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力电子及电机实验装置
本电力电子及电机实验装置结合《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学科的发展,使用新的实验线路和设计理念,兼容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机学》、《电机拖动》的实验。
浙江高联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2021-02-01
托马斯电机浇注胶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名称                                           托马斯高温导热胶(THO4074) 概       述 本品系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单组份,加热快速固化具有优越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耐热导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和耐电晕性好、粘接强度高,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视机、工业炉冷却臂、大功率LED照明、电力电容器、热继电器、监视显示器、航天、航空、通讯、雷达、耐热骨架片等中工作的电热器芯片、电热器护片、垫片、电子管片、灯泡片等发热部件的粘接和密封同时达到优良的导热以及抗热震效果。 性   能   特   点 ·外观:单组份浅灰色黏稠膏状体(颜色可调整),无固体机械颗粒。 固化温度 固化时间 固化温度 固化时间 100℃ 60M 120℃ 30M 130℃ 20M 140℃ 10M ·耐候性、耐久性、耐紫外光性能优良。 。粘接强度高、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耐热以及卓越的导热性,化学稳定性和耐电晕性能优。 ·适应温度范围广,粘接后在较高的温度下仍有较好的粘接效果。 ·粘接表面无需严格处理,使用方便。 ·耐介质性能优良,耐油、水、酸、煤油、乙醇、碱等。 ·安全及毒性特征:完全符合欧美质量标准,达到ROHS认证。 ·贮存稳定性较好,贮存期为6个月。(≤35℃)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硬度 shore D 90 耐温范围:-48-+800℃(真空条件)  体积电阻25℃ 1×1015Ω.cm     表面电阻 2.5×1015Ω                  耐电压20-25kV/㎡  粘接强度:(Al+Al)常温:拉伸强度≥25MPa;     剪切强度≥18 MPa 200℃:拉伸强度≥3-5 Mpa  280℃≥1.2—1.3Mpa 使用 方法 1、将被粘物除锈、去污、擦净。 2、将调好的胶液涂于被粘物表面,合拢、压实、静置加热。 注意 事项 1、操作环境注意通风。 2、胶液如触及皮肤,可及时用肥皂水冲洗. 3、未用完的胶应盖好,置于阴凉通风处。如果有冷藏条件即更好。                                                                                        该版权属于成都托马斯科技2005-2011所有
成都托马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LAS402四阶段直线式自动化样品制备系统
品 名:四阶段直线式自动化样品制备系统 型 号:LAS402 品 牌:essa 产 地:澳大利亚 简单、结实、经济适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4阶段直线式自动化样品制备系统:大致流程为1.精细破碎——2.缩分——3.精细研磨——4.缩分,可靠的全自动化系统,制备高品质有代表性的样品。 我公司的直线式自动化系统将高性能的样品制备设备与经过认证的机械取样装置相结合,使用了可靠的样品输送装置。可以很便捷的将干燥后的样品装入破碎机中,从系统最终端收集用于实验分析的样品,同时弃样部分弃掉废弃样品。 直线式自动化系统可与更灵活的机械手的自动化单元结合使用,能为用户带来更多方便。自动化样品制备系统所带来好处包括:更强的样品均一性、提高样品可追溯性、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减少人为参与与降低劳动强度,避免由于人员素质的不同而引起的制样波动。 该系统符合中型产量矿石实验室样品制备系统的要求,是处理金、镍和铁矿石等的理想选择。 系统特征 ●进样:重量达15kg的块矿等样品 ●出样:可将样品快速从110mm破碎到2mm ●系统出样尺寸为75um,可选择残渣重量及收集部分数量 ●初步弃样自动通过皮带机去掉 ●内置的气喷清洗降低了污染 ●占地面积小 ●方便输送及偏远山区作业 ●安装简单,快速 ●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 ●降低了人工错误-不需要技术劳动力 ●所有的设备元件都在地面平面上,便于维修 ●采用模块化设计,结合已经过认证的爱莎设备。 操作方式: 该系统由单人控制即可,操作人员将样品称重后,倒入进料口。可采用单一模式及连续模式进行操作。 通常将样品倒入系统后破碎至2mm后,自动进入下一个流程,再倒入初步分离出部分样品进行研磨,研磨至75um,再精细分离为可配置份额。 ▲单一模式:在单一模式下,只有一种样品在整套系统中进行处理。 ▲连续模式:最多可以有三种样品同时在系统内进行处理,使用系统的此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生产能力。 典型处理能力及系统效用 该系统性能可靠,每天可工作22小时,每小时可制备10个样品。建议每天利用2个小时进行设备清洗与维护。 安全特征 该系统最大的好处在于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系数。 该系统有消音机柜及内置除尘装置,可防止操作人员受到噪音和灰尘的危害。 机械提升机将样品在设备之间运输,弃样则通过皮带机弃掉。人工参与的工作减少,只需卸载破碎机以及收集1.2千克精细研磨样品。 该套系统上有安全防护装置及急停按钮。为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所有可移动的防护装置门上有安装了编码安全开关。 为方便操作人员使用,进样和出样都位于使操作人员舒服的高度上。 所有的设备都置于地面,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人体工学效率,这一点是市场上其他设备不具备的。
青岛海亿特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9-13
超结MOSFET设计及制造技术
本成果开发了一套超结MOSFET器件的设计方法,并与上海华虹NEC(现上海华虹宏力)公司合作建立了基于深槽填充工艺的600~900 V级8英寸超结MOSFET工艺代工平台,这是国内第一个量产的超结工艺平台。所制备的超结MOSFET击穿电压最高可达900V,比导通电阻低至5.3Ω.mm2(900V器件)。该成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201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功率高压MOS器件关键技术与应用”张波、乔明、任敏 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用超细APT制备纳米钨粉
1.项目简介:《用超细APT制备纳米钨粉的研究》由我校余世鑫教授主持与江西省崇义章源钨制品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并由该公司工业试生产成功。该项目经过课题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2003年11月28日江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组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2.技术特点:本项目采用精细化工技术,依据相转移合成法的原理,采用独特的离子交换高峰液的处理技术、固液分离技术和结晶晶形控制技术,生产出超细颗粒仲钨酸铵(APT,费氏粒度 1~10μm)。然后在通用的回转管炉煅烧和四管炉还原,采用露点-70℃的高纯氢气和粉末钝化技术,制得纳米钨粉。其生产表明,与等离子法、流态化还原法等相比,采用该技术生产纳米钨粉具有设备投资少、成本低、规模生产易控制、重现性好的特点。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该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独特、新颖、可行,属国内首创。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新型超晶格激光器系统
基于“介电体超晶格”制备技术,开发了一套适合量产的超晶格材料制备工艺。超晶格材料在激光非线性波长变换、量子纠缠源产生、声学滤波换能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以超晶格材料为核心材料,开发出红光、绿光、蓝光、准白光、钠黄光、皮秒锁模以及中红外等多种新型激光器。
南京大学 2021-04-10
超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为了满足超三代移动通信技术B3G项目对高速背板传输的需求,2004年10月东南大学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央硬件部开展合作,共同研制了符合PICMG3.0国际规范的AdvancedTCA全网格标准机箱与背板,实现了超过3.125Gbps的双向传输速率。
东南大学 2021-04-10
超材料自由或实时调控
近年来,超材料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1)基于等效媒质超材料的新物理现象和新应用需要挖掘;2) SPP超材料一直是物理学家的领地,以验证新物理现象为主;3) 超材料对电磁波的凋控大多是静态的,一旦制备成型其功能即被㈣化,+能实时地调控电磁波。为解决上述问题,该项对微波超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在等效媒质超材料方而,提出并制备了柱坐标系下各向异性零折射率超材料,突破了h然界域小辐射单元(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双定向辐射的限制,实现了完美的电磁波全向辐射及高效空间功率合成。提出•种三频段超材料完美吸波器,可在三个设计频段实现电磁波在大角度范围内、 对极化不敏感的近乎完美吸收。基于变换光学原理,提出一种低损耗电磁幻觉器件,可按照需求有0的地操控0标对电磁波的雷达散射特征。提出并制备了宽带、低损耗的全介质超材料放人透镜,打破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了超分辨率的微波成像。该研究促进了等效媒质超材料的发展。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关于自旋超流基态的研究
研究小组首先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具有原子级别平整度的反铁磁Cr2O3薄膜,是电荷的绝缘体。采用非局域自旋输运的技术,用热方法在铂电极和Cr2O3薄膜界面注入自旋流、产生自旋压,在另外一个铂电极处利用铂的自旋霍尔效应测量自旋流的输运(图A)。实验数据显示在低温下自旋输信号出现饱和现象,对应着自旋导的饱和,也就是零自旋阻效应;即自旋超流基态的最重要基本性质之一(图B)。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小组又系统研究了不同自旋输运距离下自旋超流的输运现象,证明了自旋在该自旋超流基态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输运,并且其随输运距离的关系与自旋超流态输运理论预言一致(图C)。该工作是是自旋超导态领域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势必推动自旋超导态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基于自旋玻色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基础物理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并为新型量子自旋器件,如自旋流约瑟夫森结等,奠定了实验基础。图:自旋超流基态的重要实验证据。(A)非局域自旋输运测量示意图。用热方法在左边铂电极和Cr2O3薄膜界面注入自旋流,在右边铂电极处利用铂的自旋霍尔效应测量自旋流的输运。(B)自低温下自旋输信号出现饱和现象,反映出自旋超流基态的零自旋阻效应。(C)自旋信号随其随输运距离的关系与自旋超流态输运理论预言一致。
北京大学 2021-04-11
超洁净石墨烯制备的研究
石墨烯因 其 优异 的性质而 被 誉为 “ 材料之王 ” , 在诸多 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 距离 真正实现产业化 还存在诸多 问题和挑战 。制备决定 未来, 高品质 石墨烯薄膜的 可控 制备 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 重点 。 化学 气相沉积法( CVD ) 以 其优良 的 可控性和可放大性被 公认 为最具前景的石墨烯 薄膜 制备方法, 经过 近十年的发展, 虽然 在单晶尺寸上 取得 了诸多突破性进展, 但 CVD 石墨烯的性能 和 理想 水平 仍然有不 小 的差距 , 这一问题已经困扰石墨烯领域很久 。 该研究首次 揭示了 CVD石墨烯 的本征污染问题,提出气相反应调控的方法,分别使用泡沫铜辅助催化和含铜碳源实现了超洁净石墨烯的制备( Nat ure   Commun .  2019 ,  10 , 1912 ; J. Am. Chem. Soc.   2019 ,  141 , 7670 )。 对于已存在 本征污染的石墨烯薄膜,他们 巧妙地 使用 二氧化碳 对其进行刻蚀 ,而不引入额外缺陷,从而成功 制备出大面积的超洁净石墨烯薄膜,该 方法与普通CVD工艺完全兼容 ( Angew . Chem.  2019 ,10.1002/ange.201905672 )。 同时 ,他们探究 了本征污染物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发展了基于活性炭的界面力调控方法,成功实现了石墨烯的表面清洁( Adv.  Mater.  2019 , e1902978 ) 。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110 1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