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风光互补供电的多用途远程监测装置
成果简介针对远程监测设备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单一、 通用性差的问题, 又考虑到许多需要使用远程监测设备的地方都是远离电网的, 本项目设计了一种应用风光互补供电的多用途远程监测装置。 它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灵活的通用性和完备的自供电功能。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项目产品已完成试制, 若有资金投入可进行产业化生产。技术指标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无线自供电液体泄漏报警传感器
本技术将自供电器件与超级电容器、蓝牙信号传输装置集成,成功制备液体泄漏检测器件。探究了电容的充电稳压机制在器件集成中的应用,在器件在接触到漏水后产生电压和电流为超级电容器充电,将峰值电压保持30 s以上,使能量收集芯片接收足够高的能量,激活并发送2 V以上电压脉冲信号,驱动蓝牙信号传输装置将漏水信号传送到中继点和云端,为用户提供漏水警报。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1.采用碳纳米材料-Mg自供电器件替代传统的电池,可以做到遇水发电、不遇水不耗电,兼具对液体和湿气的传感功能,同时能够长时间工作。在传感器表面滴水100 μL后可以产生高达2.65 V的峰值开路电压和10 mA以上的峰值短路电流,并且能够在2 V的开路电压或1 mA的短路电流下,保持2小时以上的稳定输出;在80%以上湿度环境下可以产生1 V以上的开路电压和100 μA以上的短路电流,对环境湿气、湿度变化响应迅速(响应时间<2 s)。 2.碳纳米材料-Mg器件湿气自发电机理是电化学放电和碳纳米材料赝电容放电的叠加效应。氧等离子体活化碳纳米材料-Mg器件可以产生超过Mg还原电势的峰值电压,同时具有极高的响应灵敏度,是由于碳纳米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在电化学反应中部分还原放电,产生了赝电容效应,产生的电压与Mg的化学电势叠加,使峰值电压提高。此外,由于赝电容放电在碳纳米材料与水接触时立刻发生,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器件的电压响应灵敏度,响应时间小于10 ms。 3.将自供电器件与超级电容器、蓝牙信号传输装置集成,成功制备液体泄漏检测器件,如图所示。探究了电容的充电稳压机制在器件集成中的应用,在器件在接触到漏水后产生电压和电流为超级电容器充电,将峰值电压保持30 s以上,使能量收集芯片接收足够高的能量,激活并发送2 V以上电压脉冲信号,驱动蓝牙信号传输装置将漏水信号传送到中继点和云端,为用户提供漏水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2-08-15
牵引供电关键设备安全运行检测技术
本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针对牵引供电关键设备特殊的负荷特性和运行环境,深入研究其绝缘破坏机理及表征方法,研制了离线和在线相结合的综合检测系统,开发了检测信息相融合的故障诊断与数据管理平台。可实现牵引变压器、GIS、断路器、避雷器、互感器、电缆、套管等关键设备的状态监测,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已在我国高速及重载铁路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牵引供电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
本成果可对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综合检测监测,主要功能包括对接触网悬挂参数和弓网运行参数的检测,对接触网悬挂、腕臂结构、附属线索和零部件的检测,对接触网参数的实时检测,对受电弓滑板状态及接触网特殊断面和地点的实时监测,对接触网运行参数和供电设备参数的实时在线检测等。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现代有轨电车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
本成果为非接触供电系统,与传统的架空网、三轨、储能式等供电方式相比,新型非接触供电技术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优点,不但外观十分美观且使用方便、安全。轨道机车与牵引网没有直接电气连接,消除了触电及电火花等危险,无积尘和接触损耗,无机械磨损和相应的维护问题,可适应恶劣天气环境(如下雪和积水)。本项目中非接触供电轨道车的应用前景将会十分光明,此技术不但可以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水下运输系统以及矿山车系统等运输系统,还可以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因此非接触供电轨道车系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一种激光定位电表兼容接驳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定位电表兼容接驳装置,包括待检 测电表,还包括激光雷达,PLC 控制模块,接线柱子,电表接线端子,检定工位,运输模块,托盘容器, RFID 标签,RFID 识别器和电源;电源分别与激光雷达,检定工位,运输模块,托盘容器,RFID 识别 器相连;激光雷达依次连接 PLC 控制模块、接线柱子和电表接线端子;RFID 识别器设置于检定工位上, RFID 标签设置在待检测电表上。该装置可以高效快速
武汉大学 2021-04-14
浙江省临海市东南电表厂
临海市东南电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08-29,注册资本为109.0036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何小康,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331082000030994,注册地址为浙江省临海市鲤山路31号,经营范围包括教学专用仪器、教学用模型及教具制造,仪器仪表销售。
浙江省临海市东南电表厂 2021-01-15
多用电表J01410(MF142)
        J0410型(MF-142)万用表为磁电系整流式仪表,仪表共有20档基本量程,是专供老师教学实验使用的多量程仪表。 测量范围: 1、直流电流:0-60-600µA-3-300-3000mA ; 准确度为±2.5%;   2、直流电压: 0-0.3V (准确度±5%) ; 0-3-30-300-1200V; 准确度±2.5%;     3、交流电压:0-12-60-300-600V; 准确度为±5%;      4、电阻:( 中心值20) Ω×1;Ω×10; Ω×100; Ω×1K; Ω×10K (±2.5%);     5、电压灵敏度:直流为16.67KΩ/V,交流为8.33KΩ/V。   6、电平:-10-57dB;      7、 晶体管静态直流放大系数HFE :0-500;    8、Ω×1;Ω×10; Ω×100; Ω×1K; 用R6型5号1.5V电池, Ω×10K用15F20型22.5V电池;                 9、 外型尺寸:168 mm×114mm×41mm;                   10、重量:0.35㎏;            11、标准代号: JY0330-93;        12、 符合JY0001-2003; JY0002-2003标准
杭州电表厂 2021-08-23
多用电表J01410(MF141)
J0411 (MF-141)型万用表为磁电系整流式仪表,仪表有19档基本量程,是学生实验使用的多用电表。 测量范围: 1、直流电流:0-0.5-1-10-100mA ; 准确度为±2.5%;  2、直流电压: 0-0.5V(准确度±5%)0-2.5-10-50-250-500V; 准确度±2.5%;  3、 交流电压:0-2.5-10-50-250-500V; 准确度为±5%; 4、电阻:( 中心值40) Ω×1Ω×10Ω×100Ω×1K  (±2.5%)   5、 用R6型1.5V和 6F22型9V电池各1节;     6、外型尺寸:135 mm×92mm×42 mm;   7、重量:0.25㎏;    8、标准代号:JY0330-1993;      9、产品符合JY0001-2003; JY0002-2003标准。  
杭州电表厂 2021-08-23
多用电表J01410(MF95A)
  标准。        J0410 (MF95)型万用电表为磁电式整流结构,具有28档量程的高灵敏度仪表,具有交、直流电流、交、直流电压、直流电阻、电平、晶体管直流等2个附加参考量程的测量功能,适合于学校、实验室、工矿、电子仪器、无线电、电讯、电工使用。(05年中教协会推荐产品之一)。         测量范围:1、 DC:(0~0.05mA ~1mA ~10mA ~100 mA ~500 mA ~5A)   准确度:2.5级、  5A准确度: 5级;          2、 DCV:(0~0.25 V ~1 V ~2.5 V ~10 V ~50 V ~25 0 V ~500 V ~2500V)准确度:2.5级、 500~2500V 准确度: 5级;     3、 ACA: (0~10 mA~100 mA ~1000 mA ~5A) 准确度: 5级;     4、ACV: (0~10 V ~50 V ~250 V ~500 V ~2500V)准确度:5级;4、 电阻中心值:25:(R×1Ω×10Ω×100Ω×1KΩ×10KΩ)准确度:10级;  5、音频电平: -10dB ~+22dB;   6: 晶体管直流放大器: 0 ~250hFE;  7、 阻尼时间:≤4S ;  8、交流被测量额定频率:45~65HZ;  9、 外型尺寸:196 mm×128 mm×45 mm;   10、 重量:0.35㎏;    11、标准代号:JY0330-1993;   12、产品符合JY0001-2003; JY0002-2003标准。
杭州电表厂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