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改制前为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成立于1981年,是四川省体育局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厅级),承担着四川备战全运会的主要任务,是四川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全省各类体育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座落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成都,占地1005.63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四川省委编办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359个,现有教职员工452名,运动员572名。其中,国家级教练9名,高级教练58名,一级教练72名。一、发展历程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创立的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当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篮排球比赛。主持西南区工作的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十分重视,亲自落实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地选拔优秀大学生代表西南区参赛。赛后在贺龙元帅的关心支持下,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于同年10月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支专业运动队。1952年6月,毛主席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后,全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随之逐步增加,队伍也先后更名为“西南体训班”、“西南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成都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四川运动代表队”、“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直到1971年正式定名为“四川省体育工作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1978年国家体委提出“优秀运动队向学校化过渡”的发展方向,积极倡导承担国家竞技体育主要任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运动队(体育工作队)逐步实现学校化,实行“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的体制。198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在四川省体育工作队基础上正式组建,隶属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四川省体育局”),享受省属大专院校一级待遇,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专科学历体育专业人才,开展田径、体操、游泳、“三大球”、“三小球”、重竞技、武术等运动项目的训练、竞赛、管理和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为国家队培养和输送尖子运动员。1986年,学院获国家教委批准备案为成人高等学校(举办专科层次成人高等教育)。2018年3月4日,经省政府批准,学院正式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学院发展由此进入一个新时期。二、主要成果在新中国成长初期诞生,在共和国奋斗历程中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壮大。从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创立至今,学院跨越了漫漫历史长河,走过了一条艰辛育人路。桃李芬芳,四海飘香。在“激情、拼搏、超越”的校训精神鼓舞下,学院不待扬鞭自奋蹄,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四川人民为之自豪,令中国体育为之骄傲的成绩,从这里走出的一大批运动员和教练员先后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贺龙、彭真、陈毅、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首肯和亲切接见。(一)筚路蓝缕(1951-1981年)在邓小平、贺龙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四川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间,学院培养的健儿们为四川竞技体育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川五虎将”汪平毅、叶春泉、黄福杨、兰海、张根铨在全国篮球界赫赫有名,李白玉上百次打破重量级和次重量级全国纪录,陈家全10秒的百米短跑全国纪录足足保持了51年才被打破,杨莹喜摘四川乒乓球第一个世界冠军,宁小琳成为四川女子体操亚运冠军第一人,俞平在同一届全运会上七次打破女子自由泳记录,金浦被誉为“亚洲蛙王”……他们不仅为国争光、为川添彩,而且为四川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增添了满满的正能量。(二)寸积铢累(1981-2011年)竞技体育成果丰硕。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川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学院作为四川竞技体育主力军,先后代表四川参加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捷报频传,为四川竞技体育称雄西部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第29届、30届、31届奥运会和第12届、13届全运会四川参赛成绩均居中西部第一,学院功不可没。建院至今,学院共获得奥运冠军16人次、世界冠军108人次、亚洲冠军137人次、全国冠军991人次,培养出张蓉芳、梁艳、朱玲、高敏、陈龙灿、唐琳、陈静、邹凯、冯喆、任茜、郑洁、晏紫、陈兴东、周建安、蒋文文、蒋婷婷、邱波、朱雨玲、邹敬园等一大批竞技体育领军人物,为四川乃至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学院因在北京奥运会和第11届全运会作出突出贡献,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目前,学院拥有涵盖18个奥运大项的运动队,下设田径、足球等项目和专为运动员开展文化教育服务的教育中心等23个系(中心)和职能部门。文化教育成效显著。学院文化教育在受到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制约的情况下,依然创造性地完成了历史使命。2006年,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四川省体育局将学院教务处、体育系和四川省体育运动学校整合为学院教育中心,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的要求,紧密结合四川实际,遵循运动员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条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2008年经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学院附属学校(系全国所有运动技术学院中唯一设立的附属学校,中央电视台曾专题报道),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运动员义务教育难题,使早熟项目和小年龄段“运动员学生”能与普通学校同年龄段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参加系统性文化学习。目前,学院已建立起包括大专、中专、义务教育和其它培训在内的四级教育体系,为四川运动员勇攀世界体育高峰提供了文化教育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四川运动员体育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迄今为止,共培养毕业生近万名,向四川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普通高校输送生源近千名。1997年,学院被四川省教委评为“成人高等教育评估良好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学院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院以来,共投入10多亿元改善基础条件。目前拥有太平寺、华西坝、犀浦、都江堰、双流等五个校区和攀枝花红格训练基地,包括办公教学用房、训练场馆、运动员公寓、康复中心用房等在内的建筑总面积达24.1万平方米,各类训练、教学、科研设备设施日益改善,特别是训练场馆方面的硬件设施条件与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其中,主校区太平寺校区曾被列为四川省“十五”期间“十大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综合训练馆;华西坝校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承担着学院多个项目的日常训练管理任务,校区内的四川省游泳馆曾是成都市地标建筑;犀浦校区作为“中国田径协会国家田径队训练基地”,拥有川内最大的室内田径馆;都江堰校区系汶川地震后香港赛马会捐资援建,是集训练和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区;双流校区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其训练设施设备均达到目前国际一流训练场馆水准,曾多次承接国家羽毛球队训练、比赛任务;攀枝花红格训练基地属于亚高原综合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500余名学员的训练需要。分布在上述校区中的省田径学校、体操学校、游泳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综合保障日益加强。学院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得以增强,科研医疗水平提高,后勤保障日趋完善,包括人、财、物在内的综合保障明显提升,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推动了体育与教育的协同发展。康复中心已达一定规模,通过体育科研为运动员伤病防治和身体保健提供生理生化科学依据,为其科学训练保驾护航。创新发展初见成效。学院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省市联办”等发展新模式。通过省田径学校与成都市华阳中学成功合作田径项目,首创“体教结合”模式,之后相继又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开展田径项目的合作。另外,与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女篮、南京体育大学击剑、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网球和绵阳市南山中学网球等项目也走向了共建合作之路。特别是绵阳市南山中学网球项目作为“体教结合”模式的代表,扩大了四川网球项目队的选材面,使我省青少年网球训练回归到“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加强了网球项目和学校体育的融合,真正实现了由“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的转变,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正在积极推广。同时,与绵阳市柔道、德阳市女子拳击、凉山州男子拳击、自贡市跳水、遂宁市跳水等项目的联办合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三)跨越发展(2016-至今)2016年6月,我院就转型组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向四川省体育局请示并获准。同年9月,省体育局正式向省教育厅提交了《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改制组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申报材料》。2017年4月,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亲临我院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听取了我院有关情况汇报,对我院办学条件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2018年3月4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批复》,学院改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成为四川省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职业学校。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新时期,新目标;新常态,新要求。当前,学院上下精诚团结,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良好精神状态,紧紧抓住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好机遇,精心筹划将学院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四川特点、富有体育特色的新型体育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在把新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高职院校基础上,力争尽早步入质量上乘、全国一流的体育职业学院行列,为四川体育强省建设和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新跨越培养更多优秀体育职业人才,续写伟大中国梦体育新篇章!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 2021-02-01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的事业单位,为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学院在自治区体育局主办、自治区教育厅主管下,在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学院的各项工作。 学院占地面积184.3亩,建筑面积已达到67531.34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达到了22平方米;现有教学训练科研仪器设备3000多万元;藏书量25万多册;学院现有教师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1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12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9人。学校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1人,占教师总数的30.6%;学院开设5个专业(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筹建2个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有5个省级实训基地,校内有6个国家级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73年的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创办于1976年广州市体工队,1996年更名为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200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广州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体育人才。 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毗邻天河高校区。目前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拥有全国一流、亚洲领先的训练场馆和设施,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餐厅等,并设有科研、医务等配套机构和设施,全方位满足教学和训练的需要,是国家游泳队、国家击剑队、国家田径队、国家武术队训练基地。学院拥有一支由专任教师与专项教练员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现设9个管理机构、7个教学机构、7个教辅机构、1个附属机构以及15个项目运动队,在读高职学生1700余人,运动员学生1300余人。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人才强校、金牌荣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打造拔尖运动员孵化哺育基地、优秀体育人才终身教育园区和体育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崇德、善搏、求实、勤学”的校训,积淀了具有体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先后被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2010年广州亚运会先进集体”、“2011年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12年广州市集体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学院竞技体育训练背景深厚,人才辈出。先后培养了刘诗雯、陈艾森、杨景辉、杨维、张洁雯、杨伊琳、张雁全、雷声等8名奥运冠军,谢杏芳等22名世界冠军,夺取世界冠军96项/次,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000多人。连续三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多年来,学院不断探索新时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的新路子,实形“校队合一”的办学体制,做到训练、竞赛、教学、科研、医疗一体化,发挥整体合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对运动员运动训练、知识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整合,系统解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文化教育与训练竞赛非均衡发展问,形成了从初等、中等到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十四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高职办学特色鲜明,发展迅速。2010年1月学院通过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现设“四系一部”,目前设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高尔夫等7个专业。各专业积极推行“校政行企、协同育人”的人才模式,实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体育技能等级证书”的“三证书”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赞誉。近三年毕业生平均首次就业率达96.94%,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2013年9月被确立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拓展积极“专升本”及国际办学渠道,推进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与芬兰体育商学院、美国春田大学初步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关系,不断推进“专升本”及体育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进程。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体育文化交流,是“广州市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窗口”。学院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惠民政策,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品质的体育健身服务,承办国家、省市级体育赛事,接待市民来院体育锻炼与培训;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体育院校、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亚运会期间先后接待文莱、孟加拉、伊拉克等6国体育部长来访,多次组织外国体育行业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今天,学院正在围绕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广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构为途径、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力促职业教育、竞技体育、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向着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流学校,冠军摇篮”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山东奥星体育有限公司
山东奥星体育有限公司(济宁奥星文教体育器材有限公司)主要经营: 室内外健身器(跑步机,综合训练器,仰卧板,健身路径等),篮球系列(篮球,篮球架,篮球服,篮球鞋),乒乓球系列(乒乓球球台,发球机,球拍,胶皮,球网,球鞋等),台球系列(台球桌, 球杆,球头,色粉等),羽毛球系列(羽毛球拍,球网,网线,羽毛球鞋等),各种球包,武蹈把,沙袋,拳击手套,木人桩,轮滑鞋,塑胶体育场,跆拳道系列(跆拳道服,手靶,脚靶)
山东奥星体育有限公司 2021-01-15
LED天棚灯,球场灯,体育照明
项目 参数 输入电压 AC90~245V 频率范围 50/60Hz 功率因数 ≥0.95 认证符合 CCC 电路保护 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抗浪涌,防雷及过温保护 光源 Osram/COB 功率 100W-1000W 配光曲线 Refer to "light distribution curve" 光斑 对称/非对称配光 相关色温 3000-6500K 灯具光效 ≥100lm/W 显色指数 ≥70 材质及表面处理 高强度铝合金电泳防腐 反射器 高纯铝(99.98%)阳极氧化反射器,反射率>94% 防护玻璃 厚度5mm钢化玻璃 外形尺寸 详见尺寸图 净重 祥见重量图 防护等级 IP 65 工作湿度 10%~95%R.H. 工作温度 -30℃~+50℃ 储存温度 -40℃~50℃ 外壳温度 <60°(Ta=25℃) 寿命Ta=25℃ 50000H 维护系数 0.9
长沙星奥照明有限公司 2021-08-23
丹峰复合体育地板
产品详细介绍
吉林省敦化市方圆体育地板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机场地面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BHU-AGERS-V1)
该项目始于2005年,为满足机场应急救援发布信息和指挥调度需求而研发,具有机场应急救援车辆指挥调度、救援车辆导航、双模远程无线信息发布、大屏幕救援信息警示、移动指挥作业等功能,包括分布式指挥调度中心、车载终端、门卡终端、手持终端等设备,系统采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双模无线通信(GSM/CDMA)和3DES加密等技术手段实现,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易用性等特点。该项目的实施和应用既减轻了机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尤其能够增强机场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提升了机场管理的智能化与现代化水平。 未来10年到20年,随着我国大飞机的成功和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机场数量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对于现代化的机场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调度系统的需求将会十分巨大,因此本项目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已形成系列产品,在首都国际机场、某市公安局等地得到应用,技术成熟稳定,全部软硬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成果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复杂工程场地强地震动传播模拟及应用关键技术
本项目以复杂工程场地土体动力特性及其对强地震动传播影响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场地地形地貌、局部岩土体条件与非线性特征及其不确定性等对地震动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塑德、务学、砺技、致业”公办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哈尔滨市全民健身中心黑龙江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专业对口升学专业技能考试基地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是由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黑龙江省体育局主管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冰雪体育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学院不断完善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致力于为我省体育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现已与60余家企业及教学机构开展合作、签订就业订单。学院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景秀丽的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占地逾60万平方米,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训经验及专业背景,组成了各专业的教学核心团队及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拥有一支由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及国际、国内知名教练组成的客座教授队伍,为专业技能指导提供支撑。
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6年6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体育局和教育厅共同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有体育与教育系、运动系、运动医学系、体育产业与传媒系、土木建筑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及1所附属职业中专等7个教学单位,形成了教育学、文学、医学、建筑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开设有心理咨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新闻采编与制作、营养与食品卫生、表演艺术、运动康复、休闲旅游、服装表演、建筑工程技术等17个普通专科专业和户外运动与旅游、国际游轮乘务、足球、学前教育等9个专业方向。 学校位于广西南宁市中心,毗邻风景秀丽的人民公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满足教学、实验要求,图书馆藏书10.35万册。目前,学校正在南宁市相思湖高教园区内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500亩的新校园,201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学校今后要按照本科院校建设标准规划建设,要定位在面向中国—东盟培养体育人才的高度推进。在校教职工20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33人,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18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不少教师是国家队、省队退役运动员或教练员。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广西教练员岗位培训中心、广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资格培训基地、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广西体育特有行业职业鉴定站、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广西救生员培训基地等研究与培训机构均设在我校。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各级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韦纯束,副主席李振潜、吴恒、刘新文以及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国家体委伍绍祖、袁伟民、荣高棠、李梦华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学校与区内外7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训协议等。并先后与广西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多所体育院校建立了战略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越南、泰国、新加坡、缅甸、丹麦、新西兰部分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越南留学生和泰国留学生先后来我校学习和交流。学校每年还向非洲国家和越南派出专业教师执教,2009年2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毛里求斯时,亲切看望了在中国文化中心任教的我校教师魏爱玲;2011年3月应缅甸联邦政府聘请,我校4名教师赴缅甸担任国家运动队主教练。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专门技术人才、世界冠军、著名教练员和少数民族干部。涌现了李宁、吴数德、韦晴光、唐灵生、秦艺源、农群华、胡宁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不少毕业生已成为颇有成就的教授、专家、教练员、企业家、党政领导干部。众多毕业生响应组织号召,积极投身于基层、到家乡锻炼、服务、成长、成材,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分布有:事业单位、企业、党政机关、部队等。 2011年以来,承担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培训,承担一批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和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获得自治区级特色(优势)专业3个(其中2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生获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大赛和文化大赛大奖。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地方性、行业性、国际性”办学定位,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精品、特色强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学产训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走“创特色、打优势、树品牌”办学战略。形成了以普通专科教学为主,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学校正努力谋划“十三五”良好开局,以新校园建设和升格本科院校为工作重点,朝着办学特色鲜明、区内外和东南亚有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广西体育学院奋力迈进。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