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风力发电机旋转冷却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风力发电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风力发电机旋转冷却系统,其包括至少 一个贴附布置于超导风力发电机的外转子的铁芯筒体外周壁上的换热 单元,其中,换热单元包括过滤器,冷却风扇、换热器和换热器壳体, 过滤器设置在换热器壳体端部,表面均布多个过滤孔,冷却风扇置于 过滤器后端,并与换热器壳体内腔相通,换热器壳体轴向贴附在铁芯筒体外壁上,表面上开有多个散热孔,并可与铁芯筒体外壁上开设的 通孔相通,并通过换热器壳体另一端的出口排出,实现对流冷却。本 发明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冷却系统的风力发电机。本发明可充分利用超 导电机叶片旋转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RFID技术的密品密件监管系统
军工企业作为军队武器装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源头,其安全监管,不仅关系到军工企业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军事安全。因此,亟需解决军工企业的涉密信息与涉密物品的安全监管问题。该成果可应用于基于RFID技术的军工或其他密品密件监管中。 RFID密品密件监管系统旨在实现一个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对阅读器提供部署方案,能够对军区的密品密件进行有效监控、报警和管理并处理日常办公事务。系统包含服务端、读写器部署端、办公管理端、中间件监管端等四个子系统。 RFID密品密件监管系统工作环境由监控中心、仓库和数据中心组成。办公系统-监控端(系统管理员、办公管理员)工作在监控中心,中间件与办公系统-出入库端(入库员)工作在仓库,服务器及数据库安置在数据中心。监控中心、仓库和数据中心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互相可以网络访问。 在监控中心,办公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及办公处理;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维护的相关操作。在仓库,中间件分区管理阅读器的工作并处理报警数据;入库员可以对密品进行初始化和脱密、借、还操作。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响应中间件、办公管理端的请求,并检测客户端的异常。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能力访问授权方法及系统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力访问授权方法及系统,针对业务能力开放平台的授权进行管理:(1)第三方应用在访问业务能力时,需要获得业务计费方的显示授权;(2)第三方应用访问与终端用户私有数据相关的业务能力时,为保证终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隐私性,需要获得私有数据拥有者的显示授权;(3)需要获得能力开放平台服务等级协定系统的授权;在获得多方授权以后,由授权系统生成相应的访问令牌,发放给第三方应用,第三方应用携带访问令牌,以访问令牌作为能力访问授权凭证即可直接访问对应的能力接口,从而确保业务能力开放平台的业务能力被合法的第三方应用进行合理的访问。市场前景分析:中国电信的“天翼空间应用工厂”等。这类业务能力开放平台将自己的业务能力封装成统一格式的API 接口,向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包括企业开发者和个人开发者)提供,从而使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发、部署、推广更加便捷。业务能力开放平台提供的业务能力通常包括短信、语音、定位、手机支付等电信能力,搜索、微博、云存储等互联网能力,以及终端用户的私有数据和信息的访问能力等。目前,业务能力开放平台的能力访问授权方法处于逐步完善中,还没有综合提供授权管理的方法。本发明提出的“能力访问授权方法及系统”可应用于上述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服务的能力开放平台,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例如中国电信的业务能力开放平台只提供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授权计费的能力访问方式,即开发者必须预先购买相应的能力,第三方应用才能访问所订购的能力接口,还不能提供由终端用户授权计费的能力访问以及由用户授权的私有数据访问等授权管理功能。针对用户私有数据的访问授权,互联网开放平台通常采用基于OAuth 协议的授权方法。该方法无需用户向第三方应用暴露自身的身份认证凭证(例如用户名/ 密码等),即可完成用户对第三方应用在自身范围内数据访问的授权。但是OAuth 授权协议主要针对使用第三方应用的终端用户需要访问自身私有数据的情况,没有考虑其他私有数据拥有者提供第三方应用授权访问的功能。此外,OAuth 授权协议也没有考虑能力访问的计费授权和SLA系统授权等功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HDFS的在线学习信息管理系统
成果描述:基于HDFS的在线论文管理平台主要用于管理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论文,学生在线提交论文,老师通过本系统下载论文。系统通过邮件将相关修改意见和答辩信息反馈给学生,所有版本论文和评审意见需存储归档。市场前景分析: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价值的文章或设计。它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四年学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以及现代本 科教育模式的发展, 继续采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管理就显得费时、费力、工作量大、效率低。另外,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对于教学管理者来说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毕业论文的设计进展情况,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系统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对学生论文进行管理。HDFS有着高容错性的特点,并且设计用来部署在低廉的硬件上。而且它提供高传输率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的应用程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干扰定位系统
本成果包括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干扰定位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实现,数字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字硬件系统中嵌入式固件(FPGA/DSP)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计算机的远程控制/监控软件系统。系统工作基本稳定,课题组熟知无线电监测的发展现状,掌握了硬件与软件研发的全部细节。课题组在干扰定位领域的研究已取得较显著的成果,申请相关发明专利2项(已公开)。 应用本成果,将有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的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干扰系统。 图1 接收机外观照片。包含GPS接口、以太网接口、电源接口、天线接口。 图2 接收机内部结构照片。左边是数字电路,右边是射频电路 图3 系统联调照片。计算机上运行的是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的控制与分析软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患者的智能穿戴监护系统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天津松辉医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攻关研发出一套可穿戴组合式智能监护系统,能远程监控患者的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跳速度等核心生理指标,以及体位、呼吸阻力等特定生理指标,并通过多模信息融合与自动判别,实现病情模式的智能分析与及时预警。该项目有望缓解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人数众多对医务人员数量的需求,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的概率,将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该项目也可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普通患者到危重患者的发生概率。该项目采用PSoC集成系统,集成血氧、脉率、口鼻气流、阻抗呼吸等多种监测传感器,除了能准确采集人体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等生理信号之外,又同时融合了特定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提取病人的体位变化,以及咳嗽带来的气流阻力变化,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征监护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该智能监护系统基于组合式模块,便于患者个人自行穿戴,也可以根据需求配戴单个组件进行单项功能监测。用户只要不进行剧烈运动,穿戴后完全可以正常的活动并不影响监测过程,监测数据可通过蓝牙技术传输至手机App,并通过手机4G功能传输至云端,医生在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患者数据,无论患者身处在医院、家里或留观点。系统可在云端对患者生理信号进行分析,集合临床诊断原则,提取与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呼吸疾病相关数据,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状态与变化趋势。该项目已经完成了系统硬件研发工作,核心硬件模块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将根据临床使用的结果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软件分析功能。目前研发团队正在与天津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启动开展项目临床测试并推广应用。
天津大学 2021-04-10
运动员抗压力神经反馈训练系统
正在研发中的“运动员抗压力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高压力情景。
北京体育大学 2021-04-10
机车库内作业进路智能控制系统
用于铁路局机务折返段无电气联锁道岔线路的机车库内作业场。系统由传感器、室 外大屏、复示屏组成,由人工扳动道岔,传感器采集信息,传送至室外大屏主控制板和 复示屏控制板经信息处理后,由 LED 室外大屏显示股道号,调度室内的复示屏同时显示 作业场道岔线路示意图,从而有效地调度机车库内作业场的安全生产,使机车安全进出 车库。 
同济大学 2021-04-11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智慧桥梁管理系统
成果介绍针对桥梁群服役期间的健康管养问题,建立了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桥梁群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实现桥梁群管养由被动养护向预防性养护转变过程。技术创新点及参数依据桥梁的设计信息生成与实际桥梁一致的虚拟孪生模型。市场前景主要基于在役桥梁数量庞大、病害严重、实际管养过程中纸质化、平面化的管养方法,数据管理混乱、维修决策困难。实施条件实时集成、更新多源数据信息,及时反应当前桥梁构件、整体状况;并根据桥面交通荷载流量等荷载信息,通过数字孪生模型预测桥梁性能未来演化趋势
东南大学 2021-04-11
火电机组AGC协调优化控制系统
火电机组普遍存在机组负荷调节能力差、一次调频性能差、汽压和汽温等关键参数波动大等问题。锅炉调节过程的滞后和惯性远大于汽机,造成供需能量的不平衡,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本成果采用预测控制、神经网络及智能前馈等先进技术,提出了先进的火电机组AGC协调优化控制系统。采用该系统后,机组的变负荷速率达2.0%Pe/min以上,负荷调节精度、一次调频性能均满足电网的考核要求;变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的波动在0.5Mpa之内,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的波动均在5℃之内。同时采用了滑压及汽机配汽优化技术,在整个变负荷过程中,汽机调门开度始终维持在40%以上,在保证负荷调节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小了汽机调门的节流损失。 本项成果已用于280多台火电机组的AGC协调优化控制中,江苏已有70%以上的机组采用了此项技术;在国内的火电机组AGC协调优化改造中,此优化控制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0 211 212
  • ...
  • 552 5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