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耐胁迫植物乳杆菌定向选育及发酵关键技术
本项目以具有优良益生功能的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得到了耐胁迫相 关靶点基因和蛋白,发明了基于环境因子耐胁迫耐受的菌种定向选育技术;发明 了基于体外实验、细胞模型和活体动物模型的功能评价方法。可实现具有减除食源性危害因子功能菌株的靶向性高通量筛选。发明了一系列菌株高活性培养和高效制备的发酵关键技术,创新开发了植物乳杆菌新产品。 
江南大学 2021-04-11
高效能驱动系统共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等支持,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1、项目简介 开发先进的驱动系统,实现梳理齿条加工的数字化控制,解决其刚性机械耦合连接和热处理耗能问题,是纺织器材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难题。本项目以此为背景,对高效能驱动系统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效能驱动控制器的研究、功率变换器的拓扑结构、智能化调制策略与控制方法研究、电机的数字化设计和控制平台研究。 2、创新要点 (1)提出了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的优化控制策略。 (2)提出了正弦波电流幅值调制的概念。 (3)构建了虚物实化、实物虚化的电机数字化设计平台。 3、效益分析 本项目在 30 余家企业应用,累计新增产值约 36630 万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效益可达 11560 万元,出口创汇 3800 余万美元,节约用水近 100 万吨,节电 1340余万千瓦时,节约蒸汽 40870 万吨。 4、推广情况 本项目在苏浙豫等省的 30 余家企业,尤其是纺织器材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主要有常州蓝箭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南通惠通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无锡市猫头鹰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无锡市威华焊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苏省无锡市亨达电机有限公司、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无锡圣马科技有限公司。 授权专利: 正弦波电流幅值调制逆变器200510095195.3 数字铅酸蓄电池容量测试修复仪 200710191362.3 数字式脉冲固定超前时间移相电路 200710190512.9 一种智能型摩托车限速点火器 200710020254.X341 智能移动捡球机器人 200710190398.X 感应加热快速热水器 20071019511.4 基于 FPGA 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200810025527.4 三相数字式分时平衡大功率交流焊接电源 200810195517.5 一种基于 FPGA 的风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器 200910184672.1 便拆装携带式风、光发电一体装置 200920258809.9
江南大学 2021-04-13
针织提花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针织提花装备是针织提花生产的基础和核心。本项目开展之前,我国针织提花装备以机械式和功能简单、精度较低的电磁式为主,高速提花、高密提花、复合提花、立体提花和成形提花等高档提花装备均依赖进口。项目组针对高档针织提花装备的关键和瓶颈问题,联合高校、针织装备和生产企业,形成汇聚工艺、机械、控制、设计和生产为一体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团队,逐一攻克针织提花装备的技术难题,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针织提花装备和配套设计系统。项目成果为针织提花装备和高端提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带动了我国针织提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针织提花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使我国针织提花产业跃居世界第一。 1.主要科技内容: ①针织经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②针织纬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③针织横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2、授权专利情况:围绕高档针织提花装备、针织提花系统和针织提花生产,共申请发明专利 61 件,其中 2 件为国际 PCT,24 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获授权,申获软件著作权 4 件,发表 SCI 等学术论文 60 余篇。 3、技术经济指标:应用针织提花技术研制的五个系列经编提花装备、四个系列纬编提花装备、三个系列横编提花装备,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工艺技术先进、控制系统精确、设备运行平稳,整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4、应用推广及效益:项目成果已在针织装备和生产企业全面推广。应用提花装备生产关键技术,与江苏润源联合研制五大系列高档经编提花装备,累计推广 300 余台;与江苏润山联合研制四大系列高档纬编装备,累计推广 700 余台;与江苏金龙联合研制三大系列高档横编提花装备,累计推广 4000 余台;项目研发的高档针织提花装备市场占有率第一。配套的设计系统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外150 余家企业推广应用。仅以应用本项目成果的 3 家提花装备生产、6 家提花产品生产做统计,其在 15-16 年,共新增产值 16.32 亿元,新增利润 4.1 亿元。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一、 简要综述    获2009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 具体介绍    1、项目简介    以大豆油加工副产物油脚为原料,在研究复杂脂质化学、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医药磷脂过程中的胶束/反胶束、金属膜过滤、生物酶反应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解决高粘性复杂生物活性脂质产品杂质含量高、色泽深、不良外源伴随物质含量高等突出问题,开发了浓缩磷脂、粉末磷脂、改性磷脂、高PC磷脂等产品,并实现工业化。    2、创新要点    (1)大豆磷脂精制除杂、酶促非水化磷脂转化、高效薄膜蒸发耦合技术;    (2)大豆磷脂纯化制备药用磷脂技术;    (3)大豆磷脂的化学∕酶定向修饰技术。    3、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2000 万元)    采用大豆油水化脱胶制备磷脂工艺,避免了油脚或采用碱炼工艺产生皂脚引起的二次污染。一吨油脚制备黑脂酸产生2吨废酸水,全国植物油总量2500万吨,水化油脚150万吨,可减少废酸水排放300万吨。同时磷脂产品满足了国内对磷脂的需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推广情况    已推广企业,中粮东海粮油工业、九三粮油工业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公司等20家建立46条生产线。
江南大学 2021-04-11
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复杂修形齿轮是克服高速重载工况下力热耦合形变影响的高端齿轮,直接决定装备传动 系统的振动、噪声、寿命等服役性能及其核心竞争力,广泛应用于航母、潜艇、汽车等。针 对复杂修形齿面精密制造面临全齿面修形加工存在原理误差、传统试错修调法提升加工精度 困难、齿面淬硬层均匀性及级理难以调控等问题,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等支持下, 开展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成果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取得突破和创新如下: (1)  提出复杂修形齿轮加工的点矢量族包络计算新理论,不用建立和求解啮合方程, 以数字法替代解析法,突破啮合原理解析法无法求解奇异点、计算复杂的瓶颈;发明齿面扭 曲消减方法,解决刀具廓形精确设计及原理误差消减难题,齿面扭曲减少70%以上,达国 际领先。 (2)  发明复杂修形齿轮加工工艺系统误差调控技术,开辟齿轮修形精度提升新途径。 提出制齿机床热态精度提升技术,发明热致误差补偿方法,保证机床精度稳定;提出基于等 效虚拟轴的齿面误差补偿方法,解决修形精度提升难题,提高传动精度1-2级。获中国专利 优秀奖。 (3)  研制大规格精密数控滚齿机、精密多功能数控磨齿机、高速干切滚齿机等具有齿 面扭曲消减及加工误差补偿的高端制齿机床,填补国内空白;开发集齿轮修形设计、工艺规 划于一体的制齿软件,打破了国外高端机床垄断。滚齿精度达5-6级,磨齿达3级,干切滚 齿提高效率2-3倍,与同类国际先进水平相当,打破高端制齿机床垄断,迫使国外同类机床 降价30%以上,并出口英、法、日等。 (4)  发明复杂修形齿轮滚磨一体化工艺技术,确保修形精度及表面一致性。研制复杂 修形齿轮刀具,实现齿轮刀具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研发滚磨余量协同分配、齿面柔性修形、 磨削级理优化等工艺,实现磨后齿面淬硬层均勾分布、齿面纹理可控、修形工艺快速固化, 提高齿面疲劳寿命。满足了军方供货要求,支撑我国主要舰艇齿轮加工;为汽车变速箱的批 量国产化提供了保障。
重庆大学 2021-04-11
杀虫真菌农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
依据“杀虫真菌农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成果,申请人开发出“500 亿砲子/克杀蝗绿僵菌母药”、“100亿砲子/mL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产品,建成 年产2000吨制剂的生产线,生产的绿僵菌制剂防治蝗虫近1000万亩次,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重庆大学 2021-04-11
关于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2021年度项目评审会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2021年度项目评审会评审组名单公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1-12-22
石墨烯和金属网孔复合膜柔性透明电极
1、主要功能及应用领域 透明电极在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屏等光电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应用最多的用氧化铟锡(ITO)为制造的透明电极,但ITO存在脆性大,无法弯曲,近年来随着光电器件对透明电极需求的增加,铟的价格也大幅提高。由于石墨烯产业化后的预期成本低,成为柔性透明电极的主要材料之一,但在实际中由于大面积石墨烯总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其导电率,本项目结合石墨烯和纳米金属网孔的优势制备出石墨烯和金属网孔复合膜柔性透明电极。 2、特色与先进性技术指标 特色:利用低成本、无污染的溶胶在透明基底形成网状模板,利用模板制作金属网格;通过转移石墨烯在金属网格上制作一种石墨烯/金属网格复合电极。其复合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光电特性。通过结合单层石墨烯的高透光性和金属网格的导电性,有效地弥补了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石墨烯多晶结构的缺陷和金属网格不利于制作依赖垂直电流传输器件的的缺点,从而提高透明复合电极的光电特性。 图1 制备的石墨烯及拉曼图,可以看到非常清楚的2D峰,右图为金属网孔的显微图。 3.技术指标 复合电极:面电阻为 21.2 、透光率为92%(在550nm波长测得),下图表明其宽带的透射光谱特性。 图2 复合电极的透过率 将复合电极制作在PET基底上,使其可以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柔软性。在将透明电极从正向到反向弯曲,其弯曲角度从-150o达到150o时,其电导率也只下降3.4%,反复弯折100次,电导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4、产业化的关键性问题 高性能的透明电极在许多光电器件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触摸屏、光伏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目前商业上,由于氧化铟锡(ITO)薄膜的高光学透过率、低面电阻和成熟的制造工艺,在作为透明电极方面已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光电器件中。但铟是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分布量比较小且分散,主要以微量存在于锡石和闪锌矿中,且随着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等产品的普及,因此铟的价格在急剧上涨。此外,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缺乏柔韧性,不易弯曲,化学稳定性差,不适合应用于柔性透明电极。 传统上制备金属网采用光刻法及蚀刻工艺。但是,通过采用光刻法制备的金属网格不仅成本较大、工艺复杂、效率低,而且在制备的工艺条件、设备要求也较高。 本实验采用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制备金属网格,再通过CVD法生长大面积石墨烯并转移在金属网格上。实验过程中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并可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透明电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多功能广普复合广普纳米脱盐脱金属剂
与俄罗斯石油研究院合作研制的多功能复合广普纳米脱盐剂是炼油厂电脱盐装置的化学助剂之一,本药剂具有破乳、降电流、脱盐、脱金属、适应多种原油,对减轻催化剂表面结垢、提高轻油收率、减轻和防止催化床层堵塞有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抚顺、新疆、胜利等油田合炼油厂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金属脱出率达80%以上,电流降低50%以上,最高降低了80%,原油脱后含盐达到3mg/l以下,最低1mg/l,脱后含水达到0.3%以下。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电阻率金属氧化物材料表面电镀技术
电镀作为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电镀也开始在非金属导电材料的表面改性领域取得相当规模的工业应用。但高电阻率氧化物材料表面金属镀覆一直以来不能采用电镀工艺,这是因为这类材料的电子电导小,电镀液中被镀金属离子不能从材料表面得到电子,所以不能沉积下来。传统的绝缘氧化物材料表面镀覆金属的方法有化学镀、真空蒸镀、溅射镀、涂覆金属浆料后再烧结等方法,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含有氨水的化学镀银溶液不稳定,甚至有可能生成有爆炸危险的叠氮化合物。真空蒸镀和溅射镀有设备投资大、维护费用较高等缺点,涂覆金属浆料后再烧结的方法有金属层厚度不均匀等缺点。 我们发明了一种高电阻率金属氧化物材料表面电镀的技术,解决了多种高电阻率金属氧化物材料表面不能电镀的问题。高电阻率金属氧化物材料电镀的基本过程是首先对氧化物材料表面进行原子氢致电导改性处理,提高其表面电子电导,使材料表面出现半导化甚至金属化,然后在氧化物材料表面直接电镀金属层。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已经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发表了十几篇学术论文,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      本技术适用于由氧化物功能材料制造的电子元器件表面电镀,也适用于氧化物材料颗粒或块体的电镀等,所得金属镀层厚度均匀,与氧化物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结合力。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9 60 61
  • ...
  • 141 1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