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低压电源
产品详细介绍
河北省沙城中学教学仪器厂 2021-08-23
低压电源
产品详细介绍
江苏省常州市天一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初中教学电源
产品详细介绍中学物理实验教师专用电源,交流2-12V/5A,直流稳压1.5-12V/2A
靖江市京昊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学生电源盒
产品详细介绍
长沙行知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室内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面向室内变电站无人值守与智能巡检的生产需求,结合摄影测量与移动机器人专业方面的优势,首创性将自主测图与导航等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移动测量技术引入室内变电站巡检领域,研发了面向无人化、高精度、适应性强以及集成度高的室内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了可视化建模、全天无人化巡检、仪表读数自动识别、机械臂辅助读表、异常检测和自主充电等功能,满足了室内变电站巡检的各方面需求
武汉大学 2021-04-10
高压输变电外绝缘设备的选型与优化
电,是现代文明之光。今天,人类对电能的依赖不亚于水和空气,电力传输正如我们的交通,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持续的能源供给。特高压输电是电力传输的“高速公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后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外绝缘设备是保证电力传输安全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绝缘子是最重要的一类外绝缘设备,目前广泛应用的绝缘子主要有瓷质、玻璃和复合绝缘子三类。由于出色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以及由此获得的优异耐污闪性能,以硅橡胶作为伞裙材料的复合绝缘子在我国电网中使用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挂网运行的复合绝缘子已超过800万支。 然而,由于造型工艺简单,复合绝缘子的生产制造厂家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模具在相同的绝缘高度或爬电距离的要求下制造出多种具有不同伞形结构的产品。项目组前期的研究发现,具有不同伞形结构的复合绝缘子(包括悬式和支柱)将具有不同的外绝缘性能(污闪和雨闪性能)。因此,通过某种手段进行伞形结构的优化和选型,不但可以提升外绝缘设备的性能,保障电力供给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节约原材料或绝缘距离有效提升工程设计和运行维护的经济性。 项目组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具有长期的深度合作,本项目的试验研究均是在由上述两家单位合作共建的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完成的。首先根据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对于绝缘水平的要求,设计了三十余种具有不同伞裙结构参数的复合绝缘子试品;其次,复合绝缘子的生产制造厂家根据设计结果进行试品研制;第三,以试品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开展一系列的大量实验研究,获得关键实验数据(闪络电压值),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比能够反映产品外绝缘性能的实验结果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试品,并以其伞裙结构参数作为优化设计的结果。 成果应用: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是国家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也是国家西电东送部署、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世界级输电工程。该工程采用混合直流输电方式,直流额定输电容量8000MW,额定电压为±800kV,工程起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昆北换流站,直流落点分别为广西柳州市鹿寨县柳北换流站和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换流站,线路长度约1452km。项目组成员参与了“换流站站址污秽调查和预测以及外绝缘研究”工程前期专题研究,同时根据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实验结果,给出了工程三个昆北、柳北和龙门换流站直流设备的外绝缘配置要求,并将伞裙优化结果直接应用于上述三个换流站直流设备的外绝缘设计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5-10
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包括外壳、无线充电模 块、高效接收端线圈、中继线圈、蓄电池、高清摄像头和电磁辐射屏蔽层;无线充电模块安装在外壳底 部,高效接收端线圈及中继线圈固定于无线充电模块中,高效接收端线圈设置在中继线圈之上;电磁辐 射屏蔽层覆盖无线充电模块的顶部;高清摄像头设置于外壳的顶部;高效接收端线圈和高清摄像头分别 与蓄电池电连接。该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减少了传统有线充电插头等部位易发生老化、易产生火花
武汉大学 2021-04-14
安全高效自动操作桥式吊车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本项目开发了一套 32 吨级工业自动吊车系统,相关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展品可使吊车运送效率比当前主流方法提高 77%以上,行程 6 米时,最大定位误差不超过 5 毫米,精度非常高。同时,本展品可确保事故率降低 50%以上,使操作人员工作效率提高 2-3 倍。本展品已在天津起重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吊车上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应用。 这项成果符合《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目标,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它定位精度高,有助于实现核废料运送与处理等操作。无人式的操作方式可以使桥式吊车在各种危险环境下作业,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其工作范围,在先进制造行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这项成果在创新性方面处国际领先水平。在吊车控制方面,国际上近 5 年来引用数排名前十名的论文中,这项成果占到 4 篇;成果第一完成人方勇纯教授应邀前往波兰华沙参加第 11 届机器人运动与控制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其他三位大会报告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葡萄牙)。2016 年,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六),信息科学部 5 年共入选成果 25 项,其它入选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分别为高文院士,杨学军院士,钱锋院士,房建成院士,郝跃院士等著名专家。应用范围:吊车是应用领域最广的设备之一,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持续投入,为吊车类起重机械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起重机是起重机行业的大势所趋,也是当前智能制造业的迫切需求。具体体现在:(1)新兴产业促使起重机趋向大吨位、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及多用途方向发展。(2)用户对起重机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此必须借助于新兴的智能技术来研制智能型起重机。(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制造企业需要借助于智能起重机来提升装配水平和生产效率,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本自动化吊车可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可望形成重要的产业基地。主要体现在:(1)本自动吊车科技水平高,可以提高相关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2)本自动吊车本身及衍生产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3)本自动吊车主要用于具有智能化生产流程的核电、码头、建筑行业等,可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4)本自动吊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更便于带动产业的发展,在实施地区可形成重要的产业基地。效益分析:特色 1:本展品的自动化吊车包括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还开发了吊车自动控制软件系统。具体而言,为了实现高性能自动控制,提高实时性,设计了基于 DSP 的多轴控制板。手/自动操作可由遥控器上三个按钮进行设置,DSP 可以实时监测对应的三路信号来判断吊车的手/自动状态,以便在变频器操作模式无变化的情况下,通过 PLC实现吊车手/自动控制状态的平滑切换,自动模式由 DSP 提供控制信 号,手动模式由单片机提供。 特色 2:建模、轨迹规划、跟踪及自动快速消摆技术。提出了一种精确的多吊绳吊车模型与一种基于鱼群行为的 RNA 遗传算法的建模方法。可更为准确地刻画实际工业吊车特性,为后续控制方法设计与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了多种便于台车跟踪的自动消摆轨迹,简单易行,效果良好。此外,提出了一种增强耦合非线性消摆控制技术、一种鲁棒滑模控制方法以及一种考虑轨道约束的自适应消摆控制技术,能充分考虑外界干扰与未建模动态的干扰,取得良好的防摆与定位控制效果。此外,考虑吊车执行器的饱和约束、部分信号不可测量等实际问题,还设计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自动控制方法。 特色 3:运动体检测与三维场景重建技术。具体而言,项目组搭建了一种彩色点云获取设备,可以准确获取实际工况下带有颜色信息的三维点云。提出了一种三维的正态分布变换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稳定有效的结果。为防止桥式吊车现场危险事故的发生,设计了一种智能监控系统来发现进入吊车操作现场的人,并在可能发生危险时进行警报。经大量测试,所提技术能很好地完成预定任务。 特色 4:持续扰动抑制。针对野外工作的吊车系统,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持续扰动情况下的非线性复合消摆方法。除此之外,针对周期性干扰的不利影响,项目组还提出了一种重复学习与部分反馈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抑制持续干扰对吊车系统的影响。 特色 5:竖直起降技术。针对负载的起吊、落吊、水平传送过程,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能保证台车及绳长变化的跟踪误差始终地保持在任意设定的范围内并收敛于零,同时能有效地消除负载的摆动,大幅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南开大学 2021-04-11
安全高效自动操作桥式吊车系统
本项目开发了一套 32 吨级工业自动吊车系统,相关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展品可使吊车运送效率比当前主流方法提高 77%以上,行程 6 米时,最大定位误差不超过 5 毫米,精度非常高。同时,本展品可确保事故率降低 50%以上,使操作人员工作效率提高 2-3 倍。本展品已在天津起重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吊车上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应用。 这项成果符合《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目标,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它定位精度高,有助于实现核废料运送与处理等操作。无人式的操作方式可以使桥式吊车在各种危险环境下作业,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其工作范围,在先进制造行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这项成果在创新性方面处国际领先水平。在吊车控制方面,国际上近 5 年来引用数排名前十名的论文中,这项成果占到 4 篇;成果第一完成人方勇纯教授应邀前往波兰华沙参加第 11 届机器人运动与控制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其他三位大会报告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葡萄牙)。2016 年,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六),信息科学部 5 年共入选成果 25 项,其它入选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分别为高文院士,杨学军院士,钱锋院士,房建成院士,郝跃院士等著名专家。
南开大学 2021-02-01
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桥技术
Ø  成果简介:电子差速桥技术是电动汽车所具有的一项关键技术。基于电动轮驱动技术的电动汽车由于采用多电机驱动策略,不仅传动系统简单、效率高,而且可以解决电动汽车对电动机功率要求高和功率器件性能难以满足要求的矛盾,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电动游览车开发项目,设计了电子差速桥,电动轮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电动机电枢采用并联结构,控制器采用了基于转向几何的独立转矩开环和闭环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减小质心侧偏角的独立转矩控制策略,达到了不用测量方向盘转角即可由电动机自动实现速度与驱动力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66 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