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文物保护的三维交互展示系统
该项目获得 2010 年江苏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经费支持。 1、项目简介 三维交互展示系统在文博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物的价值在于使更多的参观者了解其深厚内涵。三维交互展示系统 能够很好的依托数字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参观者对文物的观赏空间拓展到博 物馆以外的生活空间之中。 其次,欣赏文物的同时,保护好文物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利用数字虚拟技 术手段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就避免了文物真品长时间的暴露在展台内,即 达到了欣赏文物的目的,又保护了文物本身。 面向文物保护的三维交互展示系统,目的是为了让参观者更自主的欣赏与了 解文物本身及内涵,发挥文物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 2、创新要点 该系统创新要点涵盖三方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和永久保存; 文物的 非接触式虚拟修复;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360 3、效益分析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及开发。以文化遗产大遗址为 例,我国已公布的六批 235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 500 余处是大遗 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大遗址保护项目所需资金,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筹 集的方式解决。其中,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问投入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 20 亿 元。 通过数字化展示文化遗产,采用光盘、网络等数字传播方式,可以为我们中 华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广泛的可能。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 文化遗产和教育、旅游等行业嫁接,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推广情况 现已推广单位:无锡博物院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压信号隔离的快速保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信号隔离的快速保护装置,包括阈值发 送模块,用于发送阈值通信信号至光纤电平转化模块,阈值通信信号 由光纤电平转化模块转化为阈值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当传输至 ECRH 系统时转化为阈值通信信号,阈值通信信号由信号解码模块解 码为阈值数字信号,并由数模转化模块将阈值数字信号转化为阈值模 拟信号,通过电压比较模块将保护信号与阈值模拟信号比较输出故障 判断信号,电光转化模块根据故障判断信号确定是否输出光束,由光 束有无决定控制系统是否切断 ECRH 系统的电源。由于光纤电平转化 模块和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云数据隐私保护安全重加密方法
一种云数据隐私保护安全重加密方法,包括数据拥有者把明文数据进行加密后放置到云端,云服务 提供商对密文进行存储和相关操作;数据使用者得到访问授权后,对数据进行请求,云服务提供商得到 数据请求后反馈给数据拥有者;数据拥有者获得数据使用者的数据请求信息参数,产生重加密密钥,并 发送给云服务提供商;云服务提供商用重加密密钥加密数据拥有者放置在云端的密文数据,得到重加密 密文;数据使用者从云平台上下载重加密密文,根据自己的私钥解密重加密密文,得到所需的明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继电保护在线整定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在线整定方法,该方法根据电网的 在线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现场运行定值,对灵敏度、选择性和躲负荷能力进行在线校核,并将定值集合作为初始的在线整定计算范围;结 合在线运行方式并采用整定计算公式进行在线整定计算,获得计算定 值;根据与上级保护配合的约束条件,采用整定计算公式获得计算范 围内的定值的限定值;判断计算定值是否大于限定值,若是,则结束; 若否,则将上级保护的定值划入在线整定计算范围重新计算。本发明 通过在线校核及预警快速辨识在线整定计算范围,快速地实现对全网 存在安全隐患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高速列车主动式被动保护及轨迹保持技术
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触目惊心,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研制耐冲击吸能列车来耗散冲击动能,由于受到列车载重、车钩及结构外形的限制,传统设计方法只能被动挨撞。本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列车主动式碰撞吸能保护体系,突破了车辆被动安全保护的技术局限,解决了与列车碰撞能量耗散及运行轨迹保持相关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 1.列车碰撞主动式被动保护技术 研发列车碰撞主动式被动保护下,力流/能量流协同控制的能量耗散技术及主被动吸能装置,突破了车钩等装置对吸能结构的限制,拓展了吸能结构变形空间。克服列车碰撞时头车破坏严重的短板效应,挖掘列车的吸能潜力,在不改变车辆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仅地铁列车的安全碰撞速度可以达到36km/h,吸能能力比标准提升107%。重联动车组在36km/h碰撞速度下结构依然完整,吸能提升约100%。 2.列车碰撞轨迹自保持技术及装置 构建了碰撞防偏/爬—防脱轨—防掉线三重安全保护系统,包括被动凸凹嵌套动态自适应对心防偏/爬、多点约束防脱轨、结构剪切耗能防掉线三大关键技术,实现碰撞过程中车体自动对心,减少爬车事故的发生;突破了世界范围内没有防脱轨装置的局限,有效避免脱轨、倾覆造成的二次碰撞及列车掉线等后继事故,构建列车碰撞轨迹自保持技术体系。已应用于400km/h高速列车、城轨列车、自适应转向架的碰撞轨迹保持设计。 3.全行程渐进塑变技术及低峰值力吸能结构 针对吸能结构残余行程长、初始峰值力过高、撞击力波动剧烈等致使人员伤亡问题,研发了结构全行程线性渐进塑变吸能、初始撞击力抑制两大技术,发明了撞击力平滑、初始峰值力低、压缩率高的系列吸能结构,吸能结构压缩率和压缩力效率均达90%以上且变形有序,解决了有限空间内高能量耗散难题。
中南大学 2022-12-22
第五代燃气安全保护报警装置
近年来国内外因液化气、天燃气等引起爆炸火灾和中毒事故不断发生,安全使用燃气管道越来越引起百姓的重视,人民和政府有关部门已逐渐认识到安全使用燃气管道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要问题。西安市天燃气公司从99年开始规定在燃气管道用户上安装我研制的燃气安全保护器第3代产品(政府行为)。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PVD技术制备纳米结构超硬保护性涂层
涂层技术是提高刀具性能和寿命的重要途径。随着高速切削、干式切削等先进切削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刀具涂层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高硬度、高弹性模量、耐磨性和韧性等机械性能,还要具备抗高温氧化性能、耐蚀性以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红硬性),传统的刀具涂层,如TiN、CrN、甚至TiAlN涂层已逐渐不能满足性能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发高性能的新型保护性涂层材料。 材料结构涂层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异结构产生高硬度的新型涂层材料,包括纳米多层涂层和纳米复合涂层。本项目组采用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开发的TiAlSiN、TiSiCN、CrAlSiN等纳米复合结构涂层获得近50GPa的超高硬度,同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热稳定性,其使用温度达到1000℃;开发的CrAlN/ZrO2、TiAlN/SiO2等纳米多层涂层,不仅具有超过50GPa的超高硬度,同时由于含有氧化物阻挡层,抑制了外界氧原子向涂层内部的扩散,使涂层抗氧化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还具备优异的耐蚀性能。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新冠病毒与SARS存在交叉保护表位的研究
同济大学曹志伟教授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合作,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性计算的文章(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cross-protective epitope between 2019-nCoV and SARS virus),2020年1月30日在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 研究表明,S蛋白是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进而介导病毒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是疫苗抗体研发的重要靶点。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原性计算工具CE-Blast,研究小组对所有冠状病毒的S蛋白进行了系统性的结构模拟和免疫原性扫描,计算了新病毒与已知17种冠状病毒亚型之间的免疫原性距离,发现新病毒S蛋白的免疫原性总体上与SARS更为接近。进一步计算揭示,2019武汉新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的S抗原在受体接合区域(RBD)上存在潜在交叉反应表位。最为重要的是,其中一处与人ACE2受体结合位点紧密毗邻。因此,针对该表位区域研发抗体,空间位阻效应可能阻断病毒与ACE2受体的结合,有望起到病毒感染保护作用。同时,针对该表位区域的SARS抗体,可能对2019新病毒具有潜在临床治疗价值。 
同济大学 2021-04-10
一种增强的基于轨迹重构的隐私保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的基于轨迹重构的隐私保护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限流式UPFC直流侧过压保护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限流式UPFC直流侧过压保护系统,包括并联在限流式UPFC的直流电容两端的过压保护电路、并联变换器、串联变换器,并联变换器通过第一滤波电感与并联变压器相连,串联变换器通过第二滤波电感与串联变压器相连,串联变压器的另一端与限流器相连;过压保护电路包括限流电阻、二极管、击穿二极管、滤波电阻、滤波电容、IGBT、IGBT驱动电路和放电电阻,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由击穿二极管触发动作,IGBT作为放电支路的开关,击穿二极管与限流电阻串联,二极管为防止击穿二极管承受反向电压,滤波电阻和滤波电容构成防止IGBT误触发的低通滤波支路,击穿二极管的阴极与控制器信号通过一个或门连接到IGBT驱动电路。
浙江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18 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