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子教学软件
一、产品介绍 云之翼电子教学软件(yiClass)是一款实现在电子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电脑教室中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软件产品。集电脑教室的同步教学、控制、管理、音视频广播、网络考试等功能于一体,并能同时实现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等网络管理。它专门针对电脑教学和培训网络开发,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电脑教学任务,包括屏幕教学演示与示范、屏幕监视、遥控辅导、黑屏肃静、屏幕录制、屏幕回放、网络考试、网上语音广播等功能。 二、产品优势 部署简单,界面友好 安装部署快捷,升级简易方便,全中文人性化界面设计,配有详细的在线帮助,支持主窗口功能按钮、浮动工具条等操作方式。 功能全面,多系统部署 纯软件架构,占用空间小, 安装简单,升级维护方便。软件防杀进程、断线保护、卸载密码保护等功能,支持 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和 Linux 操作系统部署。 流媒体技术,高清体验 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教师机播放的视频同步广播到学生机,且达到流畅无延时,支持几乎所有常见的媒体音视频格式,支持 720p、1080p 的高清视频。 协同和互动教学 共享白板:教师与全体或指定的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如:解题、绘画等,学生可以手写。
湖南云之翼软件有限公司 2022-09-07
电子课牌
信息展示功能:课表、实验室介绍、分屏、二维码;支持文件类型:文档、网页、视频、图片;身份认证功能:一卡通刷卡身份认证、人脸识别、学号+密码录入;交互功能:课表查看、开放预约信息查看、开放预约申请、实时视频查看。
重庆步航科技有限公司 2022-09-08
12003电子停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子体重秤
  产品描述:电子体重秤电子体重秤是一种智能型体重测量仪器,与传统指针式体重计相比,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锁定显示、读数方便等优点。其主要应用于体质健康测试中人体体重数据的测量,面向体育、医卫、劳动、学校等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用,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必备仪器之一。电子控制,无需任何人工操作,可以自动快速测量人的身高、体重。测量结果可以显示。   详情介绍:电子体重秤,属于电子计量衡器技术领域。包括上盖上设置安装的装饰盖、铭板、按键,下盖底上安装连接的传感器和秤脚,上、下盖构成的腔体内的电路板、电池盒、液晶板,其特征是体重秤设有插接U盘的USB插口,USB插口与电路板连接。U盘设有包括秤重日期,体重走势曲线,BMI,体脂率的记忆程序。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使用时将U盘插入USB插口,使用者的体重、秤重日期自动保存进U盘。取出U盘插入到安装了与U盘匹配的有秤重日期,体重走势曲线,BMI,体脂率的记忆分析程序的计算机的USB插口,计算机将自动进入健康管理的页面,查看其秤重的日期,体重走势曲线,BMI,体脂率等。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电子教室
 适合传统计算机教室教学  教师自带设备轻松入课堂,教学工具随心用,授课流畅超轻松  教学控制面板纯硬件设计,开机即教,零维护  重塑计算机教室,智启交互与拓展新境  跨校区合班,电子教室全功能在线  全系统兼容,Windows、苹果、信创教室随心造
北京东方正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2021-02-01
电子班牌
 材质和尺寸:整机材质采用亚克力、铝合金、冷轧钢板加工组合而成,尺寸:≤380*35*320mm。  班牌安装于墙壁上紧贴墙面空隙不大于 2.5MM,不能外露接口和接线。  4 核心 CPU,2G 内存,存储容量 16G;液晶显示尺寸 14.1-15.6 寸,屏幕分辨率:≥1920x1080;屏幕比例 16:10;亮度:≥450cd/㎡,带防眩光功能,电容式触控面板,立体声喇叭。  接口支持:RJ45*1 ;HDMI*1;R232*1;R485*1;USB*1;DC12V/2A 供电。  内含 500 万像素摄像头和读卡器,可通过刷卡和刷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考勤和开启门禁。  支持同步教务课表显示和查询、时间同步服务器显示,支持跑马灯、图片、网页等信息的实时和排程定时播报。  内置≥90mm 红色、绿色 LED 高亮指示灯条,课室上课或下课时可以通过 LED 灯带的不同颜色来判断课室是否在使用。 为保证设备稳定性,设备操作系统版本必须为安卓 6.0 以上。 上电自启动,无管理员账密允许任何人不能把 APK 退出主页面,以防止人为关闭班牌应用和打开其他安卓应用,预防教育事故发生。 支持中英文语言选择,内含 APP 功能,支持远程应用更新和远程状态监控。 跟可编程中控系统为同一品牌,管理人员可在班牌控制课室系统开关以及观看课室内的摄像机的视频画面。  含定制标识牌,外观大方得体,正面印有课室编号、座位数,课室名称。
北京时代新维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单分子晶体管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当电子器件基本单元--晶体管的尺寸进入到亚纳米尺度,量子效应将越来越显著。探索极端尺度下的晶体管器件并研究其性能和物理机理,对未来信息技术以及介观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科技部 2021-04-19
一种用于ESD保护的低压触发SCR器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 ESD 保护的低压触发 SCR 器件。本发明创造采用第一 PMOS 和第二 PMOS 分别进行衬底触发和栅触发,从而降低 SCR 器件的触发电压。 ESD 脉冲信号施加在 Anode 和 Cathode 之间,第一 PMOS 和第二 PMOS 首先被触发导通,第一 PMOS 开通之后,给 Nwell 施加一触发电流,第二 PMOS 开通之后给第三 PMOS 施加一触发电压。第一 PMOS 施加的 Nwell 触发电流和第三 PMOS 的沟道电流触发晶闸管导通,晶闸管电流( SCR current )导通大部分 ESD  电流,从而实现了 ESD 保护。
辽宁大学 2021-04-11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一代智能隐身器件
光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光子学》报道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陈红胜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新一代智能隐身器件。在不依赖任何人为操控的情况下,快速地动态适应变化的背景环境,从而与背景电磁环境特征融为一体,实现自适应隐身。论文审稿专家认为:“这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及时而杰出的工作,它连接了变换光学、电磁超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为智能光子材料和器件这个新兴领域树立了很好的标杆,也将大大促进其他智能电磁器件的发展。”自然界存在两种“隐身”策略。一种是在变色龙和章鱼生物中常见的拟态隐身,使自己融于周边环境;另一种是透明隐身,即光透过物体时不产生任何散射,例如海樽和水母。科学家近年来提出的变换光学隐身方法则区别于上述两种策略,它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来控制电磁波,使其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使物体完全隐形。与自然界的“隐身衣”相比,人类的“隐身衣”多数只能工作在单一的环境背景和既定的入射波条件。如果稍加改变外界环境或者入射波,隐身效果便会大幅度降低。“理想的隐身衣应该和章鱼和变色龙一样,能够快速自动地适应于变化的外界刺激和背景环境。”陈红胜说。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章鱼有色素细胞,我们有可重构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单元;章鱼有中枢神经,我们有深度学习方法;章鱼有光敏细胞,我们可以搭建电磁波和环境探测器。”论文第一作者、课题组成员钱超说。当前,深度学习已经开始渗入电磁材料领域,但是主要偏重于理论上设计优化人工电磁材料。如何在实验上实现新型的智能电磁材料、构建新一代智能隐身系统并实现快速有效的自适应隐身,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在此之前还未见成功实验的报道。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陈红胜研究团队组在充分研究隐身领域关键技术瓶颈的基础上,在微波段成功实现了智能自适应隐身器件。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小车智能隐身实验——小车身披一层超薄的可重构的超表面隐身材料,这件“隐身衣”由智能芯片控制,集成了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电磁信息快速做出决策,改变“隐身衣”的电磁响应。探测雷达随机改变着入射波的频率、极化和入射角,而小车的任务就是动态适应变化的探测信号,对雷达“隐身”。当环境发生变化,变色龙大约需要6秒时间过度到环境色;而当电磁环境发生变化时,披着智能隐身衣的小车只需要15毫秒就能自动地实时“换装”。陈红胜教授表示,智能隐身成功地融合了新型电磁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其采用硬件手段实现用于隐身调控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应用中只需单次前向计算即可做出合理的决策,大大地缩短了响应时间,这一方法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其他应用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 2021-04-10
颜色稳定的有机-无机异质结白色电致发光器件
该器件属专利技术,是一种颜色稳定的有机-无机异质结白色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讲是一种在有机异质结界面嵌入无机II-VI族化合物薄层而获得颜色稳定的白色电致发光器件。 通常,在双层及多层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中,由于器件内部异质结界面处界面势垒的影响,该界面处所积累的载流子会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器件内部各有机层的电场会进行重新分布,并相应地改变着在器件各层上的电压分布以及发光区域在各层中的位置,进而改变光谱的形状,影响发光颜色。特别地,如果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层与空穴传输层的相互作用较强,则该异质结界面处会出现激基复合物(Exciplex 或Electroplex)的发光。若利用无机材料的载流子(包括电子和空穴)迁移率高以及相对更加稳定的特点,在有机异质结界面处嵌入一层无机材料薄层,可实现无机材料薄层两侧有机材料的发光。利用互补色原理,当两侧有机材料的发光可以相互混合成白光时,则可以得到显色性很好的白色发光器件。改变器件所加的电压只是改变发光强度,器件的发光颜色将基本不变。 技术内容: 该器件是一种颜色稳定的有机—无机异质结白色电致发光器件,使用该器件既能克服有机异质结界面可能会出现激基复合物发光而降低发光效率,又能解决器件的发光颜色随电压发生变化等问题。 器件的白色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为: 在玻璃基片上镀有一层ITO阳极,在ITO阳极上镀有一层有机空穴传输层兼发光层和一层有机电子传输层兼发光层,在该两层有机层之间,有一层无机材料薄层,在有机电子传输层兼发光层上镀有金属背电极。 该器件与目前使用的有机异质结界面处的激基复合物发光来获得白色电致发光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首先,II-VI族无机材料的引入可以有效避免有机异质结界面形成激基复合物发光而降低发光效率;其次,电子传输层兼发光层及其中掺杂的组分(如染料等)都可以优化,器件的颜色可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一旦确定了有机电子传输层兼发光层及其中掺杂组分之后,器件的颜色是基本确定的,不再随着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再次,由于所用的无机材料(II-VI族化合物)本身的能带结构的特点,使得从电子传输层兼发光层注入的电子在该有机/无机界面处没有势垒,而从空穴传输层兼发光层注入的空穴在该有机/无机界面处有一定的空穴注入势垒,可以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使得无机材料层两侧的有机层都有发光;另外,所插入的无机材料薄膜本身对不同的波长都具有一定的透过率。不难理解,无机材料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空穴迁移率使得载流子能顺利穿透无机层到达相应的有机层中形成激子并复合发光,再通过优化器件各层的厚度即可得到显色性好、颜色稳定的白色发光器件。由于使用了化学稳定性更强的无机材料,因此器件的稳定性增加了。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143 1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