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方呆呆毛绒摆件 方呆呆公仔
方呆呆系列动画灵感来源于“方脑壳”,重庆首部三维方言动画片,用消费者喜闻乐见动画方式,独特卡通形象,结合地域特色编写剧本、制作内容,讲述重庆市独特文旅文化。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2023-03-31
节能型浓相气力输送粉体成套设备
研究了管道气固两相流动过程的微观机理、瞬变机制及降耗措施,形成了较完善的高浓度气力输送的理论体系,开发出上引式正压流化浓相气力输送粉体成套设备,克服了传统粉体输送装备连续性差、动力能耗高、团聚效应大、易磨损等问题,具有气源设备简单、输送浓度高、输送速度低、输送距离远、输送管径小、节能效果好、投资费用少、运行费用低、操作与维护简单、工作运行可靠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建材、钢铁、食品等行业的粉体输送中。 本项目成果依托山东省管道气力输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颗粒学会等科研平台,研发过程陆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的资助,从而使该成果更加成熟并走向市场,成果在工程推广应用中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本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曾获得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励3项。
济南大学 2021-04-22
微纳米颗粒复合制备功能性性粉体材料
1 成果简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纳米粉体技术的发展,如何合理分散和使用纳米粉体材料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的瓶颈。因此,各类纳米粉体根据用途而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制备用户方便使用的“功能性微纳米复合粉体材料” 也就逐渐形成了市场。 该技术的特点是:借助微米级母粒子与纳米级子粒子的复合,完成对纳米粉体的有序分散和实现纳米颗粒对微米颗粒的包覆;或者是将不规则的颗粒整形处理,从而制备不同类型的功能性复合粉体,满足新材料功能的需要。这一新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解决了许多航空、航天、电子、生物、材料、医药、涂料、冶金等行业对新一代粉体材料的需求。2 应用说明 图 1 生产功能性微纳米复合粉体材料的技术路线 采用我们研制的 PCS-II 型粉体复合机,借助机械冲击的方法对粉体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有目的地改变其物理化学特征、表面结构和颗粒的形貌特征。 产品的特点是:功能性:根据需要制备具有特定新性能的复合粉体材料,如导电导热粉体、高流动性粉末、球形化石墨粉体、氧化铝弥散铜粉、碳化硅弥散铝粉等;以壳代核:节约贵重原料,如包覆银的聚合物(铜、铝)粉体、包覆铜的铁(铝)粉体等;以微米颗粒为载体分散纳米粉体,如包覆碳纳米管的聚合物(铜)粉体、包覆纳米二氧化硅的橡胶粉体、包覆纳米氧化铝的聚合物粉体等。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背景和成本都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装备提供。
清华大学 2021-04-13
纳米陶瓷和微米金属复合粉体的机械制备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纳米陶瓷/微米金属复合粉体的机械制备方法。它是以已建立的微、纳米粉体为原料,首先采用理论模型建立微、纳米粉体的质量配比关系,并将纳米陶瓷粉制成均匀稳定的悬浮液,然后将按计算好的配比称量的纳米悬浮液和微米粉混合,再通过机械复合法制备纳米陶瓷/微米金属复合粉体。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时间极短、反应过程容易控制、能连续批量生产等特点,可供推广和工程应用。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 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时间极短、反应过程容易控制、能连续批量生产等特点,可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一种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611888.2)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真空或氩气气氛下,对氯化锆+硼氢化钠混合粉末进行5~10h球磨处理;然后,在0.5~1atm氢背压下,将球磨产物加热到300~400℃,并保温1~2h后自然冷却;接着,将加热产物倒入蒸馏水中,过滤出固体物,再用蒸馏水清洗;最后,用乙醇对水洗固体产物清洗后干燥,即可获得所述的纳米氧化锆粉体。本发明的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硼基锂电负极材料
首先设计合成了 Fe2B 间隙化合物,其中包含一维硼链结构和高导电的 Fe 主体网络,该化合物表现出与纯硼截然不同的电化学性质, 1400 次循环后基于 B 计算的容量可达 10700 mA h/g 。高导电的 Fe 基质和高分散的一维硼链结构首先激活了部分 B 的储锂潜能,并且在循环反应过程中 Fe 基质不断将硼链分散成单原子,从而实现了更高效的储能。然而,由于间隙化合物中 B 的质量含量过低,材料整体容量不符合实际需求。研究者随后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 B2O3 与锂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仅为 -489 kJ/mol ,即发生该反应的逆反应发生仅需克服 489 kJ/mol ,远小于可逆负极材料 Fe2O3 和 SnO2 。
北京大学 2021-04-11
氮化镓界面态起源
已有样品/n基于超低温的恒定电容深能级瞬态傅里叶谱表征了LPCVD-SiNx/GaN界面态,在70K低温下探测到近导带能级ELP (EC - ET = 60 meV)具有1.5 × 10-20 cm-2的极小捕获界面。在国际上第一次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在LPCVD-SiNx/GaN界面发现晶化的Si2N2O分量,并基于Si2N2O/GaN界面模型的第一性原理分析,证明了近导带界面态主要来源于镓悬挂键与其临近原子的强相互作用。由于晶化的Si2N2O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方晨鹏
本人专业特长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新材料领域,研究范围是高分子材料、建筑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曾担任浙江大学绿色建材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对接省内外建材企业和我校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是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团队成员,目前是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协会专家组成员、同时也是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经信厅、杭州市经信委、杭州市科技局等省市政府单位专家库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二是科研管理领域,研究范围是科研项目、经费和成果转化曾长期在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分管高新技术领域的国家 863 计划、支撑计划等国家部委纵向类课题,国家各部委下达的核高基等 9个民口重大专项,省科技厅、经信委等省市纵向类课题;曾在浙江省科技厅计划财务处挂职处长助理,分管项目验收审计、重大专项项目过程管理;挂职回来之后任科研院科技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办主任,主要负责国家和省市厅局纵向类项目的过程管理;目前担任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成果转化办主任,主要负责全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 新材料领域:主持省级新产品项目《新型条纹步道石》,同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村镇宜居型住宅技术推广目录》;并主持以下省级新产品项目:《隔热断桥节能铝合金窗》《新型多功能门窗》《新型生态彩色路面石》《环保型盲人步道石》《新型黑钦装饰门》《多功能智能门窗》《铝铝复合门窗》《塑地板》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乡村建筑用装饰装修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参加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劣质瓷原料的高档陶瓷制品研制与产业化》《高稳定呈色青瓷釉料与青瓷制品研究开发》《高性能阻燃 PC 专用有机硅树脂阻燃剂的制备与应用》《越窑青瓷工艺恢复和新产品开发》。作为主要人员获得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基于劣质瓷土原料的高档陶瓷制品研制与产业化》、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高稳定呈色青瓷釉料与青瓷制品研究开发》。 科研管理领域:在省科技厅挂职期间,在通过调研和数据采集,作为第一撰稿人完成了《我省介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情况的报告》一文,该报告得到了厅领导的高度肯定,上报省政府后得到时任主管科技的金德水副省长的重要批示,并为我校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配套经费上拓宽了渠道来源和增加了配套比例。作为主要人员积极参与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发起的国家计划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活动,全省科研项目验收质量抽查工作,并提交质量抽查报告及整改方案,完成内容生动、数据详实的调研检查报告。在浙江大学获得校级、院级各类先进荣誉称号。曾作为机关管理人员代表在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一流管理 服务师生”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做主题发言,收到时任学校党委书记邹晓东研究员的点名表扬。
方晨鹏 2023-03-15
方允樟
方允樟,男,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非晶软磁材料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包括 3 项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在内的 20 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在非晶合金细丝和细带制备技术,非晶纳米品材料磁结构与性能调控技术,高灵敏磁敏材料开发,高灵敏磁敏传感器,高灵敏力敏传感,非晶软磁材料性能调控机理研究以及同步辐射原位测试技术等方面有了厚实积淀,形成了特色。 在非晶软磁材料制备及结构性能调控方面,进行了系列技术创新,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件。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 10 余次。 与企业联合承担省级重点研发项目 3 项,获科研经费 5 千多万元(其中政府财政资助经费 850 万元),相关技术研发,使合作企业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行业领先,创利超亿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3 项。
方允樟 2023-03-15
王方田
王方田(1985),男,汉族,河南永城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首批"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得绿色矿山青年科学技术奖,担任Sustainability、Geofluids、Energies(SCI期刊)客座主编及多项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审稿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智能采矿、安全高效绿色开采、采动响应机制及煤系资源协同开发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王方田 2023-03-3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37 1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