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校园景色秀丽,环境幽雅,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泉山和贾汪2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4余万平方米。学院在依托江苏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现拥有教学计算机1807台,微机房29间,多媒体教室220间,专业实验室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8个,以及丰富的图书馆馆藏。此外,还建有千兆网主干网络平台和现代化的大学生活动中心、高标准学生公寓及塑胶运动场等,为学生潜心求学和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 专业设置 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始终坚持“培养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的专业设置定位。目前共有本科专业43个,涵盖了文学、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资源集中、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格局。43个所设专业均为社会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充分满足了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化需要。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品质好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且从教师资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7%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73%以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证。同时,为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学院长期坚持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已经聘请了4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专家,常年参与学院的教学工作。 合作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现已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功引进了美国国际教育集团和新加坡奥尔夫集团在校生带薪实习项目,为广大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还与海澜集团、京东商城、东软集团、金诺佳音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岗位的紧密对接。 人才培养 学院现设10个系,有在校生9200余名,面向江苏、河北、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14省招生。学院自办学以来,秉持“崇德尚能,明志笃行”院训,实施了“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以学术型提升和国际化办学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战略,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效果卓著。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所获奖项多、层次高,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市级奖项400余项。每年均有近两百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且考取院校中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各行业优秀校友辈出,学院连续六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以上,位于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021-02-01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树达学院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举办,2001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获国家教育部审核确认的一所实行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 学院紧紧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优良的校风和办学传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优秀的校园文化,围绕“唯实、求变、共享、特色”八字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下设文法系、经管系、理工系、艺体系、外语系、医学系和公共课教学部等7个系(部)。开办的专业均为湖南师范大学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覆盖文、史、理、工、教、法、经、管、艺、医等10个学科门类,50个本科专业。学院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属国家计划招生。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800余人,办学实力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 面向未来,学院始终秉承着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继续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关键,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创新育人模式,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将我院建立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一流强校而努力奋斗!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2021-02-01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矿业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区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 学校现设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学院及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学校以“学以求精、行以求正”为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诸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荣获“银川市园林式单位”、“银川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和“综合实力独立学院”。 师资优势》 学校大力实施“名师立校、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强有力措施广开招贤纳才渠道,组建形成了一支水平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的师资队伍,可谓名师荟萃、鸿儒云集。既有以博士生导师为代表的学界耆宿,又有以硕士为主的青年才俊,还有来自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双师型”人才。“名师登讲台,教授上一线”成为主要教学特色。优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学校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专业优势》 学校开设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计算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英语、环境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25个本科专业(方向),形成了工、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其中2个学科为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实践优势》 学校坚持“注重实践、强化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建有各类实验室88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坚实基础。 区域优势》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塞上江南”银川市,是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是国家首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环境优势》 校园环境优美,绿郁葱葱,三季有花,四季分明。音乐餐厅、咖啡屋、健身房等给同学们的生活环境增加了无限的趣味;明亮的教室、宽敞的图书馆为同学们营造了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设施齐全,条件优越,崭新的学生公寓给同学们提供了清洁、安全、卫生、温馨的住宿环境,同时为新生免费提供被子、床单、被罩、枕头及枕巾等六件套,入学时可直接持包入住。 国际化优势》 学校始终践行“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战略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项目,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际教育平台,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近百所高校建立了中外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分别建立了“海外课堂学习实践基地,开展“青年领袖海外训练营”、“英伦大学堂”、“精鹰计划”等微留学项目,帮助和引领学生开阔国际视野,提升沟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为帮助学生实现“本硕直通、名校读研”继续深造的目标,我校与英、美、澳、加等国家的百余所高校开展本硕直通项目,助力广大学子从银川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本硕直通项目 为贯彻落实“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战略,满足学生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塑造“海外直通、名校读硏”的国际化办学品牌和形象,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现決定推动“本硕直通项目”国际留学工作。 “本硕直通项目”的设计执行与推进植根于北方国际大学联盟18所高校的成熟学科建设、教学与管理经验,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广泛、深入的海外大学合作网络与成熟的海外课堂经验,以逐步完善的英语学术语言教学课程(雅思、海外高等院校学习方法等)、升学指导团队(或中心)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联盟统一规划的“本硕直通项目”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海外合作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范围,优化服务,建立专业化团队,更快更好推进“本硕直通项目”的工作。 联盟推进的“本硕直通项目”以英语国家为主。项目通过优化的语言教学与准思培训项目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全面发展,同时,项目特别配备的本硕直通项目导师将帮助学生强化海外学习与生活的适应能力,国际交流中心以其专业的签证办理服务免去留学家庭签证办理的后顾之忧,使学生无缝对接海外合作院校硕士项目。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为我校学子搭建“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实现“本硕直通、名校读研”继续深造的目标。我校与英、美、澳、加等国家的百余所高校开展本硕直通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将成为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项目和对外交流的新平台,其高端化的定位、国际化的视野、个性化的培养和系统化的服务,让广大学子从银川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一、项目亮点: 1、一次交费 四年受益 2、个性培养 量身定制 3、海外高校 100%OFFER 4、国际导师 全程陪伴 5、五大基地 保驾护航 1、一次交费,四年受益:在专业课程培养的基础上增设四年的专项培养,循序渐进,注重基础培养,学生省时、省力、省心。 2、个性培养,量身定制: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基础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超过128课时/年专业雅思机构校内培训,雅思课程置换大学英语课程,不另外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并实施GPA提升计划,将雅思教学、学术能力培养、素质培养、硕士预科课程和专业教育相融通,确保学生学的好、出的去、去的好。同时学生管理采取国际社区管理模式,让有共同志向的学生住一起、学在一起、一起成长 3、海外高校,100%OFFER:海量名校资源对接,5大基地超过20名具有多年海外留学申请经验导师负责申请。 4、国际导师,全程陪伴:外教和具有丰富留学申请学习经验项目导师与院系辅导员双导师全程陪伴,导师均具备丰富的国内外学习经历和经验,海外留学问题全天候解惑答疑,实行一对一单独辅导制定个性化留学方案,实时记录学生生活学习状况,第一时间指导解决。 5、五大基地,保驾护航:在英、美、澳、加、新五国设有海外办公室,为学生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支持。 二、合作院校:(部分) 美国合作院校:(部分)1、美国肯塔基大学2、美国佛罗里达大学3、美国莫瑞州立大学4、纽约电影学院5、美国索菲亚大学6、美国密西根理工大学 英国合作院校:(部分)1、英国创意艺术大学2、英国斯旺西大学3、英国密德萨斯大学4、英国肯特大学5、伦敦大学学院6、英国赫尔大学 澳大利亚合作院校:(部分)1、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2、澳大利亚悉尼大学3、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4、澳大利亚迪肯大学5、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6、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 加拿大合作院校:(部分)1、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3、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4、加拿大卡普顿大学5、加拿大皇家大学6、加拿大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2021-02-01
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
学校名称: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 学校国标代码:13628 学生就读地址:新疆五家渠市前进东街109号(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校区内),邮政编码:831300。五家渠市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距离石河子市约150公里。 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是石河子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成立于2002年8月,200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审核。2017年面向新疆招生,在本科第二批次录取。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毕业时颁发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学位证书。 学费、住宿费收取标准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学费标准为:国际经济与贸易10000元/年,工商管理10000元/年,汉语言文学9000元/年。住宿费800元/年(6人间),如果国家调整本年度收费标准,我校将按照新规定收取。 根据兵团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即将转设为民办高校,学校名称也将发生变更,毕业证和学位证授予高校名称也将随之进行变更。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993-2058175 0993-2058898 传真:0993-2058175 网址:http://kjxy.shzu.edu.cn/ 电子信箱:sdkjxy2058175@163.com。
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取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名,是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机制独立本科学院。学院充分依托母体学校--贵州中医药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着重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高级人才,面向全国招生,在2005年教育部专项检查中,学院成为贵州省唯一获得良好评价的独立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以“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医学为学科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院拥有教职工400余人,专任教师242人,教师队伍中教授(含其他正高级职称)66人,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级职称)95人;拥有博士学位27人,硕士学位16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5%。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新目标、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师生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努力践行“博学多闻 精勤济世”校训,积极营造“求实、勤奋、进取、创新、报国”优良校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早日将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综合性独立本科院校。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 2021-02-01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审批确认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恩施州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定向培养医学生的合作高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扎根恩施,立足湖北,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学校秉承“正德至善、为学至精”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学生11000余人。设有医学院、大健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音乐与体育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19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涵盖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文学、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致力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学校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建有“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学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共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00余家,打造了一批特色化高质量的地方服务项目,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专业建设为龙头,市场需求为导向,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竞赛奖500余项,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95%,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30000余名应用型人才。学校曾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是2004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审批确认(教育部教发函[2004]7号)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坐落在集能源、工业、商贸和园林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校园依山而建,风景秀丽,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幽雅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学院依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学院现设有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等1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工、经济、艺术等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35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0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达143人。 学院2004年起面向全国招生,规划办学规模为8000人,现有在校生2400人。学院面向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等21个省(市、区)招收四年制国家计划内本科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证书中学校名称填写“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 学生毕业并达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学士学位,颁发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生毕业后面向全国就业。 学院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充分利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选聘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教师任教,继承并沿袭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多年形成的浓厚文化积淀和良好校风学风,为学生走向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 学院本着“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育人理念,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向,努力探索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2021-02-01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教育部2003年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独立学院(批准文号:教发函{2003}541号)。学院新校区位于“大湖名城”——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环巢湖旅游景观大道旁,占地规划面积990亩。校园内典型的徽派建筑与小桥流水融为一体,校园外天高云淡与碧波荡漾交相呼应。学院荣获“合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以及基础部等四系一部共2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艺三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36.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2.6%,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余人。 学院现有结构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测试实验室、电路实验室、数模电实验室、信号系统实验室、金工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工程热力学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暖通空调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智能建筑实验室等30多个教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745.39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180万册。 学院以“土建”类学科为办学特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向市场,独立办学,突出特色,注重质量。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施“名师”、“优师”工程,坚持“以培养学生为根本”,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之中。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大学生金融虚拟仿真投资大赛、“挑战杯”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大学生校园文学原创新星大赛等比赛中荣获众多表彰和奖励。 学院对学业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目前,学院紧抓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努力将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地址: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 联系电话:0551-88569000(校办) 招生咨询热线:0551-88561222 0551-88569188 传 真:0551-88561222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2021-02-01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地处肇庆市著名国家5A风景游览区七星岩湖畔,是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学校环境优美,被誉为全国最美的民办大学之一,紧邻全长20公里的“北岭休闲运动带”。办学23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工、管双轮驱动,工、管、经、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1个通识教育中心。建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建筑、财经商贸、艺术创意等五大实验实训中心,各类实验实训室16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122万册,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财政资助专业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省级决策咨询基地一个。2020年我校本科招生专业共15个,专科招生专业50个。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7个教学单位、25个跨学院研究机构,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1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9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9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 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 。 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84人,其中教授659人,副教授770人。学校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65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475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万人计划”入选者2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4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81人,“长江学者”创新团队3个;有6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8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王传纶、李文海、许崇德、刘佩弦、周诚、王思治、方立天、郑杭生、夏甄陶、周升业、罗国杰、蓝鸿文、甘惜分、黄顺基、庄福龄、孙国华、李占祥、高放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卫兴华、胡钧、陈共、严瑞珍、高铭暄、王作富、许征帆、何沁、方汉奇、赵履宽、邬沧萍、陈先达、张立文、钟宇人、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4201人,其中本科生10759人,硕士生8479人,博士生3554人,留学生1409人。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26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已有许崇德、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翟振武、杨凤城、郭湛等教授11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自许崇德教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法制讲座作报告以来,学校已有高铭暄、龙翼飞、郭寿康、王利明、林嘉、刘春田、朱信凯、吴晓球等教授10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题讲座,分别都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65万余项,共获得经费30.22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前列。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04至2017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连续14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1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索邦大学等55个国家和地区的27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25所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2017年12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2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6家,美洲4家,非洲1家,亚洲1家。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罗德里格斯等14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塞浦路斯总统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吉尔吉斯斯坦外长阿布德尔达耶夫等83位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400余万册(包括线装古籍40余万册),电子图书299万种,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48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平安校园示范校”、“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忘“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不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不忘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不忘“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追求,不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6 77 78
  • ...
  • 175 1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