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全被动式的太阳能海水淡化
近日,能源领域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250)发表了有关超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研究成果Ultrahigh-efficiency desalination via a thermally-localized multistage solar still,该论文由上海交大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ITEWA创新团队的徐震原副教授和王如竹教授与麻省理工学院Lenan Zhang博士和Evelyn N. Wang教授等合作完成,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全被动式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是解决海水淡化技术适应性的完美方案,且适用于缺乏基建和偏远地区,然而其效率一直偏低(约35%)。近年来,太阳能界面蒸发为高效便携式海水淡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了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和热科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热点,但在其效率仍然十分有限(约100%)。本研究提出的“界面局部加热型多级太阳能蒸馏架构”结合了太阳能界面局部加热和蒸汽焓回收,突破了前述研究的局限,显著提升了被动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的效率。 在该论文中研究团队指出系统性的能量传递优化,而非高性能材料,是达到超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关键。通过采用商用和低成本材料搭建的实验装置,研究团队在一个太阳辐照条件下创纪录地实现了385%的效率和5.78 L m-2 h-1的海水淡化产水率。除此之外,该装置可以通过毛细作用进行被动补水,同时通过盐分在夜间的反向扩散实现被动排盐,保证长效稳定的被动式工作。该研究所达到效率比2018年12月发表于Nature Sustainability和2019年7月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被动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效率记录分别高出约2.8倍和2倍,成为该领域的效率新记录。该工作为解决偏远或离网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提供了实际解决方案,也为界面太阳能蒸发走向实用化和高效化提供了全新思路和理论框架。 该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6123)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521004)的资助。王如竹教授领衔的ITEWA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致力于解决能源、水、空气交叉领域的前沿基础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旨在通过学科交叉实现材料-器件-系统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两年来已经在Joule上发表论文3篇,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Science以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各1篇。论文链接:Ultrahigh-efficiency desalination via a thermally-localized multistage solar stillMIT News:Simple, solar-powered water desalination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全水深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监测潜标
潜标可实现全海深海洋环境的定点、长期、连续、多层次、多要素同步观测,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等优点,是开展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最有效的手段。 自主研发系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2008年以来,团队突破了深海潜标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海洋动力环境多尺度同步观测潜标”、“定时卫星通讯潜标”等系列高可靠性深海潜标,实现了海洋动力环境长期连续准实时观测。相关研发成果已获4项国际发明专利及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基于研发的潜标,在南海、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累计布放潜标400余套次,总结出一套安全高效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潜标布放回收作业流程,作业成功率达到100%,解决了我国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技术瓶颈,大幅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水平。 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自2009年以来,在南海开展潜标布放回收航次22次,累计布放各类潜标350套次,目前同时在位观测潜标42套,观测海域横跨吕宋海峡、南海深海盆、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陆坡陆架区,最长工作时间已接10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于2017年完成潜标观测站位在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实现了南海复杂环境的长期连续观测。上述成果入选2017年度“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 构建了横跨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的全水深潜标观测阵:2015年以来,在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布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60余套次,构建了横跨热带、副热带(0-22°N)的西太平洋潜标观测阵,实现了西太平洋低纬度流系时空特征、中尺度/亚中尺度过程及混合的长期连续观测,有力支撑了西太平洋海洋动力环境研究工作的开展。 成功布放回收国际上首套万米综合观测潜标:基于自主研发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2016年1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布放国际上首套万米多学科综合观测潜标,并于2016年9月成功回收。目前以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海域构建了由6套潜标构成的海沟观测阵,实现了深远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的长期连续监测,体现了我国深远海长期连续调查的技术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正压引射式全预混燃烧供热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压引射式全预混燃烧供热装置,包括送风系统、燃料系统、燃烧室、换热系统和排烟系统,送风系统包括风机及与其送风口相连的空气分配管,燃料系统包括燃气管及与其相连的燃气分配管,燃气分配管的端部均匀布置有一组燃气喷嘴,燃气喷嘴的外周设有与空气分配管贯通的环形进气口,与燃气喷嘴对正的位置处设有引射式混合器,其顶部自下而上设有分配孔板和火孔板;燃烧室设在引射式混合器的上方,其侧壁与火孔板的外轮廓之间设有环形孔隙。本发明结构紧凑,便于对整个系统采取安全控制,供热装置运行时燃气和空气混合完全,燃烧产物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较低,使燃气和空气全预混燃烧,实现了燃气燃烧过程的低污染物排放。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全光纤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建林教授研究团队在全光纤光波长转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二维材料辅助的全光纤波长转换方案,利用该方案制备的波长转换器,仅需百微瓦量级光功率(远小于一支普通激光笔的输出光功率)即可将近红外光稳定地转换为可见光。该技术在全光纤中实现光波长的高效转换,兼容现有成熟的光纤通信和传感系统,也为其他高性能全光纤非线性器件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全光纤的二阶非线性效应不仅可以拓展光纤激光器的工作波段,还有望实现全光纤的线性电光调制器、缠绕光子对等,可极大拓展业已成熟的光纤通信、传感技术在信息处理与感知领域的应用范围。然而,石英光纤的中心反演对称性阻碍了其二阶非线性效应的产生和利用。目前,基于二阶非线性效应实现光波长转换,需要对光纤进行特殊掺杂、极化等复杂工艺处理,以及高功率脉冲激光泵浦等苛刻条件,因此如何降低光纤中波长转换的实现条件,成为困扰科学家们的一个难题。针对此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层状二维材料硒化镓辅助的全光纤波长转换器,利用微光纤导波模式的强烈倏逝波与硒化镓的相互作用,利用百微瓦级连续光即可实现倍频、和频等非线性参量转换过程,进而将近红外光稳定地转换为可见光。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efficiency second-order nonlinear processes in an optical microfibre assisted by few-layer GaSe”为题,已在国际光学顶尖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团队姜碧强副教授,通讯作者为甘雪涛教授和赵建林教授,西北工业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0-0304-1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发酵全麦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研发阶段/n发酵全麦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简介:发酵全麦是以小麦为原料,经浸泡、煮制、拌曲发酵而成的一种全麦食品,其颜色淡黄有光泽,滋味清甜,有宜人的发酵风味,口感弹糯且无渣滓感,营养丰富,富含还原糖、氨基酸、蛋白质、戊聚糖、钙铁锌等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发酵全麦既可直接食用,又可以作为其他食品的原料或辅料。  应用前景:全麦食品因其营养丰富,对身体大有裨益而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真正的全麦食品又因其含有麸皮等成分口感粗糙、不易消化,虽然富有营养却难以成为老弱妇孺皆宜的食品。本成果对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模块化全装配预制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
模块化全装配预制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将单一住户作为一个预制单元,各预制单元 通过横向拼接形成一个住宅楼层。其中单个预制单元包括其墙体及上部楼板,拼接部位 预制墙体设置单片钢筋网,墙体厚度取标准厚度的 1/2。相邻半墙以及墙体开洞部位上 方半梁采用分布螺栓实现横向拼接,悬挑半梁的横向拼接及纵向连接同样采用螺栓连接 方式。各住宅楼层通过单元墙体及拼接墙体底部设置连接件,实现楼层间的竖向连接, 最终形成一栋住宅建筑。本成果涉及两项发明专利“一种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连 接 系 统 ” ( 201210052417.3 ) 和 “ 单 元 式 全 装 配 预 制 混 凝 土 结 构 住 宅 体 系 ” (201210052419.2)。 
同济大学 2021-04-13
全电脑双针床经编机集成控制系统
该项目是由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自主设计开发,经 10 多318 年研究,逐步完善并升级。系统梳栉横移由柔性电子凸轮控制,并配备了高刚性 横移机架,机速可达 850r/min 以上;适用于大花高的复杂花型编织花高最高可 达 8000 横列以上,配以最新的 Piezo 贾卡装置,可高效实现各类提花三明治和 毛绒的编织;拥有极强的在线花型编辑与显示功能,实时显示并且可以进行在线 式花型修改;可配置 4-8 轴多速送经与电子横移控制、1-3 把贾卡梳提花控制和 多速牵拉/卷曲控制系统;具有停电保护功能,保证重新上电时花型能连续编织。 2 关键技术 (1)高动态响应柔性横移技术,实现对大惯量导纱梳栉进行高频启停和高 精定位; (2)高精度随动多速送经技术,实现送经与主轴频率和横移曲线的快速跟 随; (3)高速率存取贾卡提花技术,实现对贾卡提花数据的大容量静态存储与 高速率动态存取; (4)高分辨扫描在线监测技术,实现织物图像的高速扫描与识别。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发表 CSCD 论文 46 篇; 2、申请专利 8 项,授权 6 项; 3、获 2014 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 年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2009 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目成熟度 批量生产阶段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已得到江苏润源、晋江佶龙、常州弘毅、常熟欣鑫、南京裕源和泉州福联等 多家公司的认可
江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全旋转阀的液体压力能回收装置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全焊接双波纹板式气体换热器成套技术
焊接双波纹板式气体换热器主要应用于废气的余热回收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技术利用常州大学专利技术,利用摸具液压使0.6~1.0mm的板材成形,经翻边、焊接组装完成,由于是焊接,适用温度可达550度,如果采用更好的材料,适用温度可达到900度。
常州大学 2021-04-14
高难度明星分子Vinigrol的最短全合成
李闯创课题组自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以来,一直致力于创新性的合成方法的开发以及复杂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围绕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基础性科学问题,探索和发展原创性的方法学,来进行复杂活性天然产物分子的全合成。课题组以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合成为中心,以药物研发为导向,充分发展和应用现代有机合成新策略及新技术,以求快速、高效以及多样性地构建天然产物库,从中发现新的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39 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