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盐差能分级发电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差能分级发电系统,包括:多个渗透装置串联形成的多级渗透装置,其中,每个渗透装置包括由多个渗透膜元件并联而成用以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成高浓度侧和低浓度侧的渗透级;多个水轮机,其中每个渗透装置的高浓度侧对应一个水轮机,且各水轮机同轴连接,用以驱动发电机工作;在渗透级的高浓度侧和低浓度侧分别通入高浓度溶液和低浓度溶液后,渗透级可将渗透压差转变成高浓度侧流体静压,并利用在各渗透级施加的相应大小的背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水-气共容储/释能的高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传统的抽水蓄能存在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需要充沛水源、不适合干旱缺水地区、储能密度较低、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影响等缺点;传统的CAES(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电站)存在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类燃料,系统经济型不好、储能时压缩空气过程中存在热交换、释能时外热源加热、CAES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其他储能系统相比有些低等特点。 本系统提出无水坝抽水蓄能模型,兼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抽水蓄能技术的优点,摒弃二者缺点,实现热能和压力能的梯级利用。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辐射与对流复合式供冷系统热湿传递动态特性与多目标预测控制
本项目以辐射与对流复合式供冷系统室内热湿环境控制为研究对 象,将先进的多目标优化预测控制应用于辐射与对流复合式供冷系统 中,与传统PID控制相比,预测控制器控制下的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 的最大动态偏差更小,并且预测控制器对设定值的响应更快,调节时 间更短,预测控制器调节时间仅需12分钟,而PID控制需30分钟; 在热舒适性方面,系统稳定时,PID控制器控制下的热舒适性指标 PMV-PPD是波动的,而预测控制器控制下的PMV-PPD指标保持恒定,预 测控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辐射与对流复合式供冷系统热湿传递动态特性与多目标预测控制
本项目以辐射与对流复合式供冷系统室内热湿环境控制为研究对 象,将先进的多目标优化预测控制应用于辐射与对流复合式供冷系统 中,与传统PID控制相比,预测控制器控制下的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 的最大动态偏差更小,并且预测控制器对设定值的响应更快,调节时 间更短,预测控制器调节时间仅需12分钟,而PID控制需30分钟; 在热舒适性方面,系统稳定时,PID控制器控制下的热舒适性指标 PMV-PPD是波动的,而预测控制器控制下的PMV-PPD指标保持恒定,预 测控制器将PMV-PPD指标降至热舒适范围所需调节时间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一种大包装袋供袋装置
其他成果/n一种大包装袋供袋装置,包括料仓、左右对中机构、剪叉机构、分递机构、输送机构和机架;所述料仓位于装置的一侧,用于放置大包装袋物料;所述左右对中机构位于料仓的下方,用于将物料居中对齐;所述剪叉机构与料仓的底部相连,用于实现料仓的升降;所述分递机构位于料仓和输送机构之间,用于将大包装袋物料进行分离;所述输送机构位于装置的另一侧,用于将分离后的大包装袋输送到下一个工位;所述机架位于装置的下方,用于提供支撑和固定。本发明能够将大包装袋从袋摞分离并进行供送,实现袋摞的对齐、升降以及单个大包装袋的分离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1-12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可用于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或中西部地区中小型集中组网光伏发电站。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引进德国SMA公司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设备,已成功并网运行两年多,掌握了大量光伏电站运行技术经验。 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3kW光伏并网逆变器。该产品拥有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能量输出控制,系统安全保护,孤岛检测等核心技术。此外,北京交通大学为德国SMA公司中国办事处开发了大屏幕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演示软件,无需专门的显示设备,可以在家用液晶、等离子电视或家用计算机上实时监控、演示系统状态。该软件目前已经成为该公司逆变器产品的配套中文软件,被广泛使用。 应用范围: 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或中西部地区中小型集中组网光伏发电站。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太阳能光热自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热自控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热水箱、控制器、定压罐、变频供水泵、回温电磁阀、补水箱、软化水装置、辅助能源、辅助能源上水泵、太阳能上水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安装,晴天利用太阳能通过热交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雨雪天气通过辅助能源提供用户的生活热水,弥补了传统太阳能热水器的局限性。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储能系统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双重支持下,储能装机规模将持续扩大,逐步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应对大规模储能系统中各储能介质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特性差异,本技术主要研究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基于虚拟阻容的一次功率平衡方法,解决多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储能和发电机的协同控制问题;2)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多组复合储能分布式控制策略,实现多组储能单元精确协调配合;3)考虑时延的储能分布式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在有通信时延情况下的分布式储能功率分配和母线电压恢复控制;4)提出光-储-荷协同控制方法,解决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中一次控制存在稳态电压偏差大、功率分配精度低的问题,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移动电池储能系统研究与开发
本项目针对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的灵活供电问题,设计了集装箱式的电池储能系统。在高档别墅、机场、工厂、社区等孤岛环境下,该移动储能系统能有效提高电能质量和稳定性。 本课题成功开发了100Kw移动电池储能系统,针对电池与用电负荷之间的交直流转换,移动电池储能系统PCS采用了先进的T型三电平拓扑,该拓扑具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小、导通损耗小等特点,配合空间矢量调制还能够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为应对直流侧550-700V的电池电压, 高达100KW功率的高压大功率使用场合,拓扑采用的IGBT耐压能力强,功率密度高,大大缩小了PCS的体积。整个移动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PCS以及散热装置集成在集装箱内,使用灵活,在具备电网接入的条件下可对电池进行充电, 其他情况下电池放电进行能量供应。 该项目曾获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项目成功实现产品转化,解决了孤岛条件下的稳定供电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储能规划配置方法及应用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侧发挥重要的作用,储能规划运行和安全管理是推广储能可靠、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本项目围绕电力系统中不同应用场景的源、荷特性,针对光伏电站弃光率高和预测合格率低的问题,结合电池储能SOX(SOH、SOP及SOE)动态性能,进行能量管理优化,提出了一种计算每个月光伏预测的合格率及惩罚成本的技术,可有效提升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安全性和系统经济性。 发电侧:提升预测精度,减小惩罚成本,多目标优化; 配网侧:可削峰填谷,提升分布式光伏消纳; 负荷侧:成本低,收益大。
南京工业大学 2024-07-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585 5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