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应急融合视频通信技术与装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灾害现场视频等信息的全面获取与回传是应急救援所面临的重大需求,亟需解决在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下的感知与传输问题。多视点相机能对灾害现场态势全方面、多角度感知;应急融合通信能对现场多种通信资源融合利用,快速构建灾害现场与后方之间的信息通路;将两者结合,形成面向灾害现场的多视点视频采集、处理与传输方法及装置是解决上述救灾需求的关键核心。为了克服上述重大挑战,项目组研制了应急融合视频通信技术与装备。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全光融合校园网络
针对原有校园网络,无法满足现有多业务承载、大带宽流量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全校园网络改造建设。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2023-04-25
血管活性肠肽的融合蛋白
本成果所述融合蛋白包含1个人血清白蛋白(Albumin Human,HSA)和1个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该融合蛋白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保证其在宿主体内高水平稳定表达,在保留VIP原有功能的同时,体内半衰期显著延长。
兰州大学 2021-01-12
噢易云PC-融合版
噢易云PC-融合版(简称:OS-EasyvPC))一套国产自主研发的深度融合VDI、VOI、IDV三种桌面技术架构的新型桌面云产品,虚拟化软件集成桌面云的管理平台,且自带数据库,无需单独安装和配置;虚拟化软件所有功能均一次性部署完成,可实现如虚拟桌面链接克隆、集群自动负载均衡等功能。为大规模的、分散的、个性化的复杂办公场景,提供不同架构的虚拟办公桌面,并通过“单一融合管理平台”管理所有硬件设备、终端、桌面、模板等资源,实现了统一集中运维。 产品架构   组成 描述 平台软件 噢易云PC-融合版 服务管理端 B/S架构单一融合管理平台,实现对不同终端设备,三种架构桌面进行统一部署、管理和运维 VDI客户端 部署在云终端上,提供Linux客户端、Windows客户端、Android客户端 VOI客户端 部署在胖终端或利旧PC上,提供操作系统底层客户端和上层客户端 IDV客户端 部署在胖终端或利旧PC上 噢易云盘系统   实现个人资料随时随地移动存取、文件共享 噢易桌面云运维系统   实现对不同架构桌面的安全行为管控,包括应用程序管控、外设管控、网络访问管控等 平台硬件 噢易云服务器   多种配置型号选择 噢易终端 云终端 ①多种配置型号选择②高品质材料,无⻛扇、超低功耗 胖终端 ①i3/i5/i7多种型号选择②外形小巧,支持高清多媒体和复杂图形处理 噢易一体机 云一体机 ①多种配置型号选择②一体化设备,低功耗,外形高端,21.5寸显示屏 胖一体机 ①i3/i5/i7多种型号选择②一体化设备,高性能计算,可选独立显卡 其他配件   ①19.5/21.5液晶显示器②交换机③鼠标键盘套装 国产化 国产化支持 服务器芯片 飞腾、鲲鹏、海光 终端芯片 飞腾、龙芯、兆芯 国产操作系统 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深度 功能特性 >>“1个”单一融合管理平台 >资源统一管理(服务器、储存、网络) >终端设备统一管理(云终端、胖终端、一体机、利旧PC) >镜像统一管理 >桌面和模板统一管理 >桌面配置策略统一管理 >用户账号统一管理 >>“5融”实现五个层次深度融合 数据融合>办公数据、终端设备数据、镜像数据、模板数据、桌面数据、配置数据、连接使用数据、账号数据等融合,实现了统一的可视化呈现 模板融合>实现了VDI模板和VOI模板复用,办公桌面模板和个人桌面模板复用 桌面融合>实现了漫游桌面,VOI桌面关机状态下,通过VDI终端可以访问该VOI桌面,一个账号可以访问VDI桌面和VOI桌面,一套桌面部署流程 资源融合>实现了资源池融合,网络统一规划、服务器计算资源统一规划、存储资源统一规划 界面融合>产品界面统一设计,单一管理平台,一个入口单点登陆,一致的界面操作体验 >>“6类”交付不同类型桌面 >>“N场景”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桌面需求 技术优势 更安全—加强桌面安全性 桌面备份 桌面管控 权限控制 国产化支持 数据传输加密 终端桌面零数据 桌面内外网隔离 统一安全身份认证 符合等级保护2.0要求 桌面安全防护与安全审计 更灵活—提升办公灵活性 漫游桌面 移动办公 公共桌面池 双桌面模式 单用户多桌面 桌面访问更灵活 新一代终端跑老系统 不同终端设备接入桌面 支持更多操作系统类型 个人桌面与网盘绑定,随时存取资料 更稳定—桌面使用体验升级 支持离线桌面 启动运行速度更快 长时间运行稳定性 多种桌面还原方式 桌面运行连续性保障 办公环境更干净整洁 桌面故障一键还原恢复 更便捷—提高IT运管效率 故障告警 消息即时推送 定时自动备份 集中管控策略 桌面配置灵活扩容 快速恢复桌面数据 资产监控与盘点统计 远程重启、定时开关机 大规模软件统一更新速度更快 单一融合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管理 更节省—降低综合运维成本 PC利旧 云终端节能环保 终端使用寿命延长 人员维护场成本降低 5年TCO可节省40%以上 硬件资源平均利用率提升80% 维护周期缩短,故障排查恢复更快 更先进—多桌面云融合架构,满足发展需求,技术超前3-5年 数据可视化BI 超大规模集群支持 桌面镜像分层技术 具备更广泛的兼容性 多架构桌面统一模板 超融合架构,自由扩展 交付VDI、VOI、IDV三种架构的桌面,满足所有场景应用需求
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2022-09-23
云桌面融合版(VDI+VOI)
云之翼云桌面融合版是一套融合VDI 和VOI两种技术架构的新型桌面云产品,即具备VDI桌面的资源按需分配、可移动性、高集中管控等特性,同时具备VOI桌面的高性能、离线场景应用等优势。 该产品针对不同场景需求,实现离线桌面和在线桌面的融合,多个桌面场景可访问到本地同一数据磁盘,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可以让用户通过任意终端,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接入云桌面,实现资源的合理集中。 一、产品优势 全场景兼容 根据不同场景需求选择不同架构,可满足不同行业全场景需求。 兼容VDI和VOI优势 两种架构融合,兼容VOI架构的媲美PC的使用体验、离线可用、复杂外设兼容和VDI架构数据安全、资源弹性分配,移动访问的优势。 统一管理,便捷运维 单一WEB端融合版管理平台,实现对不同终端设备,两种架构桌面进行统一部署、管理和运维,减少维护复杂度,提升维护效率。 多级用户,分权管理  可以制定多种角色,可以对整个平台的用户进行权限管理。 灵活异构,利旧PC纳管 不限定终端类型,兼容PC机,瘦胖终端等异构设备的统一管理;可对利旧PC进行统一管理,设定统一安全策略,改变原有PC机分散使用,无序管理状态。 数据安全可控 数据盘与系统盘分离,数据安全可管可控:用户数据存放在服务器端,可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杜绝非法下载拷贝,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二、应用场景 VDI场景     教育:公共机房、3D类机房、电子阅览室、教师办公医疗:医护工作站、行政办公类、培训会议室等 VOI场景     教育:多媒体教室、语音机房、实训类实验室、PC利旧纳管等;医疗:医学影像医技类、收费窗口、门诊科室、PC利旧纳管等;
湖南云之翼软件有限公司 2022-09-07
组合式钛网融合器
专利技术,独家生产销售 为解决传统钛笼下沉、植骨融合率不佳的业界难题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 产品亮点 ◇ 钛网中心体多规格直径,满足颈胸腰手术需求; ◇ 钛网中心体多规格长度,避免术中钛网裁剪; ◇ 终板加强环,增加终板接触面,降低术后下沉率; ◇ 终版加强环多规格角度,匹配上下终板解剖形态;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5
基于故障多元信息的新型保护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立项背景 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自上世纪80年代微机保护应用以来,历经多次更新换代,我国继电保护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电网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超/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大通道的建设、区域电网的广泛互联和波动性新能源的规模化接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电网。电网的快速发展给继电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1、后备保护方面,由于电网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多变,造成后备保护定值更难整定,保护选择性和灵敏性的矛盾更加突出,保护拒动误动风险并存。国内已发生多起类似“6.18”西安南郊站,因后备保护灵敏性不足拒动,造成变压器烧毁的重大事故;国际上屡屡发生的因潮流转移过负荷,后备保护误动引发的如美加“8.14”、印度“7.30”等大停电事故,也不断地对我国电网敲响警钟。 2、主保护方面,超/特高压电气设备结构复杂、线路距离长,短路电流变化大,造成主保护对变压器匝间短路、线路高阻接地等轻微故障的反应灵敏性下降。“11.22”济南特高压泉城站变压器爆炸正是由于保护对起始发生的轻微故障未能灵敏切除,引起事故扩大,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保护仅利用设备自身的电气量信息,在复杂电网环境下,保护反应的电气量在故障和非故障间差异变小甚至混叠,依靠定值配合无法保证保护可靠正确动作。不改变传统保护工作模式,仅对保护判据进行修正或调整定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单方面地解决保护拒动或误动的问题。 二、发明思路 突破保护仅利用设备自身信息的限制,综合利用站间保护关联逻辑量、站域故障全过程电气量等信息,对后备保护、主保护、系统构成模式进行全面创新,构建“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   图1 技术发明总体思路 三、发明方案 技术发明点1: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 传统后备保护既存在对相邻元件故障反应能力不足,保护拒动的问题,又存在受过负荷和系统振荡影响,保护误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创造性地将故障的空间分布特征映射为站间的保护关联逻辑量信息,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攻克了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 发明点1.1: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为保护可靠利用站间信息奠定了基础。 快速跟踪和可靠识别电网拓扑的变化,确定保护的关联关系,是保护利用站间信息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关键技术包括:1)提出了基于虚拟阻抗矩阵的保护关联关系分析方法,创造性地将开关状态虚拟为支路阻抗并构建节点虚拟阻抗矩阵,在线微调矩阵元素即可实现开关状态的快速跟踪,跟踪时间由秒级缩短至毫秒级,为后备保护快速动作提供了可靠保障;2)发明了电气量和开关量信息双重约束的关联关系可靠性校核方法,首次将电气量信息引入保护关联关系识别,通过开关量信息和电气量信息实时匹配校验,实现了保护关联关系的可靠在线校核。 发明点1.2: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攻克了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 电流元件、方向元件、阻抗元件等保护逻辑量信息,蕴涵着故障方向、故障范围等故障直接特征,并且信息交互简单、可靠。根据不同位置保护逻辑量反应故障的差异化特征,发明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关键技术包括:1)首次将电网故障的空间分布特征映射为保护逻辑量信息,按近后备和远后备灵敏性要求设定保护范围,实现了逻辑量信息与故障分布特征的关联和匹配,解决了保护强依赖定值的问题;2)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如图2所示)。利用逻辑量对故障反应的交叉重叠特征,根据动作一致性原则,既实现了故障设备的快速准确识别,又从根本上攻克了系统振荡及过负荷造成保护误动的难题。 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的后备保护技术可实现近后备保护全范围速动,远后备保护延时由1.5s以上缩短至0.5s以内;在原理上保证了对相邻元件故障反应的灵敏性,避免了后备保护拒动导致的重大事故发生;不受系统振荡和过负荷影响,避免了保护误动引发的连锁跳闸和系统性事故发生。   图2 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 技术发明点2: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 现有电气设备主保护仅反应故障外在表现特征,在变压器匝间短路及线路高阻接地等轻微故障情况下,外部故障与内部故障特征差异不明显,易造成保护拒动。为解决上述问题,该项目基于故障的物理本质特征,揭示了故障导致电气设备模型参数变化的机理,利用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构建了可灵敏反应设备参数变化的故障模型,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显著提升了对轻微故障的反应能力。 发明点2.1:首创了可反应变电站电气设备参数变化的故障模型,从物理本质上消除了非故障因素对主保护灵敏性的影响。 突破主保护仅反应故障外在表现特征的局限,利用设备故障全过程全相电气量信息,建立了对故障高灵敏而对非故障不敏感的模型。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基于线路压降-阻抗联合分布的故障网络模型,建立了线路阻抗、过渡电阻及分布电容压降之间的幅值、相位关联关系,创建了仅保留线路阻抗压降分布情况的故障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2)发明了基于电压磁链方程的变压器故障模型,建立了变压器高、中、低压各侧绕组电压与主磁链、漏磁链的等值平衡关系,消除主磁链的非线性成分,建立了仅反应漏磁链变化的变压器故障模型(如图4所示),从原理上摆脱了分布电容电流、负荷电流、励磁涌流等非故障因素的影响。 发明点2.2: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实现了保护对轻微故障反应能力的大幅提升。 利用站域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反应故障前后模型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三相不一致程度,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关键技术包括:1) 发明了基于阻抗压降变化特征的线路主保护技术,构建了线路压降-阻抗参数关联矩阵,通过实时追踪矩阵中各元素的变化量以及元素间的差异,准确识别故障线路及故障位置(如图5所示);2) 计及CT误差、变压器有载调压对保护的影响,实时计算各相等效漏感参数的突变量及不一致程度,发明了基于等效漏感参数变化特征的变压器主保护技术(如图6所示),显著提升了保护对变压器轻微匝间短路识别的灵敏性。 基于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的主保护技术可以做到变压器匝间短路识别死区由5%降至2%,500kV线路接地故障过渡电阻反应能力由300Ω提升至1000Ω,故障定位误差由5%下降至1.3%。实现了对电气设备轻微故障的灵敏切除,可有效避免事故扩大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发明点3: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 构建基于故障全过程逻辑量、电气量信息的新型保护系统是对百年历史继电保护模式的重大变革,除满足复杂电网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应用场景的适用性和运行维护的便利性等重大工程应用问题。该项目首创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实现了与传统保护的有机衔接,可灵活组态适用各种电网应用场景;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为新型保护系统信息交互提供了可靠保障。 发明点3.1:首创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奠定了新型保护系统在不同电压等级电网推广应用的基础。 该项目创建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如图7所示),实现了发明点1和2技术的工程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以间隔为基本单元的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保护构成模式。间隔单元做到“即插即用”,扩展性强,可灵活组态适用各种电网应用场景;站域主机实现对站内信息的融合与优化利用;相邻站域主机虚拟为变电站间隔单元,实现站间分布对等交互信息。该模式通信链路清晰简捷,易于工程实现;2)发明了新型保护系统与传统保护的集成与自适应转化技术。新型保护系统在传统保护基础上集成故障全过程信息进化形成,在故障信息缺失的极端情况下仍具备传统保护功能。新型保护系统可充分传承传统保护成熟的运维经验,实现了与传统保护之间的有机衔接。   发明点3.2: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保证了新型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发明了站域、站间信息交互可靠性保障技术,实现了异常数据的实时校核与缺失数据的自适应替代。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在线修正异常采样数据,解决了电气量在采样或传输中出现畸变而影响保护动作性能的难题;2)发明了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在间隔单元CT断线、PT断线等信息源丢失情况下,通过数据互补重构实现缺失数据的自适应替代,保证了保护功能的完整性,有效提升了保护的可靠 四、创新性成果 该项目攻克了传统保护不误动、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取得了以下关键技术突破: 1、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保护最长动作时间缩短至500ms以内,彻底解决了远后备保护拒动,以及受系统振荡和过负荷影响误动的问题; 2、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显著提升了保护对轻微故障的反应能力; 3、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实现了保护技术在不同电网场景下的广泛应用。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5-10
基于智能手机的物联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在安卓手机上开发应用软件,通过蜂窝网将控制信令传送至WEB服务器,由服务器经ZigBee网络智能控制各种电器或者设备。它具有以下技术特性: ZigBee组网:成本低、功耗小、体积小、无线、自组织网络、动态网络拓扑等特点。 智能手机:以安卓智能手机为主,可免费定制开发支持其他智能手机。 节点功能:(1)开关:门、窗、窗帘、灯、空调、电视、音响、热水器等;(2)视频监控;(3)报警:入侵、火、烟雾等;(4)看护:老人、小孩等;(5)烹饪:煮饭、炖汤等。 嵌入式IP服务器:处理器S3C6410,ARM1176JZF-S内核,Android操作系统。
集美大学 2021-04-29
可视化交互装配工艺规划及信息管理系统
Ø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建立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装配工艺规划仿真分析环境,利用产品的CAD模型,在不制造实际模型的情况下,由装配工艺规划人员在计算机环境中对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进行交互式的定义和分析,包括建立产品各组成零部件的装配顺序,空间装配路径,编制工艺文档,并分析装配过程中的装配精度和装配机构运动,从而大幅减少装配工艺规划周期和成本,同时,系统提供装配工艺过程动画录制功能,将规划好的装配工艺以三维动画形式纪录下来,并可以通过安装在装配现场的浏览终端,展示给装配人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基于地面传输数字电视的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1 成果简介实现了一个以地面传输数字电视的广播发送为传输手段的面向出行者提供多媒体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导航终端提取并利用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动态导航的应用系统。研究解决了接入设备架构及以终端软硬件系统架构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交通信息的接入、信息管理、信息编码、信息调度、信息发送,以及终端接收、信息分离与解码、信息提示与动态导航等必要环节,实现了应用演示系统。2 技术指标成果实现的功能如下:实时交通路况的传输与接收、显示;基于实时交通路况的动态导航;多媒体交通信息的传输与接收、显示;本系统优势是传输容量大,可以传输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用户可以查看主要路口的视频图像,更直观地了解交通路况。3 应用说明该技术方案不单独占用无线频谱,不用建设新的无线覆盖网络,可在大地域范围实现面向出行者、车辆驾驶员的实时交通信息发布,有助于对出行车辆实施动态的交通诱导,缓解大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阻塞状况,从而提高出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城市污染。4 效益分析在此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可以提供面向出行者的商业服务信息、导航终端的地图数据更新等增值服务。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614 6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