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
本项目挖掘水稻优质、高产、多抗等关键基因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建立水稻优质、抗稻飞虱、抗稻瘟病、氮高效利用等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并研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目前,我国南方主栽粳稻品种优质食味特性相对较差,且主推的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普遍较差、氮肥利用率低并高感稻飞虱。此外,稻飞虱、穗茎瘟等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以及化肥的过度使用,不但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且严重影响了稻米品质,制约了我国水稻发展。因此,急需培育优质、多抗、氮高效水稻新品种。然而,优质、抗病虫、氮高效等育种性状,受表型鉴定等因素的制约,育种效率低、盲目性大、周期长,导致抗病虫、氮高效育种进展缓慢,优质、抗病虫、氮高效水稻品种严重匮乏。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优质、抗病虫、氮高效利用育种技术体系,创制突破性新种质,培育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本项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挖掘水稻优质、高产、多抗等关键基因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建立水稻优质、抗稻飞虱、抗稻瘟病、氮高效利用等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并研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本项目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南方粳稻优质、抗病虫、氮高效利用优异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突破性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为我国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绿色安全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4UZ-83 型自走式薯类作物联合收获机
该产品可以实现丘陵山地的薯类作物收获联合作业,轻简化小 型化结构设计,集挖掘、分离、人工分检、输送集箱等作业为一体的联合收获 机械。行走装置采用橡胶履带式结构,行走稳定重心低,可折叠底板结构,使 机器的外形尺寸更加紧凑。配套动力 53kW;收获幅宽 60~85mm;生产率为 0.10 hm2/h; 损失率≤5.0 %;伤薯率≤5.0 %。与国内外同类机具相比具有小型化、 轻简化结构特点,便于在丘陵山区中小地块推广应用,实现联合作业。该机已 由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组织小批量生产,在四川、山东、等地广泛推广 应用。 产品研发显著提高了我国马铃薯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相关生产企业的经 济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项目产品,按每年生产2000台马铃薯收获机,售价按48000 元/台计,每套成本 38000 左右,则生产企业年新增产值 9600 万元,可实现利 税 2000 万元,采用机械化作业后,还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损失、缩 短耕、种、收时间,有利于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项目 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西南、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化工二元醇成套技术
乙二醇和丙二醇等化工二元醇主要用于聚酯树脂、防冻液以及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 滑剂和表面活性剂等的生产。目前绝大多数的化工二元醇是通过氢化裂解石油基底物或粮食基 葡萄糖得到的,面临着化石原料的日益枯竭和粮食安全等重大战略问题。利用丰富的、开再生 的农作物秸秆生产乙二醇和丙二醇等化工二元醇,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重要方向。本技术 的产业化实施将对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具有重大的提升作用,并大幅减少因 秸秆焚烧带来的雾霾等大气污染因素。然而,高额生产成本严重阻碍了本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秸秆化工醇的生产成本具体表现在过程的高能耗和高废水排放上。 本项目的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乙二醇和丙二醇等化工二元醇成套技术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研 发的干法生物炼制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干法稀酸预处理、高固体含量酶促糖化和秸秆糖连续 加氢裂解等主要工序。其中,干法稀酸预处理技术使用新型的螺带搅拌式预处理反应器,实现 了过程零废水排放,新鲜水和蒸汽用量比典型的预处理技术降低80%以上;高固体含量酶促糖 化技术则通过自主研发的螺带型反应器处理固含量达20%以上的秸秆底物酶解,可得到糖浓度 高于10%的秸秆糖化液;秸秆糖连续加氢裂解技术则实现了化工二元醇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催 化剂的循环利用。通过该成套技术可以得到不低于20%(w/w)浓度化工二元醇的裂解液,纤 维素转化率达75%以上。本技术的实施将会大大降低纤维素化工醇的生产成本,为纤维素化工 醇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主要农作物害虫高效安全灯光诱杀关键技术
中试阶段/n该项目建立“高校-学会-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企业”联合推广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惠农政策,多作物、大面积的进行辐射推广,推广范围涉及粮、棉、油、果、蔬、茶等六大类作物,根据各地区农作物重大害虫发生规律,按照灯光诱杀关键技术的要求,统一测报,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挂灯、统一施药,从而实现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建成了武汉、孝感、宜昌等多个主要农作物害虫灯光诱杀关键技术示范样板实现,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培育及其产业化
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扬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成功育成京海黄鸡的基础上,创建了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技术体系和产学研协同联动服务带动型模式,推动了肉鸡产业提质增效。 自 2014 年起,京海黄鸡连续 3 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主导品种,目前已在全国 11个省市推广种苗 2.69 亿只,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扬州大学 2021-04-14
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高效生态培育技术集成与创新
针对于我国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种苗缺乏、造林周期长、产量低下、培育技术落后等问题,以金 佛山方竹、合江方竹、刺黑竹为研究对象,集成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林业行业公益专项、林业科技推广等项目成果,优化构建了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高效生态培育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针对于我国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种苗缺乏、造林周期长、产量低下、培育技术落后等问题,以金 佛山方竹、合江方竹、刺黑竹为研究对象,集成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林业行业公益专项、林业科技推广等项目成果,优化构建了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高效生态培育技术,核心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系统开展了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解剖学特性、笋芽分化机制、竹笋-幼竹高生长、枝-叶形态建成、气生根及秆芽的发育、遗传多样性等,揭示了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的基本生物生态学特性,为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的高效生态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揭示了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机制,分析了不同种源金佛山方竹实生苗的差异,提出了金佛山方竹实生苗质量评价体系, 并制定了金佛山方竹实生苗种子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和苗木分级标准;确定了金佛山方竹适宜 AM真菌菌株,初步制定金佛山方竹菌根化育苗生产标准,为后期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了科技支撑; (3)开展了不同种源实生苗造林发笋、地下鞭生长与天然林的差异研究,运用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理论,采用诱导扩鞭、留笋养竹技术,促使金佛山方竹实生苗造林 4 年内满园并产生经济效益,为后期推动方竹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4)系统调查不同适生条件下金佛山方竹的生长状况,分析金佛山方竹生长与各环境因子(海拔、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及混交比例等)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进行立地类型划分;通过采用调整混交比例、立竹度、年龄结构、钩梢、采笋措施等,对不同生长条件下金佛山方竹的生长情况分别从生物学特性、高生长过程、各部分生物量及生产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发笋量、立竹空间位置坐标建立 Cartesian 坐标系,进行 K 函数分析,明确了金佛山方竹生。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梅花鹿与马鹿杂交培育茸肉兼用型鹿
一、技术(成果)简介 “梅花鹿和马鹿杂交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得2006年度怀柔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该项目通过用高产的马鹿种公鹿冻精给梅花母鹿人工授精,即实行花马杂交以获得花马F1代杂种,且后代F1和F2的公母鹿都能繁殖。这种杂交后代鹿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生命力强,其茸质好,属珍贵的梅花鹿茸形状,产茸量高,比母本的梅花鹿高出2~3倍,肉质鲜美,高于父本和母本,大大提高了鹿场的经济效益。梅花鹿母鹿个体较小,体重平均达50kg,而马鹿种公鹿个体大,平均个体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培育优良食味和外观品质水稻的方法
SSSII-2 基因是开展稻米品质改良的一个良好靶点。为进一步将 SSSII-2 应用到育种实践中,一方面我们创建了去除潮霉素抗性标记的 SSSII-2 RNAi 水稻;另一方面,利用最新的 CRISPR/Cas9 技术在受体品种中敲除 SSSII-2 基因,以获得去除转基因痕迹的水稻品种。通过这两种途径,我们可以逐步应用并推广这种培育优良食味和外观品质水稻的方法。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主要花坛花卉种质创新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研发阶段/n主要花坛花卉种质创新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成果简介:以包满珠教授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与育种团队自1999年开始对矮牵牛、三色堇、孔雀草、万寿菊、百日草、石竹等6种占有我国城市花坛用花80%以上的主要种类进行育种研究。1.种质资源创新与基因资源挖掘。利用秋水仙素加倍首次获得了矮牵牛等草花的纯合四倍体材料70份;利用高温诱变和辐射诱变首次获得2 个核不育的孔雀草株系;选用三色堇和角堇,万寿菊和孔雀草进行种间杂交,创造出一系列种间杂交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挖掘与开花时间、花型、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精细化作物施肥系统及氮肥施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细化作物施肥系统及施肥方法,所述施肥系统包括:全方位移动平台以及设于全方位移动平台上的施肥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全方位移动平台、施肥装置和检测装置受控于控制装置;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出液管,一端与输送泵相连,另一端连通有喷杆,喷杆设有若干喷头;输送泵,通过管路与肥料箱的底部连通,用于将肥料泵入出液管;驱动装置,与输送泵相连,用于驱动输送泵运行;机械臂,喷杆固定在该机械臂上;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械臂上的双目相机和光谱仪。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精细化作物氮肥施肥方法。本发明能够通过双目相机和光谱仪全面分析作物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精细化施肥,且结构简单,喷施更加灵活。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