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通信用低弯曲损耗光纤及传输系统
项目简介 本成果提出利用非单模光纤实现低弯曲损耗传输,借助模式间正交性,设计出的光 纤具有单模传输、与普通单模光纤匹配的模场分布和低弯曲损耗的特点,本发明光纤无 需对光纤制备硬件进行改造,采用光纤成熟制备工艺即可获得高性能传输光纤。该成果 已完成样品制备与测试,并经实际使用测试,性能可靠稳定,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 6 项, 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 2 项(ZL201110356520.2,ZL201010589018.1)。136 性能指标 (1)与普通单模光纤连接损耗小于 0.1 dB。
江苏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激光信号传输光纤
项目简介 本成果提供基于全固态微结构或微空气孔组成的传输光纤,具有单偏振传输、低传 输损耗、低连接损耗、大模场传输等特点。在传输光纤及器件方面申报了系列专利,申 请发明专利 15 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 8 项(ZL201010149977.1、ZL201110284989.X、 ZL201010589019.6 、 ZL201110284988.5 、 ZL201210391185.4 、 ZL201010589053.3 、 ZL201110356877.0、ZL20101059
江苏大学 2021-04-14
用于光纤激光、高功率激光传输的大模场光纤
项目简介 本成果提出大模场光纤的系列解决方案,基于新型环形纤芯、非对称型微结构包层、 以及模式正交耦合及分离技术获得新型大模场光纤,光纤同时具有大模场、低损耗、单 模传输特性,实现高质量光束输出。已申请发明专利 9 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 4 项 (ZL201010589053.3、ZL201010590795.8、ZL201110356877.0、ZL201210391185.4)。 性能指标 (1)模场面积可达 1500μm 2 以上。 (2)光纤可在弯曲半径为 20~30cm 的
江苏大学 2021-04-14
用于光纤激光、高功率激光传输的大模场光纤
本成果提出大模场光纤的系列解决方案,基于新型环形纤芯、非对称型微结构包层、以及模式正交耦合及分离技术获得新型大模场光纤,光纤同时具有大模场、低损耗、单模传输特性,实现高质量光束输出。已申请发明专利9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ZL201010589053.3、ZL201010590795.8、ZL201110356877.0、ZL201210391185.4)。性能指标 (1)模场面积可达1500μm2以上。 (2)光纤可在弯曲半径为20~30cm的条件下
江苏大学 2021-04-14
多通道光纤稳相传输技术
光纤稳相传输技术主要解决光传输链路中的光纤受外界环境因素(温度、应力等)影响产生传输延时波动,进而导致传输信号的相位出现漂移的技术问题。 高精度同步网络中的相位和时钟的严格同步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但是传统光传输链路应用于该类网络中时,会对传输信号带来皮级秒到纳秒级的传输延时波动,导致网络中信号的时钟分配、相参合成等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 光纤稳相传输技术主要完成高精度网络中信号的稳幅稳相传输,以实现高精度同步网络的构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传输光纤
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在激光精细加工和激光 3D 打印等领域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可以提供十微米以下甚至亚微米级的加工精度,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由于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非常窄(工业应用通常在百飞秒至几十皮秒量级),单脉冲能量较大,峰值功率非常高,普通实芯石英光纤  受限于材料的非线性和损伤阈值低的问题,无法传输如此高功率的超短脉冲。现在大多采用空间光路 反射输出,这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北工大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备了高性能的无节点空芯反谐振光纤,该光纤纤芯为空气   结构,这就避免了材料的吸收,可以大大提高光纤的损伤阈值,进而可用来传输高功率超快激光。这 种高性能无节点空芯反谐振光纤利用改装的特种光纤拉丝塔通过堆积和拉制的方法拉制而成。目前, 国际范围内仅有少数科研单位和一家法国 GLO Photonics 公司具有制备该光纤的能力,并且销售价格较高(约 20,000 元 / 米),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进程。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传输光纤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海嘉船舶数据传输系统
海嘉船舶数据传输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数据处理手段,系统利用高带宽卫星通信和5G网络,提供了更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整合物联网技术,能够从多种传感器源头实时获取船舶多维数据。创新的数据压缩和加密算法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系统对海上数据流量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了传输的稳定性。
厦门大学 2025-02-07
PLC+VLC 传输系统
PLC+VLC 系统是清华大学自行研发的一个实验系统,它利用 TDS-OFDM 系统的优异性能,把数字电视信号在 PLC+VLC 的混合信道中传输,在 8MHZ 带宽内传输的净载荷高 达 24Mb/s,其系统的构成如图 1 所示:经过视频编码之后的数据,在 PLC 调制器中完成 TDS-OFDM 调制,输出一个低中频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中,通过电力线把信号送到 LED 灯头,用耦合器取出信号,经过滤波、 放大、驱动之后,点亮 LED 光源,灯的亮度随着信号在快速地明暗变化,OFDM 信号被调 制到 LED 灯的亮度中。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用 APD 光探测器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 过跨阻放大、AGC 放大之后,用解调芯片进行解调,输出的数据经过解码之后,得到视频 和音频信号在电视上播出。本系统的优势在于不需要重新布线,用家庭内部原有电力线即可 完成数字电视的传输,只需要更换 LED灯头。
清华大学 2021-04-11
卫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在结构构成极为精密复杂的卫星内部,微振动无法避免、十分难控,载荷几乎不可能时刻保持稳定,在几百甚至几千公里的太空中,卫星载荷一次微小的振动,都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载荷控制精度指标一直难以实现数量级提升。 团队采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发了基于同轴结构耦合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卫星与载荷的物理接触彻底隔绝。该系统由发射调节器、发射耦合器、接收调节器以及接收耦合器组成。为了将技术应用于卫星以提升载荷精度,团队解决了动态场景下无线传能、失谐电路的补偿匹配以及大功率电能传输等关键技术难题。 该卫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被上海卫星工程(航天 509 所)研究所采用,团队按照航天规范,联合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航天 811 所),在已有的原理样机的基础上,研制出航天正样产品,并于 2020 年 10 月完成正样产品的交付验收,在 2021 年某月装备在高分辨试验卫星发射上天。据了解,该卫星是首颗搭载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试验卫星,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2-02
1 2 3 4 5 6
  • ...
  • 552 5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