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C-9623石油产品银片铜片腐蚀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国家标准GB/T5096、ASTM/D130《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和石化行业标准SH/T0023《喷气燃料银片腐蚀试验法》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对航空汽油、喷气燃料、车用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汽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对铜片或银片腐蚀程度的评定。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50Hz。     2、盛样孔: 四孔或八孔 可选 3、测量样品数:四个样或八个样 4、控温范围:室温~100℃。 5、控温精度:±1℃。 6、温度显示:数字显示。 7、温度传感器:工业铂电阻,分度号为Pt100。 8、计时和控时范围:0.01秒~99小时。 9、时间显示方式:数字显示。 10、加热方式:电加热器加热。 11、加热功率:两档,控温加热功率600W;辅助加热功率1000W。 12、环境温度:-10℃~+35℃。 13、相对湿度:≤85%。 14、整机功耗:不大于1800W 性能特点 1、仪器由浴槽、搅拌装置、试验弹、试管、冷却水流量计、数字温控系统、计时报讯系统等组成 2、恒温浴缸由不锈钢板制造,耐腐蚀,抗氧化 3、可同时挂两只试验弹和六只铜片试管或两套银片试管4、恒温浴采用加热管内加热方式,通过铂电阻传感器,有数控表控制恒温浴温度的恒定及温度显示 5、试验弹、试验架采用不锈钢板,使用时不会因水质等问题出现锈斑现象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838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3
SC-3554石油蜡含油量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GB/T3554《石油蜡含油量测定法》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本仪器适用于冻凝点在 30℃以上,含油量不大于 15%的石油蜡。对于某些含油量大于5%,在丁酮中不能完全溶解而分层的石油蜡本仪器不适用。    将试样溶解于丁酮溶剂中,溶液冷却至-32℃时析出蜡,经过滤管取出滤液。并将滤液中的溶剂蒸出,称重残留油,通过计算得到试样含油量的质量分数。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2、水浴温度:室温~100℃±1℃ 3﹑冷浴温度:-35℃±0.1℃; 4﹑蒸发温度:35℃±1℃; 5﹑玻璃转子流量计:(0~10)L/min; 6、定时器定时范围:(0~60)min 7、锥形称量瓶容量:15mL~25mL 8、降温时间: ≤100min 性能特点 1、冷浴为独立设计的制冷装置(进口压缩机制冷),共有4个冷槽,可同时对4个试样进行试验。 2、冷浴与蒸发器装置采用分体式,避免制冷装置工作时影响试验准确性。 3、35℃的蒸发器为空气浴蒸发装置,控制温度为 35℃。蒸发装置中进入试样内的吹气量由玻璃转子流量计检        测,能按试验的具体要求准确控制吹气量,吹气时间可根据试验的时间要求由定时器在60min 内随意设定。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811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3
SC-6536B石油产品蒸馏测定仪(双管带制冷)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按GB/T6536标准对汽油、航空汽油、喷气燃料、特殊沸点的溶剂、石脑油、柴油、馏分燃料和相似的石油产品的蒸馏测定。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2、水浴控温:0~80℃任意设置 3、控温精度:±0.5℃ 4、加热功率:1000W×2 5、量筒容积:100ML,分度1ML 6、蒸馏烧瓶:125mL,符合GB/T6536要求 7、电炉活动板:碳化硅板 8、制冷方式:压缩机制冷 9、整机功耗: 不大于3000W 性能特点 1、冷凝管尺寸符合GB/T6536标准的要求。 2、采用先进的PID温控系统,控温精确。 3、采用进口压缩机制冷系统,制冷速度快。 4、加热功率连续可调,满足试验的要求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35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3
SC-0165石油产品减压馏程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国家行业标准SH/T0165《高沸点范围石油产品高真空蒸馏测定法》设计制造的。是一款用于测定高粘度石油产品馏程的专用仪器。适用于测定蜡油和润滑油等高沸点范围的石油产品,用减压蒸馏法测定试样馏程的方法。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50Hz 2、蒸馏烧瓶加热功率:0~1000W连续可调 3、受器量筒加热功率:350W 4、受器量筒空气浴控温点:室温~90℃连续可调 5、空气浴温度传感器:Pt100铂电阻 6、空气浴控温方式:数显控温表自动控温 7、控温精度:设定温度±1℃ 8、 缓冲罐容积:1000ml。 9、 真空泵最大残压≤2mm汞柱 10、受器量筒空气浴照明灯:节能日光灯。 11、环境温度:5~35℃ 12、相对湿度:< 85%。 性能特点 1、数字显示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温度修正及恒温点自整定功能 2、接收器量筒在空气浴中保温,空气浴温度:室温~90℃ 3、照明系统方便进行试样观察、测定,配真空泵 4、用压力传感器和数字表替代水银U形管检测负压,读数直观、方便,并解决灌水银的麻烦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34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3
东营市瑞丰石油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Founded in 1998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Ruifeng Petrotech is a dedicated manufacturer and service provider of oil & gas well completion tools. The company has been providing completion solutions for major operators in China for nearly 20yrs, and has grown to one of the top companies in industry.
东营市瑞丰石油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21-09-07
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养分元素,在气候变化和CO2浓度上升的背景下,氮、磷养分的供给不足限制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及其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成为制约未来陆地碳汇的重要因素。然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地理科学学部杜恩在副教授与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氮、磷限制评估的理论框架并量化分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 该研究根据化学计量内稳态假说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推导提出基于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比值指示氮、磷限制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建立全球陆地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数据库和全球养分添加实验数据库,并在上述框架基础上量化评估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特征,完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高分辨率空间制图。 该研究发现,全球自然陆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和冰川除外)有18%的区域受到较强的氮限制,而43%的区域受到较强的磷限制,其他39%的区域则受氮、磷共同限制或氮、磷任一元素的微弱限制。总体而言,氮限制在在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山地草原及灌丛较为普遍,磷限制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温带阔叶林、沙漠、地中海植被、以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灌丛较为常见。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的量化认识,为地球系统模式氮、磷限制的模拟提供了基准数据,有望更好地预测气候变暖和CO2浓度上升情景下陆地碳汇的变化。该论文自2月10日在线发表后,已多次被科学媒体网站报道,包括SciGlow、myScience、Science Edition、Phys.org、Technology.org、News Wise、Mirage News、CO2 Coalition等。 杜恩在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瑞典隆德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研究机构。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328, 41630750 & 31400381)、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61015)、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ZY-07)资助。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生态农业智慧化信息系统的示范应用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参见图1): (1) 数据、视频实时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 (2) 基于上位机的远程控制和数据显示、追溯及分析等; (3)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移动APP线上线下销售; (4) 基于WiFi的手持终端定位、导航和跟踪; (5) 信息融合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应用领域包括:温室环境智能控制、智能家居、农田生产(四情)监测、旅游景区的人流量统计及大数据分析、大型商场智能监控、地下停车场定位等。 项目特色:和有机农业的行业领导者紧密结合,解决现有农业物联网系统中有线系统中的布线复杂、成本高且功能单一的难题;在TCP和UDP协议下都可实现毫秒级延时的实时控制;集数据采集、传输、远程控制及终端定位、导航和监控于一体;系统可完成基于手机APP和上位机软件的多种控制方式;只要满足有WiFi,Internet,移动网络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进行远程控制。 先进性:国内首个集数据采集传输、视频监控、终端导航、定位与跟踪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利用手机APP实现对农作物的线下生产、线上销售、长势跟踪等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信息化智能平台; 技术指标:电源输入(DC 2.0~3.6V);控制延时<30ms;误码率< ;无线节点续传距离>=150m;无线AP覆盖范围>30X30 ;定位精度<1.5m;可用信道数15个;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对等和Mesh网络 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 可解决传统农业中的粗放式种植、经验型种植及人工参与度高等问题,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销售、追溯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基于WiFi获取的现场后台大数据挖掘将解决现代农业的专家知识匮乏问题,形成可信度高的知识库指导农业生产。 实施后取得的效果: 推动当地农业智能化水平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促进规模化种植、最终形成行业标准。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养分元素,在气候变化和CO2浓度上升的背景下,氮、磷养分的供给不足限制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及其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成为制约未来陆地碳汇的重要因素。然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地理科学学部杜恩在副教授与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氮、磷限制评估的理论框架并量化分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 该研究根据化学计量内稳态假说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推导提出基于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比值指示氮、磷限制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建立全球陆地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数据库和全球养分添加实验数据库,并在上述框架基础上量化评估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特征,完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高分辨率空间制图。 该研究发现,全球自然陆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和冰川除外)有18%的区域受到较强的氮限制,而43%的区域受到较强的磷限制,其他39%的区域则受氮、磷共同限制或氮、磷任一元素的微弱限制。总体而言,氮限制在在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山地草原及灌丛较为普遍,磷限制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温带阔叶林、沙漠、地中海植被、以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灌丛较为常见。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的量化认识,为地球系统模式氮、磷限制的模拟提供了基准数据,有望更好地预测气候变暖和CO2浓度上升情景下陆地碳汇的变化。该论文自2月10日在线发表后,已多次被科学媒体网站报道,包括SciGlow、myScience、Science Edition、Phys.org、Technology.org、News Wise、Mirage News、CO2 Coalition等。 杜恩在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瑞典隆德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研究机构。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328, 41630750 & 31400381)、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61015)、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ZY-07)资助。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生态系统演化
动物门类在前寒武纪至寒武纪过渡时期(约5.6-5.2亿年前)首次在地球上大量出现,这一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在不到地球历史1%的时间里,诞生了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早在达尔文时代,科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动物门类在寒武纪突然出现的现象,1948年P.E. Cloud将之定性为爆发式演化事件,直至今天,寒武纪大爆发仍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重大科学难题系列文章,将寒武纪大爆发列为6大自然科学难题之一。为什么动物门类在这个时候大规模爆发式出现?寒武纪大爆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过去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古生物学家发现化石,研究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动物门类的多样性,揭示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另一方面,古环境科学家,主要利用地球化学手段研究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探讨寒武纪大爆发的原因。 然而,海洋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复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以往主要关注生态系统内的消费者动物门类起源演化和环境变化(氧)两个方面,没有将生物与环境作为统一整体来研究生态系统的演化。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构成、物质循环等研究还未开展。环境变化研究不够全面,对氧之外的其它环境因素研究不够充分。可见,目前对寒武纪大爆发的研究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一重大科学问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演化,组建涵盖古生物学、地层学、地质微生物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等多学科人才团队,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规律。 科学目标 以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埃迪卡拉纪晚期至寒武纪早期)不同沉积相区、环境、生物演化阶段的代表性生物群和岩性段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化石带为时间标尺,揭示生态系统的结构、环境演化特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探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重建演化过程。
西北大学 2021-02-01
果园生态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园生态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由八个生态环境信息传感器节点、三个移动节点和汇聚节点组成。在果园将八个生态环境信息传感器节点分别固定于一定间隔的果树上,并将空气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固定在相同的果树上,将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埋到土壤中。本发明将环境参数传感测量、无线传输、网络通讯等技术集成一体,有效地解决了果园生态环境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问题。大气和土壤信息传感器节点均匀分布在果园待测区域内,分别监测所在位置的大气和土壤参数,并通过各自的无线通讯模块联成信息传输网络,在无线路由信号盲点处增设移动节点,维持通信路由的连通性和可靠性,并最终将数据传输到汇聚节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3 174 175
  • ...
  • 871 8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