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硅基拓扑光子学
研究团队利用能谷-赝自旋耦合原理,在绝缘层硅(SOI,silicon-on-insulator)上制备出能谷光子晶体平板。该拓扑光学结构具有~40nm的特征尺寸,其光子模式(因工作于光锥以下)能够较好地局域在平板内,抑制了平板外损耗。他们制备了直线形、Z形和Ω形等三种拓扑光学通道,测量出高透平顶透射光谱带,证实了近红外波段下拓扑保护的宽带抗散射传输。采用硅微盘技术产生相位涡旋源,无需低温和强磁等极端环境,实现了拓扑界面态的选择性激发,实现了亚微米量级耦合长度的宽带光子路由行为,验证了能谷-赝自旋耦合等拓扑光学原理。在硅基平台上证实拓扑光子学原理,是目前国际学术前沿的聚焦度较高的领域之一。研究团队过去在拓扑光子学原理方面的工作,多次引起国际同行关注,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该工作中,他们深入系统地发展出硅基拓扑光学等关键理论,攻克了数十纳米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率先在硅基光子平台与拓扑光子学之间建立了联系,突破了单一自由度调控的传统框架,提出了硅基中多自由度耦合的多维调控新机制,为微纳光学与光子学、光二极管等关键光子芯片器件、混合集成光子学、高保真光量子信息光学、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高速相干光子保密机
已有样品/n高速率光信息传输安全性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一方面光信号截获技术在国内外都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外已经研究成功多种光通信信号的截获装置。另一方面,量子计算等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严重威胁基于密码学的传统加解密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已有的抗截获光通信技术,或者是安全性受到高性能计算挑战(电域数据加密);或者是受色散及信道噪声影响,难以实现长距离传输(光混沌);或者是受光器件限制,难以实现高安全性;或者是虽然安全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光子微球生物芯片技术
本技术利用光子晶体微球的颜色对待测生物分子进行编码,一种颜色的微球可以检测一种分子,与微孔板或者微流控芯片相结合,通过自动化的流体控制和光学检测完成样品中多个组分的同时检测,获得201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4瑞士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同时获专利授权10余项。本技术成果包括了光子微球、微流控芯片和自动化芯片分析检测仪三部分,可以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HIV、SARS、肝炎、禽流感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检测等。希望合作研发和生产,投资规模在200万人民币左右。
东南大学 2021-04-13
光子-激子强耦合相互作用
构建了多激子与单个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耦合相互作用的全量子理论,给出了简洁的实现强耦合作用的“量子光学极限条件”。依据该理论,研究团队精心设计和制备出方形银包金纳米棒结构,实现了将光子局域在71 nm3 的超小模体积内,同时,巧妙地实现了单激子偶联以及小于0.9 nm的超短作用距离的精确控制,最终实现了单个J-aggregate激子与单根纳米方棒之间高达~41.6 meV的耦合作用强度,在室温下成功观测到1-7个激子与单个等离激元纳米方棒的强耦合相互作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
单像素光子计数成像教学机
单像素光子计数成像以一个像素的点探测器利用空间光调制实现二维空间分辨测量,可以在二维空间的分布中节约一个维度,相比面阵列探测器节约了成本,并能用于更多的谱段成像,同时由于大幅提高了测量光通量,在极弱光条件下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发展出的光子计数单像素相机,采用统计模型进行随机调制,进而实现光子计数成像,该成像技术在太赫兹成像、显微成像、机器视觉等诸多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缺少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单像素光子计数成像的基础知识以及压缩感知理论的用于教学的单像素光子计数成像设备,故此设计本设备,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光子计数成像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图1.单像素光子计数成像设备样机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12
金属晶体结构模型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单双光子路径染料@MOF白光材料
同时利用紫外光激发的单光子过程和近红外光激发的双光子过程,成功获得了双路径光子转换的染料@MOF白光材料。该MOF结构设计中的四苯乙烯骨架配体和所吸附的有机染料分子,均同时具有单光子吸收(OPA)和双光子吸收(TPA)激发荧光的特性。经过对材料组成、激发波长、双光子吸收截面等诸多因素的精准调控,最终成功获得了不同含量的RhB+@LIFM-WZ-6、BR-2+@LIFM-WZ-6和APFG+@LIFM-WZ-6的染料@MOF白光材料体系,而后分别在365 nm紫外光和730~800 nm近红外光的激发下,经由单光子路径和双光子路径过程,成功实现了能量下转换和上转换的白光发射。上述研究将不同路径的光子转换机制成功运用于白光发射材料的设计,并为光化学和光物理的其他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32019金属晶体结构模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用于肿瘤病理临床诊断的双光子荧光探针
该成果创造性地利用高阶非线性光学材料获取医学临床诊断的关键信息。利用自主发明的双光子荧光探针与双光子光学CT成像的特性,首次获取了可用于癌症病理组织快速临床诊断的荧光图像。该技术是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晓强教授团队的原创,国际、国内均没有同类工作。 全新的观测技术:基于荧光探针与光学切片成像的肿瘤病理临床诊断技术。 该成果将直接带动三个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 新材料产业:双光子荧光探针 新设备产业:临床专用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产业 新技术产业:技术人员培训、临床服务产业 符合临床要求的检测流程:
山东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4 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