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体式柔性承插口钢塑复合管
产品概述: 一体式柔性承插口钢塑复合管具有机械、防腐性能优越、寿命长等优点,独特的三层结构**的将环氧树脂的防腐性能与外层聚乙烯的防护性相结合,防腐层厚度可达3mm以上,有效的避免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防腐层破损,从而降低管材的使用寿命。此防腐工艺已经在输油、气、大型水利项目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证明此防腐工艺是长输管线**的防腐形式,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 性能优势: 防腐性能较好,外层采用3PE防腐,寿命达到50年,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先进管道外防腐方式。 母材性能增强,产品扩口时采用1000°高温加工处理,相较冷加工不但不破坏母材,更增强母材性能。 尺寸精度高,密封性好,同时对公母口进行定径,公母口椭圆度控制在1mm之内,密封面粗糙度控制在12.5以下,保证密封性能。 安装方便,承插口钢管连接对接速度快,具有安装方便、施工成本较低,开挖土方量少,节省空间。 检测方便,采用双密封结构,在双密封之间设有检测孔。每个接头安装后可立即进行检测。检测用水100ml以下,也可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检测。 外3PE内环氧技术,3PE防腐承插口扩口技术(外3PE内环氧)经过长期的应用检验,已证实是目前先进的防腐结构。其外层结合了缠绕HDPE和熔结环氧粉末的优点。实现了防腐性能、力学性能的良好结合。 应用领域: 在石油、化工、市政给水、建筑、运输、通讯电力、印染、农业灌溉、冷藏等管道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山东金诚联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7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林元华团队合作发文阐释铁酸铋材料畴工程的研究进展
材料学院教授林元华等人系统总结了多铁材料铁酸铋中基于畴工程的调控手段,综述了畴工程在调控电学性能、磁电耦合和光学特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 2022-03-23
人才需求;技术人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技术人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山东日科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7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钛基二维晶体材料应用方面取得新成果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陶绪堂教授团队通过自主设计的“微爆炸法”获得了无氧化MXene-Ti3C2Tx量子点,首次提出可将此类二维结构钛基晶体材料用于肿瘤治疗,并与刘宏教授团队合作发现其具有较强的类芬顿反应特性,在抗肿瘤实验中效果显著,从而实现了更高效、更安全的纳米催化治疗方式。相关结果以“Nonoxidized MXene Quantum Dots Prepared by Microexplosion Method for Cancer Catalytic Therapy”为题,发表在材料类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5.621)上,陶绪堂教授和刘宏教授为通讯作者,晶体所博士研究生李雪松和刘锋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独立完成单位。 对于肿瘤治疗,传统的化学、物理疗法都存在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最近,基于特殊的肿瘤微环境,利用肿瘤内部催化反应的纳米催化治疗成为前沿且备受关注。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铁基纳米催化剂可特异性响应肿瘤的弱酸性细胞微环境,释放Fe2+并引发芬顿反应,产生•OH自由基以触发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然而,在弱酸性肿瘤环境中,Fe2+催化的芬顿反应速率较低,导致•OH自由基形成缓慢。此外,众多抗肿瘤复合纳米制剂的潜在毒性值得关注。因此,寻找更高催化活性和更安全的纳米制剂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陶绪堂教授团队与刘宏教授团队合作发现所制备的钛基无氧化MXene-Ti3C2Tx量子点具有较强的类芬顿反应特性,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器官均表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对宫颈癌和乳腺癌均有强烈的杀伤能力,体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效果。这种以钛基类芬顿反应为基础的肿瘤治疗方式潜力巨大,为实现肿瘤的高效、精准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途径。
山东大学 2021-04-11
一种U型集热管超导液太阳能热水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集热管超导液太阳能热水器。在水箱的一端设有集热管孔,U型集热管由集热内管和集热外管组成,集热内管的内置部分通入水箱内浸入水中,集热内管外置部分套装有集热外管,安装在抛物槽面的聚光线上,集热内管与集热外管间留有间隙,并呈真空状态,集热内管的内置部分向上倾斜,集热内管外置部分向下倾斜,集热内管管内装有超导液。集热管内的超导液受阳光照射,转变为高温超导液蒸气,进入集热内管内置部分,将水箱水加热,水吸热后使超导液蒸气一部分变为超导液再流回集热内管外置部分,超导液受到阳光照射再次蒸发,如此往复,实现将水加热。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5-03
基于碟式聚光的太阳能二次聚光分频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碟式聚光的太阳能二次聚光分频方法及其装置,旋转抛物面碟式反射镜中间开有透光孔,透光孔下方沿碟式反射镜轴线两侧分别布置有聚光光伏电池板和集热器入口;在透光孔上方离碟式反射镜的顶点一定距离处布置一分频透镜,离碟式反射镜近的分频透镜一曲面上贴有分频薄膜,离碟式反射镜远的分频透镜另一曲面为银镜反射面,碟式反射镜与分频透镜之间设有支撑杆,碟式反射镜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双轴跟踪系统,整个系统放于旋转底盘上。本发明可实现太阳能聚光分频,并将两个聚光焦斑都转移到系统下方,有效降低系统追日时的能耗,提高系统的平衡性和抗风性能;可分别调节两束光的聚光比,满足聚光光伏电池板和集热器各自所需的最佳聚光强度要求。
浙江大学 2021-04-11
基于水泵回流原理的太阳能热水器控制系统设计
专利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研究了微型离心水泵的工作原理:   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叶轮流道里的水甩向四周,叶轮入口形成真空,使水流动。(2)研究了电磁阀得工作原理:   通电时,电磁阀线圈产生电磁吸力把阀芯提起,使使关闭元件离开阀座,密封副件打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靠弹簧力把关闭元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
辽宁大学 2021-04-11
二氧化碳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器
该热水器把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与太阳能热水器结合起来,提供四种制取热水模式:太阳能加热系统单独制取热水、太阳能加热系统与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同时制取热水、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单独制取热水、太阳能或电加热。辅助加热蒸发器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制取热水,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气候区全年有效的工作。 另外,本热水器充分利用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的优点,即使在严寒地区,也可以制取50~C、90℃的热水。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例如,在阳光充足、太阳辐射强度很大的时段,太阳能加热系统单独制取热水即可满足需求;在阳光充足、太阳辐射强度不是很大的时段,可启动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作为太阳能加热系统的辅助,两系统同时制取热水;在阳光不充足及没有阳光的时段,太阳能系统无法有效工作,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单独运行制取热水;在寒冷的冬季,运行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有充足阳光时,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加热蒸发器;阳光不充足时,利用电加热器加热蒸发器,从而防止了蒸发器在低温条件下结霜的问题。特别是严寒地区,可以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加热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蒸发器,达到有效融霜的目的,保证了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在低温下的稳定运行。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复杂工业过程企业能效监测评估及优化控制系统应用
复杂工业过程生产流程中消耗的能源种类多,包括电、天然气、氧气、水、蒸汽等,而且能源使用量大,其能源成本约占到生产成本的50%—60%。加强企业能源管理、规范不同流程工艺间的能效评价体系,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检测技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不同层面能源利用状况及其效率指标的监测、评估与优化调度,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与生产成本,并有利于加快企业精细化管理进程。
厦门大学 2021-04-11
用于太阳能空调的板壳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空调的创新要点:1) 采用高效、紧凑的板壳式换热器组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有优良强化传热性能的波纹板传热元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其耐腐蚀性能优于铜管,且材料单价较低,批量生产时,因材料消耗少可使成本比目前的铜管方案降低40%左右。2) 采用双效与单效耦合蓄能运行的循环方案。采用中温型太阳能集热器产生0.6MPa的水蒸汽,白天日照时段采用双效循环运行并进行蓄热,而在其余时段利用蓄热按单效循环驱动制冷机运行。该方案不仅效率高,日平均当量制冷性能系数可达0.8~1左右,而且其单位体积蓄能罐的蓄能密度极大,可实现无需用辅助能源而完全靠太阳能进行昼夜空调。3) 建设太阳能空调和热水站综合系统,在居民住宅楼的屋顶布置太阳能集热器阵,建设全年供应全体住户生活热水的太阳能热水站和夏季供应顶一、二层住户空调冷水的综合系统;若结合地源水低温热源系统则可建设吸收式热泵系统用于冬季采暖。由于综合利用系统中集热器的投资费用被所有热水用户分摊,空调用户的投资可很快从节省的电费中得到回收,该综合系统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下使太阳能空调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23kW(2万kcal/h) 用于太阳能空调的双效与单效耦合型板壳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4 165 166
  • ...
  • 312 3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