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60 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万多名,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水利水电人才培养基地、水利部行业定点培训中心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012年,被水利部确认为首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平安校园”,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文明单位” 光荣称号。2013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学院共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00亩,在校生8600余人。学院现有在职教工4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2名,正、副高级职称教师 95名,“湖北名师”1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特聘教学岗位6个。学院设有院办、党办等11个职能处室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后勤服务中心、教材中心等3 个管理及服务单位;开设有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力电子系、商贸管理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部等7个教学系部;开办了设计院、监理公司等 3个产业实体。学院开设高职专业39个,其中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湖北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及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指委精品课程2门,拥有国家及省级实训基地5个。 学院现有资产总值3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550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馆藏图书50余万册。学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坚持服务水利行业、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概况】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水利部“淮河水利专科学校”。200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全国100所和全省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4年,经省发展改革委和教育厅批准,在全省高职中率先进行“四年一贯制”本科教育改革试点,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已达614人。201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之一。学院还荣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文明单位”和“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等多项荣誉或称号。 【基础设施】 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1040亩,建有教学楼、学生公寓、餐饮中心、体育馆、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和素质拓展基地等完善的教学和生活设施40万㎡。校内设有九大实训中心,拥有实践性教学所必须的各类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工厂等130个,校外固定实习实训基地近400个。学院建有先进的智慧校园和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图书馆现有藏书70万册、电子图书60万册及各类专业期刊500余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约7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近200人,“双师型”教师443人,中青年教师中接受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338人。拥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部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教坛新秀48人。此外,为切实推行理实一体化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还积极构建多主体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了约400名企事业单位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库”。 【教育教学】 学院设有9个二级学院和本科教育部、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约15000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约3000人。学院主动对接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专业53个,形成了以工程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共13个、省部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工程技术应用类专业达90%以上,涵盖产业支撑型、人才紧缺型和特色引领型专业群。已建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130余门。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和学院特色教材300余部。 【科研成果】 学院积极探索以应用为导向的高职科研模式,重视产学研合作、科研应用开发与成果转化,承担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等重大课题多项,科研能力在全省高职处于领先水平。学院教研氛围浓厚,近年来,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出版学术论著和教材500余部,发表教、科研论文1000多篇。学院积极面向行业和社会开展社会服务,常年承担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近三年累计培训人次达6000余人,鉴定发证人次达12600人。 【国际交流】 学院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充分利用行业及自身办学优势,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招生就业】 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通过辅修专业、通识教育、学分制度等努力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累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8万多人,遍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区),奋战在水利、建筑、机电、电力、机械、市政、IT等各条战线上,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和重要支撑。学院在安徽及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建立了多处就业基地,与省内外众多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2年超过95%,始终稳居同类高校前列。自2008年以来连续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学院将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废水电解脱盐及其综合利用技术
化工、冶金、制药、印染、采油、热电、生物发酵等行业在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含盐废水。含盐废水直接排放不仅成严重的水体污染,而且浪费了大量可再利用的资源,也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随着国家对三废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日益凸显出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处理这一类型的废水一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针对此难题,我们开发出高效的电脱盐器,不需要耗费大量蒸汽将其蒸发浓缩结晶制成低价值或无价值的固体盐,而是将回收的浓盐水直接通过离子膜电解生产出较高价值的液体酸和液体碱。实现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由单纯无效益投入转为有效益产出,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提高企业处理废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某冶炼企业原废水中含有约70g/L的Na2SO4和约20g/L的NaCl。我们首先除杂净化废水,净化水进入电脱盐器,脱盐后淡水中盐含量小于5g/L返还车间再用,富集浓水中盐含量达到200g/L后送入电解槽制备的25%硫酸和25%烧碱,硫酸和烧碱产品质量达到工业级指标。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水电站负荷区间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负荷区间预测方法,充分利用历史负荷数据,通过计算待预测日已知时刻负荷序列与各历史日实际负荷序列的线形差异度获得待预测日的相似日集合,根据待预测日的相似日进行待预测日点预测,再通过对大量历史负荷预测误差样本进行分析,得出未来负荷可能取值的概率性区间结果。根据区间预测结果,水电站决策人员在进行生产计划、实时调度等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未来负荷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面临的风险因素,从而及时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并为水电站实时负荷分配提供依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碳和碳纤维等。作为电极材 料的活性物质,对碳材料的要求有许多方面:如放电比容量、颗粒大小和比表面积、电 极极化性能、充放电稳定性等。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单位在探索新的制备工艺来改善 电极性能。 采用常压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碳气凝胶材料,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实现了碳气 凝胶材料微结构人为裁剪与控制。这些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重量轻、体能密度高、无污染 等优点,是新一代绿色能源材料。多孔碳电极用于锂电池将优于枝晶锂电池,传统的电 极充电时枝晶会在阴极上成核,当枝晶越过电极跨度时将造成短路,从而限制了充电次 数。用多孔碳做电极时,锂离子嵌在石墨结构中,防止了锂金属的沉积和枝晶的形成, 而丰富的孔洞可提高电极与电池溶液的接触面积。碳气凝胶是由间苯二酚和甲醛在碱性 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溶胶-凝胶和炭化工艺制备而成的。通过控制水和催化剂的用量, 可以控制其孔洞结构和密度,它的干燥过程也正由管来的超临界干燥向常压干燥发展, 以便降低气制备成本,改善其性能,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碳气凝胶也可能成为电池 材料的理想选择。 
同济大学 2021-04-11
多元复合稀土钨钼电极材料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钛基电催化电极技术
1、成果简介:(500字以内) 以钛金属为基体的带有电催化涂层的电极最初由H. Beer在1965年发明,被称为DSA®型RuO2-TiO2涂层阳极在意大利的Denora公司首先实现了工业化,商品名称为尺寸稳定阳极DSA® (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DSA®阳极首先被用到氯碱工业,由于它的不溶性,氯过电
吉林大学 2021-04-14
高比电容NiO电极材料
本项目涉及一种高比电容Ni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它具有介孔结构,以可溶性镍盐、表面活性剂和碱液为原料进行水热反应合成前驱体,前驱体焙烧,其中镍盐浓度0.05-2mol/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20g/L,助表面活性剂与含镍盐溶液的体积比为0.1~0.8∶1,碱液与镍盐的摩尔质量比是1~3∶1。 本项目采用简单易行的水热反应,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添加剂的用量、水热反应时间、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一系列实验参数,制备得到高比电容、循环性能优异的纳米NiO。 该材料具有
南开大学 2021-04-14
Dry干电极脑电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Dry干电极脑电系统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是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具有高可靠性的脑电测量系统,通过干电极脑电传感器,用于情绪和认知状态评估。在2.5分钟以内即可完成系统配置并开始实验。轻型可穿戴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脑电图,在自然条件和真实应用中具有最大的舒适度和最小的侵入性。通过简单的定位,它可以在最佳位置以高可靠性记录干电极EEG通道,以便对情绪和认知行为(前额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皮层)进行基本评估。情绪和认知行为的评估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的干电极EEG传感器放置在前额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皮层的对称位置,处于优化位置,有利于评估情绪和认知行为。例如,使用ErgoLAB Dry EEG System,可以获得α(情绪)中的额叶和顶叶不对称性,视觉P300和错配负性N400(认知过程),正面的功率比θ/β(记忆)等。自然行为研究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可以帮助用户在记录脑电图时获得自然和自发的行为。一方面,它采用简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设计,配有干电极EEG传感器,使用户佩戴该设备时感觉舒适并忘记他正在佩戴设备。另一方面,由于它是一种便携式设备,没有电缆并具有超过八小时的自主连续测试时间,因此可以在没有干预或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移动自由度。用户高度接受凭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是一种受到用户高度认可的设备。它是美学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最大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其使用非常舒适,其传感器不需要在电极和皮肤之间施加电解物质,这消除了最终用户对凝胶的拒绝感(它消除了实验完成后清洗头部的需要)。干电极传感器干电极传感器采用特殊材料和制造技术,无需使用导电电解质即可降低接触阻抗和噪声。它们具有有源屏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运动或电磁干扰造成的伪影。设计有旋转结构,可以在头发上滑动,保证电极与皮肤的稳定接触,并具有自适应压力控制,确保用户舒适。ErgoLAB同步技术与集成该设备可与许多其他硬件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有关人类行为的更多信息(如生物传感器,眼动仪,人体定位技术,视频和音频记录等)。这种集成可以通过ErgoLAB同步平台完成,能够以极低的延迟保持最高级别的同步,并且无需参与者携带笔记本电脑。ErgoLAB人机环境多模态数据同步采集分析平台,简单,灵活,可靠神经科学研究,整合了30多个互补技术。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和自定义的软件功能。从基本模块开始,您可以选择更多超过30种可用于集成的技术。这样你就可以使用单一工具管理所有技术,甚至扩展它们的未来应用领域。ErgoLAB同步平台该设备可用于ErgoLAB人机环境数据模块化平台,用于心理与行为、脑与认知神经科学,人因工程与工效学,健康或神经营销的研究应用。这些平台允许与其他技术同时录制并自主执行分析或使用ErgoLAB的自动分析。此外,对于任何特殊要求,ErgoLAB都有定制的适应服务。与广泛的数据同步通过ErgoLAB云平台将脑电数据与广泛的数据同步,包括常用的生理数据GSR皮肤电,呼吸和心率等、EEG脑电,眼动、fNIRS近红外脑成像,人体动作,行为观察、面部表情、生物力学、人机交互。实现极低延迟的同步水平同时确保您的整体方案的便携性。Pro Glasses 2 提供了独有的硬件同步能力,无需携带沉重的笔记本电脑。数据分析模块如果研究人员希望得到比实时观察更深入、全面的结论, ErgoLAB可提供数据后期分析的强大工具。该软件为可穿戴式眼动追踪研究而设计,功能包括数据的叠加、诠释和可视化等。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
产品详细介绍本电极是PH电极,离子计等分析仪器上起参比作用的测量元件,它与各种指示电极组成电池,可测量水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并可进行电位滴定分析。技术指标:    
上海越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8 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