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流域(区域)
控制
断面污染物来源解析
与
决策支持服务
流域模型 GWLF 平台介绍:通用流域污染负荷模型(简称 GWLF模型)是 1987 年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提出的一种半分布式、半经验式流域模型算法,主要用于在中尺度流域(几百~万 km2 左右)模拟水文及污染物负荷通量,可以提供逐月的模拟结果并对关键断面(如国家、省级考核断面,跨区域(跨行政区)分界断面,生态补偿断面)污染源构成进行来源解析。其所需数据类型及数据量与我国的水环境、水资源管理部门所能提供的数据类型相匹配,保证了该模型在我国流域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达性,为流域尺度或区域尺度(一般市级行政区域大小为几百~万 km2)水环境及水资源规划、决策与管理提供可靠支持。该模型为美国 TMDL 计划实施推荐流域模型之一。利用该模型所得结论可以进一步加工分析并结合 GIS 等空间分析软件,得出时空差异分析结果,为区域或城市水环境管理急需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建议。
南开大学
2021-02-01
一种高精度多通道温度
控制
与
记录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多通道温度控制与记录仪,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温度测量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控制单元、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显示屏、电源供应器、单相固态继电器、接线柱及加热带;所述温度测量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等。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0
高性能车辆底盘结构创新设计
与
协同
控制
关键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组经过数年的研究,创新设计底盘驱动/制动、转向、悬架等系统的关键组件,构建了智能底盘多智能体动态协调控制架构,提出纵向、横向及垂向耦合集成与协同控制技术,形成以四项创新点为代表的技术群: 1、驱动/制动关键部件结构优化设计及车辆行驶敏捷性、稳定性协同控制技术。鉴于现有研究多聚焦于车辆驱动/制动系统独立控制且忽视内在耦合关系,割裂影响机理、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从驱动/制动系统结构优化与方法设计两个方面,提出融合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车辆驱动防滑(ASR)、能量回馈型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制动力精细调节技术、驱动/制动协同的车辆稳定性强鲁棒控制技术,解决车辆行驶敏捷性与稳定性控制所面临的参数摄动、控制时滞、多执行器耦合与冗余等难题。 2、车辆线控转向系统优化设计及转向操纵主动控制技术。针对转向系统存在的耦合摆振、结构参数时变不确定和线控时滞问题,项目组分别提出了考虑悬架与摆振问题耦合机理的车辆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减轻操纵负荷的前轮主动转向驾驶员共享控制技术和全电控四轮线控转向轨迹精确跟踪及横摆稳定性控制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0
过程装备
与
控制
工程系 蒸发干燥课题组
主要从事蒸发过程及设备、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化工设备设计等方面研究开发与推广。完成开发、设计的降膜蒸发器、L型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自然循环蒸发器、真空闪蒸结晶器、多效蒸发装置、含氯化铵废液的蒸发回收技术、制碱母液的综合回收处理技术等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几十家企业的蒸发系统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化学工程手册》、《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等蒸发篇的编写单位。一、含氯化铵废液的综合处理技术(发明专利:ZL 99 1 00015.3)1、技术特点该技术是一种对含氯化铵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并从废水中回收氯化铵的工艺,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利用多效蒸发工艺使二次蒸汽得到多次利用,因而降低了生蒸汽的消耗,降低废水治理及回收产品的成本。 (2)使用热泵蒸发技术,将低品位能源,通过热泵后变为高品位能源,消耗较小的动力,得到较大的二次能源,从而降低了工艺成本。 (3) 采用低温蒸发路线,使蒸发系统全部或部分为真空蒸发,采用真空蒸发的目的是保证设备不被腐蚀,一般设备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设备折旧费的减小,使得废水治理和回收产品的成本降低。(4) 采用常温结晶工艺路线,使蒸发后废液直接进入结晶器。采用直接结晶省去能耗较大的低温冷却系统系统,便于节约一次能源。(5) 本项技术不产生二次污染。工艺过程的产物,一是固体氯化铵产品,一是蒸发冷凝水,可达标排放。工艺中冷却水闭路循环使用。(6) 本技术使用降膜蒸发器,在蒸发器外设置两个小流量的循环泵,开一备一,保证降膜蒸发器生产中不停机,另外本技术使蒸发系统中的溶液不达到饱和,因而蒸发器中没有结晶析出,产生垢层机会少,使得清洗蒸发器周期延长,开工率较高。小流量的循环泵,耗电量较少。目前本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含氯化铵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工艺技术目前已在河北、浙江、山东、河南、天津、内蒙、广东等省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好,环保效益巨大。且本项目所研究开发的废水治理工艺,也可在其它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中推广应用。2、应用实例:浙江大洋化工有限公司,该企业生产主产品为碳酸钾,副产品为含氯化铵溶液,处理能力为12吨/小时,其中含有氯化铵10%,蒸汽消耗量为0.4吨蒸汽/吨水。项目厂家列表如下: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时间河北眺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河北省眺山化工厂) 氯化铵废水蒸发一期、二期工程 2001年河北眺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河北省眺山化工厂) 氯化铵废水蒸发二期扩建工程 2004年浙江大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氢钾与氯化铵蒸发工程 2001年山东兖矿鲁南化肥厂 氯化铵蒸发 2002年内蒙古和发稀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稀土冶金中氯化铵废水处理工程 2003年浙江省常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氯化铵蒸发 2004年深圳环保垃圾处理站 氯化铵蒸发 2006年济源市大洋化工有限公司 氯化铵蒸发 2005年郑州方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氯化铵蒸发 2004年青海盐湖元通钾肥有限公司 硝酸钾与氯化铵蒸发工程 2007年山西文通盐桥复合肥有限公司 碳酸钾与氯化铵蒸发工程 2008年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 硫酸铵废水蒸发处理工程 2008年广州正川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氯化铵三效蒸发工程 2009年3、现场图片 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 三效蒸发现场 浙江大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现场二、制碱母液综合处理技术(发明专利:ZL 2009 1 0068695.6)1、技术特点:制碱母液为含氯化铵、氯化钠、碳酸氢根的废水,综合治理采用蒸氨、蒸发、结晶及分离工艺处理。蒸发采用多效、热泵、真空蒸发工艺,选用降膜蒸发器及强制循环蒸发器,三效混流流程,蒸发过程中结晶析出氯化钠,蒸发后再冷却结晶析出氯化铵。本技术有效降低了设备操作温度,二次蒸汽和冷凝水可重复使用,减小了氯化铵溶液对设备的腐蚀,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该技术解决了纯碱工业中多年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热法氯化铵生产难题。2、应用实例:衡阳裕华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小苏打、工业盐和农业氯化铵的高新民营企业。处理量:600吨/天,回收氯化铵100吨,32吨氯化铵,12%的氨水40吨,蒸汽消耗量为0.45吨蒸汽/吨水。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氨碱法纯碱生产中滤后母液浓缩排盐处理工程,该项目处于建设阶段,近期开车运行。该项目处理能力为每小时160吨,其中蒸水量为80吨/小时,回收氯化纳3吨/小时,蒸汽消耗为生蒸汽消耗20吨,废热蒸汽40吨。该项目为技改项目,解决了原主工艺中氯化钙处理中蒸发能耗高的问题。3、现场图片衡阳裕华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蒸发现场联系人:史晓平 13323307376 E-mail:xpshi@hebut.edu.cn 胡柏松 13752262297 E-mail:hubaisong@163.com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轧机过程
控制
数学模型
与
轧制稳定性技术
小试阶段/n轧机过程控制数学模型与轧制稳定性技术直接影响带钢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结合生产工艺与设备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综合现代控制理论、数学建模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完整的轧线关键模型与轧制稳定性控制技术,已在宝钢、梅钢、涟钢等国内多条大型热连轧生产线上成功在线应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关键技术:1)高精度轧制设定模型与尺寸控制。高精度带钢厚度控制技术:包括高精度轧制力能模型、全线一体化分布式温度模型、辊缝模型,保证高精度的头部设定;高精度AG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HSES-02 液压传动
与
控制
实验教学仿真监控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MPC-I 型气压传动
与
控制
实验教学培训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HSES.02液压传动
与
控制
实验教学仿真监控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金属基复合材料液固高压成形工艺
与
控制
技术
内容介绍: 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成本高、工艺过程复杂的难题,集真空压 力浸渗、挤压铸造及液固挤压三种工艺优点于一体,开发出的真空吸渗 一液固挤压一体化成形复合材料构件的新技术,可一次成形出合金及其 复合材料管、棒材等高性能制件,解决了增强纤维与基体金属润湿性差 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传统复合材料管、棒材成形方法均需二次变形的弊 端,可用于铝、镁基复合材料的成形,极大地降低了铝、镁合金及其复 合材料的制备成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精度
与
稳定性
控制
随着航天发动机性能和技术指标的不断提升,涌现出叶轮、机匣、舱段、壁板等大量服役于高温、高应力恶劣工况的高性能复杂结构件,此类零件结构整体成形、型腔封闭狭小、型面精度苛刻、薄壁易于变形、材料难于切削、极低损伤要求,迫切需要解决高速切削机理、刀具设计制造、刀具路径规划、加工颤振抑制等制约高速切削加工效率、精度、稳定性的瓶颈问题。 项目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系统掌握了航天特种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工艺规律,提出了五轴铣削刀具“结构-参数-动态特性”一体化设计与无瞬心包络刃磨方法,提出了多轴铣削刀具路径高阶切触规划和精度控制方法,提出了多轴铣削加工过程稳定性预测与颤振在线抑制方法,掌握了多轴加工的装备工艺交互行为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揭示再生效应和过程阻尼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刀具结构模态耦合调整工艺系统阻尼,实现颤振在线抑制,显著扩大了极限稳定区域。 形成了完整和自主可控的多轴加工稳定性控制技术体系,应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数控系统换脑工程,显著提升了国产高档装备和精密刀具对于航天复杂结构件精密制造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获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23
24
25
...
549
5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