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
通过教学质量基于事实数据进行动态诊断和改进,提供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 , 承载教与学全过程记录,多维度形成性评价数据分析,助力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经典案例  
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06
AI协同创新实验云平台
Al协同创新实验云是Al教学实验实训协同工具,涵盖真实行业项目的教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教学资源、硬件、平台等,可满足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了解行业真实案例中从起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业务环境、需求分析、技术架构选型等等各方面的项目细节,在线完成分类、建模、分析、可视化、结果输出等任务,并支持私有化部署和云端协同,帮助院校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发。
新大陆教育 2022-09-19
Tempo大数据应用能力成长平台
Tempo大数据应用能力成长平台(简称:Tempo Talents)是美林数据自主研发的面向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教学实践、集中实训与科研创新应用的一体化实验平台”。平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项目实训为核心,以创新产业应用孵化为目标,围绕大数据核心技术体系及应用,提供丰富元子化课程实践与实训案例资源。依托可视化分析与机器学习开发引擎,过程与结果兼顾的教学管理方式,闯关、考试、竞赛、数据游乐场等多种实验模式,为高校打造教与学充分互动的“大数据应用能力成长平台”。 一、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打造自驱型能力成长平台——教学管理平台→柔性化定制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灵活搭配原子课、实训项目及教材→教学考评管一体化统一的审阅、评分入口,实时查看作业提交情况→全景学情分析多维度图表展示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直观了解到课堂的学习情况 二、Docker集群化部署,支持实验环境一键式访问及智能化管理——实验管理平台→高可用的容器化集群基于容器及容器集群架构运行的大数据实验基础平台,系统高可靠,高灵活,高伸缩性。→智能化实践环境管理预装实验需求的各类软件运行环境,基于浏览器的B/S模式直接访问,根据访问自动启停→一键式虚拟桌面实验台支持基于浏览器B/S模式的 “一键式”访问基于Linux的虚拟桌面环境,可提供 Linux 桌面和命令行操作,并可实现 Linux系统管理 三、不同难易度 不同实践模式相结合,因材施教更进一步——课程实践平台→多模式课程实践在线编码式、命令行、云桌面等多种实验模式→课程自动评测学生在线提交代码,一键自动评测打分,快速获取学习成果反馈→趣味闯关寓教于乐将课堂小测验转换为趣味闯关,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四、编码式与拖拽式双环境,开发型与应用型兼顾——项目实训平台→编码式与拖拽式双环境交互式笔记和拖拽式平台双操作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完整实训项目指导手册还原项目落地全过程,将业务分析方法论融入具体项目实训中 →实验报告点评与优秀作业共享实验报告在线提交与点评,分享优秀作业,积累优秀成果 五、智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满足人工智能教学科研需求——人工智能平台→强大的建模算法引擎9大算法类型、120余种分布式算法支持、15种文本算法→全面的分析洞察帮教全方位观察建模过程及结果,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能洞悉建模原理→多模式扩展编程R\Python\Java\Scala\Tensorflow等多种编程语言,学生可自定义算法开发实践 六、拖拽式大数据分析平台,培养学生数据创新探索能力——大数据分析平台→自助式大数据探索分析低门槛拖拽式数据可视化分析,让学生快速构建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灵活的可视化交互看板40余种可视化图形,钻取、联动、链接等多种交互模式 →多样的分析报告可视化大屏、分析看板、word报告、数据报表等多种报告形式呈现 七、真实项目经验 名师课程资源,构建优质教学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平台→多学科教学名师课程引入国内一流高校教学团队优质课程,贴合学科最新发展趋势 →创新原子课设计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原子化”,层层递进融会贯通→丰富行业实训案例精选美林数据 200+能源、政府、高端制造等行业头部客户真实项目案例 八、丰富数据资源与灵活数据资源管理,满足教学科研多层次需求——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多种数据源接入满足不同大数据平台和SQL数据源、Excel文件数据库、多维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实时数据等不同类型数据源接入 →数据管理与权限分配支持后台配置数据权限,多种数据资源自定义管理→开放数据超市提供宏观、中观、微观全维度数据体系,上亿条数据,数据总容量超过500T丰富数据资源与灵活数据资源管理,满足教学科研多层次需求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15
MMX5苹果采摘开发平台
MMX5苹果采摘平台基于 ROS 开源系统,集成自主移动底盘及机械臂运动规划。机器人接收到移动抓取任务后,首先根据预先建立的环境模型基于 A* 算法规划最优轨迹,机器人沿着规划的最优轨迹,使用最优化算法进行运动规划,并规避运动过程中障碍物,控制机器人朝目标移动。到达抓取任务目标点后,利用 3D 相机,使用基于 OpenCV 及 YOLOV5来识别及定位目标,根据检测到的目标位姿,利用 MoveIt! 及 Open Motion Planning Library 完成机械臂运动规划,并将规划后的轨迹发送给机械臂控制器,完成抓取操作。
深圳史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2-11-03
【共建数字思政平台 共研思政融合发展】新时代“数字思政”创新发展学术活动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新时代“数字思政”创新发展学术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1-11
LG-IRF04型 四轴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实训平台
一、产品概述 1、本设备以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为核心,将机械、气动、运动控制、变频调速、PLC控制技术有机地进行整合,结构模块化,便于组合,实现对不同物料进行快速的检测、组装。为了方便实训教学,系统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可以完成各类机器人单项训练和综合性项目训练,可完成各类机器人单项训练和综合性项目训练。可以进行六轴机器人示教、定位、抓取、装配、入库等训练, 2、包含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智能视觉检测系统、PLC控制系统及一套供料、输送、装配、仓储机构,可以实现对工件分拣、检测、搬运、装配、存储等操作。 3、该平台各组件均安装在型材桌面上,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回路、执行机构相对独立,采用工业标准件设计。通过此平台可以进行机械组装、电气线路设计与接线、PLC编程与调试、智能视觉流程编辑、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应用等多方面训练,适合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自动化类相关专业《工业机器人与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适合自动化技术人员进行工程训练及技能比赛。 二、技术性能 输入电源:单相~220V±10% 50Hz 工作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85%(25℃)  海拔<4000m 装置容量:<1.5kVA 实训平台尺寸:1500mm×880mm×1400mm 安全保护:具有漏电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三、设备结构与组成       该实训平台由ABB IRB910SC型四轴工业机器人系统、欧姆龙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可编程控制器(PLC)系统、供料单元、输送单元、供料废料暂存单元、加工废料暂存单元、工件组装单元、仓库单元、各类工件、型材实训桌、型材电脑桌等组成。    1、ABB IRB910SC型四轴工业机器人系统     由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控制器、示教单元、输入输出信号转换器和抓取机构组成,装备气动手爪、可对工件进行搬运、装配、拆解等操作。 (1)机器人本体由四自由度关节组成,固定在型材实训桌上,具有4个自由度。 (2)最大的工作半径为450mm (3)最大负载6kg (4)机器人示教单元有液晶显示屏、使能按钮、急停按钮、操作键盘,用于参数设置、手动示教、位置编辑、程序编辑等操作。 2、欧姆龙智能视觉检测系统       配备一套欧姆龙FZ-350智能视觉系统,由视觉控制器、白色光源、视觉相机及监视显示器等组成。用于检测工件的特性,如数字、颜色、形状等,还可以对装配效果进行实时检测操作。通过I/O电缆连接到PLC或机器人控制器,也支持串行总线和以太网总线连接到PLC或机器人控制器,对检测结果和检测数据进行传输。 3、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单元       配备西门子S7-1200 CPU1214C AC/DC/RLY可编程控制器,自带以太网通讯模块、数字量扩展模块控制机器人、电机、气缸等执行机构动作,处理各单元检测信号,管理工作流程、数据传输等任务。     4、RFID数据传输系统     采用西门子RFID数据传输系统,安装在环线输送单元的左端圆弧处,电子标签已埋在工件内部,检测距离为40mm。当工件从环线输送单元经过左端圆弧处时,RFID检测系统可以准确地读取工件内的标签信息,如编号、颜色、高度等信息,该信息通过工业现场数据总线传输给PLC,用来实现工件的分拣操作。 5、供料单元  由料斗、回转台、导料机构、工件滑道、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通讯接口板、电气网孔板、直流减速电机组成,主要完成将工件从回传上料台依次送到检测工位。 6、输送单元       包含一套交流调速系统,由三菱D720变频器、三相交流电机、传送带、光纤传感器等组成,安装在型材实训桌上,用于传输工件。 7、工件组装单元 由工件光纤传感器、加工台、气缸、小物料等组成,安装在传送带上,用于装配工件。 8、仓库单元 由铝型材和机玻璃组成3×3库体组成 9、废品暂存仓 安装在型材实训桌上,分别对供料异常物料暂存,对加工异常物料暂存。 10、触摸屏 7寸,是一套以先进的Cortex-A8 CPU为核心(主频600MHz)的高性能嵌入式一体化触摸屏。 四、实训项目 1.机器视觉系统的原理、使用和调试 2.六轴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原理、使用和调试 3.六轴工业机器人坐标系统和机器视觉坐标系统标定及相互转换 4.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系统综合应用的安装与调试 5.机器视觉系统模板设置、编程与调试 6.通过示教单元手动调试工业机器人 7.通过示教单元设置、修改各控制点坐标 8.通过示教单元编写、修改工业机器人程序 9.机器人追踪坐标整定 10.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软件二次开发编程 11.智能视觉图像输入编辑与调试 12.智能视觉结果给出编辑与调试 13.智能视觉颜色比对测量 14.智能视觉编号比对测量 15.智能视觉尺寸比对测量 16.智能视觉角度测量 17.智能视觉系统与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 18.PLC程序编程与调试 19.智能视觉系统与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 20.变频器与交流电机主电路的连接 21.变频器面板的参数设置与操作 22.变频器面板控制交流电机调速 23.通过变频器外部端子控制电机启停 24.气动方向控制回路的安装 25.气动速度控制回路的安装 26.气动顺序控制回路的安装 27.气动系统气路的连接 28.磁性开关的位置调整 29.气动系统调试 30.RFID数据读写编程与调试
北京智控理工伟业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2-06-30
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400M核磁共振波谱仪竞争性磋商
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400M核磁共振波谱仪竞争性磋商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6-23
压缩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本项目提供压缩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立模块化、集成化数据环境,面向于往复压缩机、隔膜压缩机,服务于石油化工、加氢站、储气库、船舶动力等行业主要包括: 设计规划阶段——压缩机整体方案设计,压缩机结构形式设计,核心部件材料遴选分析,启/停流程设计,安全控制策略设计等; 运行工作阶段——压缩机运行数据实时采集、远程动态展示,核心部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监测诊断一体式/分体式硬件与软件系统开发; 检修维护阶段——零部件维修预警、寿命预测,可视化维修方案、维修模型、维修视频,压缩机及其辅助系统、零备件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 关键技术一:压缩机性能计算技术与选型设计技术 基于 Windows 平台,遵循结构化、模块化原则,采用 QT 框架、C++语言编制交互设计软件,可实现往复压缩机物性计算、热力计算、动力计算、设计校核复算、平衡计算、产品系列化自动匹配、多工况计算七项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往复压缩机机组设计计算、选型、零部件管理一体化功能。现阶段已授权发明专利 1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 关键技术二:压缩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设备 针对压缩机核心零部件构建相应状态监测方案与故障诊断方法,包括:①集成气缸内热力过程特征和阀片声发射信号的诊断方法,基于气阀声发射信号获得气阀故障的特征参数和反映故障程度的量化指标,诊断不同类型气阀故障;②基于活塞杆应变重构 pV 图方法的往复压缩机气阀无损故障诊断方法,基于活塞杆应变重构压力-容积图(p-V图)的无损监测方法,为传统侵入式方法破坏气缸完整性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③十字头销磨损、活塞杆松动的故障诊断方法,对不同程度十字头销磨损、活塞杆松动故障进行模拟试验,对比时频域分析研究十字头销磨损、活塞杆松动的故障机理、声发射信号和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故障特征识别故障程度;④基于压缩机内油-气压力“伴随”关系,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集成声发射与油-气压无损监测的隔膜压缩机状态监测新方法,进一步根据油-气压力“伴随”关系的失调追溯故障根源;⑤基于增量式编码器的往复压缩机轴系扭振测试方法,基于增量式编码器构建了往复式压缩机扭振测试系统,为传统方法在现场实际应用时难于实施提出解决方案;⑥压缩机气流脉动和振动模态分析技术,隔振结构设计、管路结构设计,提供机组振动测试、诊断以及改进方案。 本项关键技术现阶段已授权国内发明专利 4 项,申请国际专利 2 项、国内发明专利10 项;应用于中海油海洋平台天然气压缩机;开发压缩机故障诊断仪,已在某加氢站压缩机调试中成功检测出气阀泄漏、膜片运动失效、活塞环磨损、溢油阀阀芯磨损等严重故障。 关键技术三:压缩机数据共享与健康管理云平台 构建压缩机及其辅助系统、零备件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压缩机热力-动力-应力-寿命分析模块,集成监测数据评价机组运行状态;基于故障诊断技术,建立机组现场监测数据与健康/故障状态信息实时共享平台,打破机组现场与远程管理者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压缩机核心部件维修预警、寿命预测,交互 GUI 界面集成可视化压缩机维修维保手册、指导视频、三维模型;压缩机全生命周期管理,显著提高运维效率和管理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基因新发突变类精神疾病诊疗系统
        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高且增长趋势明显,是我国推进国民大健康战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然而当前精神疾病临床诊断缺乏发病机制的依据,主要以临床表型为指标。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与人体基因新发突变相关,这种不在父代而仅在子代发生的基因变异对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极具重要性。         研发团队建立了从患者新发突变基因组学到转录组、蛋白组学的完整生物组学发病机制临床辅助诊断系统,填补了精神疾病临床诊断的组学机制评价空白,系统自动生成辅助诊断报告和用药风险分析,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符合领域发展的国际行业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推广潜力。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融创教学可视化大数据系统
北京大智汇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5-01-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4 45 46
  • ...
  • 612 6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