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工矿灯厂家帝光品牌专业照明
产品详细介绍 节能从节电开始 大管大功率节能灯 台湾技术生产GTL帝光大功率节能灯省电80%以上  管中管日光灯省电50%以上 大功率工矿节能灯特性: 一.超节能自镇流足瓦数110W,相当于水银灯500W的亮度,省电75%以上 二.超长寿命平均寿命在10000小时以上,保固12个月 (开关测试超过2万次) 三.显色指数高 显色指数高达85%以上,物体原色不失真,使物体看得更清楚 四.新型预热式(瞬间)启动 不会影响工厂生产时间 五.拥有独家专利 常温至零下20度均能启动照明 六.高频率 无频闪,无眩光,保护眼睛健康 七.安装方便 免外接镇流器 上海富粟电子生产帝光大管螺旋节能灯,高功率节能工矿灯,使用环保固汞,缔造健康节能。节能改造,安装方便,工厂企业后续维护可降低成本。帝光品牌提倡高效节能照明,自镇流螺旋工矿灯。 帝光品牌管中管节能灯的三大特点:省电, 长寿命, 亮度更亮 一、超节能  节能50%以上,亮度超过120%;20W直管灯亮度超过普通45W日光灯; 二、长寿命  1、保固可达16个月,保质期内“以坏换新”;  2、寿命为普通灯管的6倍以上; 三、通用性强  使用帝光管中管节能灯无需更换灯具,直接安装即可使用(无需灯具原有“启动器”); 四、特殊结构  1、“T5+T8”双结构,可直接替换传统T8灯管;  2、“插拨式”新结构,更环保,更耐用; 五、演色性(Ra)佳  三基色荧光粉纯度100%,显色指数85Ra以上,色温指数超过8000K,光效高,使眼睛所看到的都如同阳光下的色彩,真实自然,保护视力;             六、绿色环保  1,无噪音、无闪烁;一开即亮,无需等待;                   2, 抗干扰、热辐射小! 适合大范围照明、路灯、工厂、商场作业等,可更取代普通耗电灯泡
上海富粟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3D微纳光场显示系统
当前市场的外设式3D成像设备,包括VR/AR/MR(头戴式)、3D大屏(眼镜式)等,都是 利用人的双目视差成像,但大多存在屏幕闪烁、高串扰等显示问题,会导致长时间观看易疲劳、 易眩晕等缺陷。 我们采用全新的3D技术,光线通过前偏光板倒置相位差90°后,再经过圆偏振片进行光排 布,使人眼观察到3D影像,相比原有3D屏幕的主动快门显示技术,产品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我 们通过控光模组的重新设计,解决了传统3D屏幕亮度损失大、频闪和有害光未得到有效过滤导致 的眼睛不适等问题,通过3D微纳光场显示系统展现的高清晰、大出入屏深度的影像,结合可按需 定制的 交互方式,可以打造更真实、更触手可及的沉浸式体验,为建构3D行业应用提供全新方 式。
班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22-06-14
新型无痛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关键技术及转化——新型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药械联合的新型靶向疗法,治疗非黑素性皮肤肿瘤、痤疮、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ALA-PDT治疗过程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感受,是业界公认的ALA-PDT治疗瓶颈。此项目团队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带领下,长期致力于ALA-PDT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掌握了“无痛ALA-PDT关键技术”,形成相关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并将其转化生产出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用于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打造个性化、智能化、便捷的新型无痛ALA-PDT,降低对专业医师的依赖程度,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无痛ALA-PDT扩大推广应用,引领ALA-PDT无痛治疗新时代。 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图片 团队已将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总结关键技术并将其推广至全国2000多家医院,直接获益患者逾100万人次。 第二代治疗仪
同济大学 2021-04-11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注释数据库
2020年1月30日,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注释数据库上线,并纳入中国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向全球开放服务。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的高峰教授、罗昊博士采用已研发的ZCURVE_CoV系列软件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内的两千余株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基因识别和酶切位点预测,并以数据库(ZCURVE_CoV Database)的形式提供网上服务。
天津大学 2021-04-10
一种新的录组测序快速建库方法
基于SHERRY方法的转录组测序建库流程如图1所示,样本可以来自裂解的单细胞或bulk RNA;RNA分子经过oligo-dT 引物的反转录后,RNA/DNA杂合链可直接被Tn5转座酶打断(图中灰色的波浪线及直线分别代表RNA及DNA分子);在Tagmentation之后,转座酶会在杂合链两端加上adaptor接头,进行之后的建库PCR扩增。 基于100pg的RNA起始量,SHERRY表现出了高的read匹配率,同时可检测出近9000个基因,其中72%的基因可在三个重复样本中检测出,可重复性较好。与目前普遍应用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Smart-seq2技术相比,SHERRY与其建库质量不相上下,并且具较低的GC bias。此外,SHERRY整个流程仅需要5个步骤,且可在一个管子中完成,整个时间仅约4小时,其中手工操作时间不到半小时。相比之下,Smart-seq2整个耗时约为SHERRY二倍的时间,且需要一些前处理等操作;此外,包含十个步骤的NEBNext方法则需要更加多的实验室操作和时间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成本方面,SHERRY方法仅为其他两种方法的五分之一,将大大节省实验成本。
北京大学 2021-04-10
揭示RNA编辑核心蛋白ADAR全转录组RNA底物特征
开发了一个高效的捕获RNA结合蛋白双链RNA底物的建库测序技术(irCLASH)以及后续的一整套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首次在转录组水平上系统地绘制了人类ADAR蛋白的内源双链RNA底物图谱;揭示了决定ADAR结合效率和编辑效率的底物特征和ADAR结合长双链RNA的体内模型。       该研究利用irCLASH技术系统构建和分析了人类ADAR1、ADAR2及ADAR3的双链RNA底物图谱,发现与之前根据计算推导的研究设想不同,ADAR具有大量的、长距离的双链RNA底物。该研究发现不完全互补配对的底物与ADAR蛋白也有很好的亲和度,特别是ADAR2家族成员。研究还进一步揭示了决定ADAR结合效率和编辑效率的底物特征。irCLASH测序技术及后续的整套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开发为研究双链RNA结合蛋白的内源底物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该研究揭示的ADAR与底物相互作用及催化特性为研究人员开发高效的RNA编辑工具提供了资源宝库及改进方向。
中山大学 2021-04-13
基于细长反应腔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细长反应腔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重链置换扩增反应体系注入细长型的反应腔中,完成对目标基因组的全基因组扩增。细长形的反应腔体将多重链置换扩增反应体系相对分隔于一个细长的反应腔中,各微观反应单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相互影响大为减少,因此各微观反应单元以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发生反应,目标核酸各个片段之间的扩增一致性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基于细长反应腔的多重链置换扩增,不需要预先制备微液滴发生装置或复杂反应微腔,并且在系统调试和扩增反应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微量液体进行精密和复杂的控制,
东南大学 2021-01-12
阐明了红树基因组水平的趋同进化机制
 红树植物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环境的木本植物,包含了不同分类类群的数十个物种,是研究适应性趋同进化的极佳对象。课题组选择了三个主要的红树植物类群共16种代表性的红树物种,进行了全基因组或转录组测序组装,在全基因组水平检测趋同进化。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三个红树植物类群起源的时间十分接近,共同经历了历史上海平面的升降,并逐步适应潮间带环境。论文进一步发展了准确估计分子水平趋同进化的方法,以陆生植物为对照,通过检测趋同氨基酸替代的方法,成功收集到70多个在红树植物中趋同进化的基因。此外还发现红树植物更多的趋同进化发生在氨基酸组成和氨基酸替代模式的改变。相比于陆生植物,红树植物趋同地改变了9种氨基酸的使用频率,更多地发生了平常少见的氨基酸替代模式。这种氨基酸组成的趋同进化有助于红树植物适应高盐、动荡且营养贫瘠的海岸潮间带环境。这项研究通过合适的物种选取、大量的基因组数据和完备的对照组设置,首次真正在基因组水平上准确地检测出趋同氨基酸替代位点。
中山大学 2021-04-13
大数据挖掘在植物表观遗传组学中的应用
近年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生物领域积累了大量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学数据。怎样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挖掘生物学新知识,是研究工作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该研究以DNA甲基化测序数据入手,探索了大数据挖掘揭示生物学新知识的研究之路。翟继先课题组重新分析了公共数据库中来自不同实验室的约500余组Col-0型拟南芥DNA甲基化数据:通过比较单个突变体和多个野生型,鉴定了每个突变体中高置信度的DNA甲基化差异区域,进而分析了不同突变体间DNA甲基化差异区域的重合度,揭示控制DNA甲基化相关基因之间的联系。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整合蛋白质组学助力“癌症之王”的精准诊疗
揭示了LIF在胰腺肿瘤发生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并且表明其成为有效的治疗靶标以及肿瘤诊断标志物的光明前景。基于该项研究所开发的整合蛋白质组学分析策略,为更好地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信号转导网络提供了新颖的系统水平研究工具,为探寻胰腺癌治疗和诊断的分子靶标提供了重要可靠的线索。 基于本研究发现的LIF在胰腺癌中的关键性作用,加拿大Northern Biologics公司将胰腺癌纳入其anti-LIF·I期临床试验中,并将胰腺癌作为重点适用病症进行测试。 田瑞军课题组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开发了一系列新的生物质谱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新策略(PNAS, 2015, 112, E1594; PNAS, 2018, 115, E8863; Anal. Chem., 2018, 90, 5879; Anal. Chem., 2018, 90, 12574; Anal. Chem., 2017, 89, 9407; Anal. Chem., 2016, 88, 4864),并在创新药物发现、癌症靶点和标志物开发、肠道微菌群宏蛋白质组分析和干细胞蛋白质组分析等方面实现了系统地应用。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 44 45
  • ...
  • 83 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