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稀土合金材料的电磁输运特性及其磁热效应研究
对稀土合金磁性材料的电磁输运特性、变磁性转变、自旋重定向及 其与之相关的结构相变等行为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重点关注其中 介观尺度磁畴结构、相分离现象以及微观电子结构等的衍变规律、 以及它们与宏观电磁现象的关联效应,深入理解稀土元素在其中发 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稀土合金材料的磁性作用机制,探究4f—3d电子 的相互作用机理,以达到探寻其微观物理本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该类材料中的磁热效应,为磁制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该项目的研究对象为先进功能材料,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节能减排 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已获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立项支持。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料
  巨霍尔效应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中反常霍尔效应的巨大增强现象,是纳米材料的新效应,本课题利用巨霍尔效应原理,制备出磁场灵敏度高达125AT、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并将颗粒薄膜应用于霍尔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原型。    本课题的研究,率先将纳米体系的新效应巨霍尔效应原理应用于传感器件领域,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纳米材料及微型霍尔器件,具有原始创新性。与传统的半导体霍尔器件相比,基于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巨霍尔效应的霍尔器件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高度集成、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霍尔器件具有的工作温度宽、温度稳定性能优异、抗核辐射等优点,在微弱磁场探测、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导航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本课题利用巨霍尔效应原理,首次制备出磁场灵敏度高达125VAT、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并将颗粒薄膜应用于霍尔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原型。主要创新点有将稀磁半导体引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体系,替代绝缘体母体材料,使体系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温铁磁性;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具有高灵敏和实用价值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将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应用于传感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    主要创新点有将稀磁半导体引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体系,替代绝缘体母体材料,使体系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温铁磁性;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具有高灵敏和实用价值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将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应用于传感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相关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九项。    本课题的研究,将巨霍尔效应这一纳米体系的新效应应用于器件领域,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替代现有霍尔器件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取得了多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技术成果,进一步推进了纳米材料在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    应用状况:    与传统的半导体霍尔传感器件相比,基于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巨霍尔效应的霍尔传感器件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高度集成、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霍尔器件具有的工作温度宽、温度稳定性能优异抗核辐射等优点,在微弱磁场探测、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导航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人源益生菌功能发掘与发酵乳高效应用技术
该成果 2016 年获广西科学技术二等奖。通过建立人源益生菌高效筛选技术,并选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优异且稳定的人源益生菌;构建了益生菌功能发掘、功能特性高效表达技术及高活性益生菌发酵乳品制备技术。成果还建设了我国最大的长寿人群益生菌种质资源库,科研成果在免疫调节功能益生菌体外筛选模型构建、黏附定植新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扬州大学 2021-04-14
基于热释电效应的红外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环境等领域,其研发与生产水平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环保事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对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开发相对落后,其核心敏感材料的制备更是少之又少。以日本、美国为主的少数国家掌握着热释电材料制备及器件开发的成熟技术。因此,国内开发高性能热释电红外传感核心敏感材料显得格外重要。 热释电效应是指极化随温度改变的现象。当温度改变时,极化发生变化,原先的自由电荷不能再完全屏蔽束缚电荷,于是表面出现自由电荷,它们在附近空间形成电场,对带电微粒有吸引或排斥作用。如果与外电路联接,则可在电路中观测到电流。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热释电效应的温度敏感性传感器,其独特的滤光片可以使人体发出的9~10μm的红外光通过,不需要接触人体就能检测出人体辐射能量的不同及变化,并把它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通过将信号放大,就可以驱动各种控制电路,可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控制、防盗报警等多种场景下。本成果独立开发高性能热释电红外敏感材料及传感器,如下图所示:
华中科技大学 2022-11-03
一种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增强型光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增强型光纤,包括纤芯 和围绕纤芯的包层;其中,光纤的纤芯半径 a 为 1μm~7μm,光纤 纤芯掺杂为 GeO2、P2O 和 Al2O3 中的一种;包层掺杂物质为 F;纤芯 与包层之 间的折射率差 Δn 与纤芯半 径 a 之间的关 系为:0< a<sup>2</sup>Δn≤0120μm<sup>2</sup>;纤芯与包层之间的声速率 差ΔVl 与纤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微气泡效应的超声波及臭氧协同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气泡效应的超声波及臭氧协同清洗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机体、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振子、喇叭状喷头和臭氧发生系统;所述机体为筒状与喇叭状喷头固连,所述的臭氧发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臭氧发生器及臭氧气泡石,臭氧气泡石置于喇叭状喷头内,超声波振子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且黏在背板上,在背板上位于超声波振子上方及下方分别开有排气口和进水口。采用本装置清洗可不使用清洁剂、耗水量较低、不存在再沉积现象,并且该装置对被清洗物体表面的形状、粗糙度、大小均没有要求;水流缓和,不会破坏清洗物体的表面,在小水流量下亦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
浙江大学 2021-04-13
具有跟踪太阳光类似功能的半球面复眼光伏玻璃
由于地球的自传,地面的太阳电池板必须自动跟踪太阳才能获得最好的辐照效果。为此必须建立聚光和自动跟踪太阳的复杂而昂贵设备,这样无疑增加了成本。本项目不要建立复杂的自动跟踪太阳的设备,却能尽量多地聚集射角入电池表面的太阳光。为此,我们将光伏玻璃表面制备成由多个半球面构成的复眼结构,将其覆盖光伏太阳电池板表面时就可将斜照入射的太阳光尽可能多地聚集射入太阳电池表面,进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模拟表明,在没有间隙排布和弦高比为2.5时效果最优,并且复眼越大优化效果越好,与常规平面光伏玻璃相比,所收集的光能增加4.43%。按设计制得实际复眼光伏玻璃样品,通过一天阳光下的实际测量,得到了类似模拟的效果。本项目自主研发了由多个由半球面构成复眼结构的光伏玻璃,将其覆盖光伏太阳电池板表面时可将斜照入射的太阳光尽可能多地聚集射入太阳电池表面,具有跟踪太阳光的类似功能,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常规平面光伏玻璃相比,所收集的光能增加4.43%以上。
厦门大学 2021-04-11
具有跟踪太阳光类似功能的半球面复眼光伏玻璃
自主研发了由多个由半球面构成复眼结构的光伏玻璃,将其覆盖光伏太阳电池板表面时可将斜照入射的太阳光尽可能多地聚集射入太阳电池表面,具有跟踪太阳光的类似功能,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常规平面光伏玻璃相比,所收集的光能增加4.43%以上。
厦门大学 2021-04-10
高效率薄膜晶硅纳米构架柔性太阳光伏项目
 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技术,及其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应用,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所框定的重点“能源领域”技术突破方向之一。新一代高性能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丰富光伏器件应用和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提供关键基础,而其实现的核心技术在于制备高品质、稳定且低成本的柔性薄膜材料。本项目在可规模化应用的柔性薄膜衬底上实现低温晶硅薄膜外延生长、分离转移、器件优化和先进纳米构建框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同时,通过融合和集成先进纳米构建体系和材料性能调控,探索新一代高性价比薄膜光伏电池。
南京大学 2021-04-14
液体磁性磨具光整加工机理研究
液体磁性磨具是由我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精密光整加工技术,具有良好的材料适应性,可以实现对各种金属材料零件、陶瓷材料零件等的光整加工,可以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值,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可方便的通过调节磁场强度来控制整个加 工表面或局部表面研磨压力的大小,且光整加工所需要的设备简单,对设备的精度要求不高,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在复杂 型面、孔等表面精密加工方面具有具有明显的优势,居国内领先水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5-0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55 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