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子肺活量仪电子肺活量测试仪FCS-10000
FCS-10000电子肺活量测试仪   FCS-10000型电子肺活量计(电子肺活量测试仪)选用了压差型传感器,采用了微电脑技术,所测数据稳定、可靠,显示清晰,主要用于人体机能的测量,可供体育、医卫、劳动、学校、科研等部门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用。   技术参数: ■ 量程:1-10000ML ■ 分度值:5ML ■ 精度:1%F.S ■ 电源:9V电池/直流供电 ■ 显示:4位液晶显示 ■ 按键:电源开关,清零功能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子肺活量计电子肺活量测试仪FCS-10000
FCS-10000电子肺活量测试仪   FCS-10000型电子肺活量计(电子肺活量测试仪)选用了压差型传感器,采用了微电脑技术,所测数据稳定、可靠,显示清晰,主要用于人体机能的测量,可供体育、医卫、劳动、学校、科研等部门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用。   技术参数: ■ 量程:1-10000ML ■ 分度值:5ML ■ 精度:1%F.S ■ 电源:9V电池/直流供电 ■ 显示:4位液晶显示 ■ 按键:电源开关,清零功能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反射式铝纳米棒阵列及利用其实现彩色全息的方法
一种反射式铝纳米棒阵列,每个铝纳米棒与其对应的氟化镁层、铝反射层和介质基底层构成单元结 构;所述单元结构包括对红光、绿光、蓝光具有窄带响应的单元结构,记为单元结构 R、单元结构 G 和 单元结构 B;所述三种单元结构在单元结构长度方向上依次交替排列。利用其实现彩色全息的方法为: 确定响应的主波长;寻找单元结构的边长、氟化镁层厚度、纳米棒的宽度、高度和长度;计算排列周期 尺寸、单元数和朝向角;三种单元结构交替排布,进行彩色全息。其优点为:工艺简单
武汉大学 2021-04-14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院李严波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光电催化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针对载流子表界面复合的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在氮化钽薄膜上下界面分别修饰p型的Mg:GaN层和n型的In:GaN层,一方面钝化氮化钽薄膜的界面缺陷,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异质结提升界面载流子分离能力,实现了最高为3.46%的ABPE,这是目前基于氮化钽光阳极的最高效率值(图)。将体相和界面载流子管理策略相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氮化钽光阳极的效率。
电子科技大学 2022-06-15
移动开闭式光电复合水下湿插拔连接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开闭式光电复合水下湿插拔连接器,包括插头部分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插座部分;插头部分的主体为插头内腔,插头内腔的后部设置后端腹板并形成插头尾腔;插头内腔和插头尾腔中间贯穿设置插头光电插芯;插头内腔内充满绝缘油;插头内腔内部设置楔形的第一推杆,插头内腔前部设置前端腹板和中间支撑板,前端腹板和中间支撑板之间形成的空间设置第一上下移动件,中间开有通孔,通过移动件的运动来开启和闭合插芯连接的通路;插座部分与插头部分采用类似的结构形成接插通路;同时,插头部分和插座部分均设置压力平衡装置;本发明集成了光信号和电力传输,充分考虑了内外压力平衡,能够保证深水环境的可靠连接。
东南大学 2021-04-11
类皮肤光电器件及连续血压监测方面取得突破
近日,清华大学航院、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冯雪教授课题组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题为“可抑制运动噪声的类皮肤可穿戴连续血压监测系统”(Wearable skin-like optoelectronic systems with suppression of motion artifact for cuff-less continuous blood pressure monitor)的论文,描述了课题组制备的一种柔性超薄光电传感器件与电路系统,能够自然贴附在人体皮肤上实现医学意义上的连续血压和血氧测量,并实时无线传输数据到智能设备终端。该系统利用类皮肤可延展传感技术建立了新型连续血压测量方案,为解决血压和血氧长期动态监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同时,此类柔性可穿戴设备是远程医疗的重要突破,能够为远程监测提供医疗级硬件,解决精准医疗数据远程获取难题。类皮肤连续血压监测系统示意图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隐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大约有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目前,最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案为袖带加压法。该方法需要袖带捆绑在人体手腕或手臂处,测量过程不方便,也无法实现连续血压监测,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监测长期依从性,在便利性及连续测量等关键问题上仍未突破。类皮肤血压监测器件实物图针对上述问题,冯雪教授课题组发展了基于光学原理的血压监测方案,利用生物兼容性材料制备了可以与人体自然共形贴附的光电系统。通过测量血液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情况,判断血液的容积和流速变化,从而测量出血氧和血压值。冯雪课题组结合多年的力学研究基础和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设计经验,通过虚功原理建立了专门应用于柔性光电子系统的血压测量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多波长测量的光路差分方法,用来抑制由人体活动等带来的噪声干扰,从而精确测量脉搏波播速,实现连续血压的精确监测并动态实时传输到智能终端。临床试验表明,与有创连续血压测量相比,该类皮肤血压监测系统测量的血压值绝对误差小于10 mmHg,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清华大学冯雪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可延展/超柔性等超常规微器件与大规模集成技术,所发展的柔性电子技术应用于健康医疗、智能感知及重大装备,近年来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力学和固体物理学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等期刊发表一系列高水平论文。航院、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李海成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冯雪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参与该工作的还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许媛主任团队。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清华大学 2021-04-11
新型多层结构碳化硅光电导开关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038265.6)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多层结构碳化硅光电导开关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宽禁带半导体技术领域。它包括衬底,所述的衬底由钒掺杂形成的半绝缘碳化硅晶片或本征碳化硅晶片构成,在所述衬底的硅面上有一层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层,掺杂类型为N型;所述衬底的碳面上有两层导电类型的掺杂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二掺杂层和第三掺杂层,所述的第二掺杂层掺杂类型为P型,所述第三掺杂层掺杂类型为N型;所述硅面一侧设置有开关的阳极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激光电磁脉冲复合焊接方法与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电磁脉冲复合焊接方法及设备。所述方 法可用于激光缝焊与激光点焊工艺,是在激光束作用到工件上进行激 光焊接的过程中,将脉冲强磁场施加到焊接区域,和焊接形成光致等 离子体、熔池流场、应力应变场发生相互作用,并完成焊接任务。设 备包括激光器、电磁脉冲发生器、数控系统、光学传输系统和激光电 磁脉冲复合加工头。复合加工头用于集成激光束和脉冲强磁场,调节 电磁转换装置和工件的间距;它安装在加工机床上。本发明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多功能光电化学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光电化学测试装置,包括化学池组件、 前密封盖组件和后密封盖组件,化学池组件包括化学池壳体、第一圆 孔、第二圆孔和化学池腔体,第一、二圆孔设置在化学池壳体侧壁上, 分别用来安装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化学池腔体盛放电解质;前密封盖 组件包括前密封盖和通光圆孔;后密封盖组件包括无孔密封盖和开孔 密封盖;在进行导电玻璃工作电极光电化学反应测试时,安装无孔密 封盖,前密封盖与化学池壳体间隙安放导电玻璃工作电极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光电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协同产氢
基于目前世界上亟需解决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两大问题,开发一种同时净化环境与能源转化的装置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对于水体环境污染处理和清洁能源生产本课题组已开发出有效的技术——光电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协同产氢。开发了新型金属氧化物纳米管阵列异质结杂化光电催化体系,在电场诱导下,使光生电子与空穴分别于阴极和阳极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与析氢,实现光电催化同步去污与制氢。通过增强纳米管阵列与基底相互作用,纳米管本体结晶度提高或单晶化,纳米管管壁表面形成异质结光催化杂化体系和导电碳基材料的修饰等途径,提高光生电子传输速率,促成电子与空穴有效分离,拓宽体系的光响应范围,提高光的吸收效率与量子效率。结合表征等手段及分析,阐明光电催化体系的构效关系,设计出高效、稳定的新型光电催化构筑应用于污水的资源化。通过两个反应过程的相互促进,不仅提高了光催化效率,而且符合变“废”为宝的绿色能源化学理念;构建了新型光催化反应器和高性能光电催化剂;发展了光电协同催化理论在同步去污-制氢反应中的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128 1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