙率高达80 %~99.8 %,比表面积可达1000 m2/g,常温下的热导率低至0.015 W/m·K,典型的孔径尺寸在1~100 nm之间。独特的纳米多孔结构使气凝胶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能,例如低热导率、低折射率、低声阻抗、低介电常数、强吸附性、高催化活性等等。这些优异的物理性能使气凝胶在航空航天、保温隔热、高效吸附、隔音、催化和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气凝胶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高、孔洞又与外界相通,性能稳定,因此它是很好的吸附材料,可以用来吸附有害气体和过滤有机物,有利于保护环境。碳气凝胶结合了碳材料本身的导电特性与气凝胶材料多孔的结构特性,可以应用在海水淡化等领域。 目前技术采用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气凝胶制成电极,制成海水淡化原理型装置。通过正反接电压实现装置的连续脱盐,提高装置的脱盐效率。
同济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55 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