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六方氮化硼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六方氮化硼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按脲醛树脂与水的质量比为1∶(0.2——1)将脲醛树脂与水混合,得到脲醛树脂水溶液;再按含硼化合物中的硼元素与脲醛树脂水溶液中的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5——4)将含硼化合物加入到脲醛树脂水溶液中,搅拌10——50min;然后在80——100℃条件下干燥,干燥后球磨0.5——3h;最后在氮气气氛和1000——1600℃条件下保温1——5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六方氮化硼粉体。本发明具有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特点,所制备的六方氮化硼粉体纯度和结晶度显著高于现有方法制备的六方氮化硼粉体。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4年)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轻量铝镁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量铝镁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方案是:以60~75wt%的微孔刚玉-尖晶石颗粒为骨料,以10~30wt%的刚玉细粉、2~6wt%的氧化镁微粉、3~8wt%的α-Al2O3微粉和3~8wt%的铝硅凝胶粉为基质料;按所述骨料和所述基质料的质量百分含量,先将所述基质料混匀,再将混匀后的基质料加入所述骨料中,混合均匀,然后外加占所述骨料与所述基质料之和3~10wt%的水,搅拌均匀,振动成型,室温条件下养护12~24小时,最后在110~200℃条件下保温12~36小时,制得轻量铝镁浇注料。本发明制备的轻量铝镁浇注料具有优异的高温体积稳定性、抗剥落性能、隔热性能和抗渣性能,能有效提高铝镁浇注料的使用寿命。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双层壁材芳香微胶囊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了一种双层壁材芳香微胶囊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由密胺-甲醛树脂囊壁包覆薰衣草精油囊芯物而制成芳香微胶囊,此芳香微胶囊与作为外层壁材的具有粘合性的VAE溶液混合从而生成具有双层壁材的芳香微胶囊整理剂,采用浸轧法将双层壁材芳香微胶囊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香味后整理,芳香微胶囊通过其具有良好粘合性的外层壁便牢固地固着在棉织物纤维上,使棉织物的留香持久。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一种高水通量薄层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离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水通量薄层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水通量薄层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配制含有一定浓度磷酸盐的多元胺单体水溶液,并静置一段时间;(2)以步骤(1)所述的水溶液充分浸润多孔底膜表面,待底膜表面晾干后,向底膜表面加入一定浓度多元酰氯的有机相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活性分离层,并经过洗涤、后处理即得所述高水通量薄层复合纳滤膜。所述薄层复合纳滤膜包括多孔底膜和聚酰胺活性分离层。提供的薄层复合纳滤膜具有水通量高、抗生素截留率高、单价盐透过率高的特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双块式无砟轨道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块式无砟轨道板,包括道床板和浇筑在道床板内的双块式轨枕,双块式轨枕包括两个枕块以及两端分别浇筑在两个枕块内的若干桁架,桁架为空间桁架,桁架包括沿枕块高度方向分层布置的多根纵梁,所述纵梁采用钢?连续纤维复合筋制成,纵梁的延伸方向与双块式轨枕的延伸方向一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块式无砟轨道板的制备方法,以钢?连续纤维复合筋制作的桁架作为横向受力筋与混凝土结合,制备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消除了轨道板内部钢筋桁架形成的闭合回路,提高了轨道板的绝缘性能,增加了轨道电路的使用长度,并且保证了轨道板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无需其他绝缘措施,有效减小成本。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干式磁流变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磁流变智能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干式磁流变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干式磁流变液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羰基铁粉92‑99.75%和气相二氧化硅0.25‑8%,通过将羰基铁粉和气相二氧化硅混合,进行湿法球磨处理后,经洗涤、干燥、过筛制备得到。与传统磁流变液相比,没有引入液态载液,而是以空气作为载液,不存在传统磁流变液中两种物质密度不同的问题,从源头解决磁流变液沉降性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保湿的水凝胶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湿的水凝胶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水凝胶活体材料为第一组分的基体材料和以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或其衍生物为第二组分的保湿功能材料,通过保湿功能单元的疏水水合功能,促进水分子形成笼状水结构,利用溶剂置换法将保湿功能单元与水凝胶活体材料的溶剂进行置换,构成保湿的水凝胶活体材料,从而达到抗脱水的目的,赋予材料优异的保湿性能,生物相容性出色,有效抵御在非湿润环境中使用的脱水风险。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多空心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空心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体微球技术领域,多空心聚合物微球包括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两种组分,其内部还具备多个通过透射电镜可识别的空心区域。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步骤2:通过包含溶胀步骤的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多空心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PGMA)复合微球。通过本发明方法可大量制备,且PS种子微球无需通过采用特定聚合配方、磺化、使用亲水单体共聚等方式赋予其亲水性,因此,十分简便。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选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11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石油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现有19个教学学院(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5个(其中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有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96个,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创新团队(含培育)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8个,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含培育)62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942人(含非全日制统招硕士生),其中普通本科生30068人,统招硕士研究生5446人,博士研究生883人,学历外国留学生543人。另外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400人。(学生数据来源于2019年《高等教育统计调查表》)学校现有教职工2578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9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85人。专任教师1893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3人,天府万人杰出科学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8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8人,天府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天府万人科技菁英3人,天府万人社科菁英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165人(含校外聘任导师),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获得者11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18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协作)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石油化工联合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19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14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2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3个;行业、地方产业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12个;校级研究院(实验室、中心、所)17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69个;“十三五”横向合作战略(框架)协议17个。“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3148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1456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6035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307项;发表论文17372篇,出版著作463部;授权专利5016项,其中发明专利2105项,实用新型(含外观设计)专利2911项。2019年学校新增项目合同经费5.96亿,实到科研经费5.015亿元。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该科技园是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都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园将依托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逐步建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发、石油装备与石油化工核心技术产品孵化为主,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与办公服务等为一体的、西部地区首家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学校在教学成果评奖中,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12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各类教材200部,其中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21部教材列为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教材列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56万台(套、件),总价值6.6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207.5万册、电子图书447.41万册。与成都市共同打造“环西南石油大学能源科技经济圈”,在四川峨眉和重庆北碚建有两个野外地质实习专用基地,在四川南充市建有占地近百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在成都市建有科技交流中心,在天府新区建有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具有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称号。2019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年,《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 “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三届)。2001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再次被评为“优秀”。2018年,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受到专家组和四川省教育厅一致肯定。学校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团队精神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8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教授、学者,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条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今日的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践行“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为建成以工为主,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奠定坚实基础而不懈奋斗! 更新时间:2020年7月8日
西南石油大学 2021-02-01
哈尔滨石油学院
哈尔滨石油学院是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经、文、管、艺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学校,享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等荣誉。 哈尔滨石油学院创建于2003年,始称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为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哈尔滨石油学院,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哈尔滨新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有梦想才有未来”的理念和“博学求实、励志创新”的校训,以大庆精神创业、铁人榜样树人。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明誉校,管理强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校现有占地8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4585万元,纸质图书69.6万册。 学校立足地方,面向国家石油石化行业,主动适应现代产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以石油、石化产业为服务主体构建学科专业群。学校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学校开设29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脚踏实地品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一线工程师。现有在校本科生及留学生9000余人,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000余人。 经过数年的努力,师资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既聘有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国外学习培训归来的青年才俊,更有一批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既有省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也有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大赛的冠军得主及指导教师。 学校坚持校研企合作。学校为学生配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并与大庆油田采油九厂、山东亚通石化、齐齐哈尔二机床、大连恒力石化、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等众多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鼓励与资助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实验探索,开展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 为了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境内外18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设立学生海外课堂,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活动。 学校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和文化建设。“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为学生们提供了兴趣激发与才华展示的舞台。世界纪录“最大人体‘红绿灯’”“奔跑吧青春”“学生素质拓展大赛”“学雷锋活动月”和千人规模的“吟诵弟子规”“平板支撑大赛”“舞蹈展演”“荧光夜跑”“广播操展示”等大型活动吸引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校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的品牌,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随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哈石油的学子们不断创造着优异的成绩:女排蝉联2015年、2016年、2017年黑龙江省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刷新了本项赛事设立以来的最好成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40份,近三年获课外科技活动奖165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48篇;与北京大学共享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特等奖;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参加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多次取得全国一二等奖,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等多家媒体对我校代表队进行了专访;先后已有600余人考取了清华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位列民办高校前三名;就业率位列黑龙江省本科高校第12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黑龙江省“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实施,今天的哈尔滨石油学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为把我校建成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石油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4 55 56
  • ...
  • 871 8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