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产品详细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应用范围(可分析周期表中所有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1.钢铁及其合金的分析:包括碳素钢、铸铁、合金钢、高纯铁、铁合金等。2.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分析:包括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稀有金属及其合金、贵金属、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3.水质样品的分析:包括饮用水、地表水、矿泉水、高纯水及废水等。4.环境样品的分析:包括固体废物、土壤、粉煤灰、大气飘尘等。5.地矿样品的分析:包括地质样品、矿石及矿物等。6.动植物及生化样品的分析:包括植物、中药及动物组织、生物化学样品等。7.核工业产品的分析:包括核燃料、核材料等。8.食品及饮料的分析:包括食品、饮料等。9.化学化工产品的分析:包括化学试剂化工产品无机材料化妆品油类等。
北京华科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1.产品型号ICP-68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标准机)ICP-6800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石化机)ICP-6800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标准+石化)双系统2.产品简介ICP-6800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是我公司经多年技术积累而开发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用于测定各种物质(可溶解于盐酸、硝酸、氢氟酸等)中的微量、痕量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的含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目前仪器广泛应用于稀土、地质、冶金、化工、环保、临床医药、石油制品、半导体、食品、生物样品、刑事科学、农业研究等各个领域。3.工作环境贮存运输温度:15℃-25℃贮存运输相对湿度:≤70%大气压:86-106 kPa电源适应能力:220±10v  50-60MHz工作湿度:≤70%工作温度:15℃-30℃4.附件  
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1.产品概述 ICP-6810是用于测定不同物质(可溶解于硝酸、盐酸、氢氟酸等)中的微量、痕量元素含量的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广泛应用于环保、石油制品、稀土、半导体、地质、冶金、化工、临床医药、食品、生物样品、刑事科学、农业研究等各个领域。 2.性能特点 性能稳定 采用全固态射频电源,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输出功率稳定、带有各种保护功能等诸多优点,负载采用全自动匹配技术,匹配速度快,提高了电源的使用效率和仪器的稳定性,并使得整个点火过程简单方便。 进样自动化 采用四通道全自动设计,转速可根据测试需求设置调节流量,载气、等离子气、辅气均采用先进的质量流量控制器来控制,同时可以配备进口高盐雾化器、进口耐氢氟雾化器等,满足客户的各种测试需求。 精准分析 采用中阶梯光栅-棱镜交叉色散方式,无移动光学元件;超低杂散光设计配合独特的光学设计,氮气分布式吹,进口的光学元件,智能精确的自动波长校准算法。 快速测试 美国热电CID探测器,165-900nm范围连续覆盖,一次曝光读出所有分析谱线的强度积分值加快分析速度。 3.应用领域 硅工业,冶金工业,水质分析,地质、矿石分析,石油化工,医疗、卫生、农业环保、商品、食品质量检测。
美析(中国)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08
磁-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型、3-1型、2-2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 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合金(Metglas),提出了1-1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
北京大学 2021-02-01
磁- 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项目简介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 型、3-1 型、2-2 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 合金 (Metglas),提出了1-1 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 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 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 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 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 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应用范围基于磁电耦合效应,该项研究课题组首次提出了磁电磁通门的结构设计,旨在对微弱直流磁场进行探测。这个磁电磁通门具有梭形结构,对于1nT 的直流磁场输入,磁电磁通门输出信号的相对变化相比现有的结果提高了4-5 倍,为磁异常探测在导航、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创造了可能。项目阶段本课题组同内窥镜团队合作,发展了基于磁电耦合原理的磁电传感器阵列和磁成像系统,研制了国内首台磁电磁成像样机。该样机核心组成部分由56 路磁电传感器、驱动电路、信号采集与处理、磁成像显示等构成。该磁成像系统不仅能够检测磁性金属物的存在,而且还能准确判断其位置、姿态,定位偏差纵向在1.2cm 以内,横向偏差在0.5cm 以内。另外,通过对金属棒扫描和采集信号的微分处理,还可以判断金属棒的长、径比值。该项研究提出的磁成像系统在安检、医学上人体内磁性药囊实时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知识产权已申请相关专利。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可寻址测量局域波前的成像探测芯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寻址测量局域波前的成像探测芯片,包括可寻址加电液晶微光学结构、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和驱控预处理模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新型电离层探测仪发射系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离层探测仪发射系统,包括计算机,与所 述计算机连接的USB接口芯片,与所述USB接口芯片连接的主控制器FPGA,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FPGA 连接的接收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波形产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收发开关模块;所述收发开关模块 与所述接收系统连接;所述主控制器 FPGA 分别与所述波形产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收发开关模块连 接。可获得高质量的电离层探测回波信息,能够满足常规的电离层探测需求。该电离层探测仪发射系统 使得原来的收发天线分置可改进为收发共用一副天线,简化了探测系统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成本、丰富 了探测方式和改善了探测效果,降低了系统的架设难度和对场地的要求。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脉冲磁体绝缘故障探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磁体绝缘故障探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多根支撑杆、多个探测线圈、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其中一根支撑杆位于脉冲磁体中心,其余支撑杆位于脉冲磁体外侧;各支撑杆上设有多个探测线圈;多个探测线圈对称分布于支撑杆上,处于对称位置的探测线圈串联,其余的两个端口由导线引出连接到外部的采集信号通道接口;各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法兰盘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法兰盘上;第一法兰盘固定在脉冲磁体一端,第二法兰盘固定在脉冲磁体的另一端;所有设在支撑杆上的探测线圈构成探测线圈阵列,将脉冲磁体网格化,根据探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波矢测量的红外成像探测芯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矢测量的红外成像探测芯片,包括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和驱控预处理模块;其中,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位于所述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的焦面处,被划分成多个阵列分布的子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每个子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包括数量和排布方式相同的多个阵列分布的光敏元;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单元红外折射微透镜,每单元红外折射微透镜与一个子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对应。本发明的红外成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寻址测量局域波前的成像探测芯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寻址测量局域波前的成像探测芯片,包括可寻址加电液晶微光学结构、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和驱控预处理模块;液晶微光学结构被划分成可独立施加电驱控信号的多个液晶微光学块,各液晶微光学块具有相同的面形和结构尺寸,被加电液晶微光学块为液晶微透镜阵列块,其余未加电液晶微光学块为液晶相移板块;被液晶微光学块化的液晶微光学结构将与其对应的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划分成同等面形和规模的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块,并且各面阵可见光探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