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
一、 项目简介近年来,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成为供热空调系统的新宠,各地争相建设。但是,一些地源热泵系统项目由于存在设计考虑不周、施工偷工减料及运行精细化不够等问题,出现了大量的项目运行不理想或失败的案例。尤其是,地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需要保持土壤的冷热平衡问题没有引起设计和运行人员的注意。北方地区,在全年的建筑用能上,常常出现用热量远大于用冷量的情况,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补助热源的设计,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特别实时监测地下温度场的平衡。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HSGSHPS),由地源热泵系统(GSHPS)和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S)组成,可以为建筑供冷、供热及供热水,既解决了夏季空调能耗远低于冬季供热能耗建筑单纯使用地源热泵时出现的地温不平衡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如下优点:两个子系统热负荷分配灵活可调,适应负荷计算的不确定性;非供热季太阳能通过跨季节储存与土壤中,既减少了太阳能集热器的需求面积,又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进而提高地源热泵机组COP;太阳能冬季直接供热效率高,提高整个系统供热的COP。本项目的特点是因地制宜根据建筑负荷需要和建筑所在地地质和太阳能资源情况,对供热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平稳运行并使系统初投资和运行成本最低。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本项目技术已在小型别墅建筑和中型办公建筑进行示范运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本达到成熟。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本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天津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完成,获得验收,现有发明专利一项: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专利号:201110146044.1)。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地区处于找不到热源的状态,城市集中供热不能到达,燃煤锅炉不允许新建,燃气锅炉供热运行费用太高且燃气气源紧张,传统的供热方式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以可再生能源为热源,消耗部分电能可获得3-5倍热量为建筑供热,同时,可以实现建筑的制冷空调,室内舒适度高,运行费用低。本项目技术适用于农村小型建筑、别墅以及中型办公建筑或住宅,应用前景很好。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以260 m2的别墅建筑为例,建筑供热负荷约15 – 20 kW,供冷负荷约为18 – 25 kW,需配置一台地源热泵机组,太阳能集热器25 – 40 m2,室内布置风机盘管4 – 6台,室外钻孔4 – 5口,孔深110 m。 系统投资10 – 15万元, 系统供暖运行费用15 – 18 元/m2。以5000 m2的办公建筑为例,建筑热负荷约为260kW,冷负荷为360kW。室内末端采用风机盘管,采用地源热泵与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辅助地源热泵系统耦合形式,系统总投资约为300万元,系统运行供暖费用8 – 10元/m2。六、 生产设备本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均可通过外购途径获得,企业无需投入相关生产设备。七、 效益分析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为用户提供能源服务,或者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等形式,对该供热空调系统进行推广,比传统的集中供热节省运行费用30-50%。八、 合作方式专利转让、技术入股均可,面议。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联系人:王恩宇电话:1380217895Email: enyuwang@163.com十、 高清成果图片3-4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热泵综合供能系统
成果来源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该技术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热泵供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体化的高性能太阳能光伏/集热装置,收集热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光电效率可相对提高10%;基于热泵技术对太阳能、空气热能进行高效捕集与复合利用,为建筑提供全年热水与采暖,能效比达4.0以上。 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ZL 200810020840.9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太阳能热电联供及与空气热能的多能互补,应用前景广阔。曾获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3
蓄能型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本成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液除湿剂将湿空气进行除湿干燥,然后进入蒸发冷却器将空气等焓加湿,实现将空气与制冷工质-水的显热转化为湿空气潜热,达到降温要求。利用此基本原理可以构建不同用途模式的循环系统实现舒适度好的辐射供冷系统、空气品质高的热湿独立处理系统、蒸发冷冻技术等.
东南大学 2021-04-10
绿色节能储能产品
高热阻/防火/防水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 防火等级: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5-10
新型飞轮储能装置
本成果涉及的飞轮储能装置基于永磁偏置磁悬浮轴承与双凸极电机集成化技术,永磁偏置磁悬浮轴承能够实现对转子位移的主动控制,且具有较小的能量损耗,适合应用于转子质量重、转速高的飞轮储能系统中。双凸极永磁电机采用永磁体来提供励磁磁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转矩,且转子结构简单,适合高速运行。鉴于两者都是采用永磁体来提供静态磁场这一共同特点,本项目提出了利用同一永磁体同时为磁悬浮轴承提供偏置磁场,为电机提供励磁磁场的思路。此外,鉴于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能发挥永磁高效与电励磁方便调节磁场的优势,使电机在电动运行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太阳能折叠棚
目前全部采用太阳能作为汽车的驱动能源还不现实,本发明定位在动力需求较少的用于代步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轮椅上,太阳能提供主要动力成为了可能,这就决定了太阳能电动车或电动轮椅具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这类产品。设计此款电动车目的在于:一、顶棚上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对电动车或电动轮椅进行充电;二、顶棚结构采用了可折叠设计,既增加采光面积又节省了停放空间;三、顶棚结构包含充电控制电路和太阳光垂直感光系统,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15
太阳能烟囱设计
太阳能烟囱是一种利用热压作用引导和加强自然通风的装置。它由玻璃板、吸热板、风口和隔热材料组成,原理是太阳辐射透过玻璃板,加热空气通道内空气温度,产生热压差,热空气上升从出风口排出,形成空气循环流通,降低建筑空调能耗。基于对华东地区某实验建筑中太阳能烟囱的实际测量,结合数值模拟与理论模型,探讨实际工程中太阳能烟囱的通风效果,推荐在实际工程中太阳能烟囱的流量系数Cd取值,讨论太阳能烟囱在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效果。
南京大学 2021-04-14
脑科学赋能教育
本项目致力于将当前国际上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用于学生多维脑认知功能的精准鉴别和潜力的挖掘。 本项目利用权威技术与先进算法,并通过整合国内外 科研机构闲散脑科学平台和扫描资源,建立全球最大的脑认知功能数据库,为教育机构和其他行业需求提供基础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折叠棚
目前全部采用太阳能作为汽车的驱动能源还不现实,本发明定位在动力需求较少的用于代步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轮椅上,太阳能提供主要动力成为了可能,这就决定了太阳能电动车或电动轮椅具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这类产品。设计此款电动车目的在于:一、顶棚上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对电动车或电动轮椅进行充电;二、顶棚结构采用了可折叠设计,既增加采光面积又节省了停放空间;三、顶棚结构包含充电控制电路和太阳光垂直感光系统,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 相关技术指标: 此款太阳能折叠棚由6块太阳能板组成,面积可达0.3*0.6*6=1.08m2,所提供的功率目前为1.08m2*1000W/m2*15%=162W,大约(48v*20Ah)/162W≈6h即可充满电动车。若按照每天光照4.5h,则可为电动车充电0.729Kwh。即使每天需给电动车充一次电(一次充满约需1Kwh电能),太阳能所占比重仍能达到73%左右。故可估算,平均每天利用太阳能最多可续航0.729kwh*40km/(20Ah*48V*10-3)=30.4Km。若以上海为例,年光照时间1200h,6块太阳能板一年能为电动车续航(162w*1200h)/(20Ah*48V)*40km=8100km,一辆电动车一年可节省电能0.162kw*1200h=194.4kwh。 技术创新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顶棚,顶棚结构采用了可折叠设计,既增加采光面积又节省了停放空间;顶棚结构包含智能充电控制电路和太阳光垂直感光系统,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该太阳能顶棚可作为驱动能源装备加装在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轮椅上。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7-18
新型能谷光子晶体
一种新型能谷光子晶体。利用其内禀的能谷自由度,在不依赖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前提下,实现了能谷附近的能带劈裂,从而提出了类比电子能谷霍尔效应的光学赝自旋-路径关联传输,即光子能谷霍尔效应。通过分析该普通光子晶体内的手征量,实现了赝自旋能流的单向传输。更为有趣的是,文章还在单一体系中,对能谷和拓扑两个自由度进行独立调控,实现了全新的拓扑光子界面态。研究表明,实现有效的拓扑光场调控,将有利于更多基本量子物理问题的实验证实;同时,也为下一代光信息传输和处理,尤其是在光自旋和轨道角动量运用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有益启示。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275 2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