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双模态显微成像系统和方法
荧光显微成像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激发光的高光子通量和光毒性,成像总次数受限,因而目前还未能全面揭露细胞内部细胞器的相互作用及动态过程。活细胞的高分辨长时程成像目前仍然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巨大挑战,由于轴向扫描速度的限制,三维荧光成像需要更大的激发光子通量,而光漂白效应则极大限制了三维成像的总时长。同时,由于荧光光谱较宽,成像过程中通道数目受限,荧光成像一般仅能同时标记有限种类的分子。而电镜等辅助成像手段虽可观察多种细胞器,但仅能提供静态快照作为辅助。光学衍射层析显微成像具有光通量低,光毒性小的特点,可有效解决荧光成像遇到的问题。光学衍射层析成像系统中,先前的工作缺少荧光成像作为辅助,衍射层析图像中的多数结构缺乏标定,仅能进行形态学分析。传统光学衍射层析成像中,也仅对脂滴、染色体和线粒体进行了结合宽场荧光成像的鉴别标定。 北大研究团队提出一种结合光学衍射层析显微成像和结构光照明超分辨荧光成像的双模态显微成像方法,用超分辨荧光成像辅助光学衍射层析进行共定位成像。在双模态成像系统中,光学衍射层析成像具有优异的分辨能力,且无光毒性的限制,因而可以长时间、全面地记录细胞内各种细胞器间的三维相互作用动态;荧光成像模态可提供分子层面的化学特异性分辨能力,因此成为鉴别无标记成像模态成像结果的重要依据。利用光学衍射层析-结构光照明荧光双模态成像系统,可开展一系列的活细胞成像研究,并应用于病理诊断、药理分析、耐药性研究等。
北京大学 2021-02-01
量子相干控制超分辨荧光宽场显微成像
传统的光学显微系统受到阿贝衍射极限原理的限制,无法分辨尺度小于~200nm的事物,为了突破衍射极限,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应运而生,在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成像采集过程,超分辨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单分子定位显微方法(SMLM),通过荧光分子的光开关特性,孤立每个发光分子进行单独定位。此类方法具有不受衍射极限限制的特点,可以得到10-40nm的超高分辨率,但由于分子激活漂白的循环步骤使得采集速度和成像时间较慢。另一种是如结构光照明等宽场成像的超分辨显微技术,可以通过获得相邻区域/荧光分子间一定程度的响应差异来实现分辨率的提升。宽场成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间采集效率,但由于同时激发视野内的全部分子,使得其分辨能力往往在100nm以上。目前还缺乏一种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有效的兼顾宽场成像的时间采集效率和单分子定位方法的空间分辨率,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基于宽场成像对荧光分子高效调制的技术方案。 超分辨方法其本质都是通过识别单个荧光分子的独立的发射特性获得该分子的空间定位。如果可以对宽场成像中衍射极限以内各个发光分子荧光发射差异实现主动控制,则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超分辨显微结果。近期,物理学院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量子相干控制原理主动调制分子荧光发射而获得超分辨荧光显微的方法(SNAC),在宽场成像下实现了分辨率的提升。课题组在ZnCdS量子点体系下获得衍射极限范围内各个量子点的差异化激发。通过设计多个整形脉冲,单个ZnCdS量子点的荧光差异性会得到增强。课题组通过周期性改变整形脉冲和傅立叶增强提取荧光响应的差异。同时,主动控制的图像采集方案可以有效的抑制系统中不随调制周期变化的泊松随机噪声和CMOS工艺导致的固定噪声,极大的提升了信噪比。接着,利用独立开发的混合周期(Combination-FFT)和多高斯拟合定位算法获得最终的超分辨重建结果。研究模拟了邻近双点荧光发射的超分辨定位,其结果可以很好的分辨出低至50nm的相邻荧光分子。对于密集标记的线性结构,SNAC的分辨能力同样有显著性的提高,获得了30nm左右的径向定位精度。在量子点标记的COS7细胞样品的维管结构区域清晰的观测到了维管的平行取向和姿态排布以及纤维交叉区域的95.3nm的邻近双峰,显示出了比已有多种宽场超分辨方法更好的重建结果。这个研究将脉冲整形作为新的控制维度引入荧光超分辨,并将宽场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分辨率提升到了与单分子定位方法接近的50nm的水平。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显微层析成像方法与装置
1. 痛点问题 在常规显微系统中,宽视场与高分辨率不可兼得。此外,基于单光子照明的成像方式一般均不具有层析能力,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 解决方案 图1 完整宽视场、高分辨率成像示意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微层析成像方法与装置。包括:在投影器件上依次加载所需的各照明图案,利用光学中继透镜组以预设的缩放比例中继到样本面对相应子视场进行激发,子视场中被不同照明图案激发的荧光信号依次通过光学中继透镜组,并以预设的缩放比例中继到相机靶面,实现高分辨的子视场图像的获取;通过二维横向扫描器件使得光束在样本面上产生横向偏移,实现超大视场的不同子视场的结构光图像及其均匀光图像的获取(图1);通过轴向扫描器件使光束在样本轴向产生偏移,实现对样本的轴向扫描;对获取的图像依次利用结构光层析算法、图像拼接算法、三维重建算法,最终得到三维光学层析图像。本发明具有宽视场、高分辨率及三维层析成像的性能。 合作需求 寻求在显微仪器领域有相关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经验,能推进本发明落地的高技术光电企业。
清华大学 2021-11-24
一种三色荧光显微成像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色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其包括三色激光合 束模块、第一二向色镜、物镜以及三色荧光成像模块;所述三色激光 合束模块用于将三种单色光合并成一束三色激光,投射在第一二向色 镜上;第一二向色镜反射激光同时透射荧光,其用于反射三色激光, 投射在物镜上;所述物镜用于透过三色激光并收集激发的混合荧光, 并将收集到的混合荧光投射在第一二向色镜上,第一二向色镜用于透 射混合荧光,投射在三色荧光成像模块上;所述三色荧光成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正在向超高压、大电网、大容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可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系统能够联网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变压器、GIS、电容型设备等输变电一次设备,及时发现输变电设备内部的各种短路、局部放电、绝缘受潮和老化等故障,并实时诊断预警,为输变电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指导数据,大大提高了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该系统是总结十多年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关于绝缘泄漏电流测量、介质损耗测量、局部放电测量、振动特征测量和故障诊断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和处理经验,采用最新的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和最新诊断理论、算法实现的新一代高性能智能化、综合化的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多元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故障综合诊断,诊断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基于该课题,我研究团队共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承担“973” 、“863”子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其他横向项目10余项。有100余台套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现场运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新冠肺炎 AI 筛查和辅助诊断系统
影像学检查在新冠肺炎的诊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定局限,疫情爆发导致待阅片数量激增,医生阅片压力巨大;新冠肺炎属于新发疾病,各地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缺乏阅片经验,且由于“异病同影”,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该病病程发展快,患者需要接受多次胸部CT检查以监测病情发展、评估治疗效果等,单凭阅片医生肉眼很难快速对比并识别病灶变化。 在接诊量高峰期,亟待建立更精准高效的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方法。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组织医院呼吸内科、急诊科、放射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在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联合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以及广州康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使用50万份临床影像学大数据,开发了基于胸部CT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I筛查和辅助诊断系统。 该系统能对新冠肺炎进行快速诊断,判定新冠肺炎的分级和严重程度,协助医疗机构加速辨别感染者,为快速隔离、诊断、治疗争取时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快速、准确地诊断新冠肺炎。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看完1个患者的胸部CT图像约15-30分钟。该AI系统可在20秒内完成1个患者CT图像的检测及诊断过程,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和重症危重症预测功能。该系统可对胸部CT图像每一切面的小结节、磨玻璃影和实变进行自动分割、标注及定量分析,可预测患者的吸氧频率、血氧饱和度、全身代谢情况、其他器官损伤程度,预测病人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概率和时间,以便医生及时干预,降低患者死亡率。协助医务人员进行药物效果评估,指导用药。系统可对同一位患者用药前后的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定量计算病灶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判别药物是否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中山大学 2021-04-10
旋转机械振动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项目概况 本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处理箱,对旋转机械的振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降噪、快速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处理,并将处理过的数据送往上位机进行故障特征的提取。 上位机对下位机传送来的数据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故障检测及诊断,实时监测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 本项目实用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主要特点 数据采集处理在以DSP作为处理器的下位机进行,大大加快了振动信号的实时处理能力;振动信号的降噪和特征提取综合运用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两种算法,提高了振动故障信号的降噪和故障鉴别能力;故障的诊断综合运用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故障分类方法。技术指标 本系统可分别显示时域振动图、频谱图、极坐标图、轴心轨迹图、瀑布图、相关分析图等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傅立叶变换频谱信息;也可显示小波序列图、小波能量分布图等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小波变换谱信息。同时,可给出引起旋转机械振动的故障原因。市场前景 旋转机械的振动故障占旋转机械故障的70%以上,对旋转机械的正常运行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旋转机械振动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设备价格一直偏高,而且故障的漏报率和误报率一直较高,影响了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系统得应用。 本系统的价格适中,使用方便,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正在向超高压、大电网、大容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可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系统能够联网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变压器、GIS、电容型设备等输变电一次设备,及时发现输变电设备内部的各种短路、局部放电、绝缘受潮和老化等故障,并实时诊断预警,为输变电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指导数据,大大提高了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该系统是总结十多年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关于绝缘泄漏电流测量、介质损耗测量、局部放电测量、振动特征测量和故障诊断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和处理经验,采用最新的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和最新诊断理论、算法实现的新一代高性能智能化、综合化的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多元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故障综合诊断,诊断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21-02-01
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地铁车辆转向架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不够智能化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直接采集地铁运行状态下的轴承加速度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多个频带内重构信号的包络频谱图,最后通过在包络频谱图内搜索与理论值相匹配的故障特征频率来进行故障诊断。从而可以完全脱离人工参与,由相应的装置来完成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故障诊断过程,也就是实现了列车运行状态下转向架轴承的故障诊断。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0
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监测试验技术
故障诊断主要是针对过程工业中流体机械泵、压缩机、风机等机器的工作在线监测技术。流体机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医药、轻工等各领域,设备的性能及其安全运行在现代流程性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包含监测试验台、旋转机械的监测测试的硬软件、各类传感器等部件,可以对工矿企业使用的大型流体机械泵、压缩机、风机进行在线工作监测;也可以作为制造压缩机、风机的厂家对其制造中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此外对许多专业教学单位可以用来测试典型流体设备压缩机的实际排气量、指示功率测定、电测示功图等性能。 多通道稳态分析(时基图、轨迹图);瞬态分析;转速频率谱、转速阶次谱、转速幅值相位谱、大容量采集(定时、内部)以及多通道实时示波、波形显示、数据编辑、数字微分大容量采集等功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2 53 54
  • ...
  •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