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骨骼肌、肌节收缩变化模型XM-170
XM-170骨骼肌、肌节收缩变化模型   XM-170骨骼肌、肌节收缩变化模型显示一个骨骼肌的肌节,从一面表现光镜下骨骼肌肌节的分带,即明带(I)、暗带(A)、H带M膜、乙膜,从另一面示粗丝和细丝,以立体结构反映它们在肌节中的分布规律,粗丝位于A带,细丝位于I带及伸入A带接近H带,一根粗丝周围作为六边形排列着六根细丝,一根细丝周围呈三角形排列三根粗丝,肌节有1/2 I带+A带+1/2 I带组成,肌纤维收缩时细丝向粗丝之间滑行,光镜下结构则H带消失,I带变窄。 尺寸:放大,46×14×15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门静脉侧支循环电动模型XM-D006
XM-D006门静脉侧支循环电动模型   XM-D006门静脉侧支循环电动模型按正常人体解剖为依据,附以灯光演示技术进行设计和制作,显示门静脉及其门静脉的属支和门腔静脉吻合情况,正常回流及受阻后侧支循环。   一、显示内容: ■ 门静脉的回流: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胆囊静脉、胃石静脉及附脐静脉等依次发出亮光,如血液向门静脉流注由门静脉左右支入肝门,然后经肝内反复分支,移行于肝静脉,注入腔静脉。 ■ 上下腔静脉血液循环:上腔静脉收集食管静脉丛的奇静脉,脐周静脉丛的胸腹壁上静脉、腹壁上静脉等,理腔静脉收集脐周静脉丛的腹壁浅静脉、腹壁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的直肠中,下静脉和卵巢静脉(睾丸静脉)等。 ■ 门静脉侧支循环(示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的侧支循环) · 由胃冠状静脉通过食管静脉从→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 由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肛门静脉髂内,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 通过附脐丛→附脐静脉腹壁静脉网→(向上)胸腹壁静脉(浅)腹壁上静脉(深)→上腔静脉,通过附脐静脉丛→附脐静脉腹壁静脉网→(向上)腹壁浅静脉(浅),腹壁下静脉(深)→下腔静脉。   二、技术参数: ■ 尺寸:51×23×86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06门静脉侧支循环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脊髓内部结构电动模型XM-D007
XM-D007脊髓的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电动模型   XM-D007脊髓的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电动模型显示上下纤维和脊髓损伤传导,附以灯光演示脊髓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不同传导表现,模型分别为脊髓中颈节横切面、3/4胸节横切面、1-3腰节横切面、2/3骶节横切面和附脑干锥体交叉横切面。   一、示教内容: ■ 上行纤维束: · 薄束和楔束分别向脑部传导来自下肢和上肢的本体感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触觉。 · 脊髓小脑束由同侧背核发出,上行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皮质,接受来自同侧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受器以及皮肤触压感受器的冲动。 ·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触觉。传导来自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传导束的表浅部,而传导上肢感觉的位于传导束中靠近灰质的部位。接受后根中较细神经纤维传入。 ■ 下行纤维束: · 皮质脊髓束是脊髓内最大的下行束。起源于大脑皮质,在延髓下部的锥体大部份交叉越边到对侧脊髓侧束的后部下行,下行可达骶髓。下行过程中,此束沿途发出纤维止于同侧脊髓灰质。 · 前庭脊髓束起于同侧延髓前庭外侧核下行于脊髓前索外侧部,止于灰质VIII层和一部分VII层。此束主要兴奋躯干肌及肢体的伸肌,调节身体平衡。 · 网状脊髓束以同侧为主,行于白质前索和侧索前内部,止于灰质VII和VIII层。主要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控制。 ■ 上下行纤维束的演示。   二、技术参数: ■ 尺寸:48×33×67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07脊髓的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级着装式人工取便训练模型XM-37
XM-37高级着装式人工取便训练模型   模型特点: ■ XM-37高级着装式人工取便训练模型采用塑胶材料,皮肤柔软,操作过程真实。 ■ 可穿着式设计,适合2个学生一起练习。 ■ 配以布质松紧带,可调节长度和松紧度。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婴儿头部综合静脉穿刺训练模型XM-T1
XM-T1高级婴儿头部综合静脉穿刺训练模型   一、功能特点: ■ XM-T1高级婴儿头部综合静脉穿刺训练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肤质仿真度高。 ■ 模仿婴儿完整头颈部,并有完整的婴儿左右两侧面、额部及颈部主要静脉血管系统。 ■ 可进行头部、颈部静脉注射、输液(血)、抽血的穿刺练习,也可以进行上矢状窦穿刺练习。 ■ 进针有明显的落空感,正确穿刺有回血产生。 ■ 可反复进行练习。   二、标准配置: ■ 婴儿头部综合静脉穿刺训练模型:1个 ■ 输液套装:1套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心静脉穿刺注射躯干模型XM-ZX1
XM-ZX1中心静脉穿刺注射躯干模型   一、功能特点: ■ XM-ZX1中心静脉穿刺注射躯干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仿真度高,由外壳与内壳相结合为一体。 ■ 模型具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股动脉的主要静脉和动脉血管分布。 ■ 颈部、股部静脉内可装红色药水模拟血液。 ■ 可进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的注射、抽血等穿刺训练。 ■ 可进行长导管的插管练习。 ■ 可模拟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确定静脉位置。 ■ 颈部解剖结构的认识。 ■ 股部解剖结构的认识。   二、标准配置: ■ 中心静脉穿刺注射躯干模型:1具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XS2新生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XM-XS2新生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一、模型功能: ■ 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肤质仿真度高。 ■ 逼真的新生儿气道解剖结构。 ■ 经口、鼻、气管插管。 ■ 可以通过吹气方式测试插管是否正确的插入气道。 ■ 观察双肺与胃的供气膨胀。   二、标准配置: ■ 新生儿气管插管模型:1台 ■ 气管插管: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QG2高级成人气管切开护理模型
XM-QG2高级成人气管切开护理模型   XM-QG2高级成人气管切开护理模型模拟了一成年人上半身结构,口、鼻有开放的插入口和气管切开造口,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形象逼真,主要用于练习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和吸引技术。   一、功能特点: ■ 模型为成年人头颈及躯干上部,体表标志明显。 ■ 具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咽、会厌、气管、食道及气管切开区、环状软骨、左右支气管树、双侧胸锁乳突肌、胸骨上窝。 ■ 可经口腔、鼻腔、气管切开处吸痰,操作正确可吸出模拟痰液。 ■ 可进行气管切开后护理练习。 ■ 可进行痰液抽吸练习。 ■ 可以进行经口腔吸引术练习。 ■ 模拟练习气管套管的清洁和护理技术。 ■ 可反复进行练习。   二、标准配置: ■ 气管切开护理模型:1台 ■ 气管套管:1套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S3全功能静脉穿刺输液手臂模型
XM-S3全功能静脉穿刺输液手臂模型   XM-S3全功能静脉穿刺输液手臂模型的皮肤采用高分子材料、血管采用乳胶材料、手臂骨采用发泡材料制成,肤质仿真度高,皮肤纹理清晰,设有手臂肘前区和手背部的静脉血管网,由静脉输液手臂与电子血液循环装置组成,具有真实的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血液循环功能。 一、功能特点: ■ 手臂上分布的八条主要静脉血管系统,可进行静脉注射、输液(血)、抽血等操作练习。 ■ 上肢可旋转180度,可模仿真人手臂能转动,便于穿刺练习。 ■ 电子血液循环装置可演示血液循环功能。 ■ 可选择不同类型的穿刺针进行训练,进针有明显的落空感,正确穿刺有回血产生。 ■ 肌内注射部位:三角肌。 ■ 皮下注射部位:三角肌下缘。 ■ 可反复进行练习。 ■ 静脉血管和皮肤可更换,经济实用。 二、标准配置: ■ 静脉输液手臂模型:1条 ■ 电子血液循环泵:1个 ■ 输液套装:1套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ZX2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
XM-ZX2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中心静脉置管术训练模型)   一、功能特点: ■ XM-ZX2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肤质仿真度高。 ■ 模型取仰卧头低位,头偏向对侧。 ■ 解剖结构精确,有明显的体表标志,包括胸骨上切迹、胸锁乳突肌、锁骨、右侧肋骨。 ■ 具有逼真的血管结构,主要包括: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 ■ 可进行中心静脉插管、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进针有明显的落空感。 ■ 可进行心脏漂浮(Swan-Ganz)导管的插管练习。 ■ 可反复进行练习。 ■ 皮肤和静脉血管可更换。   二、标准配置: ■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1台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0 201 202
  • ...
  • 253 2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